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社会科学的特征、功能及其实现的条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社会科学论文,试论论文,特征论文,条件论文,功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内容提要 本文对社会科学的特征、功能及其实现的条件进行了系统分析,认为社会科学是现代科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并在发展形态、功能实现和运行机制方面具有自己的特殊规定,特别是它与人类社会的现实实践保持着更为密切的关系。
关键词 社会科学 特征 功能
社会科学是科学吗?长期以来,关于社会科学在现代科学和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一直讼而未决。这种状况不仅不利于社会科学的繁荣和发展,而且对人们认识和利用社会科学的丰富成就产生着极其消极的影响。为此,本文拟通过系统的功能分析,对社会科学的性质和作用方式进行较为深入的检讨,希望有助于人们正确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与我国社会科学事业进步之间的关系。
一 社会科学功能的一般特征
社会科学的功能是指它作为一门科学在社会整体结构中的功效和可能起的作用。这一陈述涉及三个相互关联的方面:(1)社会科学是一门科学,它作为也仅仅作为科学整体的一部分发挥功效和作用;(2)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不同,它的功能是其自身认识结构的一部分;(3)社会科学的功能需要直接来自人类的社会实践。
众所周知,近代科学最初是以求得关于自然界存在、运动、变化的真知、真理为已任的,以后则发展成为关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完整的知识体系。在这个体系中,社会科学不仅是科学认识活动必不可少的功能结构,而且已成为人们改造社会的重要手段。因此,在分析社会科学的地位和作用时,应考虑以下几点。
首先,应该把社会科学作为一门科学来对待,并把它与宗教的、政治的、道德的意识形态以及实际的社会行为区分开来。后者只是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而不是社会科学本身。社会科学本质上并不是一种信仰体系,而是一种客观真知的体系。作为人类追求客观真知的智力活动之一,它运用科学的认识方式去研究各种社会现象,而不是仅仅按主观价值去评价这些现象,因而也不只是一种舆论、一种“意见”或社会过程的一种观念性附着物。历史上,人们对社会活动、社会结构和人的行为的认识有一个从非科学、准科学到科学的发展过程,有些领域的研讨至今仍很难说是“科学的”,但这并不意味着社会科学在本质上不具有科学性。实际上,社会科学自近代以来,已经在自然科学的影响下从哲学中分化出来,并沿着自然主义(或实证主义)、人文主义(或人本主义)、或二者结合的道路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逐步发展成为由众多学科组成的学科系统。正是由于社会科学的科学性,它才能在现代社会中成为决策和人的行为的智力支持和理性根据,成为社会发展的推动力量。不承认这一点,就难以真正把握社会科学在现实生活和人类实践中的实际作用:或者否认其具有独立的社会功能,或者把这种功能与社会意识形态和信仰体系等同起来。
其次,还应该把社会科学放在科学的整体结构中作为其有机组成部分来考察它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社会科学的产生和发展是现代科学逐步深化和日益成熟的象征,忽视社会科学的作用而片面地强调自然科学的功能,现代科学就既找不到它的出发点和归宿,也难以有效地应用于社会实践;把社会科学从科学整体结构中分离出来,孤立地考察其社会运行,则会导致社会与自然的分裂,导致社会科学理论的空洞乏力。形象地说,离开社会科学的自然科学就象是一个瞎子,而离开自然科学的社会科学则好比一个跛子。而且,随着人类认识和实践的发展,科学的研究对象已拓展到复杂的自然—社会实践系统。对该系统的认识和把握既需要自然科学的智慧和知识,也需要社会科学的智慧和知识。现代科学发展的特征是,在研究对象上越来越具有整体性,在研究方法上越来越具有综合性,在研究方式上越来越具有渗透性和协作性。这些特征恰好说明了科学功能协同性的日益加强。
