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晓华:未来15年促进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在北京大学中国经济会计与经济增长研究中心成立大会暨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_经济论文

邱晓华:未来15年促进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在北京大学中国经济会计与经济增长研究中心成立大会暨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_经济论文

邱晓华:未来15年促进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在北京大学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与经济增长研究中心成立大会暨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济核算论文,北京大学论文,经济增长论文,中国论文,主要因素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记得一位伟人曾经说过:在今天的中国实现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一个最大的政治。所以我想政治和经济是密不可分,同样当我们说经济的时候也是说经济社会,所以社会——经济也是密不可分的,同样当我们说到各种因素的时候都与人紧密相关,所以文化与经济也是密不可分。今天更多的从统计的角度和大家交流一下,究竟哪几个经济因素对中国经济增长产生影响,影响他的程度和他的趋势。

首先,回顾一下过去五年经济发展的实况来与大家作个讨论。过去的五年我们遇到了很大的困难挑战,但令我们比较欣慰的是我们的国家站稳了脚根,而且取得了较快的发展,而且世界为之瞩目。有关过去五年的成就在刚刚闭幕的两会上朱镕基总理已经作了全面的阐述,而且对我们过去五年之所以能取得这么大的成就也进行了深刻的总结,从九个方面总结了我们的体会,我想今天更多的从经济增长内在的三个方面来与大家作一个讨论。

第一个方面:需求因素

我们回顾我们经济成长的历史,从需求角度来说大致经历了这样一个不同的演变阶段,在改革开放以前至改革开放的初期阶段,在中国经济增长中间引领经济增长的需求因素最大的是投资,投资对整个经济成长的贡献占60%以上,其次才是消费,它的贡献是三十多一点,而在那个时期,整个外部需求由于我们与世隔绝,相对封闭,因此它对整个经济成长的影响几乎为零,在相当多年度还是负数。那么进入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到八十年代以来,中国经济的需求因素就发生了显著的变化,那就是消费成为一个最重要的拉动因素,在整个经济成长中间,在八十年代我们经济成长了接近10%,在接近10%的成长中间消费对经济的贡献接近了60%,56%以上来自于消费,投资降到了第二位,为百分之三十几。也就是说七十年代以前六十以上靠投资,四十左右靠消费。到八十年代左右是六十以上靠消费,四十以上靠投资。成了这样一个颠倒的顺序,这样一个颠倒的比例。在那时候,外需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也还是非常的微弱,几乎也是为零或者是负数。在九十年代这个格局发生了新的变化,在九十年代可以说最大的变化就是消费的拉动作用有所减弱,投资的拉动作用再一次增强。在九十年代大致的情况是:五十左右的拉动力来自于消费,四十以上的拉动力来自于投资,百分之六左右的贡献来自于外需,即到九十年代我们经济增长的速度和八十年代差不多,都是接近10%,在这个过程中间消费的贡献下降了十个百分点,投资的贡献相应的增加了四、五个百分点,外需的贡献相应的上升到6%左右。进入新的世纪,过去三年中间这个格局继续在延续,就是消费的作用继续减弱,投资的作用继续增强,外需的作用继续保持相对平稳的一个发展格局,也就是说相对在整个经济的成长中间,在过去的三年2000到2002,我们经济的成长大致是8%,那么在这个中间消费贡献在50%左右,投资的贡献在四十多一点,外需的贡献还是在六左右。那么这样一种格局表明我们整个国家经济增长,内需是主要的,外需是辅助的。这是我们可以得到的一个结论,而在整个内需变化的过程中间出现了投资到消费,消费到投资这样一种顺序上的变化,但从平均角度来讲消费依然还是内需的主体,投资还是仅次于消费的重要力量,但是这几年在现实的增长中间,由于我们实行了积极的财政政策,以发行长期建设国债六千六百亿来拉动经济的增长,因此在年度中间还有不同,也就是有些年份投资的作用更突出一些,有些年份消费的作用更突出一些,有些年份外需的作用更突出一些。因此我们回顾历史从需求的角度来说:目前正处于一个消费比较平稳,投资继续增强,外需也是相对稳定的阶段。这是第一个从需求角度来说。

第二从产业角度来说:

产业无非是从三次产业的角度来看,第一产业在整个经济中的基础作用还是很明显,因为他支撑了整个经济的稳定,支撑了整个社会的稳定,但确实从整个动态的角度来说,第一产业对整个经济的贡献程度是在逐步降低,大致是这样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有0.4个百分点,平均在百分之五左右;第二产业在整个经济中间接近五个百分点,在7.7中间接近五个百分点。而中间几乎在第二产业是百分之九以上是来自于工业。就是63.6的贡献中间整个工业的贡献实际上是达到了百分之五十八点二,就是63.6的贡献中间如果用百分比来讲的话,工业的贡献在58%,可见工业在过去五年中间是经济的主要推动力量。第三产业相对比较平稳,平均每年的贡献程度就在30%左右,过去五年从产业角度来说,农业的作用尽管还是非常巨大,但是他的贡献程度是在降低的,经济主要的拉动力还是第二产业,而主要又是来自于工业,这说明我们国家目前正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这样一个判断还是完全成立的。这是第二方面的分析

