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桂萍
甘肃省金塔县北苑小学 甘肃 酒泉 735300
内容摘要
构建小学数学“理想课堂”是构建一个师生互动的、民主的、和谐的课堂,是构建一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学案导学背景下的“理想课堂”应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应是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点燃学生智慧火花的课堂。民主、平等、愉悦、和谐、高效应是它最重要的标志。
关键词 理想课堂 互动 和谐 高效
正文
朱永新教授在《我的教育理想》、《新教育之梦》中提出教育的理想境界是:成为学生享受成长快乐的理想乐园,成为教师实现专业发展的理想舞台,成为学校提升教育品质的理想平台,成为学生、教师、学校共同发展的理想空间。“构筑理想课堂”是新教育实验的六大行动之一。随着新教育实验的深入发展,新教育实验队伍的不断壮大,“理想课堂”、“和谐课堂”已经受到千百万教育人士的共同关注。尤其是在举国上下努力创建和谐社会、和谐校园的大背景下,“构筑理想课堂、和谐课堂”更是我们教师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我想构建小学数学“理想课堂”就是要构建一个师生互动的、民主的、和谐的课堂,是构建一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学案导学背景下的“理想课堂”更是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点燃学生智慧火花的理想平台,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理想乐园。民主、平等、愉悦、和谐、高效应是它最重要的标志。在学案导学背景下,怎样才能构建“理想课堂”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浅薄的认识:
一、良好的教师素质是构建“理想课堂”的前提 。
“构建理想课堂和实施有效教学,关键要求是教师切实建树高品位理想。”教师的知识底蕴是教学之本。随着社会进步和科技的发展,现行小学数学教材渗透了现代教学的内容和思想,数学知识更具有广泛的应用性,在教学要求上也更趋向科学的思维方法和数学技能。小学数学教师除在教学思想观念上有一个大的转变外,在自身的科学文化和业务素质上也要随之不断更新。一方面,对于数学的基本概念、公式、方法、公理等应清晰明了,建立一个牢固扎实的知识体系。另一方面,教师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引导者,要具有丰富的教育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性知识,懂得教育心理学,具有交流沟通的能力。具备了渊博的知识、良好的素质才能编写高质量的导学案,有效地运用导学案实施课堂教学,进行课后反思,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创建“理想课堂”。因此,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提高教师自身业务素质是构建小学数学“理想课堂”的前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精心的课前准备是构建“理想课堂”的基础
要创建高效课堂,教师必须认真备课,合理拟定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和教学过程,整合教育资源。也就是知识目标的定位,三维目标的统一,重难点的把握,好、中、差学生的兼顾,教学方法的选择等。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前要搜集资料,集思广益,认真编写导学案,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情况,设计出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前置性作业。设计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以教师的启迪引领为主导的课堂教学过程。这样才能保证学生课前自主预习,课中合作探究、精彩展示所学知识,课后总结提高运用知识落到实处。因此,精心的课前准备是构建小学数学“理想课堂”的基础。
三、互动的教学过程是构建“理想课堂”的关键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课堂是落实教学目标、促进主体发展的阵地,是实施这一学习活动的主渠道。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课堂教学要充满生命气息,让学生学习数学成为一种生命需要,自始至终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课堂中,教师要学会放手,放手让学生以导学案为主导阅读教材、探索新知识、讨论重点、难点和疑点,放手让学生提出的问题、解决问题,寻找规律、建构知识结构体系。教师要与学生共创学习情景,将枯燥的教材内容生动化,将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尽可能给学生多一些思考,多一些活动,多一些自我展示和互动交流的机会,多一些获得成功的体验,有效的达到预设的教学效果,共享学习数学的乐趣,才能使数学课堂富有吸引力、富有教育意义,才能创建高效课堂。因此,精心设计过程是构建小学数学“理想课堂”的关键。
四、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构建“理想课堂”的保障
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平等对话;交往意味着心态的开放,心情的愉悦;交往意味着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张扬,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和学生一起加深理解,分享快乐,取得最佳教学效果。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善于构建适合学生发展的新型师生关系,变教师教和学生学为师生互教互学,变教师机械灌输为师生平等合作、双向互动,双向协调来掌握知识。以民主、平等、理解、尊重为基础,允许、提倡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鼓励学生间的相互研讨、争论,使学生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个性得到充分和谐的发展。因此,互动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构建小学数学“理想课堂”的保障。
五、持久的教学反思是构建“理想课堂”的延伸
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教育情境是瞬息万变的。这需要教师在课堂上有一种快速反映随机应变的能力。这种能力是教师自己经过学习和内在的体验,以及对自己教育行为的反思基础上自发产生的。这就需要将课后反思变成自身的需要,并形成一种习惯。平常我们上完一节课后,可以静下心来思考,这堂课教学目标是否完成,生成的新目标是否达成,哪些方面有所突破;情景创设是否得当,学生思维是否活跃,解读是否到位等等。课堂带来的瞬间灵感若能及时反思,取长补短,并及时撰写二度教学预设,定能精益求精。因此,持久的教学反思能使小学数学“理想课堂”在动态中延伸。
总之,学案导学背景下“理想课堂”的构建是数学课堂教学发展的必然,它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尊重了学生的自主,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它需要我们提高教学素质,潜心课前准备,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不断反思,不断改进,在欢乐和谐中提高效率,从而获得理想的教育教学效果。
论文作者:赵桂萍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6年2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7/22
标签:课堂论文; 理想论文; 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互动论文; 和谐论文; 小学数学论文; 《文化研究》2016年2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