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德佑 山东省青岛莱西市马连庄镇中心中学 266617
体育教师给人的感觉就是严肃、严厉并且上课呆板,缺少生机。教师的情绪及上课的形式风格影响着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从而直接影响着课堂效率。学生对体育产生了兴趣,则能够由被动学习转到主动学习,这也就要求体育教师尽量做到教学形式趣味化、思想化。
一、体育游戏
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游戏方法和教育手段,体育游戏将锻炼身体作为基本方法,以达到娱乐身心、改善体质和陶冶性情的目的。通过开展游戏,人们将各种各样的社会活动经验传授给自己的后代。参照俄国教育家马卡连柯的观点,我们认为与成人生活中工作、服务和活动相比,儿童生活中的游戏也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以游戏中孩子的表现为参照,可推测出其在以后生活中的表现,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三岁看大,七岁知老”。因此游戏对于孩子的成长培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叶子”,因此不可能要求每个小学生都像教师期望的那样兴趣激昂、情绪饱满。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教师不能为求上课整齐、学生听话而扼杀了小学生的个性。对于不同年龄的学生要开展一些不同的体育游戏,对于同一年龄的学生也要选择一些不同的游戏内容、提出不同的游戏要求。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能力水平开展难易不同的游戏,不致于让学生感觉力不从心或太轻而易举而失去了游戏的趣味性。
在体育教学的开始与准备环节,应使学生注意力得到转移,使学生由安静状态迅速转入运动状态。此时将体育游戏合理运用到课堂活动中,能够使学生将自身各系统组织和器官的功能快速提高,尽快转入运动状态;并做好充分的生理与心理准备,为课程基本环节的开展和激烈紧张的活动创造有利条件。学生在教师对某种技术动作反复讲解示范或过多重复练习时,极易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疲劳现象,注意力也大幅下降;在课程的结束环节,学生的肌肉过于紧张,急需放松,身体的整体机能也需要一定程度的恢复。此种情况一般多出现在课程基本环节具有大运动量的活动以后,还存在其他具有较大运动量的课程安排中。教师可针对性地安排一些较为放松的小游戏,使学生在激烈活动之后渐渐恢复至平静状态,其心血管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的状态也回归正常。通过安排此类具有放松性质的小游戏,使学生在体育课堂活动中有张有弛,在锻炼了身心的同时又不至于出现不良影响。
比如在大运动量的田径类活动结束后,可以进行“按报数结组”的体育游戏:所有同学围成圆圈并作逆时针慢跑,在跑动过程中对疲劳部位的肌肉进行击打,同时注意教师报数。在听到报数后,学生应立刻依照所报出的数字就近抱团结组,失败者为最终不能凑足人数者。通过类似的方法,学生在大运动量后的疲劳度得以有效缓解,教学活动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结束,给学生留下良好、深刻的印象。总而言之,应将体育游戏与体育课程的教学大纲和教材充分结合起来,以利于体育教学任务的完成,促进学生动作技能的完善与提高,同时更有利于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体育游戏以服务于课程教材任务为目的,因此,在选择体育游戏类型时不能只听凭学生的要求、兴趣或热情。教师应从实际出发,结合学生性别、年龄、身体素质、生理、心理以及技能等方面的特点,合理选择体育游戏,使其与课程安排有机融合,发挥最大效果,切忌滥用。只要教师们严格遵循体育教学的基本原则,并充分考虑到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与具体情况,善于总结,深入探索,勇于创新,锐意突破,相信在中学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的运用会越来越合理、越来越有成效。
二、德育教育贯穿始终
“体者,载知识之本,寓道德之舍也。”这话辩证地指出了体育与知识、道德的关系。所以,体育教学要把德育贯穿到教学中,利用体育教学丰富的教育因素,加强学生的德育。
1.通过田径、球类、体操等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组织纪律性和勇敢、果断、机智、顽强的意志及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2.通过教材的游戏内容,培养学生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热爱集体、勇敢顽强、机智果断、遵守规则等良好的道德品质。
另外,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表率作用教育影响学生。要时刻注意对学生的言传身教,用自己的模范行动为学生树立榜样。
通过体育游戏情境的创设、教学方法的研究、游戏内容设计的论述,认识到体育游戏对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思想品德、个性品质、创新意识和实践体验等方面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和意义。学生在游戏中玩得开心、学得轻松是教师们孜孜以求的终生目标。
论文作者:徐德佑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8年2月总第26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30
标签:学生论文; 体育游戏论文; 自己的论文; 教师论文; 游戏论文; 体育论文; 体育教学论文; 《素质教育》2018年2月总第26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