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第二人民医院 云南昆明 650204
【摘 要】目的:了解术后粘连性肠梗阻临床救治中对地塞米松充分利用的意义。方法:筛选85例有腹部手术史,诊断为粘连性肠梗阻、于2015年01月-2016年12月间进入本院的患者,展开随机分组:42例Ⅰ组行常规疗法,43例Ⅱ组则加用地塞米松疗法,并且给予两组效果及其缓解时间等比较。结果:42例Ⅰ组有效率69.05%(29/42),43例Ⅱ组95.35%(41/43),(P<0.05)。除此以外,Ⅰ组病例缓解时间(71.12±13.76)h,Ⅱ组(58.79±14.07)h,(P<0.05)。结论:临床上对粘连性肠梗阻展开专业救治时,通过使用地塞米松,可促进病情转归,降低再手术率。
【关键词】常规疗法;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有效率;地塞米松;缓解时间
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是腹部外科较常见的术后并发症之一,病情表现多样,初次出现肠梗阻症状者,多可保守治疗而缓解,在保守治疗中,利用地塞米松,可对粘连程度充分控制,较好改善其转归。为了解地塞米松疗法实践状况,笔者筛选85例有腹部手术史,诊断为粘连性肠梗阻、于2015年01月-2016年12月间入住本院的患者,其中加用地塞米松治疗者,对其症状缓解时间以及排气时间的影响进行对比分析。
1.资料及方法
1.1临床资料
重点筛选85例有腹部手术史,诊断为粘连性肠梗阻、于2015年01月-2016年12月间入住本院的患者,展开随机分组。42例Ⅰ组:26岁-73岁,均值(34.6±4.68)岁;28例(男):14例(女)。43例Ⅱ组:25岁-77岁,均值(35.8±4.31)岁;29例(男):14例(女)。研究通过对两组资料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42例Ⅰ组行常规疗法:给予禁饮禁食、持续胃肠减压、抑制胃肠道分泌、灌肠、维持机体水盐电解质及酸碱平衡,适当抗生素等治疗措施。此外,43例Ⅱ组则另加用地塞米松治疗,将地塞米松(共5.0mg)加入至5%葡萄糖注射液100ml中,给予患者静滴,每天一次,待患者病情充分缓解后,需酌情降低用药量,即把地塞米松(共2.0mg)加入至5%葡萄糖注射液100ml中,再给予患者静滴,给药频率同样是每天一次,一个疗程7d,共用药1疗程。
1.3疗效标准
用药后,机体症状充分消失,行腹部平片检查后,发现气液平面以及肠积气现象都已消失属显效;机体症状明显改善,行腹部平片检查后,发现气液平面以及肠积气现象都已明显缓解属有效;机体症状并无变化,行腹部平片检查后,发现气液平面以及肠积气现象都无改变则属无效[1]。
1.4数据统计
选用SPSS20.0软件展开此次研究,85例粘连性肠梗阻粘连患者效果由“n/%”分析,其症状缓解时间以及排气时间则由“(±s)”展开研究,通过在两组内横向对比,如果存在一定差异性,同时还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42例Ⅰ组有效率69.05%(29/42),43例Ⅱ组95.35%(41/43),(P<0.05),见表1;Ⅰ组病例症状缓解时间(71.12±13.76)h,Ⅱ组(58.79±14.07)h;Ⅰ组病例排气时间(47.23±20.12)h,Ⅱ组(29.72±14.23)h,(P<0.05)。
3.讨论
武文飞[2]等强调,粘连性肠梗阻通常由机体腹腔组织内部粘连或者是肠粘连等现象所致,属外科临床十分多见的急腹症类型,病情严重,所以要重视对肠梗阻的专业防治,并对地塞米松合理应用。地塞米松本身属糖皮质类的激素药品,除了能够对特异性的免疫反应现象充分抑制外,还能对机体血清成分内的免疫球蛋白有效控制,使其含量进一步减低,从而使炎症反应得到缓解。
一般而言,当患者用药地塞米松后,药品会对其血管组织的收缩功能产生促进作用,防止梗阻位置的炎性因子以及组胺成分大量渗出[3]。不仅如此,当患者用药后,还有助于对炎性反应的充分缓解,同时避免梗阻位置出现坏死性的瘢痕组织,在消炎功能方面表现出较强作用,除了可以提升疗效外,还可对机体治愈时间及其排气时间进一步缩短。本次对两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分别展开常规疗法以及地塞米松疗法后,42例Ⅰ组有效率69.05%(29/42),比43例Ⅱ组的95.35%(41/43)低,(P<0.05);Ⅰ组症状缓解时间(71.12±13.76)h,排气时间(47.23±20.12)h,均比Ⅱ组的(58.79±14.07)h和(29.72±14.23)h长,(P<0.05)。
患者用药期间,为提升药品应用价值及其安全性,还需重视:第一,若患者并发病毒性的感染现象、细菌性的感染现象,则需选择性用药,且酌情加用其他干扰素药品或者是抗生素;第二,地塞米松应避免长时间、大量用药,如果患者病情偏于严重性,必须长期用药,则需避免突然停止给药,并且酌情降低给药量;第三,若患者对于该药品存在过敏反应,需严禁用药[4]。
综上所述,临床上对粘连性肠梗阻展开专业救治时,通过开展地塞米松疗法,不仅可以进一步提升救治工作有效性,同时还能使症状缓解时间及其排气时间充分缩短,降低再手术率,实践效果也有保障,推荐应用。治疗中需要注意临床观察,若患者症状加重、有肠绞窄情况,仍需手术解除梗阻。
参考文献:
[1]陈影.生长抑素联合甲氧氯普胺与地塞米松治疗恶性不完全性肠梗阻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09(23):118-119.
[2]武文飞.奥曲肽联合地塞米松、山莨菪碱静脉泵入治疗恶性肠梗阻的临床观[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4,24(02):1041-1042.
[3]于庆生,吴宗芳,潘晋方,等.三维一体疗法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4,22(11):635-637.
[4]罗小凤.老年患者行腹部手术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的危险因素及其治疗方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13):3679-3681.
论文作者:李晓江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3
标签:肠梗阻论文; 患者论文; 时间论文; 症状论文; 腹部论文; 机体论文; 疗法论文; 《航空军医》2016年第2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