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期间我国重点传统产业的发展趋势_工业生产论文

“十五”期间我国重点传统产业的发展趋势_工业生产论文

“十五”期间我国重点传统工业发展趋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发展趋势论文,传统论文,重点论文,我国论文,工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国内工业经济发展趋势

(一)国际环境变化使工业经济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

“十五”期间,世界科技进步加快使产业技术水平成为国际竞争的战略制高点。与科技进步相伴随的经济全球化,一方面使高新技术产业的竞争优势进一步向发达国家倾斜,另一方面也促使成熟技术和过剩生产能力向发展中国家扩散。这有利于我国引进先进技术,但对在消化吸收基础上的再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将促使我国进行重点突破发展高技术产业,加速运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提高工业的产业整体素质。

我国在近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将使国内工业在赢得发展机遇的同时,必须直接面对更加激烈的国际化竞争。在市场机遇方面,我国利用国际资源和国际市场的空间继续扩大,一些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产业和产品,如劳动密集型制成品和服务贸易出口具有增长潜力,市场空间可以进一步扩展。面对的挑战是:国内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将面对更为直接的冲击。

(二)我国工业发展存在不可忽视的问题。

我国工业结构从整体上将继续朝着合理化方向转换。但是,仍然存在一些制约加快发展的因素:一是多数产品总量过剩与相当部分高新技术产品的有效供给不足并存;二是低水平的加工业和原材料工业比重过大,高加工度产业发展不足;三是技术创新机制缺乏,企业研究与开发投入和更新改造投资不足,装备制造业落后,制约着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和产业竞争能力的提高;四是企业不能适应市场变化,忽视市场定位和市场细分化、差别化、多样化,营销能力滞后于制造能力;五是国有企业与市场化、国际化竞争不相适应的矛盾日益突出,国有企业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偏低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六是外商直接投资带来双重影响,一方面促进国内产品档次和工业水平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另一方面,在具有市场潜力的行业中,外资企业依靠其技术、营销、管理和资本等方面的资源形成竞争优势,并趋向垄断。

(三)国内发展阶段的变化使工业经济面临新的选择。

“十五”期间,我国工业经济发展面临着由数量扩张转向提高产业素质和技术水平、并努力由工业大国转变为工业强国的任务。面对新形势、新问题,工业经济面临着产业发展方向和任务的重要变化。其主要是:

1.具有明显结构性特征的买方市场将对我国工业经济发展产生深刻影响。其主要是,供大于求格局的持续存在将使产业竞争烈度进一步加剧;集中化程度将得到加强,企业出现两极分化,产业重组成为趋势;专业化分工程度会明显提高;行业利润率趋向下降。在这种形势下,工业结构进行以扩大规模优势、提升技术水平为主的优化升级成为基本的政策导向。

2.知识经济初见端倪,将促进我国加快发展高技术产业,同时为传统产业的改造提供契机和技术手段。

3.加快发展高技术产业成为各地提高区域经济发展后劲的战略选择。需求高级化趋势为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前景,而产生结构优化升级的任务,也将加快高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形成对高技术产业化的需求。

二、重点传统产业发展趋势及其影响

我国仍然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传统产业是工业的主体。其中机械、化工、有色金属、食品、建材等行业占有重要地位。为此,笔者重点分析上述产业的发展趋势,提出国家产业政策导向。

1.机械工业。国际机械工业发展最为突出的趋势是:在技术进步速度明显加快的背景下,各国大型企业集团在发挥技术优势的基础上,进行新一轮兼并浪潮,形成战略联盟。同时,机械工业的高技术含量明显提高,机械产品的开发速度加快,新产品寿命周期缩短,产品的性能、质量水平不断提高。

我国机械工业与国外存在明显差距。国内机械工业产品水平低,质量不稳定。在低水平的机械产品大量积压的同时,市场急需的技术装备和产品严重短缺,需要大量进口。企业组织结构方面,生产集中度低,分散重复严重。技术创新能力不足,技术来源主要依靠国外。

根据国内外市场变化和国内产业现状,从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整体战略出发,机械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装备工业,将得到加强和重点给予发展。未来机械工业的方向,将由规模扩张转向重点提高水平、效益的集约型发展。

