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手术室医院感染控制对策论文_余艳丽

浅谈手术室医院感染控制对策论文_余艳丽

余艳丽(湖北省竹溪县中医医院 442300)

【摘要】目的 通过对手术室医院感染监测和状况分析,探讨感染相关的因素及控制对策。方法 建立完善的管理和监督体系,对存在的缺陷及时整改和总结,创造适宜的手术环境。结果 制定并落实了各项消毒隔离措施和感染监测制度,使我院手术室有效的控制了手术感染率,各项监测指标均在合格范围内。结论 综合手术室感染因素,加强手术室医院感染控制和管理,可以有效的降低手术感染率,进而提高手术质量,保证手术安全。

【关键词】 手术室 医院感染 因素 控制对策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5-0016-02

健全的医院感染组织是开展医院感染工作的基本条件,管理措施和制度的认真贯彻实施,才能达到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目的。手术室是外科系统进行手术治疗的场所,同时也是医院感染的高危科室之一,它担负着对病人进行手术和急危重病人的抢救任务,其工作质量直接影响着手术病人的预后及医院的医疗效果,感染严重者可危及病人的生命。控制手术感染的发生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也是更好的服务于患者,最大限度的保障生命安全。现将我院手术室感染因素分析及控制对策介绍如下。

1. 手术室感染的主要因素

1.1 空气污染:空气和尘埃中携带有病原微生物,带菌微粒可直接落入手术切口,或先落到器械、敷料等而后污染切口。人员流动是手术室空气中细菌数量增加的主要原因,如大手术、急危重病人手术需较多人力、物力的多方面密切配合,人员流动性大,导致空气的流动性增大而增加手术感染机会。

1.2 工作人员:手术者的手是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主要病原菌来源。急诊手术时因抢救的需要,术者在紧急情况下难免会不规范洗手,术中一旦刺破手套,手就会成为重要菌源。术者和其他工作人员头发上的菌尘及暴露皮肤的有菌皮屑落入切口也会导致感染。当抢救大出血病人术中因血液、汗液浸湿手术衣时细菌易穿透。另外麻醉人员在气管插管、各项麻醉穿刺中操作不规范,均会导致感染的发生。

1.3 患者:其自身携带的菌群也是重要的手术切口感染来源。

1.4 手术物品:如误用未灭菌或灭菌不合格的器械、敷料或过期、潮湿的物品均会造成严重感染;术中一次性无菌物品包装破损、过期未被发现亦是感染因素;全麻过程中的气管插管、氧气湿化瓶、呼吸机管道消毒不严格可直接造成病人肺部感染。

1.5 大手术或急诊手术常需建立多条静脉通道用于加快补液和输血,输液、输血、麻醉静脉用药时无菌技术操作不严均可导致感染。

1.6 手术后器械敷料、污染物及病人的血、脓、分泌物、冲洗液处理不彻底,会引起手术病人的感染,也会引起医护人员的感染。

2. 控制感染的对策

2.1 健全制度,强化无菌观念 手术室是一个无菌要求较高的科室,根据手术室的工作特点,建立健全手术室各项规章治度。如各类人员职责、手术室一般规则、参观规则、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消毒灭菌制度等,并严格控制外来人员入室,必须入室时严格遵守手术室的规章制度,禁止手术室工作人员穿手术衣外出。在医院感染科的领导下,成立了由护士长、麻醉科主任、兼职护士组成的院感监控小组,主要负责科室微生物监测,消毒隔离制度的落实及平时院感工作的督导。护士长进行经常性的抽查,动态掌握手术室工作人员遵守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每月进行一次讨论,不断的总结提高,保证感染监控与管理的落实。

2.2 学习有关医院感染知识,提高控制感染意识 定期组织医护人员学习有关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及各项规章制度(手术室一般制度,消毒制度,洗手制度,卫生制度,参观制度等)。同时选派医护人员外出学习与培训,所学知识传授给全科医护人员,普及医院感染知识,不断更新医院感染意识。在全院普及医院感染知识的同时,加强对监控人员的业务培训工作,训练与提高护士的业务水平与无菌观念,使其认识到手术室无菌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 手术室空气控制感染对策:手术室须每日及术后进行清洁消毒,用500-1000mg/L有效氯消毒液拖擦地面,每日常规开放紫外线空气消毒器2h,接台手术时,应迅速清理手术床、器械、使用的物品,湿拖消毒地面,对可疑被患者血液或体液污染的环境及物品进行有效消毒,紫外线照射0.5~1h后,方可接下一台手术病人入手术间;每周用酒精纱布擦拭紫外线灯管一次,每月用指示卡检测其强度一次;每周进行室内、外环境卫生彻底清洁,湿式清洁法擦拭墙体表面、设备表面、设施及仪器等,并检查其性能,对高处物品、墙壁、天花板、门窗、地板等均要擦干净;每周清洁空调出风口和过滤网;每周用乳酸按每100立方米12ML加等量水熏蒸一次;每月做空气培养1次,使空气中的细菌总数<200cfu/m3。手术室内物品应摆放整齐,保持清洁无灰尘、无污迹,避免不必要移动;术前提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术中尽量减少人员在室内走动。手术室应控制合适的温湿度,温度应在22~26度,相对湿度为40%~60%。严禁在手术间制作敷料或整理包布。 各手术间的拖把抹布应固定使用,减少污染的机会。

