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的策略_数学论文

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的策略_数学论文

数学阅读能力培养方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方略论文,能力论文,数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数学阅读是以数学材料或问题为切入点,以数学思维为基础,以数学知识点关联为纽带,用数学的方法与观念来认识、理解、汲取知识,感受数学文化的一种学习活动.数学阅读能力是数学素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数学语言具有简洁、无歧义的特点,但数学语言往往内涵丰富,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且语意转换频繁,这就给数学阅读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根据学生各自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更多地思考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动机,帮助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与策略、增强自我监控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以及对数学语言的理解和交流能力.

一、激发阅读动机,提高数学阅读兴趣

数学阅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很少有学生把读数学读物当作一件快乐的事情而主动地去做,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激发学生的阅读动机,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体验数学阅读带来的学习上的变化,使学生从机械阅读向有意义阅读转化,从不想读向愿意读转化,进而会读、乐读.在数学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到数学阅读的价值和重要性,让学生从思想上重视数学阅读.其次,要让学生像阅读文学作品那样去阅读数学材料,欣赏、感受各种数学美(如对称美、和谐美、奇异美等),体验到数学阅读的乐趣.再次,让学生体会到数学阅读对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能力所带来的帮助,感受到数学阅读的价值和作用.此外,还要培养学生数学阅读的兴趣.有了兴趣,学生才会主动去阅读,才会获得阅读的愉悦感.比如,在学生阅读之前,教师应创设一些难度适当的问题情境,诱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提供导读提纲,减轻学生阅读的难度;举行一些诸如抢答之类的小竞赛活动,让学生体验阅读的乐趣和成功带来的喜悦,等等.

二、指导阅读方法,提高数学理解能力

阅读中所采用的方法是否恰当,关系到阅读理解的效率.良好的阅读方法,有利于对阅读内容“是什么”、“为什么”、“当怎样”获得清晰的认识.初中生往往不能针对数学教材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符合其认知发展水平的阅读方法,这就需要教师给予科学的、清晰的指导.

(一)改“吸收式阅读”为“探究式阅读”

数学阅读时,应要求学生改变吸收式阅读,逐步过渡到探究式阅读——即不只是通过阅读直接接受结论,而是根据阅读材料的内容,通过主动加工去发现结论进而获取知识.在这一过程中,要提醒学生在适当的地方暂停,并从“纵向”深入思考,不断提出“是不是”、“可能是”的假设,进而用后续的阅读内容对提出的假设进行验证,力求做到独立地猜测、联想、探索.探究式阅读的训练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促使学生从原来满足于识别表面的数学语言意义,转为善于挖掘数学语言所隐含的重要条件,不断提高数学思维的品质.

(二)巧做阅读笔记

做笔记,是积累认知经验、提高认知水平的重要途径.要让学生的数学阅读取得成效,必须要求他们记好和用好阅读笔记.其一,在阅读中遇到疑难问题时,不仅要记录自己知识和能力的不足以便有针对性地去突破,更要记录自己着力发掘问题以及处理问题的想法,建立起“疑问集”,即疑问性笔记.其二,在阅读中遇到数学思想方法、内容提要和定理公式应用中的注意点,有所感、有所悟及有所发现时,都应即时记录,积累一闪而过、难以重现的智慧火花,建立起珍贵的“火花集”,即感触性笔记.其三,建立梳理性笔记,即对阅读内容不断提炼(包括整理和概括知识联系图等)的记录.如果说第一种记录是阅读由“薄”到“厚”的过程,那么第三种记录就是阅读由“厚”到“薄”的过程.此外,还要指导学生学会用标符号、列标题等方法对阅读内容进行分层,以强化阅读重点与关键,反映出对阅读内容的认识,便于记忆和复习.

(三)推敲数学语言

对数学语言(包括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像语言)的推敲,也是数学阅读的关键之一.其一,要让学生通过推敲文字语言中的关键词句,弄懂数学语言的意义.数学概念定理中的每一个关键的字和词都有确切的意义,只有明确它们之间的依存和制约关系,才能获得对概念的正确理解.例如,“有且只有”是数学语言中常常出现的一个词语,其中的“有”是说肯定是有,不会没有,是事物的存在性;其中的“只有”是说不会多,就这么些,是事物的唯一性.因此,阅读直线的性质公理“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时,就必须推敲这条公理的涵义:经过两点肯定有一条直线,不会没有;但只有一条,不会有两条、三条甚至更多.其二,要引导学生力求把数学问题符号化或图形化,将文字语言转化为符号或图形语言,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数学化”.其三,要让学生对文字语言与符号语言进行对比,先经历一定的感性认知,再离开具体的模型对符号的实质进行理性的分析,从而在抽象与具体的交互中掌握知识.其四,要帮助学生把难以理解的、抽象的符号语言、图像语言转化为生动、形象且富有情感的文字语言,即“通俗化”,以便于理解.

