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消费、节能潜力与中国对外贸易_标准煤论文

能源消费、节能潜力与中国对外贸易,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潜力论文,节能论文,中国对外贸易论文,能源消费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5766(2011)02-0014-09

一、引言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近些年来我国政府加大了自主减排的实施力度。继“十一五”规划提出的能源强度下降20%的任务的完成,我国政府又提出了到2020年单位GDP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新目标。虽然这一指标要求的是碳排放的相对下降量,然而,随着“十二五”、“十三五”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实现相同的能源强度下降所需要的节能绝对量也将随之加大。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加快发展,所消耗的能源和产生的碳排放也将不断增加。与此同时,国际制度在减排力度上不断增强带来的巨大压力,以及我国经济发展对节能减排的内在要求,都要求我们在碳排放上有大幅度的缩减,这是我们在经济建设中面临的巨大挑战。因此,在实现减排新目标上需要我们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

近年来,贸易与能耗、碳排放的关系也是学术界研究的一个热点和前沿问题。从全球贸易角度的来看,一些学者认为商品贸易对能耗与环境有着非常明显的影响。由于现今发达国家的经济更多地是以服务贸易为导向,因此,这些国家也更加依赖从发展中国家进口工业品,由此,发达国家中的不利环境效应得以部分地转移到其他国家(Li & Hewitt,2008)。商品的进出口影响着二氧化碳排放量的计算,使得一国控制碳排放的目标变得更加困难(Munksgaard & Pedersen,2001)。研究显示,两国之间的贸易有可能对其他国家形成碳泄漏(Rhee & Chung,2005)。但是,也有学者认为,有些国家的双边货物贸易能够促使全球碳排放量的减少(Frank Ackerman,2007)。

从一国对外贸易角度的考察显示,由商品贸易导致的碳排放进出口不平衡更多的是由一国贸易规模的大小而非经济结构上的变化所致。由于内涵在该国出口品中的内涵碳超过了其进口品,因而成为内涵碳排放的净出口国(Maenapaa & Siikavirta,2007)。对世界上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美国的分析表明,贸易额的增长和贸易结构的改变在一定时期会带来如等污染物排放量的大幅增长(Christopher & Matthews,2007)。

针对中国的研究,有学者分析认为,国外需求是中国能源消费绝对量增加的最大驱动力。1997-2004年由出口带动的国内能源消费比重从19%增至27%,其持续的经济增长和能源需求增长给中国带来了重大挑战(Kahrl & Roland-Holst,2007)。在近些年的大多数年份,中国因出口产品而造成的碳排放增长率大于国内碳排放总量的增长率,显示出中国出口生产对碳排放的重要影响力(Christopher,2008),对外贸易的快速增长导致了中国经济、贸易与能源之间的一系列问题。无论是从经济增长还是从能源强度考虑,贸易净出口是中国制定能源政策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Kahrl & Roland-Holst,2008)。

国内学者的研究显示,中国外贸产品结构变化不利于节能降耗(沈利生等,2007)。由于中国出口产品内涵能源的大量出口,享受了中国出口产品的外国消费者及外资企业都是中国能源使用快速增长的直接受益者(齐晔等,2008)。由此看来,外贸出口是拉动中国能源消费和排放快速增长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陈迎、潘家华、谢来晖,2008)。

国内外的相关研究都表明,国际贸易对能耗和环境的影响已是不争的事实。但是,在现有对中国问题的研究中,从分析视角来看,大多是基于出口贸易而较少涉及进口贸易,少数对中国进口贸易的讨论也仅限于为数不多的几个贸易伙伴;从贸易影响的角度来看,多集中于对外贸易所付出的能源与环境代价,鲜有看到外贸节能潜力上的量化分析;从研究方法上来看,国外学者采用投入产出法(I-O)分析中国案例还很少见,而国内文献基本上都是采用计量回归分析①。

