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企业现代物流管理体系的构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现代物流论文,钢铁企业论文,管理体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钢铁企业物流量在我国的物流总量中占有较大比重,在钢铁企业总成本中,物流成本占有较高比重。随着钢铁产能的急剧扩张,在原燃料等上游产品价格居高不下,钢铁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不断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已是企业在市场激烈竞争中的制胜法宝。建立企业现代物流管理体系,已成为降低企业总体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增强竞争优势的另一个重要途径,是钢铁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课题。
一、钢铁企业现有物流管理体系存在的普遍问题
钢铁企业物流主要由供应物流、销售物流、生产物流、回收物流和废弃物流构成。一般内陆地区钢铁企业物流运输方式的供应物流和销售物流均以铁路运输为主、水运与公路运输为辅;生产物流以铁路运输为主、公路辅助,另有厂内辊道和皮带转运。回收物流以公路运输为主;固化废弃物物流以公路运输为主。
钢铁企业一般具有较为完备的内部物流运输能力,具有厂内健全的铁路运输能力,包括较为完善的运输装备和运输从业人员;同时,拥有大型汽车运输队伍;相关钢厂拥有自备的水路物流运输或通过与第三方物流协作完成水运物流生产组织。但是,大部分钢厂由于建厂时间长,原有物流管理较为分散,采购、销售、生产、运输作业各为独立部门,物流计划和信息主要依靠生产管理部门向各单位传递。某钢厂原有物流组织机构如图1所示。
图1 原有物流组织机构图
由于物流作业和职能管理属于不同部门和单位,运输能力拓展受限,物流信息资源未得到有效共享,部分功能设备不完善,物流管理、指挥和控制不协调,特别是采购供应、销售物流量大、运距长、渠道关系复杂,物流活动和管理被分散在采购部、进出口部、销售部、物管部及相关生产单位等各个不同部门之中,职能分割,部门分散,相互之间理解差距大,缺乏系统思考、系统控制,物流活动难以协调和控制、管理,物流专业化程度低。同时,物流信息收集、分析、处理分散,信息不透明、不共享,反馈数据不统一,甚至相互矛盾,造成生产原燃料单品种集中到达、卸车工作组织难度大,产成品无法发车压库情况时有发生,生产组织难度大,物流快速反应不到位;铁路、水运、公路各自优势的充分发挥和劣势的相互补位得不到系统优化,仓储(包括料场和成品库)与运输、生产的系统性、一致性差,物流的管理体系不健全,物流成本得不到有效控制,企业缺乏整体的物流成本概念,效益不能够有效发挥;具有现代物流理念和实际操作技能的物流人才不足,物流管理和控制能力不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
二、构建现代物流管理体系的成功实践
钢铁行业生产工艺复杂、流程长,对工作系统以及人财物、产供销信息集成度要求高。以某钢厂为例:该钢厂处于内陆地区,供销两头在外,物流成本较同行业平均水平高出100元/吨以上。由于钢铁企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原燃材料供应紧张,国铁运能不足的矛盾短时间内难以缓解,严重威胁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为减少不确定性和降低成本,作为大型钢铁联合企业,企业从根本上建立了一种面向流程、实现集约化经营管理并能够应对未来竞争与发展的,支持企业从高层战略、中层管理到基层生产等方面的全面受控的现代物流管理与组织体系,按照“流程唯一、责任唯一”的管理思路,从物流流程入手,对公司物流组织结构进行调整,并通过新组建的物流中心对物流运输方式进行优化。
1.建立面向流程的物流组织机构
基于对现代物流管理理论的理解与思考,按照“流程唯一、责任唯一”管理思路,2006年3月该钢厂作出了组建物流中心的决定,由物流中心负责全公司的物流规划、物流管理和第三方物流公司的综合管理、物流费用的结算、物流信息系统的日常管理及公司内与物流活动相关的检修作业的审批、厂内铁路运输作业管理及铁路设备设施的管理,整合了原由运输部、生产管理中心、进出口部、销售部等部门负责的物流管理、物流计划、物流信息、物资计量、进出口产品储运、铁路物流运输职能,逐步建立起了一套全新的物流管控架构。
图2钢厂优化后的与物流活动相关的组织机构图
2.建立以计划为龙头,产、供、销、运相互衔接的物流管控体系
该钢厂物流中心成立后,在采购、生产、销售物流量增加、铁路运输能力和货场货位相对不足的情况下,通过建立以计划为龙头的产、供、销、运相互衔接的物流管控体系,加强物流计划的平衡和动态控制与管理,及时收集公司生产、采购、原燃料在途、仓储和配煤配矿信息,切实制定好月度物流计划。同时,通过强化与采购、生产、销售、进出口等相关部门的衔接,严格做好物流计划的编制、实施和调整,加强物流到达计划的控制和管理,较好地实现了物流保产保畅的落实。
