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电站建安中无损检测漏检的发生和预防论文_王本正

核电站建安中无损检测漏检的发生和预防论文_王本正

国核工程有限公司 上海 200233

摘要:无损检测是核电站材料和焊缝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在保证核电站安全方面起重要作用。本文通过举例介绍了核电站建安过程中产生的三种无损检测的漏检情况并且针对这些漏检情况进行的原因分析,最后为避免这些漏检给出了预防措施。

关键词:核电站;无损检测;漏检;预防

The Occurrence and prevention of missing detection for Nondestructive testing in Nuclear Power Plant Construction

Wang Benzheng

State Nuclear Power Engineering Company, Shanghai 200233

Abstract:Nondestructive testing is an important means of material and weld quality control in nuclear power plants an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ensuring the safety of nuclear power plants. This paper introduced three kinds of nondestructive testing missing detection in nuclear power plant construction by examples and analyzed the causes of these. Finally, preventive measures were given to avoid.

Key words:Nuclear Power Plant; Non-destructive Examination; Missing Detection; Prevent

1前言

无损检测是核电站材料和焊缝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无损检测方法和结果的可靠性直接影响核电站安全。国内某新型压水堆核电站是我国引进的按某国外标准建造的三代核电项目,其由国外某公司设计的核岛部分,无损检测主要采用以ASME标准和AWS标准为主的设计规范,并在此基础上我国的核安全法规,结合具体的设计要求展开。核岛建安中无损检测的工作涉及面比较广,基本上有焊接的地方都采用无损检测来验证质量。采用的无损检测方法也比较全面,HAF602规定的无损检测方法均有涉及[1]。

但是,由于核岛建安工作的复杂性,或多或少的会有一些部件漏检。本文介绍了某核电站建安中发生的几个典型漏检情况,通过分析发生和解决办法,为后续工程预防此类问题的发生提供一些参考。

2漏检情况一:施工逻辑错误引起的漏检

2.1 案例描述

2014年,在某核电站核岛某房间进行真空罩法泄漏检测时,发现结构模块和热交换器均已经安装就位,由于空间受限导致不能对两个安装孔洞内共计6条焊缝进行检测。

按照设计文件要求A、B、H三道焊缝均为全熔透焊缝且背面有泄漏槽,应当进行100% 泄漏检测。由于位置受限,目前状态下,这三条焊缝均不可达,因此不具备直接进行泄漏检测的条件。

2.2 原因分析

模块墙体为国内某厂家预制完成,规格书真空罩泄漏检测需要在现场混凝土灌浆后进行。某核电厂墙体现场混凝土浇筑的施工单位在浇筑完成后未通知厂家进行真空罩泄漏检测就直接进行了设备安装,导致位置受限无法进行正常检测。

2.3 处理措施

开启NCR提交设计方,最后根据设计回复意见采取临时焊接工装封堵空隙并进行整体检漏法进行检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4 预防措施建议

此案例是由于各单位交叉施工,因施工逻辑错误引起的,本质原因还是对交叉施工的管理不到位引起的,后学应当在设备安装前对未来可能被遮挡焊缝全部检验合格作为先决条件。

3 漏检情况二:役前检查与安装时检验方法不一致引起的漏检

3.1事件描述

2015年10月,针对某在建核电站1#机组进行役前检查时发现主给水管线B的F001焊缝存在一处长约408mm的未融合特征缺陷。在此役前检测采用的是超声检测,但在这之前的安装阶段焊所有主给水焊缝都经过射线检测合格。最终各方达成一致对焊缝进行返修并超声检验合格。

3.2 原因分析

对上述事件进行原因分析不难发现:缺陷漏检是由于建安阶段和役前检查阶段所采用的无损检测方法不同引起的。建安阶段使用的是对体积性缺陷敏感的射线检测,其特点是感;而役前检测采用的是对面积性缺陷敏感UT检测,因此对未融合这类面积性缺陷产生了漏检。

3.3处理措施

发现问题后,相关单位最终决定对上述缺陷开启NCR并进行返修,并于热处理后进行UT检测合格,最终关闭NCR。

3.4预防措施建议

为了避免以上这种因为检测方法不同而导致缺陷漏检的情况发生,后续应当对一定级别、一定范围的核级部件母材和焊缝,在制造和安装阶段,把握最佳的检测时机,采用与役前检查可对比的方法和工艺进行检测,避免因检测方法和工艺不一致而导致的漏检风险,并减少不必要的热循环对部件性能的影响。

4 漏检情况三:制造厂对新设计文件没完全理解引起的漏检

4.1 事件描述

2012年9月,某核电站现场安装公司翻阅主管道制造厂资料时发现,某段主管道端部UT检测未完全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检验。最后各方经核查发现制造厂确实未按照设计院制造规格书要求采用与在役检查可对比的方法对主管道端部进行UT检测,但该段主管道已被放行至项目现场即将进行焊接安装。发现问题后各方协商开启停工令并通知制造厂重新对该位置进行UT检测。该事件对进度造成一个月影响,如果已经焊接完成则存在焊接质量风险。

4.2 原因分析

供应商未完全理解技术规格书中关于端部UT的相关要求。设计院给出的主管道规格书要求对主管道热段、冷段和波动管进行在役检查可检验性的评估。检验应包括在役检查试块和管道端部母材,并需使用典型的ISI反射体测量在役检查试块的信噪比。另一条款中又规定,所有的与其他管道相连接的端部(管口处)需要进行与在役检查技术可对比的方法进行UT检验。此要求明确了端部UT不仅包括主管道的两端,还包括了冷热段一体化锻造管嘴的端部。

4.3 处理措施

制造厂开出NCR,并由相关检验工程师到现场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检验。最终合格。

4.4 预防措施建议

对于现场安装施工和管理单位,往往对于制造厂供货的原材料只关心尺寸和材质,对于是否按照要求做了相关无损检测不够重视,这就可能会因为遗漏相关检测对后续施工和在役检查造成风险。后续工作应识别这些材料并对这些材料的合格资料进行必要的审核,或者根据技术要求做补充检测。

结语

本文针对建安中发生的三种典型的无损检测漏检情况进行了分析,同时给出具体的预防措施,便于相关技术人员全面了解漏检的发生过程,有助于后续无损检测的工作的管理。

参考文献

[1]国家环境保护总局HAF 602. 民用核安全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资格管理规定[S].2007.

作者简介

王本正,男,工程师,主要从事核电站无损检测技术管理工作。

论文作者:王本正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5

标签:;  ;  ;  ;  ;  ;  ;  ;  

核电站建安中无损检测漏检的发生和预防论文_王本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