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环境保护教育概论_环保论文

台湾环境保护教育概论_环保论文

台湾环境保护环保教育掠影,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台湾论文,掠影论文,环境保护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做客台北市野鸟学会

台湾有很多民间环保团体,这些团体在保护环境和野生动物,推动公众环保意识教育,敦促政府进行环保立法和建立自然保护区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在野外观赏鸟类是很多台湾人喜爱的户外休闲活动,因而由台湾的观鸟爱好者发起组织的野鸟学会很多,几乎每一个县、市都有自己的野鸟学会,一些大公司和大学也有野鸟学会,全台湾共有30多个野鸟学会,会员接近10万人。这些野鸟学会的活动大都围绕野外观鸟,保护鸟类栖息地,在公众中推广观鸟活动,协助政府和有关部门做鸟类资源调查等内容开展。台北野鸟学会是全台湾会员最多的野鸟学会,有7000多会员。台北市野鸟学会与中国动物学会鸟类学分会一直保持着友好联系,有些会员也参加了中国鸟类学分会,这次两岸鸟类学术研讨会就是由台北市野鸟学会出面承办的。

台北野鸟学会位于台北市复兴南路的一幢普通的小楼房内。一楼是出售鸟类书籍、观鸟工具、野外活动用品和小礼品的商店,二楼是图书资料室、会议室。时任会长、台湾大学的李平笃先生,是从事农业教学和研究的教授,观鸟只是他的业余爱好。宾客寒暄入座后,就大家感兴趣的话题开始交谈。据会长介绍,台北市野鸟学会目前有四位全职的工作人员,负责接待来访客人、销售商品、组织观鸟活动、接听咨询电话等日常会务工作。同时还向社会和大学招募义务工作者,主要是在节假日为公众观鸟活动作鸟类讲解。我们正在谈论时,突然有人打电话来说拣到两只受伤的鸟,请野鸟学会派人进行救治,立刻有人起身出门骑摩托车去取鸟。和我们聊天的祁伟廉先生是一位自由开业的兽医,也是野鸟学会救治受伤野鸟的“主任大夫”。受伤的鸟取来之后,他对大家说声对不起,就忙着给鸟检查、敷药。因鸟的健康状况不太好,祁先生建议先在鸟会里饲养几天,等鸟恢复体力后再释放。

利用会议中的休息时间,我浏览了图书资料室,书架上放着各种有关鸟类的书籍、图鉴和其他自然杂志,台北市野鸟学会每月出版一期的通讯,介绍台湾一些大公园和自然界观鸟地点的资料。这些资料有些是野鸟学会独立出版的,有的是得到“政府”主管部门资助,与他们合作出版的。会员可以在开放时间来此阅读。

座谈会上台湾大学的林曜松教授告诉我们一个小故事,台北市郊区有一片叫关渡的沼泽湿地,每年有很多水鸟在此越冬,房地产开发商准备将该区域开发成住宅区,台北市野鸟学会联合其他环保团体,采用演讲、静坐请愿、游说“政府”官员等多种方式,敦促“政府”制止房地产商开发,按有关法律将该湿地保护起来,建成自然公园。最后,由“政府”出资45亿台币从房地产商手中买下这块面积57公顷的湿地,规划建成关渡自然公园。如按单位面积地价计算,这是世界上最昂贵的一片自然保护区。

参观台北市立动物园

会议期间,有半天时间自由活动,我和几位对动物饲养管理有兴趣的同行决定去参观台北市立动物园。我除了想考察台湾动物园的动物展示场地的布置外,还想看一头名叫林旺的亚洲象。动物园的大门正面墙上有许多长臂猿、斑马、长颈鹿等动物形态各异的浮雕,特点突出,引人注目。据动物园工作人员介绍,台北市动物园是几年前由市内圆山迁来,新园区在动物的展示布局和设计上尽量考虑模拟野外环境,同时还利用新园区面积大、自然环境保存好的有利条件开辟了自然观察区,设计建造了可让游客自己观察自然,学习动、植物知识的自导式步行道。考虑到儿童喜欢与动物接触的特点,建立了可爱动物区,饲养黄牛、水牛、小猪、兔、鸡、鸭等家畜、家禽,来动物园参观的小朋友可以在家长的监护下自己动手饲喂或者触摸可爱动物区的动物。除展示动物外,动物园每年节假日,要组织各种与动物和环境保护有关的学习考察活动,由父母带着孩子一起观察学习,称之为亲子研习营。台北市立动物园内还建有动物生态与恐龙博物馆、教育活动中心等建筑设施,为开展这类活动提供场所。