(四)锤炼阅读技能

数学阅读不仅要求学生会读数学知识,还要会读数学方法,会读数学思想,教师要指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断总结适合自己学习特点的阅读方法.例如,有的学生认为边阅读边画杠(线),有利于提高阅读注意力;有的学生认为阅读时做摘要、标注知识点,有利于加深理解;有的学生认为越能在阅读过程中找出质疑的问题,越有利于提高阅读的质量;有的学生认为仿照练习是阅读的入门,改变例题、自编习题有利于阅读的深化.总之,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技能,是提高数学阅读能力的重要手段.与此同时,还要针对学生的不良阅读行为,进行专项矫治,有效克服粗心、关键词句注意不够以及不愿动手画图、演算等问题.

三、培养阅读习惯,增强自我监控能力

数学阅读就其本质来说,是一种自主学习.因此,大多数情况下的数学阅读应该是学生的一种自觉行为.目前,一些初中生在数学阅读中出现的问题,并不是智力问题,而是阅读意识和自控能力方面的问题.事实上,只有当学生真正建立起一种超越表层兴趣的阅读观,基于学习的不同需要而发自内心主动地去阅读时,阅读学习的优越性才能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在指导阅读方法的同时,更应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监控能力.只有当学生能够很好地计划、监控和调节自身的阅读过程时,其数学阅读能力才能产生质的飞跃.

(一)自觉阅读:从课前预习阅读和课后温习阅读入手

自觉阅读,是主体从无意投入逐渐变为有意投入的过程,它能激发学生主动地获得与理解信息的心态,调动起深层次的理性思维.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即使是非自觉目的的随意阅读,也常常能通过这种自觉的心理趋势,使无意注意转化为有意注意,从而使个体的阅读从兴趣到乐趣,再升华为志趣,最终实现理解力的飞跃.培养自觉阅读的习惯应从课前预习阅读和课后温习阅读入手.恰当的课前预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独立获取新知的能力,学生带着预习中不懂的问题听课,也必定会增强听课的效果.课前预习离不开阅读,为提高预习阅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应要求学生做到如下几点:第一,能根据课本知识本身的内在联系和难易程度,确定课前预习的内容;第二,课前预习不走过场,讲究质量,力争在上课之前把课本内容基本弄懂;第三,能反复阅读课本内容,并运用已知的知识和经验,以及相关参考资料和工具书,积极地独立思考;第四,尽量弄懂课本中的每一个新概念,找出重点、难点、注意点,明确新课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第五,若发现与新课相关联的旧知识掌握得不牢固,会回过头去重温有关的旧课内容.课后温习阅读,是高效率学习的重要一环.及时的课后温习,不仅能巩固新知、强化记忆,促进知识的系统化,而且能帮助学生对学习活动进行有效的反思和客观的自身归因,切实提高学习的质量.正确的课后温习方法,应该是回忆、解题与阅读思考的有机结合.那种只解题、不读书的片面行为,不能真正地促进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因此,教师要明确提出课后温习的阅读要求(如学会了什么知识,运用了什么方法,掌握新知识的关键是什么、难点在哪里,新旧知识有何联系,还有哪些疑问,等等),并给予必要的方法指导,使学生通过课后温习阅读能有强烈的收获体验.

(二)读练结合:操作与练习同步

动手操作是促进理解、减少数学学习困难的有效手段,而解题练习又是巩固数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培养数学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与其他学科相比,数学学习尤其离不开操作与练习.在数学阅读中倡导读做结合、读练结合,实际上就是引导学生把已经初步理解的一些知识运用到新的知识情境中去,用新的知识体系去解释新的现象.这种过程既是知识的复现,又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新学知识的理解记忆,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把静态的认知结构转化为动态的数学能力,逐步提升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

(三)善于小结与反思

小结是通过积极思考,达到全面、系统、深刻地掌握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的重要环节.小结要在系统复习的基础上,以课本为依据,参照笔记与资料,通过分析、综合、类比、概括,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以达到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的目的.反思则是对数学学习的思维活动过程进行回顾性的思索,以获取学习的经验或教训.经常反思阅读内容的知识结构,梳理课本内容所阐述的数学观点、思想方法、数学技巧,通过自我发现、自我控制、自我评价等开展建构活动,进而洞察数学理论的本质,领会数学思想的精髓,体会数学的真谛,这才是数学阅读的价值所在.

总之,数学阅读是数学思维的基础和前提,教师应给予足够的重视,要把科学的数学阅读方法纳入到数学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去,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有效阅读,让学生体验到数学阅读的乐趣,从而主动地进行数学阅读,不断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标签:;  ;  ;  ;  

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的策略_数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