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深圳与香港的经济联系_深港论文

论深圳与香港的经济联系_深港论文

论深港两地经济的衔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两地论文,深港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内容提要 “九七”香港回归后,如何保持香港经济的繁荣,促进深圳经济的发展,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本文主要分析了深港经济衔接中的有关问题,包括深圳经济的定位、深港经济衔接具备的条件,以及交通、科技、金融等方面的衔接。

关键词 深圳,香港,经济,交通,科技,金融

香港“九七”回归后依然保留独立的关税区自由港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资本主义制度50年不变,除国防外交以外实行高度自治。而作为毗邻香港的深圳,经过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后,经济实力增强,并且与香港形成了一种唇齿相依的经济关系。香港回归后,深港经济是在不同的社会制度、经济制度下运行的,怎样协调两地经济,实现经济互补和合理分工,使香港经济繁荣稳定,深圳经济得以迅速发展,并最终实现深港经济的有效衔接,是非常重要的问题。

一、深港经济概况及深圳经济的定位

深圳经济特区自1979年创办以来,经济发展迅速。尤其是在“八五”时期,更是深圳发展史上一个辉煌时期,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反映综合经济实力的国内生产总值、进出口总额、财政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多项指标跃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深圳的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经济质量和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城市基础设施和城市功能日趋完善,总体投资环境进一步优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过几十年的努力,香港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香港本地生产总值从1949年的15.35亿港元增至1994年10 192.28亿港元,增加了663倍; 按人均计算的本地生产总值从1 110 港元增至168 151港元(21 800美元),已超过了澳大利亚、加拿大和英国,在全球排第15位。1994年,香港贸易总额达到了3 140亿美元, 首次超过了加拿大,在世界贸易组织排名榜上已跃升至第7位。两年内排名连升3级,创造了世界贸易史上光辉的新记录,这表明香港经济已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已成为亚洲和太平洋地区重要的贸易、金融、航运、旅游和信息中心,与新加坡、韩国、台湾一起被称为“亚洲四小龙”。

尽管深圳经济发展一日千里,但与香港相比仍然存在很大的差距。以1994年为例,深圳的国内生产总值只占香港的15.98%, 对外贸易总额只占香港的18.53%,财政收入只占香港的4.03%, 旅游收入只占香港的5.87%。因此,深圳要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运行机制,深化体制改革,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促进产业升级,推动经济更快地发展,以缩小深港两地经济的差距。

深圳在未来发展的定位十分重要。如果把深圳定位为中国的经济中心,或者说制造中心、金融中心、科技中心等,会受到诸多的限制。深圳不要说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即便是作为华南的经济中心都难以成立,因为在珠江三角洲地区,许多城市与深圳经济结构十分相似,存在着激烈的竞争,深圳处于三角夹击之中。在这种背景下,深圳未来发展的定位便相当困难。

将深圳定位为制造中心,不太现实,因为随着经济的发展,深圳劳动力和土地费用日益提高,生产成本加大,使得香港制造业北移到深圳后又再向北移。深圳作为制造中心会受到成本不断上升的限制。

将深圳定位为金融中心,会受到香港的制约,不可能有深港两个金融中心。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在“九七”回归后会对内地产生强大的辐射作用,深圳作为香港辐射的第一站,在如此强大的金融中心面前,要再构造新的金融中心,不仅不可能,而且也无必要。

将深圳定位为国际产业、科技等服务中心,也受到香港制约。香港作为发达程度相当高的综合服务中心,一定会对内地产生辐射,许多国际资本、国际企业要投资内地,会更多选择香港作为服务中介,其次才会选择深圳。

在过去的十多年中,深圳取得长足发展主要有两个基本要素,即中央给经济特区的优惠政策和毗邻香港的地理优势。随着改革开放从深度和广度的不断发展,特区的优惠政策将逐渐变为普惠政策,因此在深圳的进一步发展中仅靠中央的优惠政策已无多少优势可言,但毗邻香港的地理优势却是其它地区永远无法拥有的。实际上,深圳在发展过程中,已借鉴了香港的许多政策和经验,在制造业、贸易、科技、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旅游、信息服务等方面进行了许多合作。“九七”回归后,在“一国两制”的政策下,香港仍然会保持国际金融、贸易、信息和航运中心的地位,对中国的对外开放将发挥深远的影响。深圳作为香港与内地之间的过渡区,将肩负着双重的历史责任:一方面,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经济特区,将担负着对外开放的窗口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试验田的作用,对内地的带动、辐射、示范作用;另一方面,深圳有义务和责任在维持香港稳定,促进香港繁荣中发挥重大作用。深圳要发挥好以上两个方面的作用,比较理想的定位和发展,应该是从各方面考虑与香港的经济衔接,在交通、科技、金融、投资环境等方面与香港相互补充,逐步形成自己的优势,使深港经济在两种制度下协调运行。