以现代科学的重要功能——生产力功能为例。一般说来,自然科学的功能主要是认识和变革“物”,实现物质变换;社会科学的功能则主要是研究人和社会,实现行为变换。但这二者在社会化生产活动中却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自然科学虽然在改进劳动工具、拓展劳动对象、提高劳动者素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协调生产力诸要素、合理配置生产资源、提高劳动生产效率等,却不能不依靠社会科学。美国学者C·法利纳和M·凯利在分析因管理不善、市场条件不利而导致的技术革新失败时指出:“社会科学在使自然科学的投资获得最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方面起着关键的作用。把社会科学作为一种国家资源来开发应该成为完整的革新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①从这个意义上说,不仅自然科学是生产力,社会科学也是生产力,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一起构成完整的生产力系统的一个功能部分。不仅如此,从现代社会生产力正在发生从强调要素到强调系统、从重视实物到重视知识、从重视“硬件”到重视“软件”的转变来看,在以高技术为主导的现代生产力中,社会科学将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社会科学不仅是一门科学,它还是一门特殊的科学。其特殊性主要表现于:它很难象自然科学那样,把研究者和研究对象、研究活动和研究环境严格区分开来。虽然宗教学不等于宗教、政治学不等于政治、经济学不等于经济,但宗教学、政治学、经济学的知识和成果显然对社会的宗教、政治、经济活动产生着或快或慢、或大或小、或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有时甚至能使其改变原有的状态。并且,社会科学家本人就是社会行为者和社会生活的参与者,他与其研究环境是不可分割的。离开他身处其中并作为组成部分的社会行为和社会生活,社会科学家甚至不能找到理解社会的恰当词汇。这种直接性、自指性和“共生性”决定了社会科学具有独特的认知结构。自然科学的发现或理论的真理性,通常都能够通过受控性实验加以检验,无需附加科学之外的条件或标准,因此它的真理是普遍性的,知识的继承性也较强;社会科学的发现或理论的真理性检验则无法通过重复实验进行,而只能在应用于社会的过程中通过具体实践来检验。一项成果是否正确、有效,是否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与它所处的具体社会历史环境及功能实现有着直接的联系。对自然科学来说,社会功能的进一步实现只不过是更加强了人们对其真理性的信赖;而对社会科学来说,功能实现的程度决定着知识的真理性程度,因而是其自身认识结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比如,一个经济学家提出的理论是否具有科学性、客观性和真理性,不是看这个理论是否逻辑上自洽,也不能通过实验去证实或证伪,而必须把它应用于特定的经济活动中,根据它对设定目标的实现程度来判断和评估。而且,任何经济理论都是在某个特定的经济环境中产生的,它对其它类型的经济环境并不一定完全适用,因此其普遍性和继承性都较弱。
把社会科学作为一门特殊的科学加以规范,从而塑造出其特有的结构与功能的动力来自人类的社会实践。与传统社会相比,现代社会在结构和运行各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方面,生产力的发展导致了发达的社会分工,其结果使社会的异质性增加;另一方面,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又使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活动主体之间的普遍联系增强,使社会真正变成为一个纵横交织的社会关系体系。此外,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经济、政治行为的国际化,现代社会更经常处于迅速的变化之中,具有日益加快的节奏。这种多因素、多层次、结构复杂、变化迅速的大系统特征,不但提出了加强和改善社会管理的要求,而且使社会管理活动必然地走上了科学化的道路。而社会科学由于直接研究社会现象和人类行为,已成为指导社会管理科学化的不可或缺的智力基础。
社会科学充分显示出其社会能力的外化,因为社会科学在澄清问题、提供概念、评价政策规划、减少不确定性及规范人们的社会行为等方面的日益增强的作用,引起了世界各国政府的普遍重视。在美国,60年代后出现的各种社会问题,如种族歧视、贫困、家庭破裂、种族骚动、生态与环境等,迫使肯尼迪和约翰逊政府非常迅速地采纳了一些社会规划,“而这些规划需要社会科学专家的建议”。在法国,社会科学近20年来也广泛参预了国家制定社会政策和有关技术、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战略规划工作,并在这一过程中逐步扩大了对社会领域的渗透和干预能力。
