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太湖地区水利工程管理处工程管理(安全生产监督)科副科长 215128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加入世贸组织,我国的工业、农业生产能力都大幅提高,中小企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使国民的生产总值总体提高了,人均生活水平也大大改善。随着中国工农业的发展我国湖泊流域的水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人们对赖以生存的环境确实带来了不小的压力,整治湖泊水污染是我国当前的重点环保项目之一。
关键词:湖泊,水环境,治理与管理
1、湖泊水环境污染现状
国内外有关研究表明,污染较严重的湖泊由于内源污染负荷的存在,即使在来自湖泊外部的污染源,如工农业废水、生活污水的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的情况下,湖水的污染仍然得不到明显控制,主要原因为内源负荷的污染。例如,根据太湖水污染监测结果表明,贡湖湾地区(修改为太湖)底泥释放TN占总污染量的18.5%,TP占总污染量的29.4%,即使将外来入湖污染全部控制,仅湖内底泥释放和动力作用下的再悬浮、溶出也将引起藻类的发生。显然从试验结果表明,湖泊外源污染减少、水质改善后,底泥中污染物质也会增加一定强度的释放,污染底泥中的营养物质会重新释放进入水体,导致水质污染。因此,在外源基本控制、水质逐步改善的同时,开展污染湖盆底泥疏浚已非常必要。
2、污水来源及相应的污水处理工程
1.生活污水处理工程,由于我国的湖泊主要的分布地点是在农村地区和一些城市的郊区,只有少部分在城市内部,所以污水的来源主要是农村生活污水和城市郊区生活污水。由于中国人口数量比较大,所以完善的污水处理系统有助于降低人们对自然环境造成的压力,但由于在农村经济不发达,且现在的污水处理资金又完全是依赖财政拨款,所以也就没有建立完善的污水处理系统。水回收再利用的技术也不成熟,而湖泊就成了人们处理生活垃圾的场所,水域和陆地不同它流动性强会造成污染的快速蔓延,所以对水污染的处理要更加紧迫。相比较来说城市的治理取得了一些成绩,而未来农村应作为生活污水源处理的重点。建议可以采取减少对生活垃圾的制造并将生活垃圾集中排放统一处理。
2.工业污水处理工程,主要来自于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的污水排放,相对于大型企业来说,中小型企业一般都分布在城市的郊区且自身的经济实力还较弱,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所以对治理污水排放的实施还很落后,同时又比较靠近湖泊,所以中小企业对湖泊流域造成的水污染相对来说要比大型企业严重。对于工业污染我们要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建立自己的污水处理系统,这无论是对于企业自身还是对社会都是有着长远利益的,要鼓励企业放眼未来。
3水源地保护是湖泊水环境治理的重要任务 ,湖泊流域洪水调蓄和水资源配置的主要水体,一般情况下湖泊环湖有众多水厂取水口。而由于流域经济高速发展与水环境保护工作相对滞后的矛盾,湖泊水质污染与富营养化问题日益突出。受入湖河流污染、湖泊自然生态破坏和有机底泥等影响,导致水质恶化,水体富营养化,蓝藻爆发,生态环境退化等一系列问题,直接威胁沿湖及流域供水安全和生态系统安全,制约流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当前较为成熟的湖内治理的工程技术主要有:
(1)引水工程 在有条件的地方修建引进外部清洁水源入湖的水利工程,通过清洁水稀释自净作用,减少湖泊内源的负荷。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底泥疏浚工程 富营养型湖泊底泥中,通常都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是造成湖泊二次污染的主要污染源,通过清淤疏浚,将会有效地减少湖泊内源的负荷,将挖出的淤泥作为有机肥料用于农田,还可以增加农作物的产量。
(3)水生植被恢复与利用技术 在富营养化污染的湖泊中,采用恢复大型水生植物的方法,一方面可以抑制藻类的繁殖生长,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以水中营养物质养草,以草养鱼和鱼产品供应市场的利用模式,既可以减少湖泊营养物质的负荷,而且可以收获大量的鱼产品。
(4)生物化学控制技术 主要有加沉淀剂、深层水排放技术、循环爆气技术、底泥覆盖技术等,各地在湖内治理技术的选用中,应考虑工程费用最小的原则,因地制宜地采用一种或多种治理技术相结合的治理方案,已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 加强湖泊的环境管理
(1)建设和健全湖泊环境管理机构 目前,我国在湖泊富营养化的管理上存在着管理责任不明,管理机构不健全和无机构、无人员管理的局面,难以适应当前湖泊生态环境与湖区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要求,各地应依据湖泊管理需要,建设以政府为主,以部门系统为辅的管理委员会,真正做到有职有权,使湖泊富营养化的控制与治理措施落实到实处。
(2)加强湖泊富营养化外源控制的管理 已经制订外源控制措施的重点湖泊,严格检查工程实施的进度,监督工程质量,协调解决实施,一般湖泊亦根据已有的防治规划要求,落实相应的控制措施。
(3)做好湖泊内环境治理工程的管理 对已经确定环境治理工程的富营养化湖泊中,组织对综合治理方案的科学论证,协助筹集治理费用,落实各项工程措施,监督工程质量和进度及工程建成后运转情况,实行全过程的科学管理,使各项治理技术发挥预期的功效。
(3)加强湖泊富营养化监测和科研管理 及时制订湖泊富营养化动态监测的工作方案,颁发富营养化趋势的预测、预报,组织制订湖泊营养化问题研究的科研课题,为湖泊营养化问题的最终解决提供科技储备。
5水环境治理期间的管理
湖泊水环境治理施工期间会对周边水环境会产生一些不利影响。因此,应加强环境的检测工作,监督管理范围内的环境卫生和水环境的监测,将各项环境指标控制在标准范围之内,发现问题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将不利影响控制在最低程度。
(1)湖泊水环境治理将由于湖底土质的扰动引起水体混浊是暂时的,随着工程的结束而消失,施工时应控制施工强度,并在取水口外围悬挂土工布,确保不影响取水口水质。施工船舶须选用配备油水分离系统的设备,含油舱底水应经处理后达标排放。
(2)湖泊水污染的清淤有利于改善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但另一方面也将底泥中所含有大量的生物资源一并清理,特别是沉水植物。为此进行湖泊水环境治理时,疏浚时应采用预留间隙带,保留有沉水植物种籽库,利用植物的自身的繁殖能力、动物的迁移能力,湖荡底部生物资源可以在一定时间内得到恢复。
结语:
我国大多数湖泊富营养化程度已经比较严重,这不仅需要管理机构有效的治理措施,更需要我们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减少废水直接排放到湖泊中,还大家一个干净的水环境。
参考文献:
[1] 卢峥,苏鹤.对湖北省大型湖泊治理的思考.陕西建筑,2009,23(05):31-33.
[2] 谢进杰.水资源管理 湖泊治理.中外建筑,2008,26(01):101-103.
论文作者:何伟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6
标签:湖泊论文; 水环境论文; 污水论文; 污水处理论文; 工程论文; 流域论文; 水污染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