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生物标本制作,职业健康,博物馆环境
生物标本是人类发展历史过程中认识自然、了解自然、了解自身生存环境和生存文化需求而发展的一门科学[1],生物标本需要标本制作师的工作来完成。生物标本制作的技术与方法随着时代的进步而有所改变,但这始终是一项高危的职业。在生物标本制作与保管工作中,工具、试剂及所在工作环境等因素对工作人员有着直接和间接的伤害。生物标本制作人员如何面对这些因素,如何做好个人防护,减少生物标本制作从业人员的工作伤害,充分分析评估生物标本制作工作中危害人员健康的风险因素,制定科学的防护措施,以降低职业伤害是生物标本制作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前题。
1.生物标本制作师的职业危害因素及产生原因
1.1 生物安全防护
生物标本的采集、运输及标本制作过程中要防止生物物质,如动物血液、体液、分泌液以及排泄物等喷溅物对工作环境的污染及工作人员的危害。防止人员无防护的接触这些物质,防止吸入带菌的空气颗粒。生物标本制作人员应结合生物标本的制作种类与制作程序的不同来调整防护方案。生物安全的防护在生物标本制作过程中对制作人员是极为重要的,如防护不到位或疏于防护,有些病原微生物的存在将会极大地危害制作者的健康,会造成重大的安全事故。制作完成及保藏阶段的生物标本也应当对其进行生物安全性检测,杜绝不安全的生物标本进行保藏和展示。
1.2 粉尘颗粒物防护
粉尘及细颗粒物是对生物标本制作师执业过程中存在的另外一种危害。生物标本模型体的手工制作及化石标本的修复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及细小颗粒物会因人员防护不足造成异物吸入感染,这些感人伴随着有毒有害气体的摄入对从业人员将造成极大的伤害。使用便携式呼吸净化装置及提高制作环境的湿度等方法都会有效缓解生物标本制作人员对粉尘颗粒物的吸入。在对这一类物质进行防护的过程中应通过长期的制作经验,结合粉尘颗粒物的理
化性质总结出在不同制作过程中粉尘颗粒物防护的要点,配以合适的防护用具,达到保护的目的。
1.3 化学物质防护
化学物质的使用在生物标本制作过程中是十分重要的,从生物标本的采集、固定、制作、保藏等方面都要使用到化学物质[2]。传统的生物标本制作技术采用丙酮、甲醛、苯酚、二甲苯、乙醚等,这些化学物质的使用对生物标本制作人员及环境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危害。生物标本的使用者也会由于接触这些化学物质而造成伤害,误食误吸等现象时有发生。
1.3.1易燃物质与使用防护
乙醇,乙醚,松节油等属于易燃易爆物品,在生物标本制作过程中如使用处理不当会引发火灾,在使用过程中应避免温度过高操作。使用时应在有防火设施的操作环境下进行,使用完毕应立即整理实验材料,迅速通风换气,在生物标本保藏过程中应时刻监测这些化学物质在环境中的游离浓度,有必要采取密封保存方式进行保藏。
1.3.2有毒有害气体防护
生物标本制作与保藏过程中使用的化学物质对使用传统技法制作的生物标本的保藏起到了预防性保护作用。传统技艺制作的生物标本在制作及保藏过程中散发出来的刺激性气味及毒性阻碍了生物标本的教学使用与科学推广。如杀虫剂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生物标本虫害的发生,但其使用对制作及保藏人员的呼吸道及口腔黏膜有很强的刺激作用。有毒的化学物质混合生物标本制作过程中产生的粉尘颗粒物对人员造成极大的职业伤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降低甲醛、苯酚、环氧乙烷等的使用量,使用替代制作、保存物质,增加环境通风,人员佩戴合适的防护工具是有毒有害气体防护的关键。
1.4 机械损伤防护
打磨机械的使用,固定针及固定机械等的使用在生物标本制作中极大的方便了制作师的操作。但这些工具不规范操作对标本制作从业人员会起到直接伤害,飞溅的剥削物及摩擦掉落物会对操作者造成二次伤害。
