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阶段,我国以可持续发展作为重要的战略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应制定科学的战略和规划,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对战略选择进行系统的评估,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分析战略选择对环境的影响,做出环境影响评价。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工作;问题对策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绿色发展的理念愈发深入民心,在此背景下,环境影响的评价机制作为一种预防性的环境保护制度显得十分重要。环境保护制度能够为环境综合治理和城市的环境规划提供参考依据,促进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
1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的问题
1.1法律执行方面存在问题
在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法律法规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对环境影响评价重要性的认识还存在不足情况,处罚的力度相对比较轻,很难对相关行为进行有效的约束。而且在执行方面,也没有明确规定各个部门的具体执行处罚措施,这样就会影响法律实施的效果。
1.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人员实践经验不足
近些年来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人员队伍越来越年轻,专业虽然对口,但是实践经验却不足,还不能准确判断和衡量环境影响。环境影响评价单位一般需要3~5年的时间才能够培养出具有一定技术水准的环境影响评价专业技术人员,但是技术人员在市场机制下流动性比较强,许多有经验的从业者不再从事这项工作;由于环保产业的蓬勃发展,新成立的环评公司也缺乏有效的人才培养途径和经验,使得很多经验不足的人员从事环评工作,影响环评报告的编制质量。许多一线技术人员的实践经验十分缺乏,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模式、参数的选择,二是环保措施技术经济论证。由于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会比较大,因此在进行环境影响预测的时候,所采用的模式、参数不同,那么得出的预测结果也不同。而预测方式的选择需要有足够的实践经验才能够得到和实际相符的结果。环境影响评价提出的对策既要与相关环保政策相符,还要达到相关环境保护的标准,许多环评工作者对环保措施的效果、工艺及市场认可度进行深入了解,进行的技术经济论证往往与实际产生分歧和脱节,不能很好地指导后续的环境保护工程设计和实施。
1.3环评报告质量不高
高质量的环评报告,应全面系统、资料详实、标准适当、模型正确;结论应实事求是、公正无私,提到的建议和意见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但实际中,许多报告的质量并不高,无法真正实现其价值。主要体现在,无关紧要的东西太多,仅仅统计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缺少生活过程中污染情况的统计,使得评价结果不完备;所得结论模糊,针对性不足。
1.4公众参与力度不够
根据相关调查发现,公众参与力度不够的主要原因有:公众参与环保的途径有限,不能获得建设项目的相关信息,从而不能及时参与到环境保护中;大部分民众不了解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不能判断出工程建设中的违规行为,继而不能对项目建设提出有效的环境保护意见;在环境影响评价和项目审批中,政府拥有绝对领导权,公众无法直接参与;第三方环境保护组织稀缺,对环境保护工作无法做到面面俱到。
1.5工程分析的粗糙
工程分析,指的是对建设项目的运行过程进行分析,明确产生污染的方式、数量,明确污染控制措施及其效果,明确各种污染物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等。这是环评工作开展的重要前提,对于整个环评工作的质量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因此,工程分析应选取正确的方法、详实的资料,应尽量准确地展现出相关建设项目的基本面貌。但有些环评项目恰恰是没有做好这项工作。比如,选择简易的生产流程图取代工程分析,采用简单的算法对一个小型钢企的污染情况进行分析,所得结果与真实情况有着巨大的差距。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有效措施
2.1做好环境影响评价的宣传工作
环境管理相关部门应重视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将环境影响评价宣传工作深入基层,还要宣传与普及环境相关的法律法规,使相关企业及有关人员对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内容和意义有深刻的认识。尤其是偏远地区以及发展比较落后的地区更要做好环境影响评价的宣传工作,防止这些地区为了短期的经济利益而牺牲环境。
2.2认真开展工程分析
设计部门是最为了解项目情况的,他们熟知生产过程及实际操作情况,掌握整个建设项目的污染分布情况,以及应该采取的污染控制措施。所以,应将工程分析工作交给设计部门来做,或者要求设计部门参与其中,当然也离不开建设单位的参与。因为环评工作应具有前瞻性,如果很难精确的统计到污染物的数量,就应该进行多次的调查分析以及多方的共同参与,并对得到的数据进行认真核查。
2.3公众参与制度
为了提高对公众参与制度的重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不仅对公众参与权利进行了规定,还明确了具体范围、程序、方式和期限,具体有以下做法:推进环境信息的公开机制,相关部门将环境相关信息数据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公开,使广大群众能够方便快捷的获悉相关信息,从而确保公众的环境知情权,从而调动广大群众参与到环评工作中,也能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对公众参与的主体以及范围进行明确,要让参与的主体能代表各方的利益,从而确保参与的公众具有较强的代表性,进而代表不同群体的利益;拓宽公众参与渠道方式,应利用多种渠道,丰富公众参与的方式,比如,可以采取听证会、电话、网络渠道、调查问卷等方式,从而更加全面地了解群众的意愿;健全相关审批制度,审批机关要对其采纳和不采纳的意见进行公示,并提供相关的依据和理由。
2.4提高环境评价工作人员的综合素养
在环境评价的工作中,人员因素是整个工作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其工作素质和工作能力决定着环境影响评价的结果,因此,为了确保环境评价工作的有效性以及环境评价结果的可靠性,必须提高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建议在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对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做出明确的规定。
2.5提高环评报告的质量
首先,要有高度的责任心,严格执行有关部门制定的环保类法规,要将环评质量当作社会服务的重要宗旨;其次,要不断提升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要多与先进单位进行交流,收集一些质量较高的报告书及环评成果,以有效提高自身环境评价水平,并为环评报告质量的提高创造有利条件,要向本地区的环评部门推荐优秀的环评成果以及环评技术经验,组织人员学习最新的环保法规,交流环评工作中的经验和感受。
2.6引进选择方案制度
选择方案制度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方案的可运作性,同时,还能通过方案的比较合理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优化社会效益。通过选择方案制度,可以将多个方案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以及环境效益进行比较,择优选择,确保环境影响评价方案的科学性。如果只是单一地制定一种方案,则无法知道该方案的可行性,不能确定方案成本是否合理,不能对其将要达到的效果进行评价。所以,环境影响评价要引进可选择方案制度,不断进行完善。
3结束语
相信在各级环境保护部们、社会各界和环评人员的共同努力下,环境影响评价体系将不断完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将更加有效的开展。随之环境影响的评价作为一种预防性的环境保护制度显得十分重要。环境保护制度能够为环境综合治理和城市的环境规划提供参考依据,促进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文聪.环境影响评价项目动态管理系统的设计[D].天津大学,2014.
[2]全超.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法律制度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4.
[3]狄娟.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制度研究[D].甘肃政法学院,2014.
论文作者:何银玲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7
标签:环境论文; 评价论文; 环评论文; 工作论文; 环境保护论文; 制度论文; 方案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2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