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周边生态城市群建设初探_中国城市群论文

鄱阳湖周边生态城市群建设初探_中国城市群论文

关于建设环鄱阳湖生态城市群的设想,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鄱阳湖论文,城市群论文,生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2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78X(2007)11-0008-04

[收稿日期]2007年10月

“十五”期间,江西省委多次提出通过加快城市化进程,促进中心城市聚集,逐步发展、形成城市群的设想。在“十一五”规划中,江西省即明确提出了建设环鄱阳湖、赣中南、赣西三天城市群的发展目标。

一、城市群是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

城市群是领导区域经济发展,迅速推进本区域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火车头,是当前各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较为普遍的发展趋势。城市群的核心特征是,以若干大城市或特大城市为核心,周边连接一批中小城市,在空间上形成一个城市密度高、人口规模大、产业实力强、经济联系密切、发展水平与周边地区有明显界线的城市体系。城市群的发展具有内在、共生、互动、共赢的特点。

从工业化先行国家的城市化进程看,20世纪50年代前后,在北美、欧洲率先发展起来了一批巨大的城市群: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以波士顿—纽约—华盛顿为轴线的城市群;五大湖地区以蒙特利尔—底特律—芝加哥为轴线的城市群;英国以伦敦—伯明翰—利物浦为轴线的城市群;欧洲西北部以阿姆斯特丹—科隆—布鲁塞尔为轴线的城市群。此外,日本在东京—名古屋—大阪一带也形成了巨大的城市群。

从中国城市化进程来看,改革开放使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21世纪前后,在东部沿海地区初步形成了三大城市群:以上海—南京—杭州为轴心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以广州—香港—澳门为轴心的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以北京—天津—唐山为轴心的京津唐城市群。其他中心城市及周边地区也在逐步形成一些密度和级别相对较低的城市群。

二、江西城市群发展思路经历了逐步深化、明晰的演变过程

江西省经济区和城市群的发展思路主要以区域经济分工和生产力布局为表现形式。“七五”时期将全省划分为北、中、南三大经济区:“八五”、“九五”时期重点强调京九沿线和浙赣沿线产业发展,其中“九五”时期提出环鄱阳湖经济带、长江经济带和把京九经济带建成21世纪经济发展脊梁的设想;“十五”时期提出加速区域经济整合,逐步形成赣北东、赣中南、赣西三大经济区,强调南昌市的中心地位,发展九江、赣州两大省域次中心城市;“十一五”在“十五”规划基础上,提出建设环鄱阳湖(昌九景鹰饶)、赣中南(赣吉抚)、赣西(新宜萍)三大城市群的设想。

从上述各时期生产力布局和区域经济分工变化趋势可以看出,江西省城市体系的发展经历了从“大十字”布局到三大区域并列,从区域经济发展到城市群发展的变化,城市群的发展思路逐步深化、明晰。但是也存在以下问题:

1.城市群的发展重点不够突出。“十五”期间,全省城市化进程全面加速,各区市城市发展很快,形成了你追我赶的竞争局面。但同时,发展水平相对突出的省会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并不明显,也没有形成具体的城市群发展目标。“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3个城市群,一定程度上是以城市群替代经济区的提法。但从城市群发展特性的角度看,城市群数量过多,重点仍不够突出。

2.城市群的推介力度较弱。对外宣传上没有明确的城市群概念,江西省有没有城市群的发展设想,城市群的重点在哪里,外界并不很清楚,这也是前不久中央《关于促进中部崛起的若干意见》中没有列出江西重点城市群的原因之一。

3.城市群的范围过于强调全覆盖。无论是经济区还是城市群的划分,都强调了对全省各地区、各城市的全覆盖。从规划角度,有它的必要性,但如果把一些从地域和产业经济联系上目前相对还不够紧密的城市划为一个城市群,则显得比较勉强。

三、将环鄱阳湖生态城市群作为今后江西城市体系发展的战略重点

今后一个时期内,全省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将进一步发展,城市群发展也将成为城市化进程的一个亮点,并对全省乃至跨省区域的城市化起引领作用。在江西各个区域经济板块,或有可能形成城市群的若干雏形里,环鄱阳湖生态城市群是最能担当此重任的地区。

(一)环鄱阳湖经济区具有成长为优势城市群的基本条件

1.基础设施最完善。环鄱阳湖四大区域中心城市南昌、九江、景德镇和鹰潭,两两相距150公里左右,具有本省最完备的铁、公、水、航空综合交通体系。一旦已开工的景鹰高速公路和即将开工的九景衢铁路建成,将最终形成环鄱阳湖高速公路环和铁路环,这是现代城市群发展的最重要的交通条件。

2.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环鄱阳湖地区是全省率先进入人均年收入1000美元的区域,具有加快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综合经济实力。2005年环鄱地区人均GDP14866元,是全省人均GDP9439元的1.57倍。

