肢体语言沟通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研究论文_王月,牟少华

(宝鸡市中医医院儿科 陕西宝鸡 721000)

【摘要】目的:探讨儿科护理中肢体语言沟通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儿科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180例患儿,借助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90例。均给予普通护理,后者均另给予肢体语言沟通。对比两组患儿的依从性、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依从性分布情况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者优良率明显高于后者(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家属满意度分布情况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者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后者(P<0.05)。结论:在儿科护理中应用肢体语言沟通能够显著改善依从性和家属满意度。

【关键词】肢体语言沟通;儿科;护理;依从性;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17-0259-02

儿科是医院的重点科室,收治的病人由于年龄、性格和发育特点使得临床诊疗的难度比其它科室的病人明显加大。小儿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差,自主控制能力弱,大多活泼好动且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对医院环境和器械设备充满恐惧,因此护理过程中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1]。鉴于此,本研究特尝试在儿科护理工作中引入肢体语言沟通模式,并将其成效与单纯普通护理进行对比,详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儿科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180例患儿,借助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90例。对照组男性48例、女性42例,年龄6个月~3岁,平均(2.2±0.4)岁,疾病类型:消化系统疾病23例、呼吸系统疾病32例、泌尿系统疾病19例、血液系统疾病12例、其它4例;观察组男性46例、女性44例,年龄6个月~3岁,平均(2.1±0.4)岁,疾病类型:消化系统疾病25例、呼吸系统疾病31例、泌尿系统疾病18例、血液系统疾病10例、其它6例。组间临床资料经对比并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普通护理,主要包括配合临床医生的诊疗工作,遵医嘱给药,观察病情,详细回答家属的问题等。

观察组另给予肢体语言沟通,具体如下:(1)抚摸:对患儿进行轻柔地抚摸,尤其是存在明显疼痛感的患儿,以减轻其疼痛感,安抚患儿的情绪;(2)拥抱:在患儿因恐惧打针、吃药或者诊断检查等出现哭闹、拒绝配合的情况则应拥抱患儿,可将其抱起,并在病房、走廊缓慢走动,待其冷静后再进行治疗;(3)拍打:注意动作一定要轻柔,可拍打其背部和屁股,诱哄患儿安静或者入睡。

1.3 观察指标

将两组患儿的依从性、家属满意度作为观察指标,其中依从性分为优、良、可、差,将基本不哭闹、完全配合诊疗者记为优;将偶尔哭闹、大多时间配合诊疗者记为良;将部分时间哭闹、基本配合诊疗者记为可;否则记为差。家属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部分满意和不满意,求得非常满意率和部分满意率之和,记为总满意率。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统计学分析工具为SPSS19.0,利用其中的秩和、χ2检验等级资料和计数(%)资料,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2组患儿的依从性对比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的依从性分布情况及优良率对比均可见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2.2 2组家属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家属非常满意84例、满意5例和不满意1例,总满意率为98.89%(89/90);对照组家属非常满意70例、满意12例和不满意8例,总满意率为91.11%(82/90)。2组家属满意度分布情况及总满意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985,P=0.013;χ2=5.731,P=0.017)。

3.讨论

由于儿科的病人语言沟通能力差,常规护理工作中普通的语言讲述和指导很难达到理想的成效,且普通的护理很难有效安抚患儿的情绪,护患之间难以建立亲密的关系,患儿也很容易由于紧张、害怕、恐惧等原因剧烈哭闹,影响诊疗的依从性和临床疗效[2]。由此可知,在儿科护理工作中普通的模式仍存在明显的不足,需要护理人员积极探讨新的护理模式。

本研究结果中发现,观察组患儿的依从性分布及优良率数据与对照组对比后可见明显差异(P<0.05),且观察组患儿家属的满意度分布及总满意率均远远优于对照组,可知相较于单纯普通护理模式,肢体语言沟通在儿科护理中具有理想的作用,不仅能够改善患儿的依从性,还可提升家属的满意度。肢体语言沟通包括抚摸、拥抱和拍打等,与常规的语言沟通相比较,肢体沟通更方便加强护理人员和患儿的交流,拉近护患的心理距离,无形之间建立患儿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依赖感和亲密感,有利于完成临床诊疗和基础护理工作,其作用是普通护理模式无法比拟的[3]。此外,肢体语言沟通在保证提升患儿临床诊疗依从性的同时还有助于加快病情的恢复速度,并且对家属满意度也有理想的提升作用。由此可知,肢体语言沟通在儿科护理中应用具有双重积极作用,值得借鉴与推广。

综上,肢体语言沟通在儿科护理中应用能够显著改善其依从性,提升家属满意度,相较于单纯应用普通护理模式显示出独特的优势,不失为一种理想的护理方案。

【参考文献】

[1]燕净.肢体语言沟通应用于小儿护理工作的临床研究[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6(A02):1462.

[2]张红丽,吴爱珍,刘伟玲.儿科护理操作中沟通技巧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6,23(s2):404-405.

[3]齐京娜,马敬霞,吴维维,等.非语言性沟通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6(A02):880.

论文作者:王月,牟少华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18

标签:;  ;  ;  ;  ;  ;  ;  ;  

肢体语言沟通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研究论文_王月,牟少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