第三从要素角度来说

从要素方面来说,有多种看法,比如说:资本、劳动、技术、及制度安排等多种的延伸。从这几个角度也可以大致作一些判断,过去五年中劳动的要素可以说不是很显著的,因为过去五年中间,全社会的就业的人口平均每年的增长率只有1.1%,而经济每年是增长7.7%,从这个数字来说来自于增加人力投入的贡献相对是比较微弱的。尽管人是主体,但整个劳动的贡献相对是弱的,而更多的贡献是来自于资本和技术进步及制度的变迁,大致我作了一个初步的测算,过去五年中间,三成以上来自于资本,两成左右来自于劳动,而四成以上来自于技术进步及制度的变迁,我想这是我们从要素角度来说作这样一个基本的判断。

回顾历史后,我们来看看今后十五年我们国家经济发展的经济因素的变化趋势。

未来十五年是我们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期,在这样一个时期,我们国家的经济从总体上判断还是可以有能力继续保持一个比较快的增长,七以上是可以预期的,也是可以实现的,从十六大提出的宏伟目标中间,也已经明确了我们在未来的十五年中间继续保持七以上的增长率。这七以上的现实基础在那,下面我们继续从三个方面来分析

首先从要素角度来说,经过多年的努力,特别是过去五年的努力,我们国家经济增长的环境,经济增长的条件最大的一个变化就是它的物质基础更加坚实,集中反映在长期制约我国经济增长的交通、通讯、水利、能源这些基础产业、基础设施方面的供给能力明显增强。比如:高速公路,1997年我国的高速公路为4771公里,排名世界第35位,短短五年,到2002年已经达到2.52万公里,世界排名第二。这样一个数字的变化就集中反映了我们国家的交通的迅速发展。同样还有一个数字:通讯5年前,全国的电话数量为8600多万部,而到去年年底已经增加到4亿部。可以说中国人装电话难,打电话难,通讯困难的时代已基本结束。这两个数字我觉得他的深层的意义就是我们国家经济成长的最基本的一些条件和基础有了明显的改善。从这个角度,应当说物质要素的供给不是我们国家今后制约经济的主要矛盾。除了两个因素我们要继续关注,第一原油,第二是淡水。除了这两个因素外,今后十几年间中国经济成长的物质的约束不是很显著。这是第一个方面。

从资本角度来说,尽管我们国家还是资本相对贫乏的国家,但是应该看到经过五十多年的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发展,我想我们国家的资本的积累能力也达到了空前的程度,不说国有资本达到十几万亿以上,民间金融资本去年年底已经达到12万亿元,也就是说民间金融资本还是很雄厚的。我们国家的储蓄率始终在40%左右。目前,国家外汇储备也已经超过3000亿美元,也是我们国家坚实的资本力量。从资本的角度来说更多的是怎样提高资本的使用效率。更多的把资本投到更有效率更符合社会进步更符合经济稳定增长的领域里,而不是资本的短缺稀缺这方面的问题。我想这是需要讨论。同样从劳动这个要素来说,我们国家更是不存在太多的问题,数量众多,超过七亿的劳动力,及这种相对素质也比较高,特别是这种勤劳勤俭刻苦这样民族的优良传统,是我们国家人力资本中间很显著的特点。我想从人力资本的角度来说,我们只在某些领域,比如说国际化的人才,比如说某些经营管理方面的人才及某些新兴产业方面的人才可能还会有相对的不足,从整体上看劳动力的供给还是比较丰裕的,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还不是我们国家未来十五年经济成长的主要的矛盾。而是表现在怎么更多的创造就业岗位,怎么更好的利用这个充足的劳动力,我想这是从劳动角度来说。

