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与美国在中东较劲——法国充当急先锋,从“辅助美国的因素”向“制约美国的因素”转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美国论文,因素论文,中东论文,急先锋论文,法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今年以来,欧盟与美国在中东问题上的分歧明显扩大和公开化。法国在参与中东事务方面表现尤为活跃,被视为欧盟在中东的“代言人”。10月19—25日,法国总统希拉克在其半年内的第三次中东之行中,公开提出“欧盟应作为中东和平第三主持人直接介入阿以和谈”,摆出欧盟要与美国在中东“平起平坐”的架子。
不甘做“钱袋”
欧洲与中东一水相隔,有着很深的历史渊源。英法等都曾在中东有过广大的殖民势力范围。欧洲在中东一直存在重要的利益:中东是欧洲的南翼和东南翼,欧洲的安全与中东地区的稳定息息相关;欧洲国家石油消费的一半以上从中东进口,其“经济的繁荣仰赖于中东石油战略资源”;欧洲与中东国家存在密切的经济贸易关系,其与中东地区的贸易额远远超过美国和日本,即使是与美国保持“战略伙伴关系”的以色列,其出口的70%也是与欧洲国家进行的。
然而,二战后随着英法等主要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的衰落和美苏的崛起,欧洲国家在中东事务中只能充当二流角色。苏联的解体和俄罗斯外交的软弱,客观上为欧盟“重返中东”提供了机遇。但海湾战后美国独揽中东事务,中东和平进程几乎成为美国一家的“专利”。1993年挪威秘密在巴以间斡旋,一手促成了《奥斯陆协议》,一时被欧洲舆论传为美谈,但美国立即接手,并在华盛顿举行了巴以协议的签字仪式。美国坐收渔翁之利。中东和平进程仍是美国的“一统天下”。
应当说,欧美在稳定中东方面有一致的利益。长期以来欧洲从维护自身利益出发,安于充当美国的“配角”,在经济上对美国“颇多辅佐”。除了常年不断给予中东有关国家的经济援助外,欧盟还包揽了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发展援助的80%,在5年内为该地区的发展提供6亿美元资助,同时欧盟也是拟议中的“中东开发银行”的最大出资人。为此,欧盟被戏称为中东和平进程的“钱袋”。
寻机会介入
但是近年来,和平进程取得很大进展,中东经济发展和合作呈现加速发展的势头,欧盟越来越不满足于只充当“和平进程的银行和中东国家的主要经济伙伴”的地位,开始谋求改变以往的“消极做法”,争取在政治上发挥独立和更大的作用。去年,欧盟加速推行“南下战略”,在建立欧洲—地中海地区政治经济合作区方面获得重大进展。与此同时,欧盟也积极寻找时机以直接过问阿以和谈事务。
今年以来,临近大选的美国政府在中东和平进程中一再表现出无奈的“窘态”,对坚持强硬立场的以色列新政府束手无策。这为欧盟发挥独立作用提供了绝好的机会。欧盟乘机向美国在中东的垄断地位频频发起挑战。在3月中旬美国召集的“和平缔造者”首脑会议上, 欧盟与阿拉伯国家一起强调推进和平进程与反对恐怖主义的关系,和美国、以色列片面强调反恐怖主义的立场形成对立;4月黎巴嫩危机中, 欧盟积极参与调停,法国外长第一个赴有关国家斡旋,并不顾美国的排挤,跻身于监督停火委员会5国的行列; 针对美国孤立打击伊朗和利比亚的政策,欧盟明确主张批评与对话相结合,并于今年8 月正式对美国的《达马托法》提出抗议,宣称若欧盟权益受损将采取反击行动,等等。9 月下旬,耶路撒冷地下隧道事件引发巴以大规模流血冲突,和平进程空前危机。欧盟三大国法英德的表现非常引人注目,他们同声指责以色列打开隧道引起冲突。10月初,美国召集的华盛顿四方首脑会谈无果而终,接下来美国的中东和平协调人罗斯在为期3周的持续调解后又无功而返。 为因应巴以关系的危机局势,同时也是对美国拒不邀请欧盟出席华盛顿首脑会议的反应,欧盟特意安排阿拉法特在出席华盛顿会议前后在卢森堡两次停留,并协调立场以示对阿拉法特的支持。10月6 日欧盟都柏林首脑会议还派遣由爱尔兰外长为首的欧盟代表团赴中东调解,同时决定欧盟将直接参与巴以和平谈判。法国总统希拉克10月下旬的中东之行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进行的。
鲜明的独立立场
从总体上讲,美国在阿以问题上的态度是明显偏袒以色列的,特别是在今年以来进入总统大选期之后,美国在中东和平进程问题上的态度更加暧昧。
