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耀文
延安市人民医院 陕西延安 716000
【摘 要】目的:分析临床药师干预前后对普外科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的合理性及抗菌药物使用费用的影响。方法:对普外科260例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患者给予临床药师干预,观察干预前后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抗菌药物使用费用情况。结果:干预后用药合理性优于干预前,干预后抗菌药物费用、住院总费用低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患者的不合理用药、术后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普外科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临床药师干预可以提高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减少抗菌药物费用,降低术后感染发生率。
【关键词】普外科;抗菌药物预防应用;围术期;应用情况
中图分类号:R97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抗菌药物的围手术期预防使用能有效地防止各种外来或身体寄生病原体的入侵或感染,适应症主要包括术后患者免疫功能下降、中性粒细胞缺损、手术时间延长或术后容易感染的手术。风湿热病史,防止复发;对于长期使用多种抗生素的原发病,如甲组链球菌、预防淋病接触者的氟喹诺酮等特定细菌的健康个人或集体感染、预防梅毒接触者的青霉素(高容量),目前占总抗菌药物使用量的30%至35%。因此,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必须有效干预。本院长期临床上明确表明了总外科手术前对抗菌药物使用的干预,降低了病原体耐药性,减少了继发感染的可能性,有助于病情的稳定恢复。
1、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2017年7月至12月,选定本院普通外科的260多份手术档案医疗记录。
1.2手术切口分类
按外科切口分类标准将手术切口分为Ⅰ类切口、Ⅱ类切口、Ⅲ类切口、Ⅳ类切口。
1.3方法
回顾性调查和分析选定手术案件,填写外科手术前抗菌药物病历审查登记表,卫生部办公室关于使用国家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相关问题的通知,以及根据上述原则等文档内容制定具体的评价指标和合理性评价标准。
1.3观察项目
比较了两组合理用药及抗菌药物使用频率,分类了前5名统计。合理的用药条件包括术后使用时间<24小时、平均使用时间、平均抗菌药物费用、平均住院时间、单药和复合药物数量。
1.4统计学方法
统计数据由SPSS17.0处理,测量数据用“xs”表示,组之间的比较使用t测试。系数数据用“n,%”表示组之间的比较是c2检查,p<0.05表示统计上存在差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结果
2.1一般情况
本研究共评选了260份本院普外科出院患者病历,分别为149名男性、111名女性、年龄最高90岁、年龄最低16岁、平均年龄43.1岁、抗菌药物最长使用时间19d、最短使用时间1d和平均使用时间3.52d
2.2手术切口的分类情况
260例中Ⅰ切口119例,Ⅱ切口57例,Ⅲ切口84例,noⅣ切口,腹股沟疝手术41例;胆囊结石手术35例;乳腺肿瘤手术30例;阑尾炎手术29例;甲状腺手术26例;胃、十二指肠手术22例;肠梗阻手术21例,不同手术56例。
2.3抗菌药物的选用
这次提取的围手术期接种疫苗是由头孢菌素、青霉素、硝基咪唑、单环菌素等品种构成的。前5名抗菌药物为头孢菌素、头孢菌素、奥硝唑、头孢菌素、雌三烯。
2.4给药时机
分时段统计给药时机,其中术前0.5~2h用药比例为132例,占50.77%、未用药为89例,占34.23%,其他39例,占15.00%。
2.5抗菌药物的使用疗程与联合用药
抗菌药物术后预防药时间少于24小时的11例占6.43%。24~48h为20件,占11.7%。48~72h为44人,占25.73%。大于72h的96例占56.14%。共73例联合用药占28.08%。
2.6抗菌药物使用率
据调查,Ⅰ型切口预防约30例,使用率为25.21%,Ⅱ型切口预防约57例,Ⅲ型切口预防约84例,使用率为100%。
3、讨论
普外科抗菌药物的预防使用的目的是降低术后感染发生率,而普外科普遍存在抗菌药物滥用现象。《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明确提出围术期预抗菌药物防性应用合理性评价标准,但是普外科还是存在抗菌药物滥用现象。用药习惯、临床经验、业务水平、抗菌药物种类、经济利益都会影响抗菌药物的使用,抗菌药物滥用不仅浪费了医疗资源,增加患者的治疗费用,还容易引起菌群失调、真菌感染,增加细菌耐药性,影响患者身心健康。临床药师对普外科抗菌药物预防应用实施干预管理是提高抗菌药物使用安全的有效方法,本文观察发现,药师干预后,抗菌药物用法用量、用药选择、用药时机、用药疗程合理使用情况均优于干预前,且抗菌药物费用、住院总费用、不合理用药、术后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干预前,说明临床药师干预后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情况明显提高,降低了术后感染发生率,减少了治疗费用。通过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抗菌药物知识培训使其熟知抗菌药物使用禁忌、不良反应、用药注意事项、新药品等相关知识。配合宣传教育、做好用药记录,对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总结、反馈可以提高全体工作人员对抗菌药物使用安全的重视度,提高用药水平。在抗菌药物用药时机选择方面,术前2h给药能保证在切口暴露时浓度最高,防止接触细菌、杀灭细菌。在术后、术中用药一般感染已经发生,抗感染效果不佳。Ⅰ类切口预防用药时间<24h,Ⅱ类、Ⅲ类切口预防性用药时间为24~48h,如果延长用药疗程就会增加细菌耐药风险,增加患者经济负担。对于手术患者,抗菌药物预防用药遵循尽量单一用药,如阑尾炎手术、结直肠手术患者选用抗厌氧菌作用强的抗菌药物。腹股沟疝手术、乳腺切除手术患者无需联合抗厌氧菌药物治疗。
4、结语
综上所述,普通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的临床分析可以降低利用率,缩短治疗过程,因此最好广泛普及。
参考文献:
[1]王吉.普外科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分析与建议[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6,24(18):75-76+83.
[2]黄许光,徐艳.普外科围术期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J].临床医药实践,2016,25(07):505507.
[3]宋佳.普外科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效果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2(34):7127-7128.
[4]宦娣,忻志鸣,余兴群,丁红丽.临床药师干预前、后外科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5,15(10):1393-1395.
论文作者:宋耀文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9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7
标签:药物论文; 切口论文; 手术论文; 术后论文; 头孢菌素论文; 普外科论文; 患者论文; 《中国蒙医药》2019年第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