那么从其他的比如:信息、技术诸多因素角度来说,我想潜力也是比较大的,因此从要素方面来分析,未来支撑我们国家经济增长,其意义上还是有条件的。这是第一点。

第二从需求角度来说,目前投资依然还是一个主要的方面,但是从动态角度来说,我觉得我们国家长期维持一个较高的投资率,可能也不是一个值得追求的目标,而且在一定意义上说追求过高的投资率也会导致新的矛盾的产生,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今后估计资本这种投资对经济增长拉动的贡献会逐步有所减弱。前面说了在整个九十年代和近三年中间,投资的贡献是一个增强的趋势,消费的贡献是一个减弱的趋势,但我觉得从未来十五年或是更长的时间看,投资是个减弱的趋势,也许从统计数据角度,我们还难以作出精确的判断,但是我觉得至少从趋势上看目前投资的贡献份额平均在40%以上,未来十几年中间我想有可能它的贡献会降到30%左右。这是一个方面。那么从消费角度来说,随着收入的继续增加,随着消费政策的进一步完善,随着消费环境的进一步改善,特别是随着城乡差距的逐步的缩小,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会逐步逐步增强,眼下消费的平均贡献率在50%左右,我想未来十几年中它会逐步逐步的提高到60%左右,这一点也是可以期盼的。那我们来看外需,外需眼下平均在6%左右,未来十几年中间,尽管我们拥有比较多的比较优势,可以成为世界产业转移的一个重要的基地,也可以继续在吸引外资方面发挥更多的综合吸引能力,但是从一个整个的过程上看,我们出口对整个经济的拉动作用,会随着进口规模的逐步扩大而有所减弱,至少是趋于相对平稳,所以未来十几年中,我想从外需角度来说,由于进出口的相对的平衡,这样一种长期的趋势决定了外需对整个经济的贡献还会继续维持在目前这个5%到6%或者是逐步趋于零或者是略高于零的这样一个区间,这是从需求角度来说,未来十几年中间消费可能会逐步上升到六成左右,投资可能会逐步降低到三成左右,那么剩下的可能就会是外需它的相对的贡献。我想这是从需求角度来说,那么从产业角度来说,未来十几年中间我想毋庸置疑,农业的基础地位会继续增强,它不会动摇,因为在新的时期里面,解决三农问题依然是我们国家,我们政府的重中之重,因此,可以预期农业还会继续保持一个稳定的发展,从整个产业的发展的链条角度来说,农业毕竟它的成长的速度可能还会继续下降,相对平缓的趋势,那么过去五年中间,也就是3%的增长率,未来我估计农业的成长率可能也就是在3%左右,甚至还可能会掉到2.5%左右,由此它的整个经济7%内占的贡献份额还会继续降低,降多少可能现在还很难说,我想至少会由目前的5%降到3-4%,有可能的,这是第一个从产业角度来说,农业的基础地位在继续增强,但是它贡献的程度还会有所回落,那么第二产业依然是我们国家经济成长的主要推动力量,因为制造业建筑业还会成为经济成长的一个支柱产业,并且做大做强,因此它的贡献还会有所继续上升,而另一方面我们国家目前,整个工业化的基本实现,未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基本目标,因此在未来十几年中间,工业化进程会继续加快,那么在这加快中间工业对整个经济成长的拉动力我想还是主要的,如果把建筑业和制造业综合起来考虑,未来十几年中间它对整个经济增长7%的贡献份额可能还会占六十左右,也就是六十左右的贡献率可能还会是第二产业来支撑。那么看第三产业,从第三产业的角度来说,传统的第三产业估计还会是保持一个相对平稳的发展趋势,而更多的适应全面建设小康这样一个大趋势,应运而生的各种各样新兴的服务业,可能会加速成长,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服务业在整个经济中的贡献的程度会继续有所上升,那么会上升到什么程度,目前是三十一点几,三十一点二,我想未来可能还会继续缓慢,但是相对稳定的上升,有可能会上升到三十五左右,对整个经济7%以上的贡献程度会上升到百分之三十五以上,略高于三分之一这样一个贡献,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我想未来经济持续增长还是靠工业来拉动,其次是服务业,再才是农业,我想从这产业角度来说,这样一个趋势,估计是一个基本可能预期的趋势,但年度之间可能会有所变化,由此我们就可能得到这样一个结论,未来十五年中间,或者更长的时间,我们国家经济成长的空间依然广阔,支撑经济成长保持较快成长的基本的因素依然具备,我们没有理由对此失去信心,我想到2020年我们一定能够实现经济总量比2000年翻两翻的这样一个宏伟目标。那么2000年我们是八万九千四百零四亿,到2020年我们的经济总量就有可能超过三十五万亿,平均每年增长速度会在七以上,我想这一点是可以预期的,那么要把这个预期变为现实,我想在未来还是要继续按照党的十六大精神把未来十几年二十几年的重要的战略机遇紧紧的抓在手上,并充分的利用好,同时尽可能的延长这样一个战略机遇期,我想这是我们首先要积极去努力的,其次我们要顺应经济成长的新阶段,可能带来的新变化,要把协调各方面的关系摆在一个更重要的位置来考虑,因为在未来一个新时期里面,无论是地区之间,产业之间,阶层之间还是企业之间这种保持相对和谐,相对协调的任务还是比较繁重的,因此我们要及时的作好应对各种困难的准备,建立一个强有力的真正按照十六大提出的创造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我想这是我们需要注意的。第三我想我们就是要更多的把进一步调动和保护劳动者的积极性放在我们促进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环节,把市场环境继续整顿好,把劳动者创造财富的环境继续培养好,继续把劳动者的聪明才智发挥到最大,经济成长的动力会继续的增强。第四点就是要继续做好经济日益国际化可能会带来的各种矛盾的应对工作,我想只要在这方面我们抓好各项政策的落实,及时的出台一些各种应对新情况新矛盾的措施,未来一定时期以内我们一定能够把前面所描述的经济成长7%以上这样一个宏伟的喜人的成长的前景变为现实。谢谢大家。

标签:;  ;  ;  ;  ;  ;  ;  ;  ;  ;  ;  

邱晓华:未来15年促进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在北京大学中国经济会计与经济增长研究中心成立大会暨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_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