基于以上考虑,本文在考察我国商品进出口与能源消费等实际状况的基础上,着重于对外贸易对我国节能减排贡献潜力的测度与分析。在研究方法上,本文引入内涵能源概念,运用投入产出模型从贸易规模与贸易结构两个角度考察我国外贸对能源消耗的影响。相比已有文献中进口国数据的不足,我们在进口国样本容量上作了进一步扩展,选择了40个国家(地区);针对中国贸易方式的特点,在测算过程中考虑了加工贸易的影响,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对我国内涵能源出口计算中容易出现的高估。

二、方法和数据处理

1、计算方法

对外贸易与能源的关系是通过内涵概念的纽带连在一起的。1974年国际高级研究机构联合会(IFIAS)能源分析工作组的一次会议就曾指出,为衡量某种产品或服务生产过程中直接和间接消耗的某种资源的总量,可以使用内涵这一概念。据此,内涵能源可以理解为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直接和间接消费的能源总量。对内涵能源的测算必然要涉及经济部门之间相互直接或间接的投入与使用,投入产出表能够反映这种错综复杂的经济联系。因此,本文利用投入产出模型测算我国进出口商品的内涵能源。

(1)分部门单位产品完全能耗系数的测算方法

(3)内涵能源进口量的测算方法

内涵能源进口的测算本应采用进口来源国的完全消耗系数才是客观准确的。中国贸易伙伴众多,受数据来源限制不大可能实现上述方法。在此,我们借鉴陈迎等(2008)的方法,即假设中国进口的内涵能源占总进口内涵能源的比重与商品进口额占总进口额的比重相同,根据这个比例关系,就可以大致估算出我国实际的内涵能源总进口量。由于加工贸易进口的产品最终又直接出口国外,其内涵能源的进口未形成实际的省能量,所以,本文的内涵能源进口和进口省能均指一般贸易。

2、数据来源与处理

(1)我们需要用到的数据有以下几个部分:分部门能源消费量与能源进出口量、按HS编码分类和按贸易方式划分的进出口额、投入产出数据及来自40国(地区)的进口额及单位GDP能耗。最新的投入产出数据来自2006年出版的《中国2002年投入产出表》,能源及货物进出口数据来自相关年份的《中国统计年鉴》,40个进口国(地区)的单位GDP能耗和进口额来源于世界银行数据库。

(2)各部分数据来源中部门划分有较大差异。我们做了如下处理:将投入产出表和分行业能源消费表的部门合并成28个部门,按照典型商品归属相应部门的原则,确立了HS贸易品分类与28个部门分类之间的对应关系。由于海关统计中没有服务业进出口数据,所以本文的测算主要针对除服务业外的其他25个部门。

(3)本文在处理基准年之外其他年份的相关数据时进行了价格指数和汇率两方面的修正。

三、中国对外贸易对能源消费的影响分析

1、贸易规模与内涵能源进出口量的分析由于外贸产品的生产都包含有能源消耗,因此,外贸产品内涵能源的出口表明的是我国实际消耗的能源,内涵能源的进口则是在满足相应的消费水平下节省的能源,两者差额为净省能。根据上述公式计算得到的结果如表1所示。

从出口角度看,表1显示2002-2008年我国既是商品净出口国,也是内涵能源净出口国。2002-2004年外贸净出口规模较小,但2005-2008年外贸净出口规模快速扩张,内涵能源净出口也急剧增长,能源净出口量随着贸易净出口规模的扩大而增加。可见,巨大的外贸顺差与我国内涵能源的大量输出有着密切的关系。从进口角度看,外贸进口年均增长率为17.85%,内涵能源进口年均增长率为29.96%,单从这一组数据看,贸易进口为我国节省了能源,对外贸易发挥了一定的节能效应。但是,综合进出口数据后发现,一方面,内涵能源进出口的平均增长率均高于外贸进出口的增长率,说明贸易品中隐含的能源比例有增长的趋势;另一方面,内涵能源出口增长率大于其进口增长率,表明贸易出口规模相对于进口规模增长过快,使得出口产品内涵能源比重相对于进口产品不断上升,进口省能效应在很大程度上被抵消。2002-2008年净省能均为负值,且绝对值不断增长即是一个证明。因此,从整体上看,我国外贸顺差是造成内涵能源大量出口的基本原因,也是我国能源消费和碳排放增加的一个重要因素。

