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共产党宣言》中包含着丰富的社会主义理论,对这些思想的分析与研究,有助于我们深刻理解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在新时代的大背景下思考、解读《共产党宣言》中关于社会主义的核心理论,有助于我们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际意义,也对我们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和坚持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具有重要的价值。
关键词:《共产党宣言》 社会主义本质 社会主义优越性
《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是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它与其他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一样,是人类思想发展史上的丰碑。《宣言》发表的170多年以来,世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马克思主义也从科学理论走向社会实践。在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发展过程中,不断遇到马克思和恩格斯生前没有预料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在认识这些新情况解决这些新问题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也不断丰富和发展。理解社会主义本质,需要正确把握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即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实质。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制度,实现工人阶级的解放和人民当家做主的目的,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促进生产力的高效发展,这是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重要条件。建立在这些物质基础之上的社会主义思想文化,体现了社会主义精神文化的本质。理解社会主义本质,还需要从全世界、全人类的角度来认识,世界发展、全球治理也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使命。
截至2017年底,加拿大天然气证实储量为1.9万亿立方米,约占全球总量的1%,位于天然气资源较丰富的国家之列。天然气产量方面,加拿大2017年的产量为1763亿立方米,约占全球总量的5%,是世界第四大天然气生产国。
一、实现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制度需要制度保障和物质基础
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自己的政权并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社会主义建立发展的目标。“共产党人的最近目的是和其他一切无产阶级政党的最近目的一样的;使无产阶级形成为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1]41而共产党人远期的目标则是建立一个自由人联合体,“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1]51实现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的过程即是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过程。
旅游最主要的目的是到异地体验不同的文化、风情、民俗,让游客既能收获感性体验,也能获得知性快乐。乡村观光旅游是当前都市人群最为关注的方式之一,乡村景观意境的感知和体验也成为现代最为时尚和有吸引力的乡村旅游活动和产品形态。
实现这样两个目标需要制度保障和物质基础。这个制度保障和物质基础就是工人阶级的解放和人民当家做主、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实现生产力的高效发展。实现这个目标的途径就是工人阶级要进行推翻资产阶级的革命,摆脱被压迫被剥削的地位上升为统治阶级,才能争得维护和保障自己权利的民主。“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无产阶级变成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1]49“共产主义的特征,并不是要废除一般的所有制,而是要废除资产阶级的所有制”。私有制是资本主义社会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是工人阶级受压迫受剥削的源头。通过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克服资本主义社会内含的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基本矛盾,调整社会所有制关系来适应生产力社会化的发展,消灭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奴役。建立没有阶级没有剥削的共产主义制度,就必须消灭资本主义的根基,建立起一个完全不同于并且优越于资本主义制度的崭新社会形态。
社会主义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高度发达的社会化大生产是它形成的物质基础。实际上,代替资产阶级私有制而实行的生产资料工人阶级所有的公有制,目的既在于消灭剥削和压迫的根源,同样也在于发展生产力。在《宣言》中马克思就指出,代替封建制度的资本主义社会,在它的早期发展中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创造了人类社会前所未有社会财富,但是随着它的进一步发展,生产的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基本矛盾所表现出来的周期性经济危机,却是越来越明显地在破坏和阻碍生产力的发展。扫清生产力发展障碍的办法,就是要解决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通过消灭资产阶级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实行与生产社会化相一致的生产资料公有制,“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1]3未来社会的价值目标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个目标的实现离不开高度发达的生产力这个物质基础,生产力的实际发展水平决定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到什么样的程度。
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程度
