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开放存取实践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国内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250.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6610(2008)01—0068—05
1 引言
2002年2月,开放社会协会(the Open Society Institute,OSI)发布了布达佩斯开放存取计划(Budapest Open Access Initiative,BOAI)。BOAI对开放存取作了如下定义:对某文献的“开放存取”即意味着它在公共的因特网上可以被免费获取,并允许任何用户阅读、下载、复制、传播、打印、检索及链接这些文献的全文,也允许用户为之建立索引,用作软件的输入数据或其他任何合法用途。除了访问因特网本身会有的限制外,用户在使用该文献时不受经济、法律或技术的其它限制。对其复制和传播的唯一限制,或者说在此领域内版权就是指作者有权保持其作品的完整性并且当其作品被引用时应标明出处并致谢。BOAI提出了实现开放存取的两种途径:一是创办开放存取期刊,二是自行存档,即建立开放存取仓储。
相对传统期刊出版而言,开放存取有较强的优势。开放存取的优势可概括为如下公式[1]:OAA=EA+QA+UA+[CA]+[QB],即:开放存取优势(Open Access Advantage)=时间优势(Early Advantage)+质量优势(Quality Advantage)+使用优势(Usage Advantage)+[竞争优势](Competitive Advantage)+[质量偏爱](Quality Bias)。其中,时间优势指自行存档预印本(preprints),文章可更早与读者见面,从而使文章被引时间提前。Henk F.Moed对凝聚态物理学领域的6种期刊进行研究后发现,在ArXiv's中存档的文章与正式发表文章被引用的时间延迟约为6个月。[2] 质量优势指开放存取审定本(postprints),可以保证文章质量。使用优势指开放存取会增加论文的检索和获取途径。竞争优势指开放存取资源比非开放存取资源有更高的被引率。Stevan Harnad对物理学领域期刊论文的调查显示,在同一期刊中,自行存档为开放获取的论文与没有进行自行存档的论文的引用比率在2001年已经达到557%。[3] 质量偏爱指现阶段大多作者并非将所有论文都自行存档,而是倾向于选择那些质量较高,被引率较高的文章进行存档。但在所有论文都实现开放存取后,竞争优势和质量偏爱将会消失。
2 国外开放存取实践
20世纪90年代末起,开放存取运动(Open Access Movements)在国际学术界、出版界和图书情报界大规模地兴起。开放存取的两种途径——开放存取期刊和开放存取仓储都得到了迅速发展。
2.1 开放存取期刊
开放存取期刊包括新创办的开放存取期刊和由传统期刊转变而来的开放存取期刊。表1总结了主要开放存取期刊和收录开放存取期刊网站的发展现状。
现阶段外国开放存取期刊的发展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开放存取期刊数量不断增加,质量不断提高。从DOAJ收录的期刊数量来看,增长速度是很快的,从2006年1月23日[4] 到2007年2月23日这段时间里共增长了579种,而且各学科领域的期刊数量都有所增加。随着开放获取期刊的发展,开放获取期刊的质量在不断提高,权威索引机构ISI收录的开放存取期刊数量稳步增加,已经从2004年2月的196种,发展到2005年5月的270种,而且其数量依然在不断增加。但就学科分布来看,不同学科领域的开放存取期刊数量存在很大差距。2003年度ISI期刊引文报告(JCR)显示,开放存取期刊数量最多的是医学和生命科学领域,分别达到了76种和69种,最少的是艺术和人文科学领域,不足五种。[5]
虽然开放存取期刊数量不断增加,但是其所占比例依然较少。现只有约5%的期刊是完全开放存取期刊[13],即采用作者付费读者免费方式直接在网上以开放存取的方式出版。更多期刊采用的是允许作者自行存档进行开放存取,但其本身依然采用传统的出版方式。
(2)开放存取期刊质量参差不齐。首先,从总体来看,开放存取期刊的整体质量有待进一步加强。虽然有大约7%的开放存取期刊的影响因子能进入该学科领域排名的前10%,但是多半开放存取期刊的影响因子排名位于其学科排名的后50%。[14] 其次,不同学科的开放存取期刊质量存在一定差距。2003年度ISI期刊引文报告(JCR)显示,虽然开放存取期刊数量最多的是医学和生命科学领域,但影响因子排名位于其学科领域前几名的OA期刊主要分布在物理、工程与数学领域。
(3)开放存取期刊的引用优势突出表现在时效性上。对ISI收录的148种期刊1999年至2002年被引总量与其它JCR的非开放存取期刊被引总量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年代越近,开放存取期刊被引量所占比例越高。[15]
(4)开放存取资源融于整个网络,便于检索。大部分的开放存取期刊都能通过搜索引擎进行直接链接,而不需要用户分别进入各个网站或资源库。这种方式迎合了用户一站式检索的要求,对于整合资源和扩展论文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有调查显示有65%的用户是通过google来查找DOAJ中的文献的。
2.2 开放存取仓储
开放存取仓储可分为学科仓储和机构仓储。arXiv是出现最早,知名度最大的学科OA仓储,目前arXiv收录了1991年至今的物理学、数学、非线性科学、计算机科学、数量生物学5个学科领域的四十多万篇文献。[16] 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的D-Scholarship是机构仓储的代表,它包括的资料有预印本、技术报告、会议录、研究数据、多媒体文件等。
