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基本策略论文_席强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基本策略论文_席强

席强 湖北省当阳市慈化初级中学 湖北 当阳 444100

中图分类号:G68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0)03-117-01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一门科学,也是基础教育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一门重要学科。“问题”是数学教学的心脏,是思维发展的方向和动力,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有“问题”,学生的学习活动才有动力,思维才有方向。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设生动、有趣、贴近生活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亲身经历活动的整个过程,亲身体验学习数学的情趣与活力,并通过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情境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积极的、快乐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主动的获取知识、发展思维、从而更加喜欢数学。

问题情境,是指教师有目的, 有意识地创设促使学生去质疑问难的各种情境,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各种问题,激发学生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实现克服困难进而获得成功体验的数学教学情境。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还可以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掌握数学思维的策略和方法,从而提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现代心理学认为,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激发思维最典型的情境是问题情境,而数学学习的最基本要素是思维,创设问题情境,实际上是通过问题情境这个思维载体,让数学问题隐含在问题情境之中,或者是将数学问题迁移引伸到具体的实际问题中,促使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点燃思维的火花,让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进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所以,创设问题情境是数学教学中最有效的方法,本文拟结合课堂教学实践,谈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基本方法和策略。

1、创设动画式问题情境,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情感体验往往是由具体的情境所决定的,生动良好的教学情境对学生有巨大的感染力和感召力。在数学教学中,充分发挥多媒体信息技术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的优势为学生创设动画式问题情境,能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的参与,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和兴趣。由于数学科学的一个特点是逻辑性强,抽象思维要求高,尤其是学生涉及到不宜理解的空间问题、动态过程问题、复杂计算问题等,它能使这些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直观、形象、生动的感性情景,大大降低了学生理解和教师教学的难度,引发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的兴趣。例如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教学时,教师应用多媒体“一体机”动画演示金字塔,创设情境,先让学生猜想它的塔基可能是什么形状?在学生认真观察一部分之后,有学生猜测是四边形,也有学生猜测是正方形,接着教师继续动画演示塔基的截面,显示形状,正方形的形状得到认同,从而引出探究的问题“古埃及人究竟是怎样确定直角的 ”。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教师通过启发、引导、讨论,让学生证明猜想,得出新知,体会用构造全等三角形的方法证明问题的思想,突破了定理证明这一难点。在这里,教师通过动画对金字塔进行平移、翻转、伸缩变换,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具体化、简单化,形象化,不仅展示了数学中的对称美、和谐美和曲线美,让学生领略到数学学习中的无限风光,而且调动和激发了学生参与探究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下渐入学习的佳境,从而达到了既定的学习目标。

2、创设生活式问题情境,调动学生学好数学的内动力。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密切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将数学知识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结合,不仅可以发展学生思维素质,而且能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把“问题情境”生活化,就是把“问题情境”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亲自体验情境中的数学问题,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问题情境中的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有利于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的数学是无处不在,并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价值。例如教学“线段大小的比较”就可以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火车站入口处常会在墙上1.2m、1.5m处划上一条红线,若是小孩,进站时就要靠墙站一站,若小孩的身高没有超过红线1.2 m,就会免票乘车,若身高在1.2米不到1.5米,就可享受车票票面价格的半价,若超过1.5米,就不在享受儿童票价格,应买全价票。在这里教师结合学生都经历过的生活实例引出“线段”,并通过 “线段大小的比较”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是日常生活知识的提炼,既来源于生活,寓于生活,又用于生活,数学就在身边。创设生活式问题情境,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有效结合,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运用数学,能充分调动学生学好数学的内动力,让学生真正领悟到数学的独特魅力。

3、创设质疑式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学习数学。

孔子说过:“疑虑,思之始,学之始”。学生有了疑问才会去进一步思考,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索,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是探索和创新的源头。数学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数学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数学教学要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去发现问题,大胆发问。创设质疑式问题情境,就是让学生先处在一种矛盾状态,以矛盾深深扣动学生的心弦,再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对比、讨论、归纳,变机械接受为主动探究,在不断质疑、释疑的过程中一步步地理解新的知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个性。例如在讲授“有理数乘法”时,先复习学过的正有理数的乘法:3+3+3+3=3×4 , 3×4就是4个3相加,接着提出问题:3×(-4)是什么意思呢?总不能说是负4个3相加吧?该如何理解?于是产生疑问,教师利用矛盾冲突,激发学生思考,逐步诱导。前面已学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在学有理数加法时利用数轴,向东走7米再向西走4米,两次一共向东走3米,即7+(-4)=3,那么,有理数的乘法是否也能利用数轴?在这里,教师巧妙的把数学学习内容转换成一个个问题,设置悬念,制造冲突,把学生引入迫切希望探个究竟的境地,唤起了学生质疑的欲望,促使学生发现问题,使质疑成为学生的自身需要。

4、创设阶梯性问题情境,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层次性。

人的思维一般都是形象思维在前,抽象思维在后,初中学生的思维同样具有形象性、抽象性和层次性。在数学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将动与静结合起来,通过生动有趣的画面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创设阶梯性问题情境,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就能帮助学生有效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创设阶梯式问题情境,就是把一个复杂问题分解成若干个相互联系的简单问题或步骤,促使学生在解决所提出的一个个小问题的过程中一步步克服困难,直至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阶梯性问题情境的设计与创设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递进,把学生的思维逐步引向深入。例如学生学过“简易方程”和“绝对值”后,对解方程|x-3|=7这道题还有较大的难度,若将问题简单化①∵|7|=7,|-7|=7,绝对值都等于7的有哪些数?②∵|a|=7,∴a=7或a=-7,即绝对值是7的数是什么?③|x-3|=7,把x-3看作问题②中的a,于是,x-3=7。得x=10或x-3=-7得x=-4,即x=10或x=—4是原方程的解。这个阶梯式问题情境既分散了问题难度,使学生易学、乐学,又消除了畏惧数学的情绪,同时又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层次性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所以,作为数学教师,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应结合本班学生实际,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创设出更好的数学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让他们更积极、更主动地参与对知识的发生、发展的探究中去,真正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要求。

论文作者:席强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师》2020年3月

论文发表时间:2020/4/7

标签:;  ;  ;  ;  ;  ;  ;  ;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基本策略论文_席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