2.有色金属工业。随着世界经济的增长,国际市场上有色金属需求量将稳步上升,但供大于求的总体趋势不会改变,世界金属价格仍然会呈现周期性波动。同时,随着世界有色金属市场竞争的进一步加剧,目前世界上有色金属的初级产品生产正在向资源条件好、生产成本低的国家和地区转移。同时,科技进步使世界有色金属成本不断降低。产品深加工是发展方向。新材料发展迅速,开拓了有色金属新的消费领域。

从国内有色金属工业发展和竞争趋势来看,矿山方面,我国的铅、锌、镍等资源相对较为丰富,但是属于一般矿种。随着现有资源的加快消耗,我国铅锌矿山将逐步失去优势,将有可能依靠进口来满足冶炼需要。冶炼方面,我国的锌、镍等产品已经形成大的生产基地,从技术、布局、规模上与国外相比大体相当,具有竞争能力。而产品加工方面则存在初级产品多、深加工产品、新开发产品明显滞后状况。市场方面,国内市场对锌的需求有限,仍然要大量出口,而国际市场仍然有稳定保持出口的条件。由于目前有色金属的进口关税总体水平不高(算术平均值为7.27%),在不大幅度降低关税的情况下,加入WTO后对有色金属工业的冲击相对较小。

为了促进有色金属工业的发展,国家将加强技术创新,加快有色金属工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产业政策重点是扶优扶强,加快发展深加工、高技术产品,鼓励多用途开发,提高产品附加值。同时,实行生产能力总量控制,“十五”期间,锌、镍等冶炼能力基本保持现有水平。

3.化学工业。世界化学工业发展的主要趋势是:在集团化、规模化发展的基础上,发达国家将传统化工产品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同时,以技术创新和领先作为发展主线,加大科技投入力度。

我国化工行业与国外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从加入WTO的影响来看,降低关税和取消化肥进口配额后,国外产品的成本、技术优势,会使化肥(特别是小化肥)、农药、涂料、精细化工等受到较大冲击,而染料、橡胶等行业有一定发展机会。国内市场方面,供需关系的改善和国外产品的进入,将使国内市场竞争更趋激烈。国内高新技术产品和精细化工产品市场前景广阔,但是有待于进一步开发。

国家对化肥工业的产业政策导向主要是:以调整产品结构为重点,以改变、改造、扩建为手段,针对不同产品采取相应方针,通过增强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加快技术进步和产品结构调整,尽快提高化肥工业的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依靠科技进步,继续抓紧抓好品种改造、节能降耗技术改造和新工艺、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国家促进化肥行业发展的政策主要包括:投资政策,加强对化肥行业的技术改造,对重点企业、重点产品国家适当增加资金投入;企业政策,鼓励企业进行资产重组,或采取上下游一体化的原则,适当调整企业隶属关系,扶持大型企业集团的发展,增强竞争力,同时加快改造中小企业,鼓励大型企业与中小企业发展专业化协作关系;融资政策,开辟多种融资渠道,增强企业融投资和技术改造的能力,对符合条件的企业进行股票上市、债转股,优化企业资产结构。

4.食品工业。食品工业是传统产业。国际产业发展的趋势是提高科技含量、增加加工深度和附加值。发达国家通过采用高新技术,提高食品原料加工深度和精度,开发了大量高科技产品,生产效率上升,生产成本下降,附加值显著增加。从总体上看,我国食品工业和发达国家相比,有着较大差距,一是发达国家食品工业总产值一般比农业总产值高1-2倍,我国食品工业总产值只相当于农业总产值的40%左右;二是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程度达95%以上,我国只有20%-30%,而且以粗加工产品为主,精加工产品少,产品质量低,资源浪费大;三是我国食品工业高新技术落后,发达国家已普遍在生产上应用的新技术如生物工程DNA基因工程技术、膜提纯技术、微波技术等,在我国大多数仍在开发阶段。

总体上看,今后5-15年,我国食品工业仍然具有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食品消费需求的增长、农业产业化进程的推进,都将促进食品工业的发展。