基于生物标本制作的特殊性,在辅助工具上进行防护结构的安装将是未来防护的关键。生物标本制作的人工操作程序需要制作师灵活的使用技术设备进行细节及关键部位的精确操作,辅助设备上的固定防护措施的使用将有效的发挥标本制作师的技艺特长,完成生物标本的科学制作。合理的操作防护对标本制作师是非常重要的,增加防护材料的机械韧性和灵活度是可穿戴防护装备研发上应采用的原则。
2. 生物标本制作师职业风险防控原则及规范
2.1 生物标本制作师职业风险防范原则
生物标本制作及保管工作中应密切关注工作环境的安全问题[3]。注重个人的自身的防护,应按照生物标本制作过程精细制定操作防护方法及措施。生物标本制作与保藏管理人员应严格遵守制定的防护方法措施,在生物标本制作过程中不要产生安全生产麻痹思想。生物标本的制作方法将对其保藏与科学利用产生持续的影响,科学开展生物标本的制作,采取防护优先的原则,从根本上杜绝职业风险的发生,减少事故发生率。生物标本制作是一项古老的行业,总结前人的工作经验,不断提高职业风险的防空能力是生物标本制作师职业能力提高的一项基本任务。
2.2 安全防护意识的建立与工作流程的优化
在对不明属性的生物标本进行采集、制作时应穿着防护装备进行相关操作。如在制作动物标本过程中对前期动物皮张及骨骼的处理时需严格防止人畜共患病原体对制作人员的感染。动物标本制作过程中如生物残体,有毒有害的制作废液等废弃物的处理也是生物标本制作人员工作的关键。制作过程中的废弃物应进行无害化处理,制作完成的生物标本应进行相应检测及保藏分析,确保制作人员的健康和生物标本的安全。
生物标本制作流程的前期优化将对制作人员的健康起到关键作用。不同的生物标本制作与保藏的方式方法不尽相同,优化制作方法,利用创新性技术极大减少标本制作过程中对人员和环境的危害,建立起自觉的环保意识,把握不同类别生物标本制作与保藏的原理,针对制作与保藏特点完善、改进、优化工作流程将极大提高我国生物标本制作的技术水平。
3.生物标本制作新技术新方法对标本制作行业的影响
随着现代制作水平的进步和发展,新材料新技术在生物标本制作过程中的应用在极大程度上减少了生物标本制作者职业病的发生。数字化技术在生物标本制作过程中的普及,新型制作与保存材料的研发应用,生物标本保藏新方法的建立等都极大的降低了生物标本从制作、保存到展示过程中对环境和接触者的影响。新型制作技术的使用将极大的影响生物科学相关学科的发展,可以让公众更好的理解自然,理解生态文化。
生物标本制作、保藏及展示的行业标准应着手完善建立,这样可加速提高我国生物标本的制作水平,提高生物标本制作与保藏管理从业者的职业素质,使我国生物标本的制作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更好的服务于生物学研究的各领域。
参考文献
[1] 张昌盛,刘云雀.标本制作实务[M] .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8:1
[2] 许永贤.探析动物标本制作有害物质及预防[J].中国畜禽种业. 2017(6):18-19
[3] 王友君,彭小勇,罗清海.解剖实验室甲醛污染控制分析[J].制冷空调与电力机械,2007,28(3): 37-40
作者简介:张昌盛,北京自然博物馆副研究员;研究方向:动物学;通讯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天桥南大街126号。
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创新团队计划(IG201706C2)支持
论文作者:张昌盛 王宝鹏 王俊杰 赵翠玲
论文发表刊物:《科学与技术》2019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15
标签:标本论文; 生物论文; 防护论文; 人员论文; 过程中论文; 环境论文; 粉尘论文; 《科学与技术》2019年第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