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同志的社会主义本质论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毛泽东思想论文,邓小平同志论文,本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邓小平同志在毛泽东思想基础上,总结了国际社会主义70年的经验,把毛泽东思想发展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么一个新的阶段。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不同的层次和不同的方面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其中,小平同志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就是在“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个带根本性的问题上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小平同志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新探索和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
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什么?这是建设社会主义的一个带根本性的问题,也是小平同志一直思考和探索的一个问题。这一探索过程大致如下:
首先,在“文革”的逆境中和拨乱反正的过程中就开始了这种探索。“文革”后期,他复出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就曾大胆而果断地将“要把国民经济搞上去”连同学习理论、安定团结作为“全党工作的纲”,并且批驳了“四人帮”所鼓吹的“宁要穷的社会主义,不要富的资本主义”的荒谬论调。粉碎“四人帮”后,他再度复出参加党中央的领导工作,在视察吉林时鲜明地提出: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讲,正确的政治领导的成果,归根结底要表现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上,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改善上,我们一定要根据现在的有利条件加速发展生产力。1979年3月,他又进一步批判了“四人帮”鼓吹的穷社会主义,明确指出“四人帮”主张的普遍贫穷的社会主义是“假社会主义”。同年7月他又指出:“社会主义如果老是穷,它就站不住。”①在1982年9月金日成访华时又指出:“‘四人帮’叫嚷要搞穷社会主义、穷共产主义,胡说共产主义主要是精神方面的,简直是荒谬之极。……社会主义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逐步消灭贫穷,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②这就说明,小平同志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以批判“四人帮”的“贫穷社会主义论”为起点。
其次,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不断探索。他指出: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我们的经验教训有许多条,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搞清楚这个问题。为在实践中弄清这一问题,小平同志提出了大量的精辟见解,在1982年9月的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逐步消灭贫穷,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③1985年3月的讲话中指出:“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全国人民共同富裕,不是两极分化”④,“一个公有制占主体,一个共同富裕,这是我们所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⑤1985年4月又进一步指出:“社会主义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逐步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⑥1986年9月在《答美国记者迈克·华莱士》中指出:“社会主义原则,第一是发展生产力,第二是共同富强。”⑦可见,强调发展生产力,消灭贫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共同富裕,是小平同志探索“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的基本内容。小平同志经过多年的思考,结合我们搞社会主义的经验教训,把发展生产力提高到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本质高度来认识,从而大大提高了全党对发展生产力重要性的认识,为制定党的基本路线找到了理论上坚实的基石。
再次,在视察南方的谈话中作了高度地理论概括。正是由于小平同志有长期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和指导改革开放的实践,由于全面总结了全党和亿万人民的实践经验,因而才有了1992年初视察南方时对社会主义本质的全面概括。他明确地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⑧这就将社会主义本质从根本任务和基本目标两个方面作了精辟的新概括,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提高到了马克思主义的新的理论高度。
由上可知,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是小平同志长期探索“什么是社会主义”的必然结果。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思想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一是阐明了社会主义本质的根本要求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从根本上回答了如何建设社会主义,使社会主义赢得较之于资本主义更明显的优势这一重大问题。二是阐明了社会主义本质的集中体现是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从根本上指出了坚持社会主义就是要引导人们走共同富裕的道路,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两极分化也不是社会主义,这是社会主义内涵中应有之义;要实现共同富裕,其基础和前提是发展生产力,创造出高效率,其途径就是让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以此带动发展慢一些的地区,逐步使越来越多的地区富裕起来,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三是阐明了追求和实现生产力的效率化与共同富裕的社会公平性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统一。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生产力的高效率化,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公平性的基础;同时,共同富裕的社会公平性又是促进生产力效率化的强大动力。因此,只讲共同富裕的社会公平性而不讲生产力发展的效率化,那不是科学社会主义,它只是毫无客观物质基础的空想社会主义;只讲生产力的效率化而不讲共同富裕的社会公平性,那也不是社会主义,它只能是资本主义的变种。
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的本质论与毛泽东同志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的论断之间的继承关系