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深入展开,我国社会正在迅速地从自给半自给的产品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封闭半封闭社会向开放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从乡村社会向城镇社会、从同质单一性社会向异质多样性社会、从伦理社会向法理社会全面转型。其基本特点是,各种社会要素极为活跃,社会互动日益频繁,社会联系更加紧密,社会结构不断调整,社会矛盾循环激荡。这一状况必然要求社会科学研究更加全面、准确、高效,要求其职能由议论性和舆论性转变为解释性和决策支持性,要求它提出解决因新旧体制矛盾、新旧观念冲突而带来的各种社会问题的方案,并对当前和长远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全局战略提出建设性建议。这对我国的社会科学事业既是一种严峻挑战,也是一次发展和繁荣的机会。
二 社会科学功能的特殊设定
现代社会科学正在形成一个包括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法学、文化人类学等在内的庞大的知识体系,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政策制定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但是现代社会科学并没有涵括人类经验知识的所有方面,它只研究和处理特定的问题,因此不可能对现代社会面临的所有问题提供答案。“设想知识必须完全有效,是对理性知识的本质的一种误解。人类知识,无论只由理性常识构成,还是只由理性科学构成,肯定只是影响社会行为的几种力量中的一种。正是基于这一原因,社会科学本质上是有局限性的。”②不仅如此,社会科学的功能目标、功能实现机制和功能评价标准等,与自然科学相比均有自己的特殊性。不充分考虑社会科学的特性和发展状态,以及社会的实际需要和它所能提供的具体条件,就很难对社会科学的功能阈和功能强度做出恰当的估计和限定。
1 功能目标
社会科学的功能目标是指人们根据其结构性质和发展程度而对社会科学提出的功能预期。我们知道,科学的一般功能目标在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从认识世界的方面看,科学的具体功能目标又主要有三个:描述、解释、规范。描述性研究需要指出现实世界“是什么”,解释性研究旨在回答现实世界“为什么是这样”,规范性研究则要提出现实世界“应当是什么”。自然科学对自然现象的研究一般局限于描述和解释方面,即主要回答自然界的真实面貌是什么和为什么如此,它通常并不能涉及自然界应当如何的问题;社会科学则不仅要揭示社会现实的真实状况,解释这种状况形成的原因,而且还需指出这种状况与人类理想的符合程度,并提出改善这种现实状况的规范性劝导和方案。在这一点上,社会科学的功能目标要比自然科学更广泛,实现难度也更大。
从改造世界的角度看,科学的具体功能目标在于为人类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的提高提供有效的工具。其中,自然科学主要是作为生产力改造现实的物质世界,提高人类的物质生活水平;而社会科学则不仅作为生产力参与改造物质世界的活动,而且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塑造社会的文化范型。在这方面,社会科学的功能目标同样要比自然科学宽泛且实现难度更大。
当然,上述功能目标的区分并不是绝对的。其一,如前所述,现代科学是一个结构整合的统一体,其功能目标通常具有高度关联性。比如在处理复杂的人工自然问题(如生存环境、人一机系统)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都会涉及价值选择和规范建构。其二,科学的功能目标是由社会塑造并寓于社会整体系统的功能目标之中的。在不同社会的不同发展时期,社会整体系统的功能目标往往会有不同的侧重,从而对科学及其不同领域的具体功能目标的强调也会发生变化。比如,在和平和稳定的时期,发展生产力可能是社会的首要功能目标,这一时期受到社会广泛关注的往往是自然科学,对社会科学的承认也往往偏重于其生产力功能;而在变革和迅速发展时期,改革和调整不适应的生产关系与社会关系又会成为社会的当务之急,此时社会科学特别是其生产力之外的其它功能目标会更受重视。再具体说,如果一个社会在某时期把政治目标看得高于一切,那么社会科学的政治功能目标就会相应突出,有时甚至会取代其它的功能目标。
90年代,我国社会的总体目标和战略方针是:改革、发展、稳定。这就要求社会科学在实事求是地研究和分析我国具体国情的基础上,为新时期社会改革、发展、稳定目标的实现提供服务,不仅要服务于生产力水平和生产效率的提高,而且要服务于生产关系、社会关系的调整和改善。片面地强调前者而忽视后者,或者只强调后者而忽视前者,都会造成社会科学的“功能错位”。