二、深港经济衔接目前具备的条件

(一)香港“九七”回归,为深港经济衔接提供了地缘区位优势和历史性机遇

深港仅一河之隔,这种特殊的地缘关系,使深圳与香港经济衔接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同时,深圳是国际资本、技术、信息(经香港)向内地转移的直接通道,是内地产品、内地企业走向香港和国际市场的桥梁和基地。更为重要的是它将是一国两制的结合部,将以最大限度发挥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综合优势,形成一种相互渗透的混合经济格局。另外,香港“九七”回归后,深港经济合作无须像目前放到中央关系高度来考虑,而是在同一主权下两个特区政府自觉协商,从区域协作角度来考虑两地关系,这就为深港经济衔接提供了政治上的保证。

(二)深圳经济实力持续增强,具备了与香港经济衔接的基本条件

经过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深圳经济实现了高速增长,综合实力和整体经济素质已进入全国大城市的前列。1995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为 796亿元,比上年增长23.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亿元,增长2.0% ;第二产业增加值415亿元,增长22.0%;第三产业增加值366亿元,增长24.9%。一、二、三次产业的比重调整为1.9∶52.1∶46.0。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34万元,比上年增长13.9%。其它的经济指标亦表现出较好的增长势头:地方预算内财政收入88.02亿元,比上年增长18.3%; 外贸进出口总额387.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0.8%;社会商品零售总额300.4亿元,比上年增长12.9%;固定资产投资275.80亿元,比上年增长19.4%; 银行存款余额1202.92亿元,比上年增加273.31亿元,增长29.4%;贷款余额786.34亿元,比年初增加142.31亿元,增长22.1%。

(三)深圳良好的口岸和基础设施,为深港经济衔接打下坚实基础

深圳是一个拥有海、陆、空立体口岸网络的城市,随着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加强,正在形成比较完善的综合运输体系。海运方面,深圳在我国城市中海岸线系数最大,海运便捷。筹划中的铜鼓航道作为深圳西部出海航道,将大大增强海运能力。与之配套的盐田、蛇口、赤湾、妈湾和东角头港工程,到本世纪末吞吐量达8000万吨,集装箱能力达 300万标准箱,接近香港1990年水平;到2010年, 港口吞吐能力达到2亿吨,集装箱能力达1 000万标准箱。

空运方面,深圳机场正按照国际航空港要求扩建,在“九五”期间修建第二跑道和第二候机楼,并通过配置符合国际标准的通信、维修、控制、后勤等周边设施,建成全天候综合型航空港,以增大空载能力:预计2000年旅客吞吐量达1 000万人次,货物吞吐量达40万吨;2010年旅客吞吐量超过2 000万人次。

另外,深圳正在发展与口岸、机场、港口相配套的路网,建立与香港和内地铁路、公路对接联网,与深圳市全境开拓战略相适应的四通八达的陆路交通网络。由此可以看出,深圳日趋完善的口岸和基础设施,为实现深港经济衔接打下坚实基础。

(四)深港已形成的紧密经济联系,亦为深港经济衔接奠定基础

从货物、车辆、人员入出境看,1992年深圳出口到香港的货物总额是110.12亿美元,占同期深圳出口货物总额的91.8%;从香港进口货物总额是84.3亿美元,占同期深圳进口货物总额的72.8%。1993年经深圳口岸入出境旅客8 067万人次,占全国的50%以上;入出境车辆735万辆次,占全国的80%以上。这一组数字反映了深港之间人流、物流的密切程度。从深港相互投资方面看,从1979年至1993年,深圳实际利用外资50亿美元,其中港资38亿美元,占总额的76%;目前深圳驻港企业64家,在港投资22亿港元,投资项目186项, 投资范围从进出口贸易扩大到房地产、金融证券、旅游、仓储、保险和实业等领域。从金融合作方面看,在深圳的21家外资银行分行中,香港为9家,占43%,排第1位。深港两地的相互投资,扩大了香港、深圳的相互影响,从而逐渐形成了一种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相互依存关系。不仅如此,深港合作更主要反映在生产要素的结构性互补合作方面,即香港在80年代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将大量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深圳,深圳成为产品加工的“后厂”,香港成为接收订单、销售产品的“前店”。“前店后厂”是深港80年代经济合作、相互依存的重要标志,为90年代深港经济衔接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五)深圳正在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深港经济衔接提供了一定的体制条件

香港是典型自由市场经济,政府对经济实行的是“积极的不干预主义”政策。因此,与香港的经济衔接,必然要求经济体制上的协调和符合国际惯例的经济运行机制。深圳从建立特区开始就走“市场取向”改革之路,在企业改革和市场体系、政府宏观调控体系、分配制度、保障体系等方面建设都取得了一定的经验。

