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校创新教育要注重有效融入
耿 淬
【关键词 】职业学校;课程载体;机制载体;创新教育
一、将创新教育融入课程——实现渗透式教育
一是将创新案例、技术革命的故事等纳入公共文化课程中,加强对《科学家故事》等以创新发明为主题的课外读物的阅读要求,以加强学生对创新的认识。同时,挖掘公共基本课程中的创新教育元素,对学生进行适时的、持续的点拨,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参与问题设计与解决。比如语文课中朗读的设计和展示、情景剧设计与表演,德育课程中案例分析、角色假设、推理等,都可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二是将创新教育融入专业课程。专业技术课程多使用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本身有创新探索的属性,教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应主动积极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营造灵活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积极性。
二、将创新教育融入活动——实施参与式教育
第一,组织创新主题班团活动:学生通过讲故事、寻访创新足迹、角色扮演等形式接受创新教育,通过走访企业创新技术人才、参观创新作品展、参观科普基地等主题班团活动感受创新意义。
第二,以创新社团开展创新教育活动。创新社团是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场所,教师指导学生创新社团定期以沙龙形式开展研讨实践活动,并针对或实际或假设的问题进行探讨,思想碰撞,思维互补,团队合作,共同提高。
第三,开展多样性的创新教育主题活动。学生通过寻求自己感兴趣的科学技术发明,发现寓有创新价值与精神的科学故事、科学家人物事迹等,进而查找资料,深入学习,撰写相关论文,提高自身对创新的认识。
三、将创新教育融入实践——实施体验式教育
第二,校企合作研发项目。教师带领学生围绕企业技术难题展开协同攻关,学生接触到了生产一线的技术,有机会在教师直接指导下充分了解企业的技术需求和专业领域的最新动态。
第一,自主研发产学研项目。产学研项目要以需求为先导,教师带领学生走访企业一线,进车间、访工长,寻找研发需求,并通过工作室独立研发、校企合作共同研发等多种形式开展研发活动。要建立“科研项目立项”平台,项目一旦立项,就需要有经费支持。学生在跟随教师进行项目研发时观察、思考、实践,进而独立完成单元任务。学生参加答辩、作品展评等提高创新实践能力。
初中生由于年龄的原因,生活经验不够丰富,身心都还处在发展的阶段,对于世界的价值观、人生观等观念还不够成熟。但是,语文学科能够从多方面来引导学生认识外面的世界,从而丰富自身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本文就多元化教学模式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的应用进行深入研究。
第三,科技服务进企业。建立师生共同参与的科技服务团队,广泛开展技术咨询、培训、服务工作。团队工作直接对接中小型企业需求,如加工工艺改进、工夹具的设计与改造、各类应用型的软件开发与设计、零件试制等。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置身于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培养其综合应用能力。
四、职业学校创新教育的有效保障——机制建设
第一,建立促进教师创新教育主动性的评价机制。在学校已有的评价体系基础上增加对创新教育目标、设计、实施、效果等方面的评价,以促进全体教师参与创新教育的主动性。例如,考查教师的教学设计是否融合了创新理论和案例;考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注意到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在指导学生毕业设计时,教师是否重视创新课题的设计,并为学生提供合理的创新实践场所;等等。
老龄化会不利于一些新兴产业的发展。当老年人口过多时,主要消费品与养老有关,而老年人对高新技术产品的需求较低且更加偏好现有已经使用习惯的产品。老年人口对新兴产业的接受程度低,且老年人口占人口比重大。导致社会整体对于新兴技术的需求量大幅减少,产业积极性也因此减弱,逐渐衰落,使产业对青年人的重视转移到对老年人的重视。例如日本曾经有着极大影响力的高科技公司,三洋、松下、富士通等,在十余年间渐渐淡出人们视野,老龄化可能会在某种程度上限制当地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不利于产业结构升级和企业的创新。
第二,建立促进教师创新教育能动性的激励机制。将教师创新教育成果纳入教师教学绩效考核,出台针对创新平台实践的工作室管理办法,加强过程管理。对教师在创新教育中取得的项目研发成果、知识产权(专利及软件著作权)给予奖励,鼓励更多教师参与创新教育。
第三,建立创新教育保障机制。依托学校实验实训场所,建设专兼结合的创新教育基地。设立创新教育基金,用于创新实践材料的采购、创新活动的经费支出,并协同学校财务部门建立创新教育基金使用办法,以保证创新教育基金得到合理规范的使用。
地表水主要为槽谷的沟谷水,为涪江二级支流的支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顺河流排泄于下游。地下水为松散堆积层孔隙水、基岩裂隙水。孔隙水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并与沟(河)水互为补排关系,具有含水层厚,分布较窄,补给源近,富水性、透水性差的特征。裂隙水赋存基岩裂隙中,接受大气降水、地表水和上覆松散层地下水补给,顺地形就近向坡下及溪沟中排泄,总体贫乏。根据水质简分析成果,地表水、地下水均属弱碱性、低矿化度的HCO3-Ca·Mg型水,对钢筋、混凝土存在微腐蚀性。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B
【文章编号】 1005-6009( 2019) 60-0074-01
(作者单位:江苏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标签:职业学校论文; 课程载体论文; 机制载体论文; 创新教育论文; 江苏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