“一带一路”背景下文化自信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索论文_于雪筠, 蒲卫晖

“一带一路”背景下文化自信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索论文_于雪筠, 蒲卫晖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思想文化的培养提出了更多需求。在“一带一路”发展理念的引导下,高校要不断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发展,为大学生提供思想建设的平台。文化自信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是保证教育效果的重要条件,是满足新时代对学生思想观念的要求,可以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素质培养上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一带一路;文化自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引言

目前,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中正在加强对大学生开展文化自信教育。从当前所反馈的信息中可知,依靠传统思政教育模式难以对文化自信教育形成强大的推手,所以需要努力将文化自信融入到思政教育中来。在将文化自信融入到思政教育的过程中,需要着手解决文化自信融合的方式、文化自信融入下的接收主体、文化自信在思政教育中的体现以及文化自信融入效果评价等问题。在大思政视角下来考察当前高校思政教育现状,主要以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为主线,以课堂以外的思政教育活动为补充。需要从课堂内外两个领域来考察文化自信融入思政教育的践行路径。

1“一带一路”倡议中的文化自信

在“一带一路”倡议下资源、技术可以实现共享,这为各地发展带来了新机遇。高校需要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注重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在“一带一路”的影响下,各国文化交流更加频繁,思想政治教育者接受多元文化的同时,还会受到多元文化的冲击,这为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一定的挑战。因此,需要教师将文化自信内容体现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以便提高学生文化素养,使其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有充分的了解。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一带一路”倡议中的文化自信。一是文化自信是“一带一路”的核心精神。文化自信是民族、政党和社会成员对国家文化价值的认同,展现了国家信仰。“一带一路”倡议包含丰富的中国智慧,从“一带一路”实施特点看,文化自信是战略目标能够不断推进的保障。中华文化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具有重要意义,在文化交流中能协调各国关系,使各国更好地参与协同发展。二是“一带一路”建设中文化自信的内涵。中华文化体现出旺盛的创造力和生命力,在文化自信基础上,为国家发展注入活力。从“一带一路”倡议角度来看,其中的文化自信具有独特魅力,能很好地融入“一带一路”实施,将和平合作、互利共赢、开放包容等中华文化精神传递给其他国家。

2“一带一路”背景下文化自信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2.1培养文化自信,实现树人造才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的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我相信,这种自信会成为促进中国本土理论学派生成的重要力量,并由文化自信、企业自信而转化为中国的话语权。只有大学生对自身文化充分肯定与认同,才不会在面对现今各种以文化为载体的意识形态冲击时陷入迷惘。高度的民族文化自信,可以帮助大学生把控自己的人生方向,亦可促进大学生在校园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去学习知识,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并且在进入社会后,能清晰的认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以民族优秀文化为思想指导,以崇高的奉献精神,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

2.2 增强文化自信,抵御外来文化冲击

自从“五四”运动以后,一部分中国人逐渐形成了一个狭隘肤浅的观念,现代化即西化,而且必须以彻底摧毁中国文化传统为其前提。这种思潮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损害之巨大,对中国青年文化价值取向的影响之深远,不可估量。如香港暴徒的滋事就是一个例证。一切以西方价值观马首是瞻的观念,在当代大学生中甚至越演越烈,圣诞节、情人节等西方节日在年轻人中的盛行,而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在大学生中的受欢迎程度却逐渐式微。培养当代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刻不容缓。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特别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在世界各国都争相通过语言、影视作品、文学作品、服装、美食、体育活动等项目输出自己本土文化的现状下,我们更应该重视对大学生进行文化自信的教育,避免其在众多纷纭的文化旋涡中失去自己的道德体系或扭曲文化价值取向。

2.3满足时代要求

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文化是连接各国之间的纽带,追求不同文化间的和谐共存和对话交流是中华文化精神的核心。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学承担起人才培养的职责,确保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大学生将是“一带一路”倡议的“主力军”,在多种思想文化相互碰撞中,高校需要加大对学生的引导,使其形成正确的文化观念和文化自觉。

3“一带一路”背景下文化自信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3.1提炼和整合我国优秀思想文化元素

将思想文化自信融入到思政教育中,需要对我国优秀思想文化元素进行提炼和整合。在选择思想文化元素时要做到精准发力,选择大学生熟悉的思想文化元素。如儒、道、法、墨文化、中华礼仪、中华功夫和茶文化等优秀的思想文化元素中的处世哲学能够帮助大学生进行心性修养。

3.2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实践育人的指导原则和最终目标

实践育人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现途径,使大学生真正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形。社会实践活动的辐射范围广、形式多样,高校在为大学生提供思想交流平台、鼓励大学生进行思想碰撞的同时,要时刻注意在社会实践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深化思想引领,在活动的主题设计、立项规划、开展实施等环节中,紧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神内涵,牢固树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新实践形式,找准核心价值观与社会实践二者的结合点,使大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加深课堂教学对价值观的认识,从而提高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

3.3增强学生情感体验

在进行学生文化自信教育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能在情感体验中加深对中华文化的感知、掌握文化内涵,形成良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传统文化凝聚了先人智慧,并展现出了中国人民不畏艰险、团结互助等精神品质。将传统文化引进校园、引入课堂,使其走进学生内心。“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向全世界展现了中国文化,因此高校要将传统文化不断传承下去,加大对学生文化思想教育的力度,使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形成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为我国文化建设创造良好的条件,并能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精神保障。在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中,教师要讲好中国故事,使学生从历史事件中感受中华文化内涵,体会中国先人智慧。高校要将文化自信融入思想政治课堂,加大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力度,使学生在文化传承发展的使命征程中进行学习,为建立学生文化自信创造条件。

结语

综上所述,文化自信和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是引导学生建设正确思想观念的重要手段。高校在“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中,将文化自信元素充分融入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并对教育效果进行科学评价,使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得到提升,使学生在强烈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的感召下,积极投身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崔小云.文化自信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践行路径探析[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9,38(5):7-9.

[2]尚玉峰.浅谈新时代文化自信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推动功能[J].学周刊,2019(18):183.

[3]张华欣“.一带一路”背景下文化自信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8(8):134-136.

论文作者:于雪筠, 蒲卫晖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工》2020年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30

“一带一路”背景下文化自信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索论文_于雪筠, 蒲卫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