首先在企业改革方面,深圳率先推行了股份制改造的试点,在转换企业经营机制、落实企业自主权、加强国有资产管理、企业产权转让等方面都在全国先行一步。

其次在市场体系建设方面,已初步培育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市场体系:消费品市场,生产资料市场,金融、劳动力、房地产、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市场以及产权、期货等市场,为各类企业构筑了广阔的竞争舞台。

再者,深圳经过5次机构的改革,通过向企业、基层、市场放权, 逐步使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由微观管理转变为宏观管理,由直接管理转变为间接管理,由实物管理转变为价值管理,政府宏观调控方式主要依靠金融、财政、税收和法律手段,同时,按照“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以及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总之,深圳已初步具备与香港经济实行衔接的体制条件。

(六)深圳已形成的外向型经济格局,为深港经济衔接作了必要的铺垫

香港是一个高度国际化的自由港城市,资金、劳动力、技术、信息、中间产品、最终产品都全面参与国际循环。要与这种经济活动全面国际化的国际性城市接轨,首先必然要求与之衔接的城市也要发展外向型经济,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分工和合作。深圳建特区以来,逐步实现资金来源以外资为主、产品以外销为主,对外贸易和外汇收支略有顺差,达到了外向型经济的基本标准。 从全国范围看, 深圳利用外资占全国的1/7左右,“三资”企业和“三来一补”企业已逾万家,其中“三资”企业的密度居全国首位。出口总额1993年达到78亿美元,第一次超过上海,跃居全国首位;同时向海外投资的企业已超过100家, 投资范围除港澳外,还有美国、加拿大和西欧等发达国家,投资领域涉及工业、商业、贸易、房地产、咨询服务业等,加快了深圳经济的国际化进程,亦为深港经济衔接打下了基础。

三、深港经济衔接的内容

深港两地的经济合作是在得天独厚的条件下进行的,因此其经济衔接势在必行。当前,我们要遵循“一国两制”、互利互惠、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循序渐进的原则,以交通、科技、金融的衔接为突破口,主动做好深港经济衔接的工作。通过衔接,以增创特区新优势,增强特区综合实力,同时也将弥补香港经济的不足,实现深港优势互补,共同繁荣的目的。

深港经济衔接的一个基本出发点应是保持香港的稳定繁荣及其国际金融中心、贸易中心和航运中心的地位,同时加快深圳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衔接的主要内容包括:城市基础设施和城市功能的衔接;交通网的衔接;金融、商贸、旅游等产业的衔接;科学技术的衔接;经济管理、运行机制及两地政策的衔接;水电供应、环境保护、防洪排涝等方面的衔接等。下面就有关内容作进一步的阐述。

(一)交通运输体系的衔接

深圳作为内地新兴的港口城市和作为内地通往香港的交通枢纽,其交通运输发展不但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和全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保证香港的长期稳定和繁荣,以及更好地利用毗邻香港的优势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深圳和香港的交通运输规划应在运输网络、车辆操作、管理体制等方面互相衔接,营造良好的交通运输体系。

深港现行的过境运输基本上是按国家(地区)之间的进出方式管理的,这不仅给双方车辆与人员的往来带来很大不便,而且产生口岸挤塞及由此衍生的其他一些社会问题。

深港交通衔接正是一个如何在具体实务问题上取得两种社会制度间协调的例子,但由于问题涉及面广,因此其衔接应分步进行。为了实现深港交通运输体系的衔接,港深以至香港跟内地地方政府之间,在区际运输方面应有一个规划协调渠道,制定地区基本建设和规划的长远发展策略,并建立一套地区社会及经济发展的资料数据系统作为规划基础。把道路设施管理、过境手续等均纳入区际交通衔接的范围内,制定长期发展目标,双方按此目标制定各自的交通衔接规划。

随着香港的回归,深港交通的目标模式应是深港间口岸在“一国两制”的条件下完全放开。这种模式将会吸引更多的货源,运输需求将会显著提高。为了实现这种模式,当前公路道路建设应朝着高等级方向发展,以增加运输能力,缓解由路况差、车辆老化造成的压力;加快建设西部通道,进一步提高深港间过境运输能力;简化过境程序,统一深港两地过境证件,实现深港两个关口的电脑联网,消除重复性查验等。

(二)实现科技衔接,促进产业升级

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密切。深港两地在实现科技衔接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香港金融、贸易和信息中心的优势,凭借深圳以及内地坚实的科研力量,抓住香港工业向技术密集型迈进以及内地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历史机遇,促进深港两地工业在原有“前店后厂”的关系中进一步发展,强化香港设计中心和销售中心、深圳生产中心和管理中心的功能;并且创办深港两地高新技术开发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科技涉及的范围很广泛,因此两地的科技衔接应有一定的明确目标。衔接领域的选择应该有利于两地产业结构的升级、经济实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以及两地优势互补。因而,把高新技术产业作为两地科技衔接的主要领域将是明智之举。更具体的内容可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