2 功能实现机制
社会科学的功能实现机制是指它在现实社会环境中参与社会和发挥作用的具体途径。从参与社会的过程看,社会科学成果向社会的渗透必须经过强有力的中介体的作用,在现代社会中通常是通过政府的权力和权威才能实现。具体地说,它必须转化为国家的政策、方针、战略、管理制度和主导价值等,并经过合法化过程和有组织的执行系统,才能对社会产生有实际意义的作用。这一点是与自然科学有区别的。自然科学成果虽然也经常借助政府的力量加以推广和应用,但并不需要过多强制性的措施,也不是唯一的或主要的途径。这一特点也使得社会科学在发挥其功能的复杂性上远远超过自然科学。贝尔纳对此曾精僻地指出:“物理学家或化学家所发现的种种技术,只要有其内在的功效,就完全有希望直接用来为人类造福”,而社会科学“对社会体制的研究本身一旦看起来会引起人们对现存社会制度的批判,就遭到阻碍并且被引到毫无成果、单纯描写性的学术水平上去。”③
从发挥作用的机制看,社会科学也与自然科学不同。自然科学对社会产生影响的次序是器物层次—→制度层次—→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层次,即首先通过技术改进生产或生活工具,然后逐步地对社会制度层次和价值层次的内容产生作用。换句话说,它是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物质领域到精神领域这样一种作用机制。社会科学正相反,它首先要影响决策者的价值观、说服公众舆论并不同程度地改造社会体制之后,才能最后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日常行为产生作用。因此,对于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的改善以及精神生活水平的提高来说,社会科学的功能具有直接性;而对于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物质生活的丰富来说,其功能则是间接的或具有间接性。
3 功能评价
功能评价是指按照一定的标准或偏好对社会科学的作用和效果进行的价值判断。客观和公正的功能评价,既是科学运行的内在要求,又是促进科学进一步发展的动力机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都存在功能评价问题,而且都比较复杂,不仅牵涉经济效益而且涉及社会效益,不仅要考虑当前的作用而且要分析长远的影响。主要困难之一在于评价标准的选择,标准不同,评价得出的结论也就不同,有时甚至相反。按照经济学的评价模式,对科学功能的评价指标主要可能包括:资源投入的数量、质量和分配状况,绩效、效率、充分性、公平性、适合性和社会发展总体指标。一般来说,对科学功能硬指标的评价是比较成熟和客观的,可操作性也较强;而对其软指标的评价则往往弹性较大,可操作性也较差。
对于社会科学来说,功能评价问题尤其复杂,也较难做到客观、公正。首先,构思完美的理论、设计精良的方案并非都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由于人类认识活动的局限性、社会运动的复杂性和社会科学活动自身的特殊性,在发挥功能的过程中,事与愿违的现象是经常发生的。其次,由于社会科学的功能评价涉及较多的软指标,有些功能的发挥需要长时期的潜移默化才能显现出来,因此,如果完全按照实用理性去判断,或在评价标准上搞“短期行为”,就会在承认和奖励上失之偏颇。比如,我国目前盛行着一种评价态度,我们姑且称之为功利主义,即只承认那些对生产力提高有直接作用,或能够带来立竿见影的经济效益的成果;而对那些能够对生产力发展产生间接和长远影响,或对生产关系、社会关系的调整及精神文明建设发挥重要作用的成果,则不重视、不鼓励、不承认。在这种情况下,社会科学被视为可有可无的摆设,进而社会科学家的地位和待遇急骤下降,也就是不可避免的了。
社会科学成果难以得到合理评价的第三个方面的原因,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它往往同社会阶级、集团有密切的利害关系。一个社会理论的应用、一项政策方案的实施、一种管理制度的推广,意味着社会政治、经济利益的再分配和社会结构的重组。那些从中受益较多的个人或利益群体,会对这个理论、这项政策和管理制度持欢迎的态度,并对其功能给予高扬的评价;否则,则要么不欢迎甚至反对它们,要么对其功能给予较低的评价甚至否定性评价。这种利益相关性,是导致许多社会科学成果得不到采纳、功能难以发挥和评价不能公允的重要因素。回首所谓技术创新系统是指包容技术、经济、社会三个领域,由主体、环境和联接三个要素构成具有输出物化技术、物质产品、效益三种功能的整体。过去,这种情况是屡见不鲜的。
三 社会科学功能实现的条件
