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不移地走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道路_教师工资论文

坚定不移地走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道路_教师工资论文

坚定不移地走教育资源优化配置之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之路论文,坚定不移论文,地走论文,教育资源论文,优化配置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是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

在教育改革诸多内容中,对教育资源实行战略性重组,已成为当前最为突出的任务。人口出生率逐年下降,加之由于经济发展,农村人口逐渐向集镇集中,过去村村办小学、联片办初中的格局,已越来越明显不适应形势的需要,教育投入的效益越显低下,出现了许多问题:一是师资浪费。一方面,学生数减少,学校师生比降低,教师工作量不足;另一方面,由于班级过多,不少地方为维持运转又不得不聘用大量的临时代课教师。1997年底,我县就有临时代课教师1300多人。二是设施闲置。有些学校一间教室只有二十几个、十几个乃至几个学生,有的地方一所小学只有几十个学生,校舍及教学内部设备的利用率很低。三是发展困难。因为人员多、校舍多、资金流向不集中,地方政府筹集的教育经费只能勉强发放教师工资和维修校舍。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有时还出现拖欠教师工资现象。对图书资料、教学仪器、文体器材等方面的投入更显得力不从心,教学设施更新不快,教师待遇难以提高。四是管理低效。学校规模小,教师素质参差不齐,学校管理规范性差,特别是形不成教研气候,教学质量上不来。很显然,只有大胆改革,推行集约化、规模化办学,才能充分发挥人、财、物的投入效益。

现行的学校管理体制存在三个明显弊端:一是在管理制度上,上级部门管得过多,统得过死,学校缺乏自主权。二是在人事制度上,干部能上不能下,形成实际上的终身制;教师则通过调配方式保证人人都有岗位,学校无择师的自由,教师无择校的自由;三是在分配制度上,吃“大锅饭”,档次拉不开。由于职责不清,赏罚不明,整个教师队伍竞争意识淡薄,自我提高的要求不强,缺乏应有的活力,严重制约着办学质量提高。因此,只有对人力资源进行优化组合,教育工作才会焕发出应有的生机,办学质量才会大幅度提高。

二、优化教育资源配置重点抓住三个环节

(一)大力调整学校布局,按市场需要配置结构资源,提高办学规模效益

规模经济理论启示我们:在一定的市场条件下,生产规模的扩大可以导致最低平均成本的下降。作为社会事业的教育,同样存在投入与产出的问题。我们必须借鉴市场经济运作方式来配置教育资源,打破村、片办学的模式,大力度调整学校布局。1992年以来,射阳县开始实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逐年稳步推进。1998年初,我们在逐乡逐镇调查研究和反复论证的基础上,出台了《射阳县1998—2003年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以县政府文件形式下发。规划确定,到2003年,3 万人口左右的乡镇只设1所初中,4万人口以上的乡镇至多办2所初中, 逐年过渡到1所;每万人口至多办1所完小,4000人口办1所初小。1998年, 全县撤并初中14所、小学55所,完小改办初小51所,调整而达到全县农村中小学的23%。

(二)大胆改革人事制度,用竞争方式重组人才资源,提高人员使用效益

一是改校长的任命制为选聘负责制。改革人事制度的第一步就是搬走校长的“铁交椅”,做到能者上,庸者让。我县1998年全面实行了校长选任负责制,严格按“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及规定的程序择优选聘上岗。选聘前按干部管理权限,县教育局分别会同县委组织部和各乡镇党委、政府,对学校领导班子进行全面考察,对领导成员是否胜任现任职务做到心中有数。选聘过程中,规定全体教职员工都可以报名竞聘。通过自我报名、民主评议、演讲答辩、组织考察等基本程序进行优胜劣汰,每一程序的结果都公布于众,最后以总积分确定校长人选,聘期1至3年。二是改教师的调配制为定编聘任制。聘任前,我们与县编委联合对学校核编定员。各校根据编制制定设岗方案,使每个岗位都达到满工作量,然后,县直学校以校为单位,乡镇中小学以乡镇为单位公开选聘。全县有18名教师试岗,58名教师待岗或转岗。与此同时,分别辞退中小学临时代课教师和幼儿教师765人和186人,精减面分别达到80.9%和15.8%。1999年,代课教师将全部清退。

(三)实施酬劳挂钩办法,用分配手段开发智力资源,提高办学管理效益

改革分配方式,引进企业管理中工效挂钩、酬劳结合的办法,推行考核分配制,奖勤罚懒,奖优罚劣。我县从1998年下半年起,不少学校开始实行结构工资制,教师原来的工资作为档案工资,并以此为基础,将工资分为基础工资、工作量津贴工资和效益工资等基本部分。在分配方式上,一是工资与工作岗位挂钩,二是工资与工作量挂钩,三是工资与工作绩效挂钩。动真碰硬的考核分配,有效地调动了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学校的面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出现了遵纪守法的多、努力工作的多、自觉学习的多、参政议政的多等“四多”现象。

三、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必须把握好三个原则

实行中小学管理体制改革,重新配置教育资源,必须把握以下三个原则。

一是积极主动原则。由于这是一项开拓性工作,国家、省都没有颁布统一的实施方案,也没有现成的模式可循,我们必须克服“无能为力”、“畏首畏尾”、“患得患失”、“等待观望”等心理,认准方向,坚定信心,大胆探索,积极实施。

二是协调动作原则。学校布局调整、改革人事分配制度,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相辅相成。学校布局调整工作是基础性工作,只有这项工作搞好了,全面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才有可能。而人事、分配制度则是核心工作,其中分配制度的改革尤为关键。因此,一方面这几项工作应该协调安排,分层次、有步骤地展开,防止流于形式。另一方面,若干配套工作应及时跟上。如实施前要宣传发动、统一认识;要认真、周密地制订方案;实施过程中,要严格按规定程序操作;实施后,要妥善安置富余人员,等等。

三是民主科学原则。在具体工作过程中,无论是定点学校的确定,还是校长、教师的聘任;无论是工作岗位的配置与工作量的确定,还是各项制度的制定,都要保证教职工全员参与、全过程参与,使他们的主体地位得到有效落实,对这些工作产生认同感,进而积极参与。同时,我们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体系和可以操作的量化指标作为考核依据,并定期认真组织考核,将考核结果与职务晋升、工资晋级、表彰奖励等结合起来。

标签:;  ;  

坚定不移地走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道路_教师工资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