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改革的思考_职教论文

关于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改革的思考_职教论文

关于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改革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教育改革论文,中等职业论文,技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710

20年来,我国中等职教得到了迅速发展,在整个高中阶段教育中占据了“半壁山河”,与普通高中平分秋色。然而,在中等职教规模大发展的背后却隐含着种种危机,面临着诸多困难。在跨入21世纪的今天,如何面对改革的机遇与挑战,如何反思改革的现状与问题,如何展望改革的趋势与方向已成为中等职教发展的重要课题。

一、改革之势,迫在眉睫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是信息化、学习化社会。作为培养生产第一线应用型、管理型人才的中等职教,将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这种挑战不仅来自于外部因素的变革和发展对中等职教提出的更高要求,也是中等职教自身发展和完善的迫切需要。

1.知识经济与信息化社会的影响

知识经济与信息化社会的到来,必将引起经济社会全面而又深刻的变革,人类实现的将不再是资源依赖和资本支撑型的经济发展与财富增长,而主要是知识依赖和教育支撑型的经济发展与财富增长。因此,我们必须重新审视现代中等职教的经济功能,改变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

2.高新技术发展的影响

当今技术发展的特点是速度加快,科学化程度加强,高科技迅猛发展。高新技术的发展必然引起社会的行业、职业和岗位急剧变化,一些岗位萎缩甚至被淘汰,另一些岗位的内涵则更为丰富,新的岗位不断涌现。职业岗位内涵和结构的变化要求岗位劳动者知识和智能结构作出相应的改革,同时也对中等职教办学模式的多样化和层次的科学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影响

初等教育的普及和发展是影响中等职教改革的重要原因之一。一般而言,在义务教育的大规模发展和基本普及阶段,职教主要以初等和中等为主体;而当义务教育全面普及后,职教则应主要以中等和高等为主体。据“全国教育事业‘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预测,到2010年,我国将全面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这将使现有中等职教的层次、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等面临巨大的挑战。

4.“普高热”、就业热、机构调整等的影响

近年来,高校频频扩招,计划到2005年,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毛入学率达15%)。高校的扩招一定程度上导致“普高热”的升温,如何面对“普高热”是中等职教寻求自身改革与发展的外在动力和压力之一。而中等职校毕业生的“出口”难问题,即就业难问题,则是促使中等职教进行改革的最直接的因素。要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就要改革原有的教育模式、办学体制、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以质量求生存,求发展。部门机构的调整,即一些部门的消失,一些部门内涵的改变,一些新部门的出现,使中等职教原有的管理体制被打破,新的管理体制势必产生。

二、改革现状,喜忧掺半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由于市场经济的逐步成熟,职教“买方”市场逐渐形成,高校的扩招,“普高热”的升温以及普通中等专业学校的并轨等原因,我国的中职开始了一次全面而又持久的改革。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改革类型:

1.“升格”型改革

一些地方根据《国务院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实施意见》中提出的关于我国发展高职“三改一补”的基本方针,主张选择一部分全国重点中等专业学校改办为高等职校,他们从中职办高职班的成功经验中寻找依据,认为中专校是当前最能体现职教特点的学校,学校的专业设置、培养目标和整个教学过程都有明显的职教特色,是发展我国高职的有效途径。于是,一部分中职校就由中等教育层次升格为高等教育层次。

2.“转向”型改革

由于高校扩招所带来的“普高热”的升温,社会转轨所引起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调整,普通中专的并轨以及中职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日益加剧,使部分中职校面临着办学困难的问题。于是,一些地方的中职校就由办职校转为普通高中,导致办学性质的根本改变。

3.“转轨”型改革

部分中职校一方面难以继续发展,另一方面暂时无法升格。于是,学校或在一定范围内开设高职大专班,培养大专层次的高级技术人才;或在完成中职教学计划的同时,鼓励中职生自考专科以获取双学历。此类中职学校虽然对办学模式进行了改革,但对其基本性质的定位仍然未变。

4.“合并”型改革

即打破“员”、“工”的界限,打破三类学校不同培养目标的界限,统筹三类职校的教学计划、课程大纲、培养目标、教学设备和师资队伍,实行“三校合一”的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

可以说,几年来改革取得的进步是巨大的,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少,即有改革未触及到的老问题,也有改革后出现的新问题。具体表现在:

第一,资源统筹问题。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大力发展职教的政策下,我国各地相继兴办了许多职业技术学校。现在提出统筹,必然导致部分学校的停办,政府花费大量资金兴办的这些职校,可谓刚刚上马,就要统筹(实质上或停办、或被兼并、或联办),势必造成大量资源的浪费与闲置。要统筹,但该如何统筹,简单相加还是勉强拼凑,怎样把握“度”。而且,统筹问题相当复杂,不是短期就能解决的问题,必须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分析,采取渐进的策略。

第二,怎样宏观把握。各地在进行中职改革时,应遵循“分类指导,分区规划”的原则。但从整体上看,目前全国各地的中职改革,基本上处于“各自为战”的状态,缺乏整体改革思路。我国中职教育目前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如何从整体上把握改革方向,如何从全局性的高度来统筹考虑,事关中职发展的前途和命运。

第三,中职升格与管理。“三改一补”是发展高职的基本方针。但中职如果升格,必将引发一系列的实际问题。譬如说是全部升还是部分升,以及怎样升的问题。中职升格后,由高教部门管理,能否保持高职发展的特色,又怎样从制度上保证高职人才培养的质量?其办学方向该如何调整?职教部门与高教部门之间在生源、教学计划、培养目标和学制方面又该如何协调?

