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面积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57.59%,但由于种种原因对农村水污染的治理一直不够重视。水污染治理资源不平衡,而农村水污染治理措施几乎为零。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农村污水排放量加大,水污染状况越来越严重,污染事故频有发生。因此,做好农村污水处理技术是十分重要的。
关键词:农村污水处理;现状;处理技术;发展
1.前言
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经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在逐步前进,这就使得农村建设步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然而由于农村百姓的水环境保护观念意识较弱,处理措施不到位,这就使得水污染愈加严重,加强对农村污水的处理就迫在眉睫,采取科学得技术和有效的治理措施,对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2.农村生活污水现状及问题
多年来我国改善城市环境污染的行动举措颇多,市内通过污水截流、雨污分流改善水质,通过调整工业和能源结构改善空气质量,通过简单填埋垃圾改善城区面貌。而同时忽略了农村环境的治理,空气污染企业的农村转移加重了农村空气污染、农村水污染、农村垃圾肆意丢弃,加之农村自身环境污染监管不到位、布局不合理、侵占耕地、违规建房、绿化环卫设施基本空白,使得城乡差别在逐步扩大。农村污水的治理,对我国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对农产品的安全生产、对全民健康水平的提高,均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农村居民排放的生活污水有人粪尿、洗涤洗浴、厨房污水及畜禽养殖污水等。近年随着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楼房、抽水马桶、厨卫等现代化设施在农村和乡镇普及,农村生活污水水质成分复杂、水量逐步变大,远远超过了自然的自净与承载能力,成为新农村建设急需关注的重大问题之一。住房与城乡建设部《村庄人居环境现状与问题》调查报告显示,全国96%的农村没有排水渠道和污水处理系统,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到附近沟渠和水塘里。另据统计,全国农村每年有超过2500万m3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流、水塘,造成河流水塘等水环境污染,影响村民居住环境,威胁村民身体健康和生态安全,是农村重大的安全隐患。垃圾混合,脏乱不堪。大量农村污水常年累积,污染当地饮用水水源、地表径流以及土壤等,造成面源污染,致使湖泊、水库富营养化问题日趋严峻。
3.农村污水特点及其处理要求
3.1农村污水处理要求
3.2运营管理和技术要求较低
农村居民的特征决定了污水处理站的管理工作只能由当地村民进行日常管理和维护,而村民无论在素质、技术、信息量还是在化验能力方面都和城市无法比拟。因此,在选用污水处理技术时应适当选用工艺流程简单,维护费用较低,技术容易掌握,处理效果相对稳定的处理工艺。
3.3具有较高的污染物处理能力。
农村污水排放多在流量小,流速慢的小溪和河流,本身河水受体对污染物容易敏感,因此,要求我们必须选用稳定性强且具有较高效率的污水处理技术。
4.农村建设中农村污水处理技术
4.1生态化(稳定塘)处理技术
所谓的生态化处理技术,指的是利用农村土地自带的净化功能,通过降解作用,对农村污水实现净化处理。这就要求在农村建设当中,需要建设一系列的污水引导工程,把污水排放在特定的区域,借助土壤及其所含有的微生物,再加上周边植物形成一个复合型的生物系统,从而实现污水的处理工作。虽然利用生态化处理技术进行污水处理,方式简便,成本较低,然而在进行操作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大的难度,需要相应的技术控制能力,才能够确保这一复合型生物系统的照常运作,实现污水的处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2厌氧沼气处理技术
就目前来说,在我国农村建设过程中,对农村污水的处理最为常见的就是厌氧沼气处理技术,这一技术实现了污水处理与合理利用相结合,实现了污水的资源化利用。采用这一技术之时,通过污水中大部分有机物进行厌氧发酵之后产生沼气,达到污水净化的目的,同时,所产生的沼气又能够用于家庭中的生态燃料,降低了生产生活中的能源消耗,并且,经过厌氧发酵之后的污水可以用作农村灌溉用水,实现了污水的资源化利用。
4.3污水一体化处理技术
所谓的污水一体化处理技术就是采用现代化的污水处理设备,将农村污水的处理工作集中在一起,实现一体化的处理。一般使用该技术之时,往往采用的是厌氧与好氧相结合的工艺,通过对污水的重力沉降、厌氧过滤、接触氧化以及二次沉降消毒等流程,实现污水的处理工作。虽然污水一体化处理设备对污水的处理效率很高,水质较为稳定,产出的污泥量较少,但是在农村中进行建设之时,相对于农村经济而言较为昂贵,在运行过程中的花费较高,不利用农村经济的发展。
5.农村污水处理的展望
确保农村水源安全和农民身体健康,已是当前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作中所要解决的最急需、最迫切、最突出的问题,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今后加强农村地区的污水处理工作,具体有以下几种途径:
5.1提高乡镇企业的污水治理水平
对乡镇企业建设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大力推行清洁生产,限期治理那些污染严重的乡镇企业,对不能达到治理目标的工厂要坚决关、停、并、转,以防止对环境的污染及危害。
5.2加强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建设的规划
在借鉴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规划与各地农村经济水平、区域特点、自然条件、环境目标相适应的生活污水处理工艺和行之有效的运行管理模式。生活污水治理应与当地的经济结构调整相结合,发展绿色产品,有效开发利用动植物资源,实现水的良性循环、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及促进动植物的繁育生长。
5.3加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的研究
由于我国农村面广人多,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具有长期的效益与广大的市场,必须加强相关技术的研究。针对当前处理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参考国外先进的农村污水处理技术如澳大利亚“FILTER”污水处理系统、韩国湿地处理系统以及日本的JARUS等。研究和开发新型的低能耗、低投资、低成本和高效率的分散型污水资源化处理技术。
5.4大力发展节水型农业
发展节水型农业不仅可以减少农业用水量,减少水资源的使用,同时可以减少化肥和农药的流失,从而减少其对水环境污染。节水措施主要有:推行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制定合理的灌溉用水定额;减少输水损失。
5.5提高村民保护水环境意识
各村建立固定的垃圾堆放场所,并且及时分类处理,不要将垃圾倒入河水中,造成二次污染。各村应该利用农闲时间,开展关于环保的知识讲座,增强村民的环保意识。
6.结束语
随着节能减排工作的不断深入,以及国家对农村生态保护要求的不断提高,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被日渐重视,现行的污水处理厂采用的工艺不适合农村使用,因此研发适合农村的污水处理方法与技术势在必行。该工艺因建设费用低、运行管理费用低、操作管理简便而适合农村的污水处理,并且在我国已有成功投产运行的实例,技术可靠。建议在当地相关科研设计部门对该工艺进行认真的研究论证的前提下,重点筛选出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的水生植物,并建设一至两套示范工程,总结该工艺在当地运行的经验,为将来大规模处理农村污水做好技术储备。
参考文献
[1]陈海滨.农村环境保护规划编制的初步研究[J].工业安全与环保,2016(6):7-8.
[2]吴瑜红.我国小城镇污水处理工程建设标准探讨[J].中国环保产业,2016(9):20-23.
论文作者:赵学军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0
标签:污水论文; 农村论文; 污水处理论文; 技术论文; 水污染论文; 农村经济论文; 村民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3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