与美国态度相比,欧盟的立场可谓鲜明。长期以来,西欧国家为恢复其在中东地区的传统势力,在阿以问题上采取了独立于美国的、“相对公正”的立场。早在1973年中东战争后,欧共体即发表政策声明,明确表示:不承认用武力夺取的土地,以色列应尽快结束对1967年战争以来所控制土地的占领;该地区各国均有在其得到国际承认的边界内和平、安全生存的权利;在建立中东公正持久和平时,必须考虑巴勒斯坦人的合法权利等等。1988年底,欧共体曾派出由前任、现任和下任主席国外长组成的“三驾马车”多次出访中东有关国家,倡导召开中东国际和平会议。最近,希拉克总统赴中东访问时进一步将欧盟的原则立场归纳为以下3点:(1)“土地换和平”原则是阿以谈判的基础,包括以色列在本地区所有国家的安全均应得到理解和尊重;(2 )联合国有关决议和阿以间已经达成的各项协议均应得到执行;(3 )欧盟在中东和平进程中只提供经济援助而无政治发言权的状况应予改变,欧盟应作为中东和平主持人之一直接参与政治谈判。希拉克还对上述立场作了详细阐述,称巴勒斯坦人民应拥有自决和建立独立国家的权利;戈兰高地是叙利亚领土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黎巴嫩的领土完整应得到尊重;阿拉伯人和以色列人的安全应通过达成和平协议来实现,并得到均衡的保证。
几方态度截然不同
法国总统希拉克在以色列遭到明显的冷遇,在耶路撒冷旧城还和阻止他与当地巴勒斯坦人接触的以色列保安人员发生了“戏剧性的对抗”。以色列对“欧洲将设法从政治上孤立以色列”充满戒心,对法国总统来访的反感也溢于言表,甚至在希拉克还“未到以色列时就明确拒绝了他的和平建议”。以色列外长利维称,一个外部调解者在这个时候参加和平谈判是“不可思议的”。内塔尼亚胡也断然排除了欧盟直接参与阿以和谈的任何可能。美国明显不屑于法国乃至欧盟对其中东主导地位的挑衅。美国务院发言人伯恩斯含蓄地批评法国插手中东事务,称“美国是唯一坐在巴勒斯坦和以色列谈判桌旁的国家”,“这种情况今后也不会改变”,美国不能允许“在谈判桌旁出现一个微型联合国”。
与以美态度截然相反,法国总统的中东之行在阿拉伯世界引起了普遍欢呼。希拉克在中东之行的第一站——叙利亚就受到了破格的礼遇,叙利亚国家领导人全数出迎,并破例组织成千上万群众夹道欢迎。叙利亚总统阿萨德支持法国和欧盟积极参与中东和平进程,欢迎其在这一进程中“与美国并驾齐驱”。在约旦河西岸城市拉马拉和加沙地带,希拉克受到巴勒斯坦群众自发的热情欢迎。阿拉法特高度评价法国和欧盟对合理公正解决阿以争端的支持。阿拉伯舆论更是一片赞誉之声。埃及报纸称希拉克为“勇敢的骑士”,黎巴嫩舆论则赞扬他是“和平的使者”、“正义事业的卫士”。
内部发出不和谐音
中东和平进程的实质是“以土地换和平”。作为手中握有土地的一方和拥有向阿以双方施加压力的“主要掮客”,以色列和美国的态度在相当程度上关乎和平进程的成败。显然,以色列不买帐和美国处心积虑的排挤,是欧盟在中东和平进程中发挥作用的主要障碍。
欧盟自身也尚不具备充当中东和平进程“主持人”的条件。欧盟远未形成外交上以“一个声音说话”的整体力量。在法国总统希拉克“代表欧盟”所作的新的中东努力期间,欧盟内部的不一致表露无遗。英国外交大臣里夫金德对希拉克的中东之行作了多少有些嘲讽的评论,称希拉克的做法“丰富多彩,充满浪漫和戏剧性”,但“无助于推进中东和平事业”。德国外长金克尔也警告欧盟“不要把手伸得过长”,“要同美国密切合作”。欧盟委员会副主席布里坦则对法国的做法提出了批评,称“欧盟不具备在中东和平进程中采取一致行动的条件”,认为欧洲“必须同美国人合作”。欧盟其他较小的成员国则对欧盟能否在中东和平进程中成为更积极、更独立的力量“缺少强烈的兴趣”。因此,以法国为“急先锋”的欧盟“重返中东”的努力不能不大打折扣。希拉克总统也不得不表示“欧洲的作用并不是排斥美国的地位”。显然,在相当的时期内,无论是法国还是欧盟均难动摇美国在中东的主导地位。
但是,欧盟在中东事务中与美国展开日益激烈的争夺并不断增大其在中东的政治作用则已是不争的事实。美欧在中东的争夺是基于各自在中东切身利益的分歧,从近年来的发展趋势看,双方的矛盾在扩大之中,欧洲正在从过去“辅助美国的因素”向“制约美国的因素”转变。目前,欧盟在法国力主下首次向中东派出了类似美国中东和平协调人罗斯的“和平特使”。欧盟的努力还受到中东和平进程合法的“共同主席国”俄罗斯的大力支持。因此,可以预期,欧盟与美国在中东事务上的明争暗斗将趋于加剧,欧盟对和平进程的影响力也将会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