2、贸易结构与内涵能源进出口量的分析

进而,我们把单位进口价值所节省的内涵能源数量减去单位出口价值所消耗的内涵能源数量作为净省能强度。由式(7)、式(8)可以计算净省能强度η:

公式(9)中同时包含出口贸易结构和进口贸易结构。它表明,在各部门产品完全能耗系数一定的情况下,净省能强度只与各部门的进出口贸易比重有关,优化进出口结构以提升净省能强度是可行的。根据计算,本文得到出口耗能强度、进口省能强度和净省能强度如表2所示:

表2显示,2002-2008年我国出口耗能强度和进口省能强度均呈上升态势,但是,前者的年平均增长率(1.12%)快于后者(0.1%),导致对外贸易净省能强度总体呈现下降走势。这表明,我国相对于贸易伙伴而言更加倾向于出口高能耗产品。从节能角度看,我国出口贸易结构趋于恶化,进口贸易结构趋于优化。由于出口耗能强度增长速度快于进口省能强度,使得出口贸易结构的负面影响超过了进口贸易结构的正面效应,因此,我国对外贸易结构总体上呈现不利于节能降耗的发展趋势。

四、商品进出口结构优化的节能潜力分析

节能潜力的分析需要有一个相对确定的、符合我国一定阶段经济发展特征的目标作为参照。我国于2009年11月提出了到2020年单位GDP碳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40%~45%的减排目标,并将其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因此,该目标是本文进行预测分析的基点。这里,我们以不改变原有经济发展路径和不附加新的约束性政策(Business As Usual,BAU)为假设条件,结合近些年GDP增速情况,首先对我国2020年单位GDP能耗下降幅度作一预测性分析。

目前,中国的碳排放主要由化石燃料所导致。因此,碳排放量测算可由化石能源消耗量乘以各自的碳排放系数得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碳排放是指碳排放量与GDP之比,也就是单位GDP消耗的能源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数量。在化石燃料二氧化碳排放系数不变的条件下,单位GDP碳排放下降40%~45%与单位GDP能耗下降40%~45%意义相同。我们选择1978-2008年的能源消耗总量和不变价格(1978年)GDP总量作为样本数据,将样本期间内能源消费总量(ENG)和不变价格GDP总量绘制成散点图,如图1和图2所示:

根据图1、图2,我们发现能源消费总量与GDP之间存在很强的线性关系。并且,已有学者(周建,2007)经分析得出经济增速是能源消费增速变化的Granger原因,二者之间存在着非对称性和单向因果关系。基于此,我们以GDP总量为自变量,以能源消费总量为因变量,并考虑到残差的自相关性,建立如下能源消费函数:

DW=1.6699 AIC=19.0431 SC=19.2317

其系数的t统计量表明系数是显著的,拟合优度也非常接近于1。接下来对方程(11)的回归残差进行LM检验来判断残差是否存在自相关。LM检验结果显示,其相应的概率值大于0.1(Prob.F(2,23)=0.2927,Prob.Chi-Square(2)=0.2301),因此,不能拒绝残差不存在序列自相关的原假设,即残差不存在序列自相关。从而表明用AR(2)模型(11)修正能源消费函数方程的估计结果是有效的。

