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电视新闻 新媒体 民生问题 民意反馈
中国民生新闻最早可以追溯到以近代报纸为代表的大众传播载体发展时期。由于国家经济发展与社会环境的变迁,进入二十一世纪后社会新闻逐步向电视媒体转移,其中江苏卫视的《南京零距离》被视为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开端。随后各地电视广播媒体结合社会发展形势与国家新闻改革的战略方向,纷纷推出符合自身特色的民生类节目。
一、我国民生电视新闻的特点
当前民生电视新闻具备生活化、服务化、区域化及多领域化等特点。第一,生活化主要体现在电视新闻对普通民众生活状态的关注,其中既有对琐碎生活矛盾的调节也有对普通人情感困惑的解读,是一种贴近平民生活的直观性报道。在保持自身现场性与写实性的原则中易于引发观众的认同,在缓解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一般性问题方面具有重要价值。第二,电视民生新闻的服务化主要体现在信息价值与舆论影响两方面。民生新闻中包含了大量与人民日常生活相关的有效信息,在传统媒体时代电视是信息的主要获取渠道,其中的有效性信息的报道为观众提供了便利的信息获取方式。而舆论影响力的作用则体现在对基层政府机构及其他经营组织社会行为的监督层面。第三,由于我国中央与地方电视媒体具有各自的社会责任分工与自身所擅长的制作方式,所以民生电视新闻主要集中在地方性电视台。地方电视媒体为更好的贴近民生,主要通过结合自身地域与文化特点等方式呈现当前民生需求与问题。所以其具有天然的地域性特点。第四,随着民生电视新闻的不断发展,报道领域从关注微观事件向深入分析宏观问题推进,将经济、政治、文化等多领域的重要消息报道与普通民众的生活变化结合,使其涉及的领域不断拓宽。
二、新时代下电视媒体民生新闻存在的问题
1.自身能力欠缺导致的问题
电视民生新闻当前的发展路径与其能力匹配度不高,主要体现在创新能力低、时效性弱等方面。电视民生新闻依靠创新性的思路与模式取得了成功,但是近年来各地节目的同质化情况严重。在模式上普遍采取将原有的播放形式改为叙述性新闻播报的方式,即由播新闻变为说新闻。由于大多节目属于盲目跟风,在节目内容选材制作、主持人个人风格等方面存在不足。例如,采取叙述模式时,要求主持人以公正的立场与建设性的总结作为主持内容,同时要做好前后衔接,因此对主持人与制作团队的综合能力要求很高。而各电视台制作能力呈现出差异化,造成了跟风模仿个别优秀节目而忽略自身创造力的局面。
2.外部环境冲击引发的竞争弱势
新媒体的兴起以科技革新改变了信息的终端接收设备及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互动习惯,当前时代的信息传播具有更高的效率与更强的互动效果,这都成为电视民生新闻所面对的外部环境冲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社会对民生问题的关注在新环境中不再单纯依靠传统设备,在三网融合的趋势下逐步向电脑及移动设备方向延伸,微博、微信公众号等一批新的传播方式也逐步发展成新的载体。与电视新闻相比,新载体具有速度更快的优势,并且信息的接受是可选择性的。每个人都可利用评论转发的功能成为民生新闻的传播者与建设者,具有比电视新闻更高的参与性,使用户感受到自身处于相对平等的地位。民生电视新闻在与这些新型传播媒介或方式的竞争中由于以上问题处于弱势地位,急需通过持续改革与创新寻找符合自身发展的路径。
三、电视民生新闻在新媒体时代的改革与创新建议
1.整合优质资源建设合理发展机制
电视新闻媒体相对新媒体具有一定的资源优势,通过对自身资源的合理规划与应用可以打造符合电视民生新闻发现需求的新机制。电视媒体相对新媒体在人力资源、内容质量与权威性方面具有优势。我国电视新闻媒体成立时间长,在发展中聚集了一大批优秀的新闻人才,而新媒体每年有超过50万的人才缺口,并且在新闻采编等环节专业度相对电视媒体仍然存在较大差距。所以电视新闻媒体可以利用现代的管理方式积极调动人才积极性,同时建立起完善的人才培养晋升机制,通过持续吸引优秀人才形成节目质量上的绝对优势。相对于新媒体,民生电视新闻具有更多的内容资源供给渠道,很多用户既是新闻观众也是新闻线索的提供者。新闻媒体应当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将民意监督机制与内容渠道的扩充机制相结合,打造立体、丰富的新闻内容。电视台作为官方媒体在参与民生问题报到与解决等方面具有新媒体所没有的权威性优势。这有利于民生新闻品牌的创建,以进一步扩大影响力。
2.定位自身核心价值探寻持续性发展方式
电视民生新闻在十余年的发展中已经逐步形成规模并受到广大用户喜爱,不仅因为其具有广泛的社会价值,也是过去发展中电视媒体对民生新闻价值持续探寻与体现的结果。所以,在发展中应当继续坚持对自身核心价值的弘扬才能实现对改革路径的把握。具体方向包括增强舆论监督效果、建设民意反馈渠道、增加服务类新闻内容等方式。首先,舆论监督始终是新闻媒体的重要使命之一,并且由于民生新闻集中在地方电视台,通过对民生问题的报道可以对政府一线服务部门起到外部监督作用,提高各类民生政策的落地效果。其次,地方政府制定的民生政策及利民举措缺少必要的官方反馈渠道,电视民生新闻可以发挥自身优势,参与到民意调查的规划、实施、总结等各阶段。同时电视新闻媒体可以利用自身的影响力及时对国家和地区相关民生政策进行解读,搭建起政府与人民的沟通渠道。最后,坚持服务类新闻内容始终是电视新闻媒体在民生类节目制作中需要坚持的原则。具体实施中,应当尽量降低节目制作的商业化氛围,将人民根本利益作为衡量节目内容的标准。民生新闻的价值即解决民生需求的价值,必须以此为基础才能实现民生电视新闻的可持续发展。
四、结束语
新媒体是信息时代的必然产物,电视媒体必须正视新兴事物带来的调整,将时代变迁作为自身发展的新机遇。在坚持基本原则的前提下不断努力顺应新格局,利用科学的创新方式实现自身的变革与发展。
参考文献
[1]余秀才.新媒体语境下新闻传播教育面临的困境与革新[J].新闻大学,2015(04):133-139.
[2]贺琛. 新闻传播者的道德责任研究[D].中南大学,2013.
[3]宋国强,徐剑.数据可视化在电视新闻中的运用[J].视听界,2013(06):84-86.
论文作者:阴文博
论文发表刊物:《科技新时代》2018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2
标签:民生论文; 新闻论文; 电视论文; 媒体论文; 方式论文; 新闻媒体论文; 价值论文; 《科技新时代》2018年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