动物园中还有博物馆?!这引起了我们的极大兴趣,决定先去看这个展览馆。博物馆有两层,地下层是图书馆、教室、演讲厅、影片放映室,展出动物与环境、动物与人以及史前动物和恐龙三个专题,地上层展出动物家族、中国的动物和中国台湾省的动物等专题。还有一个特别展区,配合有关活动展出野生动物保护、环境教育等内容,可以根据情况更换,这一层也有一间教室。教室里放有电脑,参观者可以自己操作,获得有关台湾野生动物、生命演化、恐龙故事、环境保护等知识。博物馆设有参观人数显示和自动控制系统,当进入馆内的人数超过500人,入口的旋转门就会自动关闭,一部分游客出来后,旋转门才会再度开放。

台北市动物园很注意为公众提供动物园的各类信息,台湾人称为资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举办什么活动等信息都有印刷精美的小折页免费提供给游客。这些活动既提高了公众保护意识,增加人们的科学知识,又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提高了动物园的知名度。开展各类环保教育活动需要人手,动物园很注意利用志愿者来开展活动。动物园的义工有退休的士兵、公司职员、学校教师以及在读的大学生。

看完博物馆,我们去参观亚洲热带雨林动物展示区。这是台北市动物园运用国际上目前风行的景观沉浸理念设计的动物展示区。景观沉浸式展示的基本概念就是游客所经之处与展示场为同一处所,如参观沼泽时,人即在特意设计的沼泽环境中,目的是让游客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而且更能体验展示的内容。亚洲热带雨林位于一片凹地,占地3公顷,投资约1亿8千万台币。全为户外型展示,很少看到传统动物园里的那种铁丝网笼。展区景观完全模拟东南亚热带雨林,一条弯曲的人工河流从中流过,各种动物展示场沿着主道两侧布展。在设计上尽量减少栅栏、铁丝网、围墙这类人工障碍来分隔控制动物,而是采用河流、水塘、树木等自然景物将各种动物分隔开来。对某些大型动物,也采用脉冲式电围栏控制。同传统的动物园相比,它在视觉上给人更自然和谐的感觉。主要入口在河的下游,模拟热带雨林的河口地区。在这个区域内饲养展出的动物有赤颈鹤、火烈鸟等水禽以及鳄鱼、食蟹、豚尾猴等动物。人口附近有一块造型独特的解说牌,向游客介绍整个雨林展区的配置图,解说热带雨林的定义以及它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离开鳄鱼参观台继续向前走,进入密林生态区,解说站位于一幢泰国传统风格建筑房屋内,里面有图文并茂的解说板,喇叭里播放着热带森林动物的声音,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这个解说站主要是让游客了解热带森林不同高度动物的分布情况,从站内的窗口看去,可见几株大板根,天然枯木、菌类、树蛙、昆虫、蛇等,以及世界上最大的花朵,直径2米多的大王花模型。解说站内有一大块离地90厘米、长250厘米、宽150厘米的强化玻璃,可以观察食蟹的活动。密林区展示的动物有蟒蛇、长臂猿、懒猴等动物。蟒蛇的参观面很巧妙地布置在树根洞穴处,也是一块强化玻璃,为解决儿童个低不便观看,还专门安放了几块垫石。

过一座吊桥就到上游林缘区,展出马来熊、金钱豹、孟加拉虎、犀鸟和亚洲象。我们顺道沿河而上,来到大象展区,看到2头亚洲象,其中一头雄象,身躯庞大,门牙特长。我猜它一定是赫赫有名的大象林旺,从动物园工作人员那里得到确认后,我仔细端详这头已经82岁高龄,颇具传奇色彩的老象。林旺是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孙立人将军率领的中国赴缅抗日远征军在一次战斗中从侵缅日军手中缴获的13头驮象之一。林旺自此便跟随中国远征军在热带丛林中驮运弹药,运送粮食,牵引大炮。远征军回国时,孙立人将军指示将大象运回国内,这些象随同骡马千里步行,因为不适应在公路上行走,不久,好几头象足底磨烂感染,不到10天,6头大象死在途中。剩下的7头象改用汽车运输,先到昆明,后又运到广州,然后分送北京、上海、南京等大城市的动物园展出。送到其他城市的象先后死去,只剩留在广州的林旺还活着。1949年,国民党政府逃往台湾,孙将军将硕果仅存的林旺用军舰运抵台湾,在军中饲养几年后,交给圆山动物园饲养。象的4对臼齿依年龄依次生长,以便于研磨食物,野生象通常到50岁时才长出最后一对臼齿,这对臼齿磨损后就会因嚼食困难、消化不良死亡,所以大象通常很难活过60~70岁。但林旺却在饲养人员的精心照顾下活得很健康,成为保持长寿纪录的象瑞。

