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新品种智胜5号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_小麦论文

小麦新品种致胜5号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栽培技术论文,新品种论文,小麦论文,高产论文,致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致胜5号(原参试代号YH10-2)是陕西高农种业有限公司利用衡观35与豫麦49进行杂交,杂交后代用系谱选择法结合抗病性等进行单株选择,于2011年育成。是根据陕西省冬小麦生产发展与品种利用现状,确定以高产、稳产、抗倒、适应性广、品质优、抗逆性强小麦品种为选育目标,并通过引进省外种质资源,扩大育种材料的种质基础,进一步加强对亲本的遗传改良以及杂交后代的有效选择,达到小麦优质、高产、稳产、多抗、早熟的目的,使小麦产量达9750kg/

以上。2011~2012年参加公司品比试验,2012~2014年连续两年参加陕西省关中灌区高肥组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2015年10月21日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48次审定会议审定通过,审定编号:陕审麦2015011号。

      1 亲本来源和选育过程

      2004年4月选用衡观35作母本、豫麦49作父本杂交后代选育而成,这两个亲本均为审定品种。衡观35是河北省农科院旱作所培育出的冬小麦新品种,该品种是矮秆、大穗、多花多实,结实性好,抗旱节水性突出,产量高、增产潜力大,适应性强,应用范围广的冬性品种。豫麦49属半冬性中早熟品种,幼苗直立,分蘖力强,耐寒性好,成穗率高,株高80cm左右,株型紧凑,茎秆粗壮,高抗倒伏,产量三要素协调,自身调节能力强,适应性广,丰产稳产性好,是一个超高产的理想品种,做杂交15穗,2004年10月种植

代,2005年6月每株单独收获,2005年秋播种植

代90穗,2006年田间考察鉴定,6月室内考种选择25个单株,2006年秋播分别种植

代,2007年田间考察发现第10个株系表现中早熟,植株矮,穗大,综合农艺性状优良,抗病性强,成熟落黄好,2007年种植F4代,2008年从中选留15株表现优良,抗性强,同年秋播种植F5代2009年在第2个株系中表现熟期较早,大穗,纺锤形,且主要农艺性状整齐一致,进行收获,同年进入初级鉴定试验,品系代号10-2,2010年继续采用穗选法选择,2011年选出中早熟,抗逆性强,综合农艺性状好的品系,2011~2012年参加公司品比试验,2012~2014年连续两年参加陕西省关中灌区高肥组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

      2 产量水平

      2012~2013年参加陕西省关中灌区高肥组区域试验,平均产量7135.5kg/

,比对照小偃22增产10.2%,居参试品种第1位,参加试验6个点次全部增产,增产点次占100%;2013~2014年参加陕西省关中灌区高肥组区域试验,平均产量7650kg/

,比对照小偃22增产8.6%,居参试品种第1位,参加试验6个点次全部增产,增产点次占100%。

      2013~2014年参加陕西省关中灌区生产试验,平均产量7547kg/

,比对照小偃22增产8.0%,居参试品种第1位,参加试验6个点次全部增产,增产点次占100%。

      3 品质性状

      2014年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测定:角质率94%、容重833g/L,蛋白质含量(干基)13.91%,降落值416s.湿面筋含量(14%水分基)29.8%,沉淀值27.0mL,吸水量100g吸水63.9mL,稳定时间1.7min。

      4 抗病性强

      抗性强,秆硬,抗倒伏。2012~2013年参加陕西省关中灌区高肥组区试,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保学院接种鉴定,中感条锈病,感白粉病;2013~2014年参加陕西省关中灌区高肥组区试,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保学院接种鉴定,中感条锈病、中抗白粉病、中抗赤霉病。

      该品种半冬性中早熟,芽鞘绿色,幼苗生长半匍匐,苗期叶略长下披,分蘖力较强,成穗率高,春季起身快,根系发达,长势强壮,拔节后发育速度快,平均株高75cm,株型偏紧凑,茎秆粗壮,抗倒伏。穗层较厚,整齐,纺锤形大穗,结实性好,长芒,白壳,籽粒白色,穗长10~12cm,小穗排列中等,每穗小穗数22~24个,饱满度好,角质率高,黑胚率低,外观商品性好,后期抗干热风,灌浆速度快,成熟落黄好,适应性广,生育期两年区试平均226.4d,比小偃22早熟0.3d,平均成穗600万~630万/

,穗粒数43粒,千粒重50g。抗倒伏能力强。

      5 栽培技术要点

      播期10月15~20日,适宜条播,播量135~150kg/

,播期推迟和肥力差时,应加大播量。基本苗控制在180万~210万/

,成穗数600万/

左右,穗粒数45粒左右。播种前,精细整地,以底肥为主,一次性施足。适时冬灌,酌情春灌,后期干旱适当灌水。在三叶期至拔节前进行化学除草,抽穗至扬花期及时防治蚜虫,并注意防治条锈病、白粉病、赤霉病,抽穗至灌浆期进行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以增粒重。

      6 主要特点及适宜种植区域

      丰产性、稳产性好,分蘖力较强。株型紧凑,茎秆粗壮,抗倒伏能力强。田间中抗白粉病、赤霉病。产量高,一般产量8250kg/

,高水肥条件下具有9750kg/

以上的生产潜力。注意防治条锈病。

      适宜种植区域

      建议适宜推广区域:适宜陕西关中灌区种植。

      7 主要制种技术要点

      选择单穗,严格按品种特征特性进行选穗,做好穗行圃种植。将穗行圃收获的种子进行连片种植,严格取杂,单独收获。将收获的种子连片集中扩繁,严格去杂,机械单独收获。

      联系电话:0451-82624517

标签:;  ;  ;  ;  

小麦新品种智胜5号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_小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