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进入新世纪后,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人口、资源和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全国水土流失面积356.92平方公里,约占土地总面积的三分之一,近200万平方公里急需治理。就实际情况而言,水土流失严重威胁着许多地区的生态安全。如果不及时处理,我们将面临土地损失。因此,必须积极做好水土保持工作,以减少下游的洪涝灾害,减少泥沙堆积的危险,减少干旱对作物生产的威胁,保护土地不受碎石侵蚀,提高土地生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另外,对调整农村生产结构,提高环境容量,缓解人地矛盾,适用市场经济要求,实现贫困地区各项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推动我县生态立县战略,促进脱贫致富奔小康,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等诸多方面,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水土保持;监测技术;应用现状;发展方向
1城市水土保持监测存在的主要问题
1.1监测单位较少,监测技术人员缺乏
目前市面上有监测水平评价资质的水土保持监测单位少之又少,加上监测水平资质申请有限,造成了市场有条件做水土保持监测的单位很少,根本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虽然在国务院《关于第一批清理规范89项国务院部门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的决定》(国发[2015]58号)颁布后,市场放开了对水土保持监测单位的资质要求约束,但很多单位没有监测人员,也没有做水土保持监测的技术力量和条件。由于水土保持工作近十年来才兴起的一个新型事业,目前社会上水土保持监测人员也较为缺乏。
同时,市场的开放,也造成了市场管理的混乱,水土保持监测报告参差不齐,监测报告质量越来越差,一般监测单位的工作人员由于不懂水土保持监测,监测时候对项目现场也是走马观花,不知道监测什么。城市开发由于得不到有效监测和监管,造成了对城市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
1.2监测方法较为单一,无法布设监测点
由于城市开发建设项目一般都分布在市区,面积较小,地形平整,多以点型和线型为主,但是土方挖填量却较大,如房地产项目的地下室开挖可达30~40多万方。加上城区用地有限,分区一般分为主体工程区和施工临建区两个区,扰动范围比较固定,无临时堆土,土方都是随挖随运,因而需要监测的内容较郊区的建设项目要少。目前,对于城市开发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监测方法实践较少,合适城市各类开发建设项目的监测技术又不成熟。遥感监测、航测方法等方法又花费较高,不适合城市中使用大量使用。因此,城市水土保持监测主要是建立在固定监测点和调查监测的基础上。但是,大部分城市发展区都在平原地区,城市发展和建设项目大多是平坦的。除了地下室挖掘坑或靠近丘陵地貌外,山坡很少,无法铺设固定的监测点。许多方案以工程出口的沙槽或现场的沙槽作为分区的监测点。它不能满足土壤侵蚀的计算公式,也不符合水土保持监测的标准做法。因此,水土保持监测报告中的土壤侵蚀模量数据存在着巨大的误差和缺乏真实性,无法有效掌握城市开发建设项目中的水土流失量。
1.3监测进场时间较晚
城市发展和建设项目的发展往往涉及时间问题。许多项目一有计划就开始施工。其余批准都是建筑的一面和批准的一面。为批准水土保持方案,施工单位往往在项目开始后与规划单位进行规划,导致水土保持监测进入时间推迟。或者,由于许多开发建设项目建设期短、批准期长,在植被恢复期内,往往是在竣工后才委托进行水土保持监测,根本不可能进行有效监测。水土保持监测在全面控制水土流失、水土保持措施、干扰土地面积等水土保持因素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导致工程监测数据缺乏;无法为水行政主管部门提供有效的监督依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4法制不完善,监督监管不到位
城市水土保持是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发展起来的一项新的事业。就是要减少和防止城市发展和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然而,在城市发展和建设的过程中,许多开发商只注重眼前利益,忽视发展和建设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不重视水土保持工作,并轻视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作用。甚至不按要求开展水土保持监测工作。这导致了水监督机构监督和纠正错误的失败,加剧了水土流失的发生。
2水土保持监测技术和方法的发展对策
2.1做好监测新技术和新方法联合攻关
中央已经通过文件提出了对农业科技创新进行推动,利用多种方式刺激和促进科研单位与企业联合进行发展,从当前的角度分析,基金委中国科学院科技部已经逐步对设备装备研发的支持力度加大了,并且优先支持技术创新,为了防止销售、研发、服务、应用等方面脱节,我国的水土保持部门一定要做好相应的协调和组织工作,组织起相应的监测设施装备研发参数研究,并且做好测试和生产的工作,并进行信息反馈,群策群力,共同进行重大课题的攻关工作,让新设备、新技术的研发进程进一步加快,真正让监测工作做到全天候、高品质的服务。
2.2引导和鼓励新设施新装备的应用
中央已经通过文件形式提出要对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进行加强,并且推广技术集成,一定要注意优先建立起几个示范性的国家级水土保持监测设施示范单位,通过一些新设备新装备的使用,进一步摸索出相关经验,对参数进行规范。
2.3鼓励国家监测网络应用新设施和新装备
我国水土保持法规定,水行政主管部门一定要对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进行完善、研究、发展,鼓励支持水土保持科学技术,各行政单位一定要注意加大新装备新设施的研究力度,进一步对监测网络进行完善和维护,并且给予相应的经费支持,让我国水土监测的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2.4确定监测新技术与新方法的研发重点
由于水土保持工作十分全面,而且在监测技术和监测指标内容的手段方面也十分广泛,因此容易在短时间内取得重大突破。要注意合理利用人力、物力、财力,实现目标。在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健全运行的情况下,要注意监测全国重点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位置,加强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作。进一步分析和研究新的监测方法和技术,优先发展相关关键设备。指导监测设备进行更好的销售和研究开发,总结这几年水土保持工作的技术交流经验,研究和开发重点主要包括小流域、中小河流等空间尺度的水土流失情况。对它们进行实时监测,并迅速进行处理和扫描,建立计算模型,进一步为水土保持监测服务。
结束语
水土保持门户网站已成为水土保持部门发布信息的主要平台。及时为社会各界提供了大量信息、信息和可靠信息,保障了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中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站”更加关注水土保持的基本知识、技术和监测信息服务,并建立了水土保持项目在线报道;发布关于水土保持的空间数据、关于水土保持工作的统计数据以及其他在线服务系统,不仅便利获取信息,而且降低工作成本。信息社会服务功能和企业管理现代化水平大大提高。部分地区组织和省级水土保持网站还开设了邮箱、论坛、调查、投诉、建议等互动栏目。服务内容不断丰富,服务形式日益多样化。建立了公众反映情况、解决问题、表达愿望的开放渠道。
参考文献:
[1]马雯静,高僖.线状建设项目建设期水土保持监测技术——以重庆至贵阳铁路扩能改造工程为例[J].四川水利,2017,37(04):4-37.
[2]严鸿林.刍议我国水土保持监测技术和方法的现状与发展方向[J].工程技术:引文版,2018(02):187.
论文作者:孙振新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7
标签:水土保持论文; 城市论文; 工作论文; 水土论文; 建设项目论文; 技术论文; 单位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3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