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军区大连疗养院桃源疗养区 116023)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养生”已成为一个热门的话题,中国饮食养生文化中,古人认为,饮食能滋养人的气血,人体摄入谷物后精气就会充足,精气充足气血就会旺盛,气血旺盛筋骨就会强壮。现代医学也认为,饮食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条件,对人体相当重要。饮食得当,可以延年益寿,饮食不当,又会造成致病折寿。所以,正确合理的饮食对人体健康非常重要。
关键词:中医;饮食;养生;食物
什么是养生?养生就是倒仰生命。养生之道就是保养生命的道理与方法。中医养生学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研究人类生命规律,寻找增强生命活力和预防疾病的方法,是中国医学文化之精粹。
中医养生之道的特点
1、尊重自然规律,顺应自然规律
养生又称“摄生”、“道生”、“保生”等。因此中医的最高境界是养生,养生的最高境界是养心。所以,就养生而言,下士养身,中士养气,上士养心。在《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中就提出了这样的养生之道,“天真”,“天”,有“天年”,“天数”之意;“真”则指通过养生获得的真气。“天真”的意思就是人们通过养生,保养真气,进而延年益寿,尽享天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强调精神方面的养生
中医认为,精神方面的调养是养生的一个重要环节。避免不良精神刺激,提高自我心理调节能力,是中医养生遵循的一个原则。黄帝内经说:“意志和则精神专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脏不受邪矣”。“志意和”与人群中个体的气质,性别、年龄、经历、文化思想修养等密切相关。英雌人们应善于调节自我心理,消除不良刺激,保持良好心态。佛教中也有这样的说法,看一个人观相不如观气,观气不如观心,“一切修身修心法门,只有两字诀∶曰放下、曰回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只要一放下,一回头,边,回头是岸。只要一放下,一回头,病者顿愈,迷者顿觉,此真无量寿者。
中医饮食养生法
增强体质健康的导火索味出下窍,阳气出上窍。味厚者为阴,薄为阴之阳。气厚者为阳,薄为阳之阴。味厚则泄,薄则通。气薄则发泄,厚则发热”。这句话简单来说就是“味可淡不可重,宁薄而勿厚”,在这个物质十分丰富的时代,人们过于注重“色香味”大吃口味厚重和营养过剩的食物,造成的健康问题却越来越多。我们不得不思考这样的问题“如何吃怎样吃才能吃出健康来”。从养生角度看,促进人体健康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锻炼健身,合理的体育锻炼和按摩锻炼等;二是食疗进补,即该怎么吃如何吃的问题。简单来说,养生一个是如何练,一个是如何吃,怎么吃,吃什么。就“如何吃”古人给我们提出了一些建议,在《备急千金要方》中这样说“莫强食,莫强酒,莫强举重,莫忧思,莫大怒,莫悲愁,莫大惧,莫跳蜋,莫多言,莫大笑。”以此告诫人们要少食多餐,不可暴饮暴食,吃饭时不要思虑过多,饭后不可马上睡觉等。食物可以做药,要却不能当饭吃。有很多食物都可以入药,比如:桂圆性温、味甘,入心脾二经,能益心脾、补心血、宁心安神。常用于治疗虚劳羸弱、失眠健忘等症;山药补气健脾、养阴益肾,用于脾气虚弱,食少便溏,慢性腹泻等症;兔肉补中益气,补精添髓。用于脾虚食少,血热便血,胃热呕吐反胃等症。因此,我们一定要把饭当药吃,不能把药当饭吃。是药三分毒,营养平衡的食物搭配----五谷为养,谷物是主食。我们常说五谷杂粮,究竟“五谷”是那些呢?中医强调五谷、五果、五蔬、五畜这些都是基本的食物来源,在《素问·脏气法时论》中对五谷做了这样的解释“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此五者,有辛、酸、甘、苦、咸,各有所利,或散或收,或缓或急,或坚或软,四时五脏,病随五味所宜也”。这段话的意思是,要把五谷作为主要食物,把五果作为辅助之物,把五畜作为滋养之物,把五菜作为补充之物。把这些性味不同的东西搭配得当,按照五脏所需合理食用,就能起到补气益精的的作用。五谷是我们生存的基础条件。
五谷、五果、五畜、五菜具体指哪些物质呢?
五谷:稻、黍、稷、麦、菽;五果:桃、李、杏、栗、枣;五畜:牛、羊、猪、犬、鸡;五菜:葵、藿、薤、葱、韭;人体80﹪左右的热量和50﹪左右的蛋白质,是粮食提供的,小米富含蛋白质、脂肪和铁。豆类含有大量的淀粉和蛋白质,是重要的维生素B的来源,营养价值十分丰富。
在五千年社会历史变革的长河中,虽难免不受佛、道等宗教文化的某些影响,但也逐渐形成了儒家食养的若干风格和原则,其特点大致可概括为四点。
一、因后天之本,及早食养:祖国医学一直认为,脾胃是人体的后天之本,故倡导养生特别是食养至迟也须从青、中年开始,经过饮食调理以保养脾胃实为养生延年之大法。如味甘淡薄也足以滋养五脏,故劝人尽量少吃生冷、燥热、重滑、厚腻饮食,庶不致损伤脾胃。如能长期做到顾护中气(即脾胃生发的功能)而恰当地食养,则多可祛病长寿。
二、食养关键在于饮食有节:节制饮食的要点关键在于“简、少、俭、谨、忌”五字。饮食品种宜恰当合理,进食量不宜过饱,每餐所进肉食不宜品类繁多,要十分注意良好的饮食习惯和讲究卫生,宜做到先饥而食,食不过饱,未饱先止;先渴而饮,饮不过多,并慎戒夜饮等。此外,过多偏食、杂食也不相宜。
三、先食疗、后药饵:食疗在却病治疾方面有利于长期使用。尤其对老年人,因多有五脏衰弱,气血耗损,加之脾胃运化功能减退,故先以饮食调治更易取得用药物所难获及的功效,盖此因大多数老年人患有程度不一的慢性病或身体虚弱,一则难坚持长期服药,二则有的不太习惯,三则易发生不良反应,故先食疗而后必要时用药多较妥当。
四、多讲究早食常宜早,晚食不宜迟,夜食反多损的原则。食宜细嚼缓咽,忌虎咽狼吞;宜善选食和节制饮食,对腐败、腻油、荤腥、粘硬难消、香燥炙炒、浓醇厚味饮食更宜少进;淡食最宜人,以轻清甜淡食物为好;食宜暖,但暖亦不可太烫口,以热不灼唇,冷不冰齿为宜;坚硬或筋韧、半熟之肉品多难消化,食宜熟软,老人更直。
论文作者:张倩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2/6
标签:饮食论文; 中医论文; 脾胃论文; 食物论文; 气血论文; 就会论文; 黄帝内经论文; 《航空军医》2017年2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