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理解有方法论文_冯小翠

词语理解有方法论文_冯小翠

摘要:《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词语的理解和运用,并体会其表达效果。语文教师作为学生学习文本的服务对象,如何让孩子运用恰当的方法理解词语意思,又如何掌握其方法多样化、多元化,并举一反三,从而顺利地进入文本世界,是我们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文本 词语 意思理解 方法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课堂上教学最多的内容,大概便是阅读教学了吧。我国著名语言学家、《现代汉语词典主编》吕叔湘曾经说过:“语文阅读教学就是引导学生在语言文字中走上几个来回。”而词语作为文本构建的基本单位,做好词语的教学,便为阅读教学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为成功阅读提供了可能。那么,语文教师,如何恰当地运用方法对词语进行教学呢?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对于词语的教学总目标是这样设定的:1、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2、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3、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追求所谓的速记、速背,往往以《字词句段篇》或《字典》解释为主要依据,让学生脱离具体的语言环境,单一地死记硬背词语意思,更有甚者背诵词语造句,该举虽然解决了考试中“理解词语的意思”这块硬骨头,但是,学生在背诵无数词语意思之后,说话、写作时仍然会出现语言生硬、词汇贫乏,词不达意或乱用词语等现象。

这就是离开词语探究文本,这样的语文阅读教学,无疑是无源之水,如何能做到“清如许”?虽然,字词典里词语的意思,作为“客观意义”,是词语含义中最稳定,最统一和最精确的部分。但是,理解词语意思,应多样化、多元化,在追求阅读教学的创新与精彩的今天,先得让词语教学变得精彩起来。如何给乏味的词语教学注入生命之水,激活词语,激发学生学习词语的兴趣呢?常言说:过河需有桥,学习需得法。在长期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我积累了以下几个方法:

方法一:联系上下文理解法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需要学生理解的词语数量不少,但小学生由于年龄和学识的关系,词语储备量并不够,如果每一个词都靠查工具书来帮助理解,相当费时费力,而且枯燥,记不牢固。因此,在课文语境中,联系上下文,去理解词语的意思,我认为这是学生比较有效的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之一。

如西师版四年级上册《“空中霸王”的克星》一课中,对“空中霸王”、“克星”的理解。这两个词是初次接触,难以准确理解,而理解它们的意思,又能帮助学生很好地明白,蜂鸟敢于和鹰挑战,并能取得胜利,确是“空中霸王”的“克星”。

方法二: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法

想象语言环境所描述的当时的情景,再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即我们通常所说的“顺”或“悟”,用此方法将其通俗化,简单化。这种“顺”或“悟”出来的意思,如让学生表达词意,他们可能说不准确,甚至说不上来,但已经不会对阅读和词语使用造成障碍了。

?如部编教材二年级上册第12课《坐井观天》里,出现到这样一句话“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对“无边无际”的理解,我们就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天,孩子们都见过,他们会说“天空很大”, 那么大到什么程度呢?孩子就会回答“大得很”、“大得看不见边”。哦,那就是“无边无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以此类推,孩子们会联系到,生活里,大海无边无际;沙漠无边无际;草原也无边无际……

又譬如西师版低年级涉及到这样一些词“枣红”、“奶白”、“火红”,不用说,孩子们也会明白,像枣那样的红色,就是枣红;像牛奶那样的白色,就是奶白;像火一样的红,自然就是火红啦。

词语理解,就是这样简单。

方法三:演示理解法

教材中,我们往往会遇上一些动词,这些词语的理解,无需多说,直接演示,既生动又形象。

部编教材二年级下册《蜘蛛开店》里,有这样一句话:“蜘蛛决定开一家商店。卖什么呢?就卖口罩吧,因为口罩织起来很简单。”“罩”作为要求学生会写的字,如何准确恰当地理解它的意思呢?于是,演示就开始了:口罩的样子、灯罩的样子、罩衣的样子,孩子们很轻易就明白:罩,就是遮盖,套在外面。罩在口上,就是口罩;罩在灯上,就是灯罩;罩在衣服外面,就是衣罩,我们也称为罩衣。

同理,我们在指导学生理解“挎”这个字义时,通过不同的动作演示,便可让学生明白:斜挎是挎;横挎也是挎;肩挎,是挎;腕挎,同样是挎。

又比如“戴”字,学生一样能通过演示知道:帽子加在头上,叫戴;红领巾加在脖子上,叫戴;戒指加在手指上、手镯加在手腕上,都叫戴;便能总结出:戴就是把东西加在头、脸、颈、胸、臂、手等处。

方法四:找近、反义词理解法

对于一些较面简单的,容易找出近反义词的词语来说,可以引导学生用找近、反义词的方法来理解,再进行辨析,在辨析中理解词语的意思,欣赏,感悟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准。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荷花》一课中,“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要理解“冒”的意思。首先可以找它的近义词:长、钻、伸、露、冲、探等等。再联系课文,怎么样长、怎样钻、怎样伸、怎样露才算冒呢?进而体会到荷花在挨挨挤挤的荷叶底下,需要使劲地、笔直地、生机勃勃、精神抖擞地,才能“冒”出来。作者的语言功底,可窥一二。

又如“前些天还暖和的如同阳春三月,昨天清早,天气骤然变冷,空中布满了铅色的阴云。”对“骤然”一词的理解,可以指导学生多读一下这段话,让他们想一想,把“骤然”换一个词,看是否能讲得通。学生会很自然地想到“突然”、“忽然”等,这也是找近义词理解词语,理解词语这个问题,便迎刃而解。

又如理解“丑陋”,即不漂亮。这便是通过找反义词弄清了词语意思。

再有“否决”、“堵塞”、“讨厌”等,都可以通过找反义词理解词语意思。

方法五:查字典等工具书理解

走遍天下书为侣,书是人们的好朋友,它伴随我们走过生命中的无数时光。而《字典》更是我们无声的朋友、无言的老师。我们不可否认,查询《字典》等工具书,是理解词语最直接、最精准的方法。之所以把它放在文章最后,是因为个人认为,如果能用以上简便好用的方法理解词语,何乐而不为呢?如果,以上诸多方法理解词语皆行不通,查工具书,便成为唯一和最有效的方法。能帮助我们很好啃掉硬骨头――词语中的疑难字词。

因此,对于词语的理解,教无定式,学无定法,我们只有坚持“以生为本”,善于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在恰当的时候,运用恰当、合适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词语,更好地把握文本,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中,才能尽到一位小学语文教师的本份。

论文作者:冯小翠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2

标签:;  ;  ;  ;  ;  ;  ;  ;  

词语理解有方法论文_冯小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