但是,目前食品工业买方市场的格局已经基本形成。高技术含量的“名优特新”产品市场占有率明显提高,企业规模化、集团化经营是发展趋势。部分行业特别是传统食品加工业加工能力相对过剩,企业兼并和资产重组是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5.建材工业。建材工业是作为典型的资源型、消耗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发达国家已经属于“夕阳产业”,但是科技含量明显提高,主要生产高档产品,如高档卫生陶瓷、新型建材等。中国建材工业仍然处于发展时期,在未来15年内仍然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加入WTO后,我国劳动密集型的部分建材产品如水泥、日用陶瓷出口可能会有所增加,对国内市场供大于的状况将有所缓解;高档卫生陶瓷、新型建材等则可能受到国外产品的冲击。

6.医药工业。加入WTO后,制药的进口关税将由目前的25%-30%下调至5.5%-6.5%,同时,受保护知识产权贸易协定的影响,对国外专利药品的仿制将受到限制。因此,加入世贸组织将对国内药品市场形成较大冲击。但是国内中成药的生产受此影响相对较小,特别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已经在国内市场形成一定优势的产品,仍然具有发展空间。

生物制药工业特别是新医药产业是国内外公认的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我国政府为在未来世界高技术领域占有一席之地,也明确支持发展生物制药工业。预计到2010年,生物制药工业将成为我国重要的产业之一。从目前国内市场来看,我国医药产业已经具有一定发展基础,但是,企业规模小,缺乏国际竞争力;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企业没有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缺少创新品种,仿制药品将受到冲击。特别是传统中药生产长期处于落后状态,受到来自国外的植物药品的威胁。

目前,国内很多地区都将发展新医药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加之国外产品的进入,市场竞争将会更加激烈。特别是加入WTO后,我国受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影响,新药开发将明显受到制约。新医药产业是新的经济增长点,但是成长的速度和规模将受到影响。

三、工业结构调整总体思路

“十五”时期,我国传统工业改造的基本思路是:采用高新技术嫁接改造传统工业,推进技术进步,促进产业升级,增强传统工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结合传统工业的特点,调整所有制结构,发展混合型经济,激发各类企业的活力;通过实现高度的社会化大生产和合理的专业化分工协作,加快组合性调整,优化结构配置,合理有效利用行业资源。

(一)工业内部结构调整。

传统工业结构调整的主题是提高产品的加工深度和附加价值,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同时形成以先进适用技术为主的工艺技术结构、能够发挥专业分工协作优势的企业组织结构。

1.产业发展方向调整。要根据不同产业发展状况确定调整重点和思路。具体方向:一是提高技术、资金密集型行业的比重,适度发展劳动密集型行业,传统产业要重点提高深加工、精加工;二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巩固基础行业,重点发展主导行业,尤其是新兴主导产业。根据需求变化,加快发展生物制药、新型材料等新兴产业,同时充分注意对传统业如机械、建材、化工、食品等劳动密集型行业的改造。

2.企业组织结构调整。调整方向是实现规模化、专业化、系列化,实现分工合理、密切协作的组织结构。适用集中化生产的行业,如建材、化工、食品加工,按照产业相近、优势互补、政府引导的原则,鼓励由分散走向集中,力争单厂达到并超过规模经济起点,促进大型企业生产比重明显提高。适宜专业协作的行业以提高专业化协作水平为目标,发展核心专长,重视管理创新,走“小而专、小而精、小而特”之路。

从行业布局来看,要根据不同行业的特点,形成各自适宜的行业集中度和分工协作。一是提高行业前位企业生产集中度,如化工、建材等行业;二是部分重点行业要分阶段提高集中度,如以农产品为原料的食品加工行业,要提高原料生产的集中度,后加工则适宜分散。机械加工等行业,要提高总装厂的集中度。

3.产业技术结构调整。总体方针是:以高技术为支撑,提高产业技术水平;低托原有优势塑造新优势,搞好技术增量调整。一是改变中低技术为主的状况,通过对高新技术的应用发展新兴产业,开发新产品,如新材料、精细化工、医药等行业;二是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先进适用技术仍不能过早淘汰,已经相对成熟、技术寿命相对稳定、利用成本较低的适用技术仍然有积极的采用价值;三是引进技术是迅速提高技术水平的重要途径,要加快从国外和国内发达地区引进技术,重视消化吸取,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注意传统产业对先进技术的运用,如先进电子技术在机械设计和加工中的运用。

