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上海工业实现“两个转变”的关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两个转变论文,上海论文,关键论文,工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经济体制的转变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一个相互作用的统一体。经济体制的转变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供基础保证,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又会给经济体制的转变创造必要条件。上海工业要实现两个转变,必须不断出新思路、新方法和新措施。
一、工业经济体制改革的整合性与连动性
首先,从目前工业经济体制改革的现状来说,改革的整合性所体现出来的力度还相对不足,改革的整体关联度还不高。由于对现实经济生活中有千丝万缕联系的关结点和利益点难以进行整体的有效组合,从而使得改革左冲右突而无法形成具有关键意义的突破。因此,必须进一步提高整体改革方案的设计水平和实践过程中的可操作性,达到牵一发能够真正动全身的作用,从而提升工业经济体制改革的整合效应。
其次,工业经济乃是国民经济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为此要求我们在设计和出台改革方案时,必须同宏观经济体制改革的速度和力度相适合,从而产生连动效应。
第三,从宏观工业经济来讲,实现政企分开和提高国有资产管理的有效性也是实现两个转变的重要突破口。尽管我们在政企分开、撤局转制和建立国有资产管理体系等方面已有了良好的开端,但各种形式的行政障碍依然存在,行政干预的力度降低不大,资产经营也难以突破行政部门的界限。因此,上海工业要实现两个转变,在转变政府职能和国有资产管理方面仍然必须要有大动作,努力实现宏观上的有效突破。
二、资产经营和生产经营相互结合齐头并进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资源配置的基础手段是市场。市场的开放性要求扩大资源的时空范围,市场的效益原则要求资源配置向提高经济的整体效益方向调整。因此,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中,必然要求突破存量结构的瓶颈,盘活资产存量;要求突破行政障碍,让资本进入市场,在流动与交换中实现保值增值和优化配置。把握这一趋势,及时推动企业开展资产经营,既是适应经济体制转变的需要,也是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措施。
企业开展资产经营,不仅仅是企业的微观行为,对工业经济宏观面的改善也具有重要的作用。为此,一是要通过资产经营来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在过去国有资产凝固化下的结构调整常常处于一家一户的单干方式,立足点不高,往往使存量调整的效益较多地消耗在还债和工资性支出上,因而对产业结构调整的拉力有限。企业开展资产经营,则意味着把企业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主体,让企业之间通过收购、兼并、破产和出售等资产经营行为,来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并产生符合市场趋势的有效性。二是要通过资产经营来推动经营规模的提高。企业开展资产经营,有助于企业按照市场的要求和走向对资源进行重新配置,使优势企业和名优品牌产品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克服资源配置的行政性张力。三是要通过资产经营来拓宽利用外资、引进技术的渠道,使国有资产在嫁接中增值,推动企业的改组与改造。四是要通过资产经营来引起企业对无形资产的重视。这几年国有资产的流失,有相当一部分是无法估计的无形资产的流失。企业开展资产经营,就必然要对无形资产进行评估,并通过对无形资产的经营,以较少的有形资产资源投入来获得较大的增长效益。同时,企业对无形资产的经营,也要扩展到企业信誉、商标、管理模式和技术决窍的全方位经营。
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必须有显著实效
企业改革的核心是制度创新,那么现代企业制度也就成了必然的选择。应该看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一个系统工程,尽管目前的试点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总体上来说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一是要进一步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同企业的改制、改造、改组和加强管理紧密地结合起来,从而真正体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宗旨,从本质上使企业通过改革真正获得新的生机和发展,避免有形式而无根本上的改观。二是要系统地分析、研究和评估目前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企业操作过程中的难点和运作后的实际效果。并根据实施效果适时地修正方案和措施,目的是形成整体的合力,从而为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核心的企业改革的全面展开做好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三是要对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全面展开制订系统的有效方案,并针对不同行业、不同规模和不同所有制的企业进行切实有效的分类指导,协调解决改革过程中的矛盾与问题,并保证配套政策和措施的及时到位。
四、增强企业改革整体推进的力度