参观自然科学博物馆

位于台中市的自然科学博物馆,是我们离开台北市南下参观的第一个科研教育机构。它于1981年动工兴建,1998年陆续对外开放,每年大约有320万人次参观。我们去参观时植物园馆的建设正在进行。自然科学博物馆是一组很有气势的现代化建筑群,掩映在树木的绿萌中,它由科学中心、太空剧场、生命科学厅、中国科学厅、地球环境厅、剧场教室等不同部分组成。

我们是从后面的入口进入博物馆的。首先看到的是庭园区,草地上安放着红蓝二色的巨大的DNA模型。另一片草地上用不同颜色的大理石砌出中国古代的河图图案,看过说明之后我才知道河图是中国人在数学演算上的重要发明。在草地上还有一个圆形的建筑,地上面有蝴蝶和花草,中间立着一个金属圆柱,将视觉移到圆柱的某一角度观察,金属圆柱就会反射出地上蝴蝶与花草地画面,是一个介绍光学反射原理的装置。一片小树林内,竖着几只恐龙模型,比例准确,形态逼真,乍一看,还以为是真的恐龙。

参观完研究收藏部门,还有一点时间,我决定先去太空剧场看看。博物馆内有太空、镭射、鸟瞰、环境、立体5个剧场,均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和先进设备来演示自然现象和科学知识。太空剧场内部是个倾斜30度、直径23米的半球形建筑,有300个阶梯式座位,用来向游客展示太空星象或放映全天域电影。我们进去后赶上放映太空星象,陪同人员告诉我们星象显示系统采用的是日本五藤光学研究所开发的最新式的太空模拟系统,除传统的星象仪外,还有8部大型幻灯放映机,45部小型幻灯放映机,2部16毫米电影机共同组成的一套多媒体放映系统,在电脑控制下变化出神奇复杂的太空景象。我们向上仰望,只见斗转星移,仿佛置身太空,遨游于星际之中。

离开太空剧场,我们前往生命科学厅和地球环境厅参观。果然是名家设计和专业公司制作,气派不凡。制作精美的标本、模型,配合深入浅出的解说,使人对生命的奥妙和演化,地球环境的变迁,有了直接形象的了解认识。

博物馆内还有两个很有意思的地方,一个叫自然学友之家,位于立体剧场旁,免费向所有12岁以上人士开放,小学五、六年级学生在家长或老师的带领下也可进入。它里面提供动物、植物、地质、人类学的图鉴、书籍、显微镜等工具,鼓励游客动手,进行自我引导式学习,游客也可把自己的收藏品带来,自己通过查阅图鉴鉴定或请馆内专家协助鉴定。在科学中心五楼,有一个幼儿科学园,是专门为4~8岁儿童建立的。通过一些设计巧妙的装置,经孩子们自己动手,认识某些科学现象。也可以自己动手做些简单手工,如用橡皮泥捏出各种真菌的造型,制作叶脉书签等。

南投特有生物研究中心

台湾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创建于1981年,主要研究台湾省特有生物的保育。除在南投县设立研究中心外,还在全省不同的地方设有3个研究站,分别研究高、中、低海拔带上的台湾特有生物。一进大门,就被它的优美环境所吸引。我们先在学术报告厅进行学术交流,听保育中心的同行介绍他们对台湾特产雉类帝雉和蓝腹鹇的研究,观看了介绍这两种雉的录像带。报告厅刚刚建成,每个座位上都有麦克风,提问讨论非常方便。

会后我们去参观保育中心的蝴蝶园和展览中心。展览中心刚刚完成布展,尚未对外开放,主要是以生命科学为中心的自然历史展览,与位于台中市的自然科学博物馆大同小异。台湾特有生物保育中心有大面积的低山山地,他们利用这个优势,规划建立了一片自然生态观察区,分为森林、草地、河川等不同区域,用来向公众介绍生态学和环境保护知识。

难忘玉山

离开南投台湾特有动物研究保育中心,我们的旅行车直奔玉山公园。玉山是台湾中央山脉的一部分,地跨南投、嘉义、高雄、花莲四县。玉山公园是台湾面积最大的政府管理的公园,分别在塔塔加、安南、梅山设有游客接待中心。汽车在蜿蜒的盘山公路上行进,我探头眺望车外和山下景色。台湾的山脉与大陆西南地区的横断山系极为相似,也呈北南走向,山峰高耸,河谷深切,山势陡峻,相对高差极大,自然景色别具一格。同行的台湾朋友说,高山上下雨,雨水几个小时就流进了太平洋。沿途公路的森林不是特别好,很少见到大片相连的成熟森林。原因是日本占领台湾期间,很多森林被日本人砍掉,台湾在经济腾飞之前也进行商业采伐出口,直到1970年以后,玉山才停止对森林的砍伐。我们下午3点多抵达玉山海拔2000多米的塔塔加鞍部游客接待中心。