1.科学技术转化成生产力需要一个过程

这个过程包括基础应用研究及产品设计、产品试制及批生产能力形成、市场销售3个环节。深圳在第一、第二环节较强, 而香港在第三环节较强。深港科技衔接,就是要努力使这3个环节互补, 各自发挥自身优势,统一协调,促进深港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2.两地科技资源和科技手段要做到合理配置与使用

在科技人才资源方面,两地要加大联合开发力度,使人才各显其能,保证重点高新技术项目联合攻关的落实与完成;在科技信息资源方面,逐步实现两地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在科技成果资源和其他科技手段方面,两地要做好高新技术成果的交流和开发协调工作,对实验设备、测试基地等科技开发设施建设进行合理分工布局,避免科技成果的重复开发和科技手段的重复设置。

3.建立中介机构,促进科技成果商品化、商品产业化、产业国际化

高新技术成果商品化、商品产业化、产业国际化是两地科技衔接的本质要求。为此,两地要建立以中介机构为核心,提供包括技术开发和技术服务、人才培训、合同纠纷仲裁等配套服务的技术市场体系,促进技术市场衔接,逐步形成两地同一的高新技术成果商品化机制;建立统一的、以企业为主体的科研、开发、生产、销售各环节配套的高新技术产业化体系,促进两地高新技术产业及产品参与国际的分工与合作,逐步形成两地同一的高新技术产业国际化机制。

(三)深港金融衔接

深港金融衔接,是实现深港经济衔接的基础和突破口,也是实现深港经济共同发展的重要手段。为实现深圳特区第二次创业,需要上千亿资金,但从目前的市场规模和今后的发展来看,国内融资将十分有限。深港金融衔接,不仅可以扩大深圳引进外资的能力,亦可解决香港大量游资流向问题,从而带动两地经济共同繁荣。

深港金融衔接的内容,应包括金融组织体系衔接、货币流通衔接和金融市场衔接。金融组织体系衔接要求按照国际惯例和通行准则建立衔接的金融组织体系制度、金融监管制度、金融法规制度和金融操作(包括会计、结算)制度等。实现深港金融组织体系衔接,就是深圳特区以香港现有的、并按国际惯例建立起来的金融体系为参照系,积极推动非国有银行金融机构的发展,加快引进外资银行的步伐,让更多的深圳金融机构在港、澳及其他国家进行跨国经营;加快深圳金融体制改革步伐,使之尽快与香港金融营运方式接轨。货币流通衔接,是指在一定区域内实行统一货币流通形式,利用自由兑换货币进行流通、结算和其他金融往来,它是实现深港金融衔接的关键。金融市场衔接要求在一定区域内实现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保险市场、证券市场和黄金市场衔接。深圳只有借鉴香港的经验,提高市场的国际化程度,形成一个多功能、开放型、辐射强、效率高的金融市场体系,并成为国际市场的一部分,才能实现深港金融的衔接。

世界经济的相互依存和相互渗透已成为时代的特征。现代技术需要进行广泛的分工,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无论其经济怎样发达,资源怎样丰富,技术怎样先进,只靠本国或本地区的力量是无法满足其生产和消费的需要的。所以,加强和加紧深港的合作,努力实现经济衔接,是深港两地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凭借两地各自的优势,统一规划,合理分工,统一市场,深港经济一定会继续保持繁荣,并且会得到充分的发展。

目前,深港经济衔接将逐步进入实施阶段。从深圳方面来看,市政府非常重视,专家学者也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建议。相对来讲,香港方面对衔接的重视程度以及研究上都相对较弱。衔接是双方的事,仅靠深圳一方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因此“九七”香港回归后,需要建立起两区政府之间的协调机构,由民间、半官方、官方3个层次的协调来共同做好深港经济的衔接工作

On the Economic Linkage between Shenzhen and Hong Kong

Chen Zhimin

Abstract Great importance has already been attached tohow Hong Kong will keep her economic prosperity and howShenzhen's economic development will be promoted after HongKong 'return to China in 1997.This paper mainly analyses suchproblems related with the economic linkage between Shenzhenand Hong Kong as the orientation of Shenzhen 's economy, thenecessary conditions for this linkage and the linkage in theaspects of transportation,science,technology and finance,etc.

Key words Shenzhen,Hong Kong,economy, transportation,science,technology,finance.

标签:;  ;  ;  ;  ;  ;  

论深圳与香港的经济联系_深港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