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社会科学的功能实现实际上包含着许多复杂的社会因素和社会过程。只有在特定的条件下,社会科学的功能才能得到充分的和有效的发挥。下面我们将谈到,这些条件既涉及社会科学活动的内部因素,也涉及到它的社会环境因素。
社会科学功能实现的内部条件是指社会科学自身的成熟程度和应用能力,具体指:(1)理论条理化程度,包括数学化水平、规范化水平和结构优化程度;(2)洞察力,包括理论的先进性、解释能力和探索能力;(3)可操作性,即把抽象的理论转化为具体的社会政策、战略,方针、道德准则等的可能性;(4)与自然科学的“并协性”,即在科学整体中与自然科学的整合程度和联盟意识;以及(5)组织方式和管理水平。事实表明,成熟程度低和应用能力差是社会科学实现其预期功能过程中出现挫折的重要原因之一。丹尼尔·贝尔在谈到社会科学与历史的脱节时指出,社会科学面对新的问题并没有恰当的理论,“所使用的仍然是二百年前的语言,更常用的是二百年前的假设。”④这种状况,加上管理制度的不健全和它与自然科学的长期分裂,不能不使其应用能力和综合开发能力受到局限。
社会科学的功能实现程度,在认识水平一定的情况下,还与外部条件和社会环境有密切的关系。对社会科学来说,充分的资金投入和人才供给、有效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方法、合理的奖励制度和报酬体系,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但更为重要的是,社会要能够为社会科学的创新和应用提供制度化的便利条件和适宜的环境氛围。影响后者的因素很多,如政治制度和决策制度、利益集团和政党、经济体制和科技体制、大众传媒和公共舆论、主导文化和国际环境等。但归根结底涉及到经济条件、政治环境和文化心理三个主要方面。
首先,社会科学的发展史告诉我们,社会经济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着社会科学功能的发挥。一方面,经济关系的性质、状况和成熟程度既规定或影响着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社会有机体的发展,又造就着社会科学研究主体——社会科学家的特定人格和素质。另一方面,经济发展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规定了社会对社会科学的需求量和投入量。“只有在非常关心提供最大福利的社会化经济中,才可能期望社会科学得到充分发展,因为在那里,它们需要在实践中和在理论上都成为社会生活机器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⑤
其次,民主政治环境是社会科学发展和发挥功能的根本保障。社会科学具有直接的政治功能,它能够通过对政治家、政党、政权或政府的作用,为制定政治纲领提供理论基础,为总结历史经验提供政治借鉴,为指导日常政治活动和影响日常政治行为提供社会规范。由于现代社会中的许多现象和问题都不同程度地具有政治性,因此社会科学活动往往具有极强的政治敏感性。其结果,社会科学要真正实现自己的功能目标,就必然要求政治民主化。对社会科学活动而言,民主政治意味着一种宽容的政治环境,它能够有效地保护探索性研究,为不同的理论、观点、方法和不同的思想倾向提供生存与争辩的一席之地。不“以人废言”或“以言废人”,而要始终贯彻“双百”方针。
此外,积极的文化心理是社会科学发展和功能实现不可缺少的良好氛围。文化心理是内隐在人们心理结构深层的价值偏好,它是历史“沉淀”下的产物,是文化传统中最稳固的部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社会崇尚什么、反对什么,通常与其文化心理关系密切。文化心理对社会科学活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其一,它影响着社会科学被重视的程度和重点;其二,它影响着社会科学的研究范式和价值取向。这种影响在一个相互作用的模式中以重塑了的文化的形式表现出来,决定着特定时代的时代精神。
在当代,社会科学正肩负着越来越多的重大的责任和使命。法国一位学者在论述当代科学发展的总趋势时指出:“现在有充分事实证明象哲学、心理学、社会学、历史学和许多(社会科学)学科将恢复繁荣。……这是因为这些学科的发展与人类社会今天的新需要相适应。”⑥因此,正如朱利安·赫胥黎半个世纪以前以乐观口吻表达的,“我们不必为社会科学的未来担忧,它会从目前的幼稚期经历类似(自然科学)的阶段走向成熟。到那时,从事社会科学这一职业的人,无论是纯研究还是应用研究,将同现在从事自然科学的人一样多,它将解决其关于新方法的主要问题,它所获得的成果将改变整个智力环境。”⑦当然,对社会科学家来说,这不仅需要全面的知识、一流的思想和认识能力,而且要具备顽强的毅力、韧性和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