三、改革方向,拭目以待

当前,随处可听到中职改革的声音,随处可见到中职改革的影子。然而,我国的中职教育改革究竟出路何在,借鉴国外改革经验,结合我国国情,我国中职改革的方向,可以初步概括为“准确定位、合理沟通、适当统筹”。

1.准确定位

准确定位是指中职教育要找准自己在整个教育系统中的位置,确立自己在职教体系中的位置。中职教育具有其它任何教育形式不可替代的特性,只有准确定位,才能办出自身的特色,形成自身的风格。当然,对中职教育准确的定位,最终还得落实在对其培养目标的重新认识和准确定位上。培养目标问题是中职教育的出发点与归宿,它规定着中职教育的发展方向和途径,如果目标不明就容易引起教学工作的混乱和无序。

中职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培养目标不同于高职与初职,也不同于普高。《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但需要高级科学技术专家,而且迫切需要千百万受过良好职业教育的中级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技工和其他受过良好职业培训的城乡劳动者。”同时,《职业教育法》也规定职业教育要“培养实用人才和熟练劳动者”。因此,中职的培养目标应以各行各业熟练劳动者和社会需要的各类实用人才为主,即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第一线的熟练劳动者和中等实用人才。这个培养目标应十分明确,以确保中职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及其所应起的作用。那种在一定时间内既要在普通文化基础知识方面达到普高要求,又要在职业技能方面达到职业教育要求的培养目标,是一种过于理想化的目标,实践中往往难以实现。

2.合理沟通

沟通包括职教内部的沟通与职教外部的沟通两个方面。职教内部的沟通主要是初、中、高等职业学校间的相互沟通。当前时常出现第一线人才不稳定及高级技术员类人才后继无人的情况,其原因就是第一线人才进一步培训提高的渠道不畅通,初、中、高等职业学校特别是中、高等职校间不能有机衔接。事实上,国外职业教育很早就注重不同层次教育形式之间的沟通与衔接,20世纪初的法国农校即分四级,学生可依次就读,亦可随时出来务农。二战后,随着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有些欧洲国家创办了与中职相衔接的高职院校,并且涉及到课程的衔接。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也认可了这种衔接与沟通的方式。我们认为,应着重在以下两方面加强各级职校的沟通与衔接。

(1)培养目标的沟通与衔接。将职校按行业、职业进行分类,根据分类确定培养目标,高一级学校各专业分别选择对口某一类专业,然后以这类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基础设计教学计划与课程,进行衔接。

(2)课程的沟通与衔接。将各级职校所设课程统一制订成各种不同的教学单元(或模块),然后按难易与递进程度分成若干层次,相邻层次的单元(或模块)进行沟通与衔接。

在英国,国家通过制订“国家职业资格证书”(NVQs)和“普通国家职业资格证书”(GNCQs)来沟通普教与职教。上海今年也开通了中职升入普通高校的通道。这些都为普职的沟通提供了宝贵经验。

3.适当统筹

中职校的适当统筹是指对各类中职校(普通中专、技工学校、职业高中、成人中专和社会力量办中职校)教育资源,通过合并、共建、联办、划转等形式进行重新调整和规划,以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组合,进一步推进中职办学体制、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提高办学质量和整体效益,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促进中职的健康协调发展。

我国传统的中职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主要按部门、行业来规划和发展的,形成了“条块分割”、自成体系和封闭办学的布局结构,导致了重复办学、资源浪费和规模效益低下的局面。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以及中职的改革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中职校教育资源的统筹已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

那么,怎样才能做好这次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中职统筹工作呢?首先,在办学和管理体制上,变“条块”分割为“条块”结合,以“块”为主进行统筹。这是由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共同发展,政府机构改革及其职能的转变所决定的。由于上述原因,传统意义上的“条条”对中职校的管理正在逐渐减弱,一些原有部门的学校已经或将要通过一定形式划转为地方管理。今后,以市(地)为主的“块”的办学与管理将得到加强。

其次,在统筹策略上,实行政府统筹,打破部门界限。各级政府应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职业教育法》的要求,担负起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和宏观管理的职责,有关部委和业务部门要从本部门实际出发,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来考虑和实施中职布局工作。

第三,在统筹层次上,统一中职校的名称、学制、培养目标和发展规划。目前,三类中职校(特别是普通中专)的学制比较复杂,培养目标也无太大的区别,中职体系中还存在着各种学制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中职校名过多、校名不规范等问题。今后,要淡化三类学校的界限,可考虑统一各类学校的名称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统一学制为三年,统一培养目标为中等职业技术人才,同时,统一制定事业发展规划。

此外,在进行中职教育资源统筹时,在布局上,发挥优秀学校和城市学校的优势,加强骨干学校建设;在所有制上,加大民办职教的发展力度,实现办学主体结构的优化;与此同时,充分依靠行业、企业,发挥其参与中职改革的积极性。

标签:;  ;  ;  

关于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改革的思考_职教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