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胶州市胶东小学 266300
摘 要:根据有关教育文件精神:“教学方法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的学生个体的认识过程,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一个重要前提。
关键词:小学数学 主动性 数学教学
叶圣陶先生指出:“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目的”,给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指明了方向。笔者认为,对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的研究,基本点应放在花费最少的时间和精力上面达到最好的效果。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并自觉积极地参与,成为学习的主人,老师只有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与水平状况,创设符合和适应学生学习的情境,才能使学生积极地参与,主动去获取知识,自觉地训练技能,以达到教学的目的。
一、组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
数学的价值在于应用,也是体现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方面。在素质教育下,我们要结合教材内容,组织有效的实践活动来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同时,也促使学生在自主实践中找到自主学习的欲望。
例如,在教学《统计》时,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在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折线统计图。所以,在课下我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班级中学生的生日月份”进行统计,并画出相应的折线图,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对学生自主参与度的提高以及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进而为构建具有主动性的数学课堂做好前提工作。
二、直观演示与学生动手操作相结合
操作活动能促进学生把外界的运动与内在的思维活动紧紧地联系起来。按照小学生认知规律:感知形象—形成表象—逐步抽象的特点,加强直观教学,正是促使学生加深对事物的感性认识,使他们从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的一条途径。教学中,笔者非常重视把教师的直观演示与学生的动手操作有机结合,这样,有助于学生对概念的牢固掌握。
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计算公式”时,教师拿出直径为10cm的圆纸片,以便说明圆的周长的含义。接着拿出一根线,用线绕纸板一周,剪去多余的线,再量一量线的长度,量的结果就是圆的周长。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使学生看到:圆的周长是它直径的3倍多一点。接着,教师引导出圆周率的概念。从而,得出圆的周长公式为:C=πd。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在这样的动手操作训练中,教师操作,学生动脑思考、动口说话,多种感官参与了学习,充分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也更好地发挥了学习的主动性。
三、创设生活情境,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众所周知,数学来源于生活,又用之于生活。所以,在素质教育下,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创设有效的生活情境来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进而使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找到自主参与课堂活动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不含括号的四则运算》时,我向学生创设了以下生活情境:图书馆有故事书98本,今天借出46本,另外还还回20本,问:现在图书馆里有故事书多少本?引导学生对上述熟悉的情境进行思考,这样不仅能够构建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数学课堂,而且也有助于学生对自主学习兴趣的保持,进而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四、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从而对数学产生兴趣
小学生的特点是有求知欲望,但学习不刻苦,听课时间不持久、爱动、精力不够集中。为了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教师在讲课时,要善于用生动的语言、恰当的比喻、直观的演示、形象的画图、启发性的提问、变化多样的教学方法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数学教学要彻底改变重结果、轻过程的错误倾向,使教学本身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更重要在于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极思考,使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的过程中懂得如何学习数学;使学生在概念、法则、公式的推导过程中,体会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知道学习知识的快乐,从而培养其主动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五、面向全体学生与因材施教相结合
有关教育文件明确指出:“根据义务教育的性质,小学数学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绝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都能达到基本要求。”根据这一要求,在平时教学实践中,教师把面向全体学生与因材施教有机地结合起来,针对学生学习的实际,分类进行指导,分层提问,分层设计练习内容,分层进行评价,特别对后进生实行“五优先”,即优先提问、优先板演、优先辅导、优先批改、优先评价。这样,让全体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使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从而促进了每个学生的发展。
总之,数学课堂教学中要为学生创设各种生活情景,让学生有主动参与的机会,给学生提供自主发展的空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使学生的数学素质得到全方位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孟凡华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体现因材施教原则剖析[J].报刊荟萃,2018,(10),214。
[2]刘永敬 小学数学多元化教学方式探究[J].好家长,2018,(76),79。
[3]朱银梅 关于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研究[J].好家长,2018,(74),88。
论文作者:牟加弟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4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9
标签:学生论文; 主动性论文; 数学论文; 教师论文; 情境论文; 知识论文; 小学数学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4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