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中医院, 253000
摘要:目的:观察中医针灸联合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子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8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西医进行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中医针灸联合推拿手法进行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中医针灸联合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中医针灸;推拿手法;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不良习惯也越来越多,导致颈椎病已经成为目前临床上比较普遍的一种疾病,其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多种病因所导致的颈椎间盘退行性病变以及继发性椎关节退行性变所引起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颈椎病在临床上的表现为颈肩痛、头痛、眩晕和视物不清等[1]。目前在临床上西医主要采用药物和颈带固定等方法进行治疗,虽然取得了比较良好的效果,但是复发率都比较高。为此,笔者采用中医针灸联合推拿手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进行治疗,并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子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8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中有男24例,女16例;年龄30-65岁,平均年龄为(45.3±12.7)岁;病程为2个月-2年,平均病程为(12.3±2.4)月。观察组中有男26例,女14例;年龄32-67岁,平均年龄为(47.9±14.3)岁;病程为3个月-3年,平均病程为(15.4±2.2)月。两者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 05)无统计学意义,均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对本次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纳入标准
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医病症诊断标准》[2]中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所有患者的症状表现为头晕、头痛、肩痛和视物不清等;经多普勒彩超检查、X线、CT或MR及椎动脉造影检查均提示椎动脉供血不足,病变狭窄。
1.3排除标准
未满18周岁大于70岁者;患有肿瘤、骨折、脱位等患者;患有肝肾功能及凝血功能障碍者;严重的精神疾病患者;对本次研究的药物过敏者。
1.4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西比灵(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30003)和西其汀(黑龙江中桂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3023509)进行口服治疗。西比灵1次/d,1粒/次;西其汀一次10-20mg,一日30-60mg,一日最大量不得超过60mg,治疗21天为一个疗程。
观察组采用中医针灸联合推拿手法进行治疗。具体如下:选择风池、风府、颈夹脊、足三里、三阴交、太溪、太冲为主穴,选择印堂、天柱、合谷、大椎、 太阳为配穴,然后采用提插捻转得气、平补平泻的方法进行针灸治疗,注意的是在针刺风池、风府、颈夹脊穴需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采用补泻手法。每次治疗的时间为20~30 min,每天1次。在针灸治疗后让患者平坐,放松全身,采用揉、拿、?等手法来进行推拿,使其颈背部斜方肌、胸锁乳突肌、项韧带及上肢肌肉放松,并顺着肌肉走向采用弹拨、点按、理筋等手法治疗。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头部采用托拉牵引手法,左右缓缓旋转头部及颈部以复位,然后对外偏的颈椎棘突进行拨正处理,调整椎体小关节位置及时纠正错位。每个步骤推拿的时间为10min,一天1次,治疗21天为一个疗程。
1.5疗效评价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治愈:患者经过治疗后颈椎功能恢复正常,症状消失。显效:患者经过治疗后颈椎功能基本恢复正常,症状显著得到改善。无效:后颈椎功能没有恢复,症状没有改善。总有效率=(治愈例数 +显效例数) /总例数×100%。
1.6统计学方法
本次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疗效情况使用%表示,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照组在治疗后治愈和显效例数分别为5例、26例,总有效率为77.5%;观察组在治疗后治愈和显效例数分为别10例、28例,总有效率为95%,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颈椎病中一种比较多发的疾病,很多专家认为这种疾病是由于长期低头工作、看书、看手机和颈部旋转所引起的椎体、肌肉劳损所造成的,病情持续发展就会引起椎-基底动脉受压,从而阻碍了血流运行,患者就会出现头晕、头痛、视物不清等症状[3]。目前在西医上主要是采用药物来改善患者的微循环等对症治疗,在本次研究中对照组所用的西比灵可以有效的改善微循环,西其汀可以抑制ADP所致的血小板凝集,从而改善患者的微循环,两药合用的效果更佳。然而相关的研究显示,西医药物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虽然取得较好的疗效,但是患者复发性比较高,而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比较多[4]。
椎动脉型颈椎病在中医上属于“眩晕”“头痛”范畴,病因以肾虚为本,病症以过度劳损、肝肾不足为主。相关的研究表明,中医针灸联合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具有独特的优势[5]。对患者的相关穴位进行针刺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脑部供血供氧,缓解椎动脉及颈部肌肉痉挛,并减轻炎症反应,还可以活血通窍,疏风解表,改善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从而改善患者的症状。对患者进行推拿手法治疗可以有效的将颈椎关节结构及时调整纠正,从而减轻对血管的压迫,改善患者的微循环[6]。本次研究中,观察组采用中医针灸联合推拿手法进行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又一次证实了针灸联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具有独特的优势,这一研究结果与张顺[8]的研究结果基本相符。
综上所述,中医针灸联合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李晓峰.颈源性眩晕与颈椎不稳定相关性及其中医分型论治的临床研究
[J].中医临床研究,2014,6(24):61-62.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S]. 南京: 南京大学
出版社,1994: 136,186-187.
[3]郭玉海,林定坤.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时
珍国医国药,2013, 21(9):2322-2323.
[4]张创和,李和.中医综合治疗颈性眩晕 50 例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
究,2014,6(5):74-76.
[5]李群祥.中医推拿治疗50例颈椎病的体会 [J]. 中医临床研究,2013,5(23):31-32.
[6]慕强,杨梅岭.宣氏推拿配合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 50 例[J].陕西中医, 2011,32(10):1375-1376.
[7]张顺.中医针灸联合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6,8(21):103-104.
论文作者:张方涛,杨玉立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4月上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5
标签:动脉论文; 中医论文; 患者论文; 针灸论文; 颈椎病论文; 手法论文; 疗效论文; 《医师在线》2018年4月上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