3.工业基础最好。四市几乎集中了全省工业的全部精华,其中汽车、机械、电子、冶金、化工、医药、纺织工业的骨干企业、产品产量70%~95%集中在这一地区。

4.科技实力最强。这一地区科技人员占全省的70%左右,高校在校学生占76%。

5.城市化水平最高。四市城市化率平均为42.9%,比全省城市化率37%高5.9个百分点。

2005年中部地区三大城市群主要经济指标占各自省的比重(%)

主要指标

土地 生产经济密度 人均固定资 财政 第二进出口

实际利

高校在城市化

人口用外资

校学生率(%)

面积 总值 (万元/平方公里) GDP 产投资 收入 产业总额

环鄱阳湖城市群 21 2743500 1.57

38 46 48 51

5576

42.9

长株潭城市群13 1937878 1.848 33 41 68

4673

48.1

皖江城市带 47 3644365 1.17

45 41 49 45

43-28.5

(说明:环鄱阳湖城市群未包括上饶市、抚州的4个县。资料来源:各省统计年鉴。)

6.经济联系最为密切。四市产业分工明确,产业链互有渗透。南昌作为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最大的制造业基地,对其他三市辐射强烈;九江作为港口城市,是三市大宗原材料和产品进出的集散地,是全省重要的能源、化工、纺织、造船等制造业基地;景德镇与九江历史上联系密切,汽车、电子、陶瓷等产业互相关联;鹰潭的有色冶金、基本化工与九江、南昌密切关联。

(二)环鄱阳湖生态城市群实力在中部地区与其他城市群具有同等地位

在中部地区已有的武汉城市圈、中原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皖江城市带中,环鄱阳湖地区除与武汉城市圈的经济实力有差距外,与其他三个城市群的实力相当。尤其是在各自省里的地位,环鄱阳湖城市群在一些指标上的优势更为突出。环鄱阳湖城市群的生产总值、财政收入、第二产业发展水平、实际利用外资数量、高校学生数在江西省的地位均高于其他两个城市群,经济密度、进出口、城市化率则处于中间水平。

(三)重点建设环鄱阳湖生态城市群是非常必要的

1.环鄱阳湖城市群是客观的、正在成长的城市群。环鄱阳湖周边中心城市正在迅速扩大,一些小城市和县城正在成长为中小城市。中心城市与周边中小城市联系密切、互动共生,正在成长为与周边其他地区有明显分界的经济高地。

2.突出环鄱阳湖生态城市群对于中部崛起战略是必需的。中部崛起战略是中央在21世纪初作出的区域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突出中部城市群的发展是中部崛起战略的重大举措之一。在中部崛起大战略中,缺少江西省的重点城市群的发展是不完美的。特别是环鄱阳湖城市群正处于京九经济带和长江经济带的结合部,符合中央关于加快发展沿干线铁路经济带和沿长江经济带的战略设想,不仅具有率先崛起的可能,而且具有促进两大经济带加快形成的作用。

3.突出环鄱阳湖生态城市群的发展是对“十五”规划最好的贯彻落实,符合江西省委“十一五”期间关于建设城市群和生态江西的设想。在发展资源有限、需要突出重点的情况下,在搞好全省区域协调发展的前提下,突出环鄱阳湖生态城市群建设是完全必要的。

(四)把环鄱阳湖城市群定位为生态型城市群的重要意义

1.发展生态型城市群符合科学发展观及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方向。发展生态型城市群不仅符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更重要的是根据这一发展定位和发展目标,搞好产业发展规划、城市群发展规划,避免了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可能对本地区生态环境的破坏和不利影响。同时,也可以消除人们在传统思维里加快城市化进程对鄱阳湖生态环境造成重大影响的疑虑。

2.环鄱阳湖城市群具有发展生态型城市群的比较优势。其生态优势一是鄱阳湖是我国目前最大的淡水湖,也是水质最好的淡水湖,其水质全年大部分时间可达到Ⅲ级或优于Ⅲ级的标准;二是鄱阳湖区具有生物多样性优势,是世界著名的候鸟越冬地,长江中下游最好的农牧水产基地;三是九江的庐山、鹰潭的龙虎山、景德镇瑶里或附近的婺源等都是我国最好的生态型风景名胜区;四是4个中心城市都有发展亲水、亲山的园林城市的基本条件。

3.确立环鄱阳湖城市群的生态型城市群形象可以彰显它的特色魅力和品牌效应。在国内,具有形成城市群条件的经济板块并不少,但具有环鄱阳湖城市群生态特色的区域并不多见。确立生态型城市群的发展思路和发展目标,可以突出它在全国的两种明显优势:全国第一个以湖为纽带的城市群;第一个生态型城市群,从而把它做成中国最具特色、最有魅力和品牌效应的城市群。

四、环鄱阳湖生态城市群建设的基本设想

建设环鄱阳湖生态城市群是一个艰巨的任务,必须明确它的建设思路、目标任务,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