从世界范围来看,开放存取仓储的数量不断增加,但是发展失衡。从Directory of Open Access Repositories(OpenDOAR)收录的机构仓储数量来看,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存在很大差距。现在已经有44个国家数百个机构的八百多个开放存取仓储在OpenDOAR注册。其中非洲占7个,亚洲42个,大洋洲59个,拉丁美洲5个,欧洲406个,北美洲278个,南美洲38个。[17] 从图1可以看出,欧洲和北美洲的数量占到了总量的80%以上。其中,美国的仓储数量是249个,约占了总量的30%。而发展中国家机构仓储数量的总和仅占世界总和的10.9%。
OpenDOAR注册的各大洲开放存取仓储数量比较图
从现有开放存取仓储来看,高校是建立开放存取仓储的主要力量之一,OpenDOAR收录的仓储多半都是由高校主导建立和管理的。目前很多大学都致力于开放存取仓储的建设。根据Times Higher Educational Supplement网站2006年5月的报道,英国获得研究资助经费前20名的大学中已有16所建立了开放存取仓储,另外还有三所已经开始积极准备建立。[18]
另外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国外作者实现开放存取的形式是多样的。除了布达佩斯计划所提倡的开放存取期刊和开放存取仓储形式外,调查发现在网页上存储论文是学者比较偏爱的方式。作者自行存档时,选择在个人或机构的网页上存档的比例最大,其次是机构库,选择主题库的作者所占比例最小。[19]
3 我国的开放存取实践
我国的开放存取实践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发展较为缓慢。严格来讲,我国现在尚没有开放存取期刊,只有少数开放存取仓储。OpenDOAR注册的中国开放存取仓储只有两个,且都集中在香港地区,大陆尚且没有注册。目前,大陆主要的开放存取仓储有中国科技论文在线[20]、中国预印本服务系统[21] 和奇迹文库。[22] 这三个都属于学科仓储,对这三个仓储进行分析,可以看到我国开放存取发展呈现以下特点:
3.1 收录论文总量较少。截至2007年2月25日,中国科技论文在线收有论文11200篇,中国预印本服务系统收有1029篇论文。奇迹文库收有3368篇文章。这与国外仓储收录数量相去甚远。中国科技论文在线和中国预印本服务系统只收录预印本,投稿论文必须是首发,奇迹文库则对预印本和审定本都进行收录。
3.2 多学科综合性仓储。目前,国外的学科仓储大都是集中单个或少数领域发展,专业性较强,比如认知科学领域的CogPrints和经济学领域的RePEc。而我国建设的多为综合性仓储。中国科技论文在线和中国预印本服务系统都覆盖了43个学科领域,奇迹文库也覆盖了40个主题领域。
3.3 大都没有同行评审机制。这三个服务系统都没有严格的审稿机制,基本都是编辑简单审阅后就能发表,发表后再接受读者的评论,但是笔者进行调查发现,绝大部分论文都没有读者的评论,论文质量有待进一步探讨。目前,奇迹文库已经开始尝试对物理学和数学领域的文献进行同行义务审评,但其效果有待进一步查证。
3.4 非盈利性质。这三个仓储无论是发表论文还是查阅论文都不需支付任何费用,其中中国科技论文在线和中国预印本服务系统都是由政府支持的,奇迹文库则由社会捐助支持。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向开放存取期刊方向有所发展。除了收有东北林业大学学报等82种期刊发表的部分论文全文外,还出版同名期刊《中国科技论文在线》(刊号:CN11—5484/N),刊物选取在该网站发表的优秀论文,经过专家审评后出版发行。全年12期,每期集中相对几个学科。虽然这种形式与真正意义上的开放存取期刊有所不同,但却是先导性尝试,对我国开放获取期刊的发展会有所引导。
除了学科开放仓储外,我国机构仓储也有所实践,比如山东大学高能物理研究室预印本,浙江大学数学科学研究中心预印本,南开大学数学系预印本等。但是目前我国的机构仓储数量有限,学科范围狭窄,资源总量较少,有待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
4 分析和结论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虽然开放存取运动得到了政府、学者、科研机构、图书馆以及出版商的多数认可,学术影响在逐步扩大,但是依然存在很多制约其发展的因素。比如出版商态度,学者认知度,运作费用、质量控制、知识产权、质量评价及技术平台等,这里重点分析如下两个方面:
首先,并非所有的出版商都支持开放存取。SHERPA的RoMEO对241家出版商的调查(表3)显示[23],依然有近30%的出版商不正式支持作者自行存档,还有35%的出版商只支持一种形式的自行存档,这样无疑就将很多的论文排斥在开放存取资源之外。
其次,学者对开放存取的认知度较低。Alma Swan and Sheridan Brown在世界范围内进行问卷调查,在1296份有效问卷中,有36%的学者不知道开放存取这个选择,而且各国的问卷都显示对自我存档不了解的学者要明显多于了解的学者。[24] 我国的调查显示了同样的结果,对中科院16个研究所233名科研人员调查显示,仅有8%的科研人员了解开放存取,48%的科研人员略知一二,从未听说过人达到43%。[25] 而在了解开放存取的学者当中,又有约70%的学者因为不熟悉其所从事领域的开放获取期刊而没在上发表过文章。由此可见,开放存取运动宣传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综上所述,从世界范围来看,开放存取运动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就其发展而言,依然处于起步探索阶段,有很多问题尚待解决。但是,尽管目前传统学术期刊还处于垄断地位,但开放存取已经逐渐引起了世界学术领域的关注,成为学术交流的新模式。我国的开放存取运动刚刚萌芽,发展速度要落后于先进国家。但我们应该意识到,开放存取将突破以往的学术壁垒,带来学术交流方式的重大变革。我国的学术界应积极联合起来,推动开放存取运动的发展,为学术研究打造一片新的天地。
标签:开放存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