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思想,是有其理论渊源和实践依据的。它一方面源于对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和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另一方面,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们对未来社会主义社会所作出的某些科学的预测,特别是来源于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我党第一代领导集体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带根本性的问题进行有益探索而提出的一些科学的见解。这就是说,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本质论与毛泽东同志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的论断之间有着密切的继承关系。这种继承关系从内容上来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小平同志提出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根本任务之一的观点,是对毛泽东同志关于实现重点转移与建设现代化国家思想的继承。毛泽东同志早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报告和《论人民民主专政》中就指出,我国人民在全国胜利以后的基本任务,是围绕着生产建设这个中心逐步建设起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在1956年1月召开的最高国务会议上,他又说:我国人民应该有一个远大的规划,要在几十年内,努力改变我国在经济上的、科学文化上的落后状况,迅速达到世界的先进水平。1956年8月他主持召开的第八次党代表大会,指出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的物质和文化需要。1964年12月,根据毛泽东同志的意见,周恩来同志在全国第三届人大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在本世纪内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宏伟纲领。尽管毛泽东同志后来犯了阶级斗争扩大化的错误,没有实现全国工作重点的转移。但他当时提出的这些思想,是符合实际情况的,也是具有理论价值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小平同志提出的工作重点转移的思想,社会主义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的思想,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的思想,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想,就是对毛泽东同志关于实现重点转移与建设现代化国家思想的继承。
第二,小平同志提出的社会主义根本任务之一是解放生产力、改革就是解放生产力的观点,是对毛泽东同志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特点论断的继承。毛泽东同志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指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所不同的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表现为剧烈的对抗和冲突,表现为剧烈的阶级斗争,它不可能由资本主义制度本身来解决,而只有社会主义革命才能够加以解决。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则恰恰相反,它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它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地得到解决。毛泽东同志的上述分析,实际上已经提出了社会主义自身改革的思想。毛泽东同志提出的这一基本思想是十分正确的。小平同志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讲话中,肯定了毛泽东同志的上述提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中央关于正确改革同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一系列决策,以及小平同志后来提出的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的观点,解放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根本任务之一的论断等,就是对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基本矛盾及特点的思想的继承。
第三,小平同志关于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根本目标的思想,是对毛泽东关于把消灭剥削制度、消除三大差别、实现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重要特征的思想的继承。毛泽东根据在他之前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未来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思想,在总结中国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丰富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套完整的社会主义特征论,他认为:消灭剥削制度、让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掌握政权、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实施计划经济,按劳分配,消灭三大差别,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社会区别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特征。毛泽东同志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论述,尽管带有某些超前甚至空想的因素,但基本内核是科学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小平同志继承毛泽东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之中有价值的东西,即消灭剥削制度、消除三大差别、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重要特征的思想,把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从上述分析得知,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本质论的许多思想观点,就是从毛泽东同志那里继承而来的。
那么,为什么小平同志的社会主义本质论同毛泽东同志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的认识之间有如此深厚而密切的继承关系呢?其答案可以从他们开创的事业的一致性及承先启后的关系上去寻找。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我党第一代领导集体开创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我党第二代领导集体开创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这两个事业在本质上具有一致性,是一种承先启后的关系,两者存在着连续性。这就决定了探索其发展道路,研究其发展规律的两个理论也存在着连续性。而且,小平同志不仅是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同时又是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理论的许多探索他都参与了,这种特殊关系也决定了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在很大程度上必然来源于他亲自参与了的毛泽东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种种探索。
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的本质论是对毛泽东思想的重大发展
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思想,对毛泽东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的认识的继承,不是简单的抄袭,而是在更高基础上的继承、发展、创新。这种发展和创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把发展生产力规定为社会主义本质之一。毛泽东同志作为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先驱者,曾经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高度,对社会主义根本任务作过阐述。他说,我们所以要搞社会主义,从根本上说,就是因为旧的社会制度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就是为了在新的生产关系下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但令人遗憾的是,毛泽东没有把发展生产力提高到社会主义本质的高度来认识。他在论述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的时候,讲到了生产资料公有制、按劳分配原则,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政权,等等,但未能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来认识,尤其是在他的晚年,在很大程度上忽视生产力的发展。小平同志的贡献就在于阐明了社会主义根本任务之一是发展生产力的论断,并把它规定为社会主义本质内容之一,这就纠正了毛泽东晚年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的错误指导思想,弥补了毛泽东在认识什么是社会主义问题上忽视发展生产力的缺陷。
