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区平吉堡小学)
摘要:21世纪所需要的不仅是复合型的人才,更需要一批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创造性人才,这样才能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前进。“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更要从小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又是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易激发想象和创造性思维的学科。那么,怎样才能让语文成为提高他们创新素养的乐土呢?下面浅谈一些本人的看法。
关键词:语文教学;创新;策略
语文作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有着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独特优势。它不仅是重要的交际工作,更是人类优秀文化的积淀,这也决定了语文学习的趣味性。同时语文的外延又很广泛,这又决定了它的多元性,这为唤醒孩子们的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提供了载体。那如何让语文教学成为提高孩子创新素养的乐土呢?在此,提出以下三个策略。
植根文本,唤醒创新意识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可是如何能让孩子借助语文教学明白创新的重要性呢,从而唤醒其创新意识呢?
借助文本,明白创新的重要性
小学语文课本中有很多关于创新的故事。如《玩出了名堂》、《爱迪生救妈妈》、《奇怪的大石头》等等。在教学的过程中问孩子们为什么他们能取得如此成就,很多孩子说他们善于发现,善于创造。这不就是创新的重要性吗。借助孩子们所说,老师相机引导机会和成功会垂青于具有创新意识的人。让孩子们在思想上明白只有创新,才会与众不同,从而唤起他们的创新意识。
推陈出新,感受创新的魅力
人类文明能发展到今天,都是在不断模仿学习的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而来的结果。小学生还没有自主创新的能力,但是可以通过模仿他人,再加上自己所感所悟,来形成自己的价值观,这就是一种创新。例如九月刚开学,第一单元都是写秋天的文章。在写秋景的作文教学中,我先让孩子们浏览了几幅秋天的美景图,再读一读课本中第一单元有关写秋景的文章,并将自己喜欢的句子摘抄下来。紧接着我问孩子们,他们写的秋天,跟我们这的秋天一样吗?孩子们纷纷说文中的秋天跟我们现在的秋天不一样,我们现在这的树都还绿着呢。我说对呀,这就是我们这的初秋。每个人眼中看到的秋景都不一样。所以,请你们试着用文中的写法写出自己眼中的秋天,这样,孩子们在模仿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写出了属于自己的作文,感受到了创新带给他们的成就感。
依托文本,激发创新精神
一棵大树,离不开脚下坚实的土地。创新的源泉,离不开生活这片热土。语文学科是生活的缩影,为激发孩子们的创新精神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素材和灵感。
唤起学习兴趣,激发创新精神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语文不感兴趣,何来创新,何来创造?所以,激发创新精神,首要的就是要唤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1>利用语文学科多元性唤起学习兴趣
语文学科的多元性,意味着语文学科的外延很广阔。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针对文中出现的问题,学生可以呈现不同的理解和感悟,这就激起了学生们的探究欲望。例如在教授《蓝色的树叶》一文中,我问孩子们林园园做的对吗?大多数孩子们说做的不对,她不应该这么小气。这时一个小男孩说,也许李丽是一个不爱惜别人物品,只借不还的孩子呢。这时,教室里沸腾了。另一个还站起来说,我们班的XXX同学就是这样的,他每次借东西都不还,谁还愿意放心地给他借东西啊。确实,这篇课文告诉我们的信息太少了,这个孩子的回答并不是错误的。我趁机问孩子们,你们还有别的答案吗?这时,一个小男孩说,蓝色的树叶也很好看啊,非得染成绿色的吗,是李丽思想太固执了。这一石激起千层浪,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孩子们的探究欲。在以后的语文教学中,孩子们对文本的理解更加多元化。
<2>利用语文学科趣味性唤起学习兴趣
语文学科的趣味性也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孩子们对语文学科的兴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例如成语接龙、选词填空、猜字谜等等,孩子们纷纷开动了自己的小脑瓜,虽然有的字谜不成文章,但是很大程度上调动起了孩子们的创造欲,激起了他们的创新精神。
适当“留白”,放飞想象力
想象力是创新的灵感来源,创新没有想象力,犹如一座孤城。而孩童的想象力比较丰富,我们可以依托文本,适当地给孩子们“留白”,放飞他们的想象力。我们可以借助文章中的插图,续写故事,情节补描等方法让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例如续写《一个村庄的故事》,孩子们的故事结尾也不尽相同,悲喜交加。另外,还可以借助语文学科中的省略号来锻炼学生的想象力。例如《火烧云》这一课,火烧云还会变成什么颜色,什么样呢,我用省略号来让学生补充。我告诉他们,你们可以说,也可以画,孩子们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这时就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不仅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更放飞了他们的想象力。
打开思维的大门
发散思维又称求异思维,它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运用这种思维方式,可以突破常规,从多方面寻求答案。在教学中,可以用以下方式打开学生思维的大门。
<1>头脑风暴
我们教学中所说的头脑风暴,就是围绕一个点,从不同的方向出发,得到不同的答案。这种方法,可以训练孩子们的发散性思维,不拘泥于一个答案,为他们的创新精神打下良好的基础。我会在每节课前,给学生一个关键词,让他们围绕关键词给出自己不同的答案。例如,你看到太阳,会想到什么?学生说,后羿,温暖,地球,光明。这些看似无关的事物,都是在他们的脑海中经过联系,创造的产物。这不仅发发散了思维,更让他们在脑海中建立了一张知识网络。
<2>思维图示
思维图示的运用,有助于学生将其思考的问题进行全方位和系统的描述与分析,它不仅能激发学生丰富的联想力,更能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例如我给学生布置画出以太阳为核心的思维图示的作业,孩子们的答案五花八门。但是在画思维图示的过程中,他们不仅理解了文本内容,还通过查找资料,生成自己的知识体系,这不就是一种创新吗。
走出文本,提高创新能力
创新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人类,所以光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还不够,还要有创新的能力。三者合一,才能培养出一个创新型人才。这就要求培养学生形成将创新理念转变为具有创新能力的转化过程。
1.合作学习
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团队的力量是无限的。未来的工作,离不开团队的力量。而创新,则离不开团队的集思广益。因此,培养孩子的团队合作能力是提高孩子创新能力的前提。因此,在课堂和课外活动中,我们可以利用小组合作来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例如可以以小组形式举办“诗歌朗诵”、“课本剧表演”、“我来编故事”等活动,让学生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同时学会了团队合作的技能,不仅提高了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更为其创新思维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2.自主选择和设计作业
在语文教学中,对于书上的作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作业,给出自己个性化理解的答案。除了书上的作业,学生还可以为自己设计作业和考卷,将自己的理解融入到作业设计当中。这其中,问题的设置和作业形式,也是对孩子创新能力的一种考验。
“道在日新,艺亦须日新,新者生机也,不新则死”。创新是一个民族屹立于世界之林的前提和保障。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差异性,因材施教,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探索欲,并将其转化为创新能力,让每一粒创新的种子都能在语文的乐土上生根发芽,为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加快国家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而努力。
参考文献
[1]许婷.小学语文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8
[2]卫丹丹.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在语文课堂的正确实施[J].考试周刊,2018
论文作者:张燕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6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9/4/4
标签:孩子们论文; 他们的论文; 自己的论文; 作业论文; 学生论文; 创新精神论文; 想象力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6月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