依照未来10年间GDP年平均增速③,根据方程(11)计算2020年能源消费等相关指标的预测值,结果如表3所示。

通过计算得出的结果是:(1)从模型(10)的回归方程、方程(11)的参数估计值来看,GDP的系数为3.77,即GDP每增长1万元,能源消费总量将增加约3.77吨标准煤,这一数值比世界平均单位GDP能耗要高出许多④;(2)在我们讨论的各种GDP增速情况下,2020年单位GDP能耗与2005年相比将会下降22%~25%左右,这与40%~45%的目标还有较大差距。

如前所述,合理的优化进出口结构能够提升净省能强度,从而拓展节能降耗空间。由公式(7)可知,仅出口低能耗产品则出口耗能最小。根据2002年投入产出表计算得到的28个部门的完全能耗系数,如果仅出口农产品则出口能耗强度为0.7836吨标准煤/万元;由公式(8)可知,仅进口高能耗产品则进口省能最大,例如仅进口金属冶炼及压延类产品则进口省能强度为3.5806吨标准煤/万元。虽然单一产品的进出口只是一个假设,但是,其最优值与表2所示的实际出口能耗强度(约1.6吨标准煤/万元)和进口省能强度(约1.8吨标准煤/万元)所显示的差距来看,仍然可以说明贸易结构的调整能够释放出相当大的节能空间。

然而,贸易进出口结构是与一定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并且,在目前内需不足的情况下,对外贸易已成为增加国内就业机会、推动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因此,对贸易结构进行优化,必须将“发展是我国首要目标”作为依据,否则没有实际意义。考虑到经济增长、国内就业和国际市场竞争力等多方面的原因,我们认为,对贸易部门进出口比重设置3%的幅度调整是可行的⑤,其目的在于使进出口规模保持大致稳定的情况下,出口耗能强度达到最小和进口省能强度达到最大。

图3-图6显示了进出口结构调整前后有关能源消费及省能量的对比。我们的计算结果显示,出口能耗强度由1.66吨标准煤/万元降低为1.41吨标准煤/万元,下降比例为15.32%;进口省能强度由1.84吨标准煤/万元增加到2.13吨标准煤/万元,增加比例为15.95%。出口的内涵能源减少量占我国当年能源消费总量的4%~8%,进口省能的增加量占我国当年能源消费总量的5%~7%。可见,通过调整进出口结构实现节能降耗的潜力十分巨大。需要说明的是,对各部门设置平均3%这样一个调整幅度,是出于方便计算和分析的需要。在保持贸易规模大致稳定的情况下,依照降低出口耗能总量和提高进口省能总量的思路,实施过程中按各产业能耗强度的不同,其调整幅度可以有所不同;按各产业产品贸易比重的不同,其调控力度可以有所不同;按各部门产品进出口规模增长速度的不同,其调控进度也可以随之不同。这样一个既有连续性又有动态性、既有强制性又有灵活性的调整过程,其实现的节能潜力应该高于我们的预测值。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利用投入产出法考察了2002-2008年我国商品贸易内涵能源进出口状况,并且对贸易部门进出口结构调整前后的能耗及省能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1)2002-2008年,我国既是商品净出口国,也是内涵能源净出口国,内涵能源净出口量随着贸易净出口规模的扩大而增加。贸易进口虽然为我国节省了一定的能源,但是,由于内涵能源出口增长率大于其进口增长率,使得净省能均为负值,这说明巨大的外贸顺差与我国内涵能源的大量输出有着密切的关系。

(2)我国出口耗能强度年平均增长率快于进口省能强度,导致对外贸易净省能强度总体呈现下降走势,从节能角度看,我国出口贸易结构趋于恶化,进口贸易结构趋于优化,总体上我国对外贸易结构呈现不利于节能降耗的发展趋势。

(3)依据BAU情景测算的2020年单位GDP能耗与2005年相比将会下降22%~25%左右,这与40%~45%的减排目标还有很大的差距。

(4)根据优化模型对贸易部门进出口结构给予3%的调整幅度,可以使出口能耗下降15.32%、进口省能增加15.95%。内涵能源出口减少量和进口省能增加量分别占我国当年能源消费总量的4%~8%和5%~7%,可见,贸易结构调整实现的节能降耗潜力非常可观。