第二,提出了解放生产力也是社会主义本质之一的新观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曾经认为,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无产阶级夺取了政权,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就从根本上解决了生产关系束缚生产力的问题,在先进的生产关系下,生产力应是毫无矛盾地高速向前发展的。十月革命成功后,列宁看到,社会主义条件下对抗将会消失,矛盾仍将存在,认为实现共产主义就是“苏维埃加全国电气化”。这实际上是主张靠发展生产力来克服出现的一些非对抗性矛盾。毛泽东从对立统一规律的矛盾学说出发,发现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矛盾,这就突破了斯大林长时期否认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矛盾的传统理论,这是毛泽东同志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所作出的重大贡献。但是毛泽东同志在解决这个矛盾的时候出现了失误,如他用“一大二公”的指导思想来解决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离开了生产力的实际水平,认为公有化的程度越高,经济规模越大,越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因此他主张用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和不断提高公有化水平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其结果是事与愿违;他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来解决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他认为这个矛盾主要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因而实行了一些“左”的政策,对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实现了工作重点的转移,这就自然地遇到如何迅速发展生产力,以显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问题。小平同志在实事求是地分析了中国社会矛盾状况之后,得出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上层建筑本身还存在若干弊端,而且这些弊端还严重地束缚、阻碍、破坏生产力的发展的结论,主张用改革的办法来革除我国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中存在着的种种弊端,以达到进一步解放生产力的目的。小平同志把改革的性质,概括为对社会主义的完善和发展,是解放生产力,是“第二次革命”,把解放生产力(改革)归结为社会主义的本质特点之一,这种分析和判断是对中国改革实践的一个总结,把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大大地向前推进了一步。
第三,从中国现有的生产力水平出发提出社会主义原则。包括马克思、毛泽东在内的科学社会主义者认为,消灭阶级,消灭剥削,其前提是消灭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分配制度上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这是社会主义社会区别于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特征。但是他们对这些本质特征的认识往往脱离了现实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他们认为不仅要消灭剥削制度,而且要在短时期内消灭一切剥削现象;还认为共同富裕就是同步富裕等。这些认识或多或少地带有一些空想的色彩。小平同志注重从现有的生产力水平出发来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特征。他认为在现有的生产力条件下,不能追求单一的公有制,只能搞“一主多辅”的所有制结构,这样才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他认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剥削制度的消灭并不意味着剥削现象的完全消灭,因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相对落后和不发达,必须允许一定范围和一定程度的剥削现象的存在,以利于发展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逐步消灭剥削现象创造物质条件,最终实现社会公平;他认为消除两极分化,就要采取坚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大力发展生产力的正确办法,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最终消除产生两极分化的经济根源;他认为共同富裕并不是同步富裕,必须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靠诚实劳动先富起来,以带动其他地区、其他人共同富裕。小平同志这些新思想、新观点,纠正了我们过去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上的超越现实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错误看法,把社会主义再一次置于现实的科学基础之上。这无疑是小平同志对毛泽东思想的新贡献、新发展。
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的本质论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大致有几种情况:一种是原则上继承同时又赋予了新的时代内容,如在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原则方面就是这样;一种是毛泽东同志提出一些重要观点,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付诸于实践,而小平同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以系统化,并付诸于实践,如关于工作重点转移的思想即是如此;一种是毛泽东同志提出了正确的理论而后来又偏离这个理论走向了错误,小平同志纠正他的错误,恢复其正确的东西,并进一步发展这个理论,如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及其解决的途径问题就是这样。
总之,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的本质论,对毛泽东思想有继承,也有发展和创新,它既继承和汲取了毛泽东思想的精华,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以发展,并且增添了许多崭新的东西。对于小平同志的社会主义本质论,我们必须深刻理解,认真把握其精神实质,用以指导我们的实践。
收稿日期:1994-06-21
注释:
①《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191页。
②《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10页。
③《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10页。
④《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110~第111页。
⑤《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111页。
⑥《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116页。
⑦《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172页。
⑧《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73页。
标签:共同富裕论文; 毛泽东思想论文; 毛泽东论文; 社会主义社会论文; 邓小平文选论文; 社会主义革命论文; 社会改革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