资产阶级生产资料私有制不是随便或自动就能改变性质的,需要无产阶级通过阶级斗争的方式消灭剥削和压迫,成为统治阶级,建立维护自己利益的社会制度。恩格斯在《宣言》中指出:“每一历史时代的经济生产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的基础;因此,(从原始土地公有制解体以来)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即社会发展各个阶段上被剥削阶级和剥削阶级之间、被统治阶级和统治阶级之间斗争的历史。”[1]7工人阶级如何取得革命的胜利,如何建立无产阶级政权,实现自己近期和远期的伟大目标?阶级斗争就是一条基本的道路。对于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思想,在不同历史背景下,列宁和毛泽东都给予了充分的继承和重要的发展。十月革命最终取得胜利以及苏联社会主义制度成功的建立,与列宁将《宣言》里面所阐述的社会基本矛盾、阶级对立等思想和无产阶级政党的革命实践紧密结合是密不可分的。毛泽东明确指出是在读了 《共产党宣言》等书后,“我才知道人类自有史以来就有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初步地认识到认识问题的方法论。……我只取了它四个字:‘阶级斗争’,老老实实地来开始研究实际的阶级斗争。”[2]378因此,在中国波澜壮阔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中,阶级斗争始终是一条重要的实践路径,对革命最终取得成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并且还对中国社会后来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与马克思恩格斯设想不一致的是将社会主义理论付诸实践并最终建成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不是生产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而是在生产力相对落后的国家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这当然也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如何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应用到实际来解决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际问题,以及如何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一直以来都是社会主义实践过程中需要探索的重大问题。对于这个问题的理解,邓小平贡献了深刻的思想。在吸取了社会主义中国曲折发展的经验教训后,邓小平明确得出了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不是社会主义等结论,他将生产力直接纳入到对社会主义本质范畴的理解之中,强调发展生产力和改善民生对于体现社会主义本质和优越性的决定性作用。在此基础上,总结了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3]373这一重要思想对我国走改革开放之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价值。在这五句论断中,特别强调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辩证关系,既要发展生产力,还要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两者绝对不可分离,必须统一理解和实践。
三、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把握与认识还需要有全世界、全人类的视角
不同的社会形态必然有与其相一致的并由它的本质决定的思想文化形态。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因为在彻底改变资产阶级所有制的同时,建立在其基础上的各种思想观念也必然会被打破,旧有的各种思想观念都会随之发生改变。“共产主义革命就是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毫不奇怪,它在自己发展进程中要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1]49社会主义制度是在资本主义制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彻底解决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社会制度,在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社会主义思想文化也是不同于资本主义的思想文化。因此,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与把握,还要看社会主义思想文化的实质。
社会主义先进的思想文化当然还表现在怎样看待与处理同世界关系的世界观方面。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把握与认识还需要有全世界、全人类的视角,这在《宣言》里也有着重要的思想渊源。《宣言》结尾有这样一句话:“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1]66这句话让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共产主义事业不仅仅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事业,而且也是全人类的事业。《宣言》里面包含着国际交往的重要思想,认为国与国之间的交往和交流,有利于促进整个世界生产力的发展,既能形成开放扩大的世界市场,还能促进不同国家之间的相互了解,这种通过国际交往而形成的联系与交往,有助于消除不同国家以及不同民族之间的隔阂与对立,最终实现全世界无产阶级的大联合。这个全世界联合起来的世界观表明共产党人要有承担起全世界无产阶级解放的历史责任意识和任务,要承担起全世界无产阶级一起发展的责任。作为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建设一个繁荣富强社会主义国家的同时,还必须主动承担起世界发展和和平的历史使命。长期以来,我国坚持践行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的外交政策,实施对外开放基本国策,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四、结语
《宣言》中包含着丰富的社会主义理论,对这些思想的分析与研究,有助于我们深刻理解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宣言》是马克思、恩格斯留给世界无产阶级宝贵的精神财富。作为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虽然已经发表了170多年,但它的伟大思想至今仍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和巨大的实践价值,因为当下的世界仍然处在马克思恩格斯书中所描述的资产阶级时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仍然在全世界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社会形态仍然是全世界的主流,因而我们仍然需要用《宣言》中所阐述的基本观点、立场和方法来认识当下资本主义社会本质,认识当下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建立的中国共产党能够不断走向成功和胜利,就在于始终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实际相结合,就在于始终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立场和方法分析研究中国实际问题。
针对一维温度场方面的问题,20世纪50年代初由什克罗维尔提出用于计算混凝土结构表面温度的具体方法,但其物理概念尚待明确,且需要引入很多热工系数,过程复杂。之后,刘光法等以实测温度为依据,采用下式对温度的实际分布进行表示: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共产党宣言[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毛泽东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3]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17—0237—02
[基金项目]宁夏回族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理论发展研究” (17NXBKS04)。
[作者简介]朱国明,宁夏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责任编辑:景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