本文的2020年能源消费下降幅度与减排目标形成较大差距的结论虽然基于BAU情景,但是,这也恰好印证了我国经济增长模式亟须转换,对外贸易发展思路需要创新的重要意义。因此,本文的主要政策建议是:

第一,注重提升产品出口对中国经济增长内涵质量的影响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口贸易规模的扩大确实带动了经济的快速增长,但是,中国处在国际贸易产业链的低端、以“世界加工厂”的地位参与国际分工的态势尚未得到根本性的扭转,出口产品数量的增加带来的主要影响还是体现在对中国经济外在数量的拉动上,并且是以我国能源消费和环境污染的增加为代价。在世界经济进入低速增长时期、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频频出现,以及我国亟须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新形势下,我们迫切需要随着内部和外部条件组合的变化,尽快形成对外贸易优先向竞争力导向的转变。因此,应改变过去长期形成的“为出口而进口”的贸易格局,引导我国经济由内需和外需共同推进,以实现科学、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

第二,贸易结构的优化应该与以低碳经济为基本特征的产业升级相互融合,为构建节能导向型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体系奠定牢固基础。我国已进入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轨道,工业产能急剧扩大,但同时也受到产能过剩的困扰;外贸出口不断增加,但同时也面临因改变以往外在化的资源成本和环境成本而使企业成本增加、出口竞争力受阻的局面。为此,对外贸易增长方式必须谋求新的发展思路,贸易结构的优化应该与产业升级相互融合、有序进行,结构优化不仅要实现产品附加值的提高,同时还应确保产品能源消耗的降低。这就需要在我国产品生产的全过程中实施以节能减排为核心的严格规制,努力改变我国产品在资源上的高消耗与产业链上的低利润状况。贸易规模的扩大应该建立在贸易结构优化的基础上,从而合理有效地遏制外贸出口带动能源消费过快增长的局面。

第三,借助贸易结构优化构筑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为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贸易政策的调整不仅要体现淘汰落后产能的作用,例如限制“两高一资”产品的出口,同时,还需要发挥创造新的有效需求以及相应增长空间的功能,例如引导国内低碳产业抢占未来国际市场发展先机和制高点。总之,挖掘外贸节能潜力以提升对外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力,需要我们在科学制定相关政策、合理规划实现途径、切实巩固长效机制、加强完善保证措施等方面一一落实,以保证2020年减排目标的实现和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注释:

①彭水军,刘安平.中国对外贸易的环境影响效应:基于环境投入—产出模型的经验研究[J].北京:世界经济,2010,(5).

②我国外贸额的统计按贸易方式划分有一般贸易、加工贸易和其他贸易,由于其他贸易所占比重一直很小,因此,本文未对其考虑。

③GDP年平均增速的设置依据是:“九五”~“十一五”期间,GDP实际年平均增长率大致保持在8%~10%,在此区间设置GDP增速,符合我们设定的BAU情景;此外,在以往经济周期波动中,GDP增长率过快过高攀升往往出现经济增长过热、易引发严重通货膨胀等问题,而低于7%的增长率又会给城乡就业带来巨大压力。

④2006年世界平均单位GDP能耗为3.3吨标准油/万美元,约为0.54吨标准煤/万元人民币,汇率的换算依据当年汇率平均价;能源换算标准来自中国科学院地理与资源研究所:1吨标准煤等于0.7吨标准油。

⑤根据我们的计算,2002-2007年我国28个部门出口比重变化平均为2.2%,进口比重变化平均为1.8%。此外,我国出台的淘汰落后产能、严格控制“两高”和产能过剩行业新上项目等措施为贸易结构调整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必要条件。

标签:;  ;  ;  ;  ;  ;  ;  ;  ;  ;  

能源消费、节能潜力与中国对外贸易_标准煤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