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变电运维是影响供电质量的一个关键因素,也是关系到供电企业以及用户自身利益的重要方面。在变电运行过程中,要减少风险以及供电隐患的存在就必须做好变电运维工作,其中的每一个工作者都要对变电运维有正确的认识,如果处理不当很可能危及到用户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在工作过程中,本人对变电运维中的电力风险隐患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以下是对其的详细阐述。
关键词:变电运维;隐患;风险;应对技术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电力事业实现了长足发展,取得巨大成就,成为国民经济重要产业之一。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电力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我国变电运维一体化水平不断提高,运维技术手段更加丰富,从而有效的提升了家电运维工作成就,提高了电力企业经济效益。然而在实际中变电运维技术控制管理工作中还存在许多危险因素,因而引发许多运维安全事故,对于变电运维工作中的风险,我们应该拥有针对性的对策来摧动变电运维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1变电运行维护的意义
变电运行维护工作一体化的展开,不仅促进了专业电网技术人员的巡检效率与效果的达成,同时还能够利用时间上的有效分配最终实现对安全隐患、事故隐患的有效解决,最大程度上对变电设备运行的可靠性与安全性提供支撑。除此以外,变电运维一体化的开展还能够将原本有限的人员进行优化组合,实现运行与维护二者之间的有效互补,在缓解人力资源缺乏的同时提升工作效果的实现。除此之外,变电运行维护还能够最大程度上整合设备巡检力度、倒闸操作以及检修、维护的工作,在保证经济效益取得的同时最大成都上实现工作效率的实现。
2变电运维中存在的隐患风险
2.1环境风险
电力企业在开展变电运维工作时多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我国幅员辽阔,气候类型丰富,各种特殊天气会对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产生巨大的影响,若电力系统未事先做好防护措施在遇到极端恶劣天气时,难免会对电力系统产生危害,像高温、潮湿、冷空气都会对变电站产生影响,冬季温度骤降时电气设备会出现漏油现象,雷电天气则会对室外电气设备造成损坏。
2.2机械设备风险
当前电力行业竞争愈发激烈,企业领导者过于追求企业的经济效益,致使管理机制不健全,企业内部没有配备相应的监督管理部门,企业内部电气设备和线路检查维修不到位,容易埋下隐患,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转。此外,21世纪是科技的时代,机械设备更新过快,部分企业领导人为了减少资金支出,并未及时对电气设备进行优化升级,沿用旧机械,生产效率低下,由于当前人们对于电力能源需求过多,变电站很多时候在超负荷工作,特别是在用电高峰期,在工作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机械损毁,如果未及时对其进行检查维护及更新,会加大风险的发生率,一旦发生危险不仅会毁坏机械设备还会造成人员伤亡,严重时会造成大范围断电,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造成无法预计到经济损失。
2.3员工风险
工作人员专业能力有限,安全意识薄弱,开展变电运维工作时未严格按照要求进行,对机械性能和操作要点掌握不精确,违规操作时有发生,企业内部人员分布不合理,工作强度过大,多是单人作业,致使在实际工作中操作不到位,影响变电运维工作的顺利进行,无法实现最佳工作效果。
3变电运维隐患风险的应对策略
3.1提高运维人员素质