塔塔加的游客接待中心,每天都定时为游客放映介绍玉山植物、玉山鸟类和玉山公园简介的幻灯片,节假日还要加映。幻灯片有普通话、台湾话和英语供游客选择。游客中心还为游客提供录像节目。展示厅每天开放,游客可以自由参观有关玉山地质、地貌、动植物生态、人文变迁、管理状况等展示图片和文字。我们看了一场介绍玉山公园风光和动植物的多媒体幻灯放映。一年四季各种景色的幻灯片依序编排,分别装在十几部幻灯放映机中,配好音乐和解说词,启动后幻灯机自动按事先确定的程序放映。画面变化多样,时而淡入淡出,时而叠印,时而多画面组合。所有幻灯片都是请摄影高手专门摄制,构图用光特别讲究。观看这样的幻灯放映,不仅对玉山的四季风光和动物植物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而且也是难得的精神享受。

观赏黑脸琵鹭

在台湾最后一站野外考察活动是去台南县的曾文溪口观赏世界级的濒危鸟类黑脸琵鹭。曾文溪发源于阿里山,向西奔流,流经嘉义、台南,在入海处形成众多的沙洲、滩涂,因此河口生态环境复杂多样,吸引大量的水鸟在此越冬。其中最引人瞩目的就是鹳形目鸟类中的黑脸琵鹭。

黑脸琵鹭是亚洲东部地区的特有鸟种,主要分布于中国大陆东北、西伯利亚及朝鲜半岛。冬季来临时会南迁到中国东南沿海、香港、台湾及海南岛等地越冬。它在外形上和另一种白琵鹭相似。但其额部、眼睑及嘴基部为黑色,故名黑脸琵鹭。进入繁殖期后,黑脸琵鹭头顶会长出蓬松的黄色羽冠,胸部出现黄色的胸环。最近几十年来,黑脸琵鹭的数量急剧下降,好些原来有记录的越冬地点已看不到黑脸琵鹭。1985年台湾观鸟者郭忠诚先生在曾文溪口发现一个130只的越冬群体,那时国际保护组织尚未意识到这种鸟已处于极度濒危状态,没有引起人们重视。1992年在曾文溪口发现有人射杀黑脸琵鹭,1993年台湾主管野生动物保护的“农委会”将黑脸琵鹭列入保护动物名单,并委托台南市野鸟学会进行调查,国际上此时开始意识到该鸟已是高度濒危种类,先后在台北、北京和日本东京召开过3次国际研讨会,讨论保护对策。黑脸琵鹭的主要越冬地在香港的米埔自然保护区和台湾曾文溪口,但却不知道其繁殖区的准确地点,为此开展一个合作计划,在曾文溪口和香港米埔分别捕捉了一些黑脸琵鹭,为它们装上讯号发生器,利用卫星进行追踪,才找到其中部分个体繁殖地的朝鲜半岛的三八线一带西部的海岛上。中国的鸟类学家在渤海的海岛上也发现了几对繁殖鸟。但还有很多个体至今不知道它们的准确繁殖地点。一些专家认为,黑脸琵鹭数量如此少,可能与20世纪50年代初持续3年的朝鲜战争有很大关系。自1992年来,黑脸琵鹭的数量在缓慢增加。2000年的统计,全球估计有772只,在曾文溪口的越冬种群达到488只。

自从在曾文溪口发现黑脸琵鹭越冬,台南县当局对黑脸琵鹭的保护很重视,认为保护好黑脸琵鹭,不仅保护了野生动物,而且能促进当地的旅游。每年在黑脸琵鹭越冬期都安排专职的巡查员进行巡护。为了让民众方便观赏,还在堤岸上利用废弃的旧碉堡改建成公厕、巡护室和观鸟亭,编写了有关的导游宣传材料。

时间接近中午,黑脸琵鹭大多吃饱喝足,静静地站在远远的浅水中休息。很多小朋友仍然兴致勃勃地拿着望远镜辨认哪些鸟是黑脸琵鹭,哪些鸟是苍鹭,那些鸟是白鹭。我们因为要赶往高雄,只好离开。

短短的7天时间,我在台湾欣赏了祖国宝岛的优美风光,感受了台湾同胞热情有礼的接待。他们重视环境保护、推广环境保护教育的意识与行动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标签:;  ;  ;  ;  ;  

台湾环境保护教育概论_环保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