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体现的是一个改革的过程。改革有先后,也有阶段性的重点和突破口,但改革更需要的是整体的推进力。深化企业改革,“抓大放小”是今后一个时期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一项主要任务。上海工业系统正集中力量进行大中型企业的改革,包括进行现代企业制度转制的试点,实行改组、改制和改造相结合;撤局改组国有资产经营(控股)公司;扶强并弱,组建一批大型集团等,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这对壮大和巩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增强企业竞争能力,实现规模经济效益,加速上海“一个龙头、三个中心”地位的建设具有深远的意义。然而,由于对中小企业的重视和研究不够,在放活中小企业上,则考虑较少,措施也不多,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改革的进展和两个转变的实现。
中小企业在现代化的社会中和国民经济发展中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扩大就业、满足多样化社会需要、实现社会专业化协作、培育企业家和进行技术革新等方面都有中小企业特殊的地位和贡献。中小企业的活力不仅关系到整个经济竞争的活力,也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繁荣与稳定。
“大”的抓起来了,但面广量大的“小”怎么放却是一个更大的难题。“放小”决不是放任自流,也不是简单地出售和甩包袱,这关系到“放小”的指导思想。为此,一是要研究中小企业的特点,进行分类指导。二是要筹建国有资产产权交易机构,为国有中小企业的产权交易提供充分的信息、公平的交易和公正监督。三是要建立中小企业托管机构,开展企业托管业务。四是要组建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五是要加强对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培训,组织专家对中小企业提供企业诊断和咨询等。
五、改善产业结构以取得结构优化效益
上海工业产业结构的调整,首先是要按照国家的产业政策和市场的走向来进行。重点是要继续扶持和发展支柱产业,通过汽车、电子信息设备、电站成套设备、石油精细化工、钢铁和家用电器等六大支柱产业的壮大,形成新的产业规模,并以良好的成长性、明显的经济效益和高技术含量来带动整个上海工业经济素质的提高。在这个基础上,今后需要进一步强化的是产业的关联性,亦即带动相关联产业的发展,从而产生连动效应。其次是要切实把产业结构调整同资产存量调整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在实际操作过程制定同市场相吻合的动态性的产业政策。就目前工业产业结构调整比较缓慢的原因来说,一个重要的因素在于调整的方式,即通过增量调整来带动结构调整的因素突出,而通过存量调整来带动结构调整的作用不明显,其结果必然是新兴产业对相关产业的带动能力不足,而传统产业的调整又十分困难。因此,今后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必须把存量调整作为一个主要的手段,并通过资产经营使结构调整扩大到企业之间,包括跨所有制、跨地区和跨部门的大范围中进行,从而取得整体结构优化的效益。
六、扩大经营规模以提高工业规模效益
扩大经营规模最一般的延用方式是通过企业集团来实现的。尽管上海工业在结构调整过程中,以名优产品或优势企业为龙头组建了一批企业集团,扩大了名优产品的生产规模,降低了生产成本,并产生了良好的带动效应。但是,就企业集团的成长性和规模扩大的稳定性来说,仍有许多工作要做。首先,要进一步规范企业集团的组建行为。在有些企业集团的组建过程中,政府主管部门确实充当了组建的主体,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行政性行为。企业集团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时期的产物,是市场竞争的直接参与者,这就要求企业成为组建企业集团的决策主体,而不是由政府部门取而代之。因此,要进一步规范政府部门的行为,避免违背市场规律强行捏合的弊端,改决策为引导和政策扶持。其次,是要注重组建企业集团的实效。重要的是要克服对规模认识的简单化和主观上追求大型化,而不考虑企业集团规模形成的客观基础和企业集团组建以后的实效,以致企业集团现有的结构、管理和协调能力等都难以适应企业集团的规模。注重组建企业集团的实效,其本质是要根据市场趋势和客观基础形成相适应的规模,而政府主管部门则可以通过宏观协调和经济杠杆来施加影响。再次,是要进一步实行资产授权管理和资产经营一体化。就目前企业集团内部来说,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组织相对松散的状况,从而影响到集团公司战略意图和发展规划的实施。因此,有必要加速企业集团国有资产授权管理的进程,并加快资产一体化经营的步伐。最后,是要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配套性。企业集团组织体制的多变是一个普遍现象。短短几年中,一些企业集团的组织形式经历了从企业到集团公司、仿三资、股份制直至上市公司的急剧变化过程,是造成集团内部各种关系包括领导体制、组织结构、集权分权关系和利益分配关系在短时间内难以理顺,政府部门也缺乏一套有效管理这类集团的方法,往往在不同时期,根据不同需要,对集团提出不同的要求,使企业集团难以适从。因此,政府要对企业集团运行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及时分析和研究,并制定相应的配套政策予以协调解决,要避免制订的政策重组建、轻发展的倾向,更要避免因政策多变引起的震荡。
标签:两个转变论文; 企业经营规模论文; 资产经营论文; 国内宏观论文; 企业资产论文; 企业经营论文; 企业创新论文; 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