(1)以培训的实用性、针对性为出发点,以实用性技能培训为重点,切实开展工培结合,结合带电检测、维护消陷及操作、验收等开展工培结合,解决工学矛盾。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2)要因人而异、循序渐进地开展针对不同素质、不同专业、不同需求实行差异化培训,逐步提高他们的实际工作技能。(3)有效开展运检交叉培训,打破专业壁磊,提升运维一体化专业技能。(4)开展运维人员竞争上岗考试,做到“能者上、庸者下”,充分调动员工学习知识和提升技能的积极性。
3.2运维风险隐患的评估以及预控
(1)做好风险识别工作。风险管理工作中,风险的识别是基础。从明确防范的事故对象开始,分专业逐层识别,通过“短板”分析的方法查找引起事故的重点部位、关键环节,应用安全原理确定事故防范的监控手段和风险控制的现场措施。根据工作任务、环境、机具近期使用要求,组织较为系统的设备环境的识别工作。使得各层次、各部位的风险都能够得到全面的分析和控制。(2)重点抓好现场作业风险控制。风险管理的核心是控制作业过程,是现场作业危险因素的识别、评估和控制。作业前,预先辨识风险,分析、描述“危害程度有多大”。如果通过措施的采取,风险是可以接受的,则针对危险因素,有效组织和实施控制措施,防范风险失控。为了促进风险控制水平的提高,要求管理人员开展作业安全规范检查和反违章工作,实现闭环管理。(3)加强风险意识教育和风险识控能力。为保证风险识别和控制的质量,要让员工消除工作中野蛮、盲目、麻痹的习惯,掌握风险识别、评价和控制的技能,需要持续深入搞好风险管理知识和识控能力培训,使员工逐步掌握风险管理的理念、方法和措施;促进员工安全意识和习惯的养成,自觉辨识隐患,主动防范风险,由“严格监管”转变为“自主管理”。(4)做好隐患风险的动态管控。建立“隐患库”,实时监管隐患的发现、发展、处理和评价,在现场作业前及时调阅,防止隐患暴露于人员活动范围而导致事故。对于风险较大作业,要分析作业中的安全薄弱环节,完善各种安全隔离、防护、警示措施,改进施工机、器、工具的安全性能,提高安全本质化水平,改善安全生产条件。
3.3提升设备设施质量
(1)扎实开展状态检修。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综合考虑设备状态、运行工况、环境影响以及风险等因素,开展设备状态检修,真正做到“应修必修,修必修好”,避免出现失修或过修的情况。(2)严把设备验收环节。设备验收是坚持设备技术质量标准的重要措施,也是保证安全可靠经济运行的重要环节。设备验收包括出厂监造、安装交接及各类检修和调试,新设备要求提前介入,做好隐蔽工程及中间验收,开展跟班调试。要按照相关验收规程和技术标准编制验收卡逐项验收合格,验收手续齐全、符合运行条件才能投入运行,确保“零缺陷”投运。(3)提升运维质量,认真开展带电检测工作,及时发现设备隐患,及时处理。不能及时处理的应制定防范措施,加强跟踪巡视与检测,防止缺陷发展造成事故。
3.4加强日常的巡视检修工作
要保证变电运维工作的高效落实和开展,就需要在日常的检修维护工作中加强技术性的措施落实,保证各项检修技术落实到位,对于关键环节的检修有重点落实,保证各个环节的有效衔接,对于变电检修工作人员来说,就需要加强定期的维护和管理,及时发现并解决存在的问题,使其影响范围降低到最小,同时还需要依据电路运行的实际制定完整健全的检修计划,并涉及到诸多方面,进而确保相应的技术性工作准备落实到位,对于检修工作中的具体流程也要明确细化,减少可能出现的遗漏点,把需要注意的安全事项明确提出,达到检修工作的目的。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的变电运维工作虽然起步较晚,其中的问题和风险也相对较多,但只要我们每一名从业人员能够在整个的电网运行生产过程中保证变电运维工作的有效开展,严格执行既定的各项规章制度,通过充分的风险评估与防范来对风险点展开隐患排除,最终实现变电运行的有序、合理进行。与此同时,每一名变电运维从业人员也应当将这项工作作为一项事业来抓,避免一劳永逸的思想作崇。
参考文献:
[1]程彦明,陈凯,刘江.浅谈变电运维中隐患风险分析与应对技术[J].大科技,2016(23).
[2]卢国华.浅议变电运维中隐患风险分析与应对技术[J].工程技术:全文版,2016(12)
[3]王晶.浅析基于变电运维的隐患风险与应对技术[J].电子世界,2016(18).
论文作者:江毅超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16
标签:风险论文; 工作论文; 隐患论文; 作业论文; 设备论文; 措施论文; 技术论文; 《电力设备》2018年第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