(二)工业产品结构调整。

产品结构调整是产业结构调整的基础和重点。具体方针是:

1.适应产品升级的需要,加快嫁接性升级。高新技术具有技术跨越度大、牵动作用强的特点。通过高新技术对传统产业的嫁接改造,促进传统工业向“低消耗、高加工度、高附加值”的方向转化,促进产业优化升级。

2.适应买方市场的需要,实现差异化发展。低水平趋同化是制约传统产业产品规模扩大、市场开拓的重要原因。“多元细分”则是走出趋同化的基本方略。要促进企业以市场为导向,把握细分化的技术和产品,开拓潜在市场、探索新的经济增长点。

3.适应配套市场的需要,推行组合性调整。要以合理市场定位为基础,在为最终产品、大型企业配套服务中拓展空间。特别是传统工业专业化生产的企业,要发挥工艺技术先进、生产规模合理、产品质量优良、价格成本具有竞争性等优势,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4.适应农村市场的需要,进行开拓性改造。传统产业的生产原料和市场很大程度上来自农业,又销往农村。要结合省内市场的特点,采用各种适用技术,开发质价相当、功能适宜、适销对路的农用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

5.适应国际市场的需要,加快外向型扩展。我国传统工业必须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要求进行技术结构调整,通过提高产品技术含量,进一步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多元化地开拓市场。

四、结构调整的政策建议

我国传统产业要在“十五”时期取得产业整体素质的全面提升,必须在以下几方面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

(一)全面深化改革。

要加快推进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和国有企业改组。按照“有进有退”的原则,调整国有经济布局,继续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在,更求所得”的区域经济发展思路,打破地区、行业和所有制界限,鼓励国有资本、非国有法人资本、个人资本和外资相互流动、相互参股,形成多元化的所有制结构。大力发展混合经济,形成有利于传统工业发展的所有制结构。

大力推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快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机构,重点完善和推进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收入分配制、激励约速机制,扩大企业经营者年薪制试点范围,大胆进行经营者股票期机制试点。

(二)推进企业技术创新。

实施科技创新工程,建立适应市场竞争的技术创新机制,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把自主创新和引进改造与再创新结合起来,着力提高传统产品和主导产品的科技含量,积极引进、消化、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努力开发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

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重点扶持一大批大型企业建立国家级和省级技术中心,大力推进“官产学研”联合,支持大企业和企业集团兼并相关的科研院所。按照“企业自筹为主,银行投入为支撑、政府投入为引导、社会筹措为补充”的原则,建立多渠道、多层次的科技创新投入体系。

(三)加大技改投入力度。

要加大技术改造投入。必须结合区位优势来确定支柱产业、骨干企业和重点产品的技改方向,避免重复建设。在条件成熟时,建立工业技术进步发展基金,为传统产业推进技术进步开辟新的资金渠道和运行机制。

积极利用外资。“十五”期间结合传统工业发展,利用外资工作重点必须实现战略性转移:一是将利用外资的手段从依靠优惠政策向依靠功能优势转变;二是将利用外资的目标从重数量向重质量转变;三是将利用外资的方式从分散、被动向集中、主动转变。力争通过引进外资促进产业技术水平和整体素质的提高。

(四)创造良好发展环境。

强化行业管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传统产业行业管理工作的重点要逐步转移到培育和发展服务中介组织,加强行业协会的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主要是抓好行业规划、投资导向、信息服务、技术咨询、政策研究、强化行业的自律管理,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完善技术服务市场。加快发展技术推广和科技交流服务业,探索科技与经济有效结合的机制,促进技术服务型企业快速成长。

建立有序、合理的人才市场。实行积极的人才政策,鼓励人才流动,创造优越的人才吸纳环境,吸引优秀人才进入传统产业发展。

标签:;  ;  ;  

“十五”期间我国重点传统产业的发展趋势_工业生产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