3.逐步建立以网络为支撑的物流信息平台
为实现采购、生产、销售物流统一管理、统一指挥和控制,该钢厂在投资建立铁路运输调度网络信息系统后,又对ERP信息系统开发和扩展了以宽厚板产、销为主要内容的MES信息系统。与此同时,通过对国内采购发货信息的跟踪、与铁路局及时联系,掌握铁路在途原燃料信息,通过对相关产品发货港口派员驻扎和与各货贷的信息联系,及时反馈进口矿发运和钢材水运到港、装船信息,实现了以网络为支撑的物流信息网络平台。
图3计划驱动与物流控制
4.优化物流运输方式
在确保企业生产保供保畅和产品外发交货期的前提下,通过对以铁路运输为主,水运、公路为辅的原燃料采购、产品外发的各类物流运输方式的比例、成本费用的综合分析与比较,物流中心不断优化物流运输方式,强化了对第三方物流承运商的协调和管理,促进了第三方物流承运商管理的理顺和加强,充分发挥了水运低成本在公司整体物流中的优势和调节铁路运能不足的功能,挖掘水运潜能,促进了水运物流量的大幅度提高。
5.加强物流人才的培养
企业物流人才不足是制约钢铁企业物流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物流管理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正向技术化和专业化的综合方向发展,物流经营管理人才除具备交通运输、货物和货运、采购与仓储知识外,还必须具备信息技术和经营管理知识,具备系统规划和设计能力。为此,该钢厂鼓励物流管理相关岗位人员参加国家物流师的取证培训工作,目前,已具有国家一级物流师任职资格20人、国家二级物流师任职资格26人,企业物流管理人才的不断增加,使物流从业人员队伍素质得到不断提升,从而为企业现代物流管理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三、建立现代物流管理体系的效果
1.优化了物流组织结构,实现物流专业化管理体系
按照现代物流理论,通过对企业原有组织构架进行变革,组建钢厂物流中心,并通过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健全和完善物流信息系统,实现了物流管理和生产组织的统一指挥、协调和控制,彻底解决了过去多头管理、多头指挥、计划执行偏差大、信息不共享等弊端,实现了物流的专业化管理。
2.提高了物流生产效率,满足了钢厂产能增长的物流保供保畅要求
在产能规模不断提升,供应物流量、销售物流量、生产物流量大幅增加的情况下,该钢厂通过建立现代物流管理体系,不断优化物流运输方式,到发物流的水运比例由2005年的13%提高到2007年的21.5%。特别是在该钢厂未对供销物流运输设备设施投入的情况下,全面满足了生产经营的保供保畅的物流生产要求。同时,由于物流生产效率的提高,确保了外发产品的交货期和运输服务质量,为该钢厂进一步开拓销售市场、做好销售服务工作奠定了良好的物流基础。
3.实现了物流成本大幅度的降低
2006年,该钢厂实现物流总量3994万吨,到发物流量达1833万吨,其中水运到发量达274万吨,全年水运量比2005年增加150万吨,较铁路运价比较直接为公司创效4500余万元。2007年,该钢厂水运到发物流量475.6万吨,占2007年到发物流量的21.5%,其水运增量部分较铁路运价比较直接为公司创效6000余万元。同时,通过加强对第三方物流公司的管理,2006年进口矿中转费较2005年降低5元/吨、出口材中转费较2005年降低7.89元/吨,按2006年进口矿总量和出口材水运量计算,仅进出口中转费全年为公司减少费用支出近2000万元。2007年进口矿中转费又较2006年降低11元/吨、出口材中转费较2005年降低2.25元/吨,按2007年进口矿总量和出口材水运量计算,进出口中转费全年又为公司减少费用支出5660余万元。
图4 2005~2007年到发物流各类运输方式比较
与此同时,通过建立现代物流体系,该钢厂在取得以上直接经济效益的同时,通过水运物流量的增加,带动了地方航运业的发展,使地方第三方物流企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在“做精做强”企业内部物流的同时,不断拓展物流职能的社会化,实现了企业自身效益的增长与地方经济的共同发展。
四、结语
企业物流是我国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现代物流管理理论和技术,实现企业物流资源的整合,构建现代物流管理体系,是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重要措施,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十分积极的影响,也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谐社会的迫切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