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行为干预配合药物对排卵功能障碍性不孕治疗的效果观察论文_傅叶青

(辰溪县妇幼保健院 湖南怀化 418000)

摘要:目的 研究心理行为干预配合药物对排卵功能障碍性不孕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2014年6月到2016年6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排卵功能障碍性不孕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药物治疗,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试验组患者心理行为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不良情绪评分进行比较。结果 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抑郁和焦虑评分相比P>0.05,经过治疗后试验组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P<0.05。结论 心理行为干预配合药物治疗排卵功能障碍性不孕的效果显著,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心理行为干预;药物治疗;排卵功能障碍性不孕;治疗效果

排卵功能障碍性不孕是女性不孕中的常见类型,其中卵子成熟后会自卵泡逸出,其必须要有中枢神经系统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正常功能,以及良好的神经内分泌反馈调节,才能让整个过程中顺利完成,如卵巢因各种原因出现排卵障碍而未能将卵子正常排除,导致精子与卵子的结合受到影响,将会导致患者出现不孕症状,即排卵功能障碍性不孕[1]。本研究对心理行为干预配合药物治疗排卵功能障碍性不孕的效果进行分析,现作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4年6月到2016年6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排卵功能障碍性不孕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患者年龄在21~37岁,平均年龄(26.743.52)岁,病程在2~7年,平均年龄(3.561.25)年。试验组患者年龄在22~36岁,平均年龄(26.843.76)岁,病程在1~6年,平均年龄(3.221.18)年。两组患者的年龄和病程相比P>0.05,满足对比研究的要求。

1.2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药物治疗,其中主要是让患者在月经周期第6d时按照50~150㎎/d的标准服用克罗米芬,连续服用5d时间,同时按照0.5~1万U/次的标准使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进行肌肉注射,治疗第10d时对患者的卵泡发育情况进行监测,若患者能够耐受,则在卵泡达到118㎜时加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若患者不能耐受,则在第11d加用。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试验组患者心理行为干预治疗,具体方法为:①不良情绪干预。在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要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鼓励患者如实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掌握患者的心理需求,并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全面评估,及时发现患者的不良情绪。在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合理评估后,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其相应的干预措施,让患者能够保持积极乐观的治疗态度。②生活干预。在患者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要与患者家属及配偶保持良好沟通,让其了解不良情绪对患者治疗的影响,并让假数据尽量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同时,护理人员要为患者介绍一些与家人生活的方式,让其能够与家人更好的相处,从而避免因家庭原因导致其正常治疗受到影响。③目标制定。在患者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要与患者共同制定治疗的目标。其中主要是根据患者的月经周期,为患者制定每个周期的治疗目标,从而让患者能够积极接受治疗并获得一定的心理支持。

1.3观察指标与疗效判定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焦虑和抑郁评分,其中主要是采用焦虑自评量表与抑郁自评量表完成对患者的评分,其中分数越高代表患者的抑郁和焦虑情绪越严重。同时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其中治疗后卵泡生长正常,并且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则视为治愈;卵泡生长明显改善,并且症状明显好转,则视为有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及各项指标无明显变化,则视为无效,治疗总有效率=治愈率+有效率。

1.4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完成,其中分别采用百分率和()表示计数资料与计量资料,分别采用X2检验和t检验完成对两组数据组间对比的统计学检验,P<0.05时表示两组数据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治疗前后不良情绪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焦虑评分与抑郁评分相比P>0.05,经过治疗后试验组焦虑与抑郁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P<0.05,如表1所示。

2.2两组疗效比较

试验组治愈23例,有效15例,无效2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治愈18例,有效12例,无效10例。治疗总有效率75.00%。试验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P<0.05。

3.讨论

排卵功能障碍性不孕是女性不孕的常见类型,其主要是因为患者的排卵功能异常,导致其不能正常受孕。根据临床上对排卵功能障碍性不孕的研究,其发病原因有很多,其中内分泌紊乱、卵巢病变和饮食等原因均可导致患者发病[2]。患者发病后不仅会导致其正常生理受到严重影响,还会导致其家庭生活受到严重影响,因此在患者发病后必须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从而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3]。

心理行为干预是临床上治疗排卵功能障碍性不孕患者的常见方式,其主要是因为很多患者长时间不孕导致其心理状态发生很大变化,经常会因为各种不良情绪导致其病情加重,并且影响其家庭生活。因此,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需要积极了解患者的情绪变化情况,并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帮助其消除不良情绪[4]。其中患者常见的不良情绪主要是焦虑和抑郁等,因此护理人员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要着重对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进行干预。同时给予患者生活指导,让其与家属正常相处,确保治疗顺利完成。

本研究对心理行为干预配合药物对排卵功能障碍性不孕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其中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并且试验组患者治疗后的不良情绪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P<0.05。说明心理行为干预配合药物治疗排卵功能障碍性不孕的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张明,刘锦辉,李锦丽. 排卵功能障碍性不孕的临床治疗[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04:12-13.

[2]张宏. 心理行为干预配合药物治疗排卵功能障碍性不孕的临床效果观察[J]. 海南医学,2014,08:1133-1135.

[3]王彩虹. 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研究进展[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5.

[4]苏焯然. 排卵功能障碍性不孕症的研究进展[J]. 大家健康(学术版),2016,08:296+298.

论文作者:傅叶青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21

标签:;  ;  ;  ;  ;  ;  ;  ;  

心理行为干预配合药物对排卵功能障碍性不孕治疗的效果观察论文_傅叶青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