1.环鄱阳湖生态城市群的建设范围。环鄱阳湖生态城市群空间范围以南昌为核心,以昌九工业走廊为重点,以环湖设区市九江、景德镇、鹰潭为主要支点,以环湖高速公路和铁路为轴线,辐射周围50公里左右范围。以县域为单位,大体包括南昌市9县区,九江市10县区,景德镇市4县区,鹰潭3县区,上饶市的鄱阳、余干、万年3县,抚州市的东乡县共30个县市区,这是环鄱阳湖生态城市群的基本区域。从长远发展角度看,可以扩大辐射到上饶、抚州、宜春市的其他部分县市。但近期范围不宜扩大过多,以保证中心城市有足够的经济密度和辐射力。

2.环鄱阳湖生态城市群的形象定位。环鄱阳湖生态城市群的形象就是亲湖性、生态性和现代城市群。突出鄱阳湖作为全国第一大淡水湖、优质淡水湖、生物多样性淡水湖的特色,利用鄱阳湖周边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特色,突出环湖中心城市昌、九、景、鹰可以建设亲水生态园林化城市的特色。其中南昌为滨湖生态英雄城,九江为港口生态旅游城,景德镇为园林生态陶瓷城,鹰潭为山水生态铜业城。有这三大生态特色和四个主导产业各异的生态型城市的支撑,基本可以确定环鄱阳湖生态城市群在全国首个以湖为纽带、以生态为特色的城市群的地位。

3.环鄱阳湖生态城市群的发展目标。继续保持环鄱阳湖经济区领先全省的发展水平,保持其对全省工业化、城市化的引领作用及生态环境的示范效应,是环鄱阳湖生态城市群发展的基本目标。“十一五”期间环鄱阳湖生态城市群的经济增长速度应高于全省1~2个百分点:其中二、三产业增长速度高3~5个百分点;城市化水平发展速度高0.5~1个百分点;生态保护和生态利用水平较大幅度高于全省水平。在城市体系发育方面,“十一五”期间,九江、景德镇进入大城市行列,瑞昌、乐平进入中等城市行列,环湖沿轴线出现10个左右的县级市;“十二五”期间,鹰潭市进入大城市行列,5~8个小城市进入中等城市行列,所有县城驻在镇进入小城市行列。

4.环鄱阳湖生态城市群的产业分工合作。按照促进中部崛起的意见中“三个基地、一个枢纽”的建设要求,在南昌、九江、鹰潭建设区域性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在南昌、九江、景德镇建设现代制造业基地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在鹰潭建设铜产业加工制造基地;滨湖各县市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特色水产业及其加工业,做强县域经济。加强各市县的产业联系,实现共生、互动、合作、共赢。

五、加快环鄱阳湖生态城市群建设的几点措施

1.明确提出建设环鄱阳湖生态城市群的设想。一是明确提出重点建设环鄱阳湖生态城市群的设想,主要是突出鄱阳湖及其周边地区的生态优势,形成特色和品牌效应。作为全国第一个以湖为纽带的城市群、第一个生态城市群,这一魅力品牌将为环湖经济区带来巨大的投资机会和商业机会。二是近期环鄱阳湖生态城市群的基本区域最好确定在以昌、九、景、鹰为主的30个县市区范围,上饶、抚州仅部分县包括在内,以后再逐步扩展。在这两点调整设想下,根据城市群发展的内在规律,抓紧编制规划,并由省委、省政府发布关于建设环鄱阳湖生态城市群实施意见的文件,争取尽早实施环鄱阳湖生态城市群的建设行动,争取列入国家规划重点支持的城市群范围。

2.推介环鄱阳湖生态城市群。利用各种传播媒体、专家论坛、招商引资、经贸洽谈会的机会,宣传推介环鄱阳湖生态城市群,特别突出它的亲水性、生态性和京九、长江两大经济带的交汇性;对环鄱阳湖城市群建设中各种问题、课题展开研究,形成环鄱阳湖生态城市群的舆论热潮。同时,尽快准备生态城市群建设中的基础设施、制造业、新兴服务业、生态产业项目对外招商引资,为生态城市群的建设争取更多的商业和投资机会。

3.继续配套完善环湖基础设施。尽快促使九景衢铁路开工建设,加快景鹰高速公路的建设进度,抓紧港口、航站、铁路、公路等配套设施的建设,进一步完善环鄱阳湖综合交通体系和现代物流体系。

4.引导产业分工协作。依据4个中心城市及所属中小城市的产业基础,尽可能在城市群内展开产业链,寻求产业配套支持,特别是汽车、机械、电子、有色冶金及精深加工、化工、现代物流等产业链较长的产业,应尽量在环鄱阳湖城市群内布局。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工业清洁生产。通过产业分工协作,实现城市群内互动、合作、共赢机制的建立与完善。

5.加强与东部、中部地区其他城市群的交流合作。环鄱阳湖生态城市群不是独立、封闭的城市体系,而是开放的、动态的发展体系。加强环鄱阳湖城市群与东部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群的交流与合作,广泛吸收国外和东部地区的资金、技术、人才、管理要素,学习东部城市群的发展建设经验;加强与中部武汉城市圈、皖江城市带、长株潭城市群的交流与合作,实现中部城市共同崛起。

标签:;  ;  ;  ;  ;  ;  ;  ;  

鄱阳湖周边生态城市群建设初探_中国城市群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