2.4 手术人员手的控制感染对策:洗手消毒是控制医院感染的最重要措施之一,手术人员要严格执行有效的手卫生制度,接触患者前后均要洗手或用消毒剂洗手,必要时戴一次性手套,并遵守手术室规章制度。

2.4.1 外科洗手:术前洗手法为流动水肥皂液刷手法,双手和前臂刷洗完毕,用无菌水冲洗干净,待自然干或无菌擦手巾擦干,整个刷手过程不少于5min。彻底洗手后用抗菌手消毒剂5-10ml消毒双手涂擦于手和前臂过1min后穿无菌手术衣,手消毒后保持双手高过肘部,避免污染,戴灭菌手套才能参加手术。

2.4.2 普通洗手:是用肥皂或清洁剂认真揉搓掌心、指缝、手背、手指关节、指腹、指尖、拇指、腕部,时间不少于15s,流动水洗净。在接触严重污染源时,可先用消毒剂洗手3min以上,洗后避免擦手巾共用,最好用一次性无菌纸巾沾干。定期监测,保证工作人员手指带菌数不超过5cfu/cm2。

2.5 手术患者的控制感染对策:术前需沐浴、洗头、理发、修剪指(趾)甲、备皮、更换衣服等,可有效减少切口感染机会。

2.6 手术物品控制感染的对策:所有手术器械、医疗用品必须一用一消毒,原则上能用高压蒸气灭菌,应首先高压蒸气灭菌,它具有高效、快速、方便、经济、安全诸多优点。感染及特异性感染手术用品实行双消毒制度。对不能用高压灭菌的,可用物理、化学方法,如熏蒸、浸泡。用消毒液浸泡,每次灭菌前必须用指示卡检测其有效浓度。给病人输液、输血时以及全麻中气管插管,氧气湿化瓶、呼吸机管道的使用应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防止污染。无菌物品必须存放于无菌容器、无菌包或无菌区域内,应分类放置并按有效期的先后顺序摆放和使用。无菌储物间需定期进行空气消毒和监测。

2.7 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与使用 为控制医源性感染,一次性医疗用品在医院得到广泛使用,尤其在手术室的大量应用。应注意使用前认真核对产品名称、生产批号、型号规格、产品商标、有效期等;包装是否密封、有无潮湿、破裂、污染等;如遇过期、不配套、不合格、被污染、潮湿、字迹模糊不清者均不可使用。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应专柜存放,离地面20~30cm,距墙壁5~10cm,柜内清洁干燥,通风良好,温度与湿度要适中,定期进行空气消毒。使用后彻底毁形、消毒,按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专人回收后进行无害化处理。

2.8 手术后污物处理

2.8.1 非感染性手术处理:手术器械先清洁→再消毒(用500-1000mg/L有效氯消毒液浸泡30min)→擦干→上油→灭菌备用。手术后开窗通风,更换床单、被套、约束带,用500-1000mg/L有效氯消毒液擦拭手术单元污迹。污物桶及吸引瓶内污物用500-1000/L有效氯消毒液浸泡30min后倾到,手术布类送洗衣房处理。

2.8.2 HbsAg阳性手术处理:将手术器械用500-1000mg/L有效氯消毒液浸泡30min,清水冲洗煮沸30min擦干上油灭菌备用。标本须放于专用包装袋内封扎袋口或容器内加盖密闭,由专人送至病理科。布类用黄色编织带装好,注明“阳性”送洗衣房处理;手术间严格终末消毒,手术床用500-1000/L有效氯消毒液擦拭,地面500-1000/L有效氯消毒液擦洗,污物桶和吸引瓶内吸出物用500-1000mg/L有效氯消毒液浸泡30min后倾倒处理,手术间按8ml/m3用0.2%过氧乙酸喷洒。

2.8.3 特异性手术处理:手术用过的器械及物品双重高压灭菌处理,手术用敷料、布类及手套焚烧,手术室空气消毒按每立方米40%甲醛10ml,高锰酸钾和水是甲醛的半量熏蒸,密封24h后通风。

讨论:手术室控制感染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管理,也是医院最基本的常规建设之一,不仅要经常性的强化监控意识,做好基础预防工作,更要适应手术室医院感染特点的变化,不断提高手术室人员的业务素质,提高监测管理的手段和水平。我院手术室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注重对每一个环节的重视,并有具体的消毒隔离方法与措施。医院感染办公室随机抽样,科室每月定期对手术间和无菌物品储存间空气、物体表面、手术前刷手、医护人员的手、无菌物品(高压灭菌物品、熏蒸物品、一次性物品、浸泡物品)、消毒液进行细菌培养,结果均在合格范围内。几年来我院手术室1类手术切口无感染现象发生,杜绝了医院感染、传染病的传播,提高了手术质量和治愈率,减轻了患者不应有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

论文作者:余艳丽

论文发表刊物:《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3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2-19

标签:;  ;  ;  ;  ;  ;  ;  ;  

浅谈手术室医院感染控制对策论文_余艳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