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威则热古丽•喀迪尔 新疆喀什疏勒县罕南力克镇卡木其瓦甫小学 新疆 疏勒 844207)
摘要:恰当地选准多媒体的运用与数学课堂教学的最佳结合点,适时适量的运用多媒体,就会起到“动一子而全盘皆活”的作用,发挥其最大功效,就可以减轻学生学习的过重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素质教育实施,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符合现代化教育的需要,有效地培养更多的跨世纪的创造性人才。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
中图分类号:G626.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8)02-125-01
一、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目标完成实践性研究的意义: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二、信息技术的应用有利于学生情感价值观培养
由于小学生年龄特征,直观强于抽象,他们的情感与价值观取向容易在直观中得到培养,价值观得到进一步提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推动力,是求知欲的基础。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学习的动力往往被学习兴趣所左右。学生上数学课,教师用几何画板作演示:只是简单地用鼠标点了几下,一幅相应的动态正弦波形图就在屏幕上出现。这不但方便了数学教师授课,也给学生带来了信息技术情感体验:“原来信息技术应用能把数学问题如此简单地实现,真是方便好用。”因此,在课堂的导入环节精心创设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努力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可以让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主动获取知识。多媒体这种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正好适应孩子们的心理特点,它能使形、声、色、动、静发生变化,向学生展现具体、形象、直观、声画并茂的视听材料,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
例如教学“确定位置”内容时,为了让学生体会确定位置的重要性,我设计这样的情境:播放多媒体课件(配位置示意图),同时配合叙述“小鸡第一次去姥姥家,天黑了不知道回家走那条路……”。问:“同学们,你们说怎么办呀?”“我们一起帮助迷路的小鸡找到家,好吗?”在充满童趣的情境中,孩子们深感帮助别人的责任重大,个个积极动脑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信息技术更有于学生获取知识与技能的形成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应成为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改教师向学生单向传递为师生、生生多向传递交流,改模仿记忆为自主探索。他们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并在其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有于学生获取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指导。
1.创设有利条件,提高自主探索能力。
在“任务驱动”下,引导学生进行自学,培养独立操作、主动探索的能力。一方面,利用现在的网络环境,巨大的信息量,提出问题的存在,让学生从中获取解决问题的知识(这就需要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分析信息的能力,具有一定的自主判断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和学习的能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另一方面,利用计算机技术,教师可以自己创设环境,建立微型的网络化教学平台,比如利用网络,建立交互性网站,设立随机性试题与答案页面,让学生通过目标自主的去寻求知识,并可根据自身的知识特点来选择难易度,教学有针对性,让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目标。更能激发出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2.加强学习方法指导,提高自主参与能力。
由于计算机的特点,无论软件硬件其发展都是快速的,特别是软件,更是层出不穷。而计算机已成为学习、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其中大部分人使用计算机主要是用应用软件解决实际问题,要让教师在课堂上讲解这么多的软件根本不可能,且教师也没足够的精力去掌握任何软件的操作。所以教师在平时讲软件的操作时,把软件中共有的、类似的、关键的地方要讲清楚,并引申开来,使学生能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提高操作时学生的学习质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传统的学科教育往往忽视发散思维,这样很难培养出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计算机的工具性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条件,教师让学生在收集、整理,获取新知、巩固练习中,促进学生主动发展,整个过程对学生而言就是创造,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
例如教学数学 “平移与旋转”内容时,我先组织学生观察现实生活中利用平移、对称和旋转的图案,然后让孩子们说说这些图案是如何平移、对称和旋转的,它们的特点又是什么?在此基础上,我又安排学生利用计算机进行图案设计。这是学生利用现代化手段进行创造性活动的好机会!
三年级“对称图形” 内容时,只依靠课本提供的例图,是远远不够的。只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我让学生从互联网上下载的图片,其中有非对称图形、对称图形;在对称图形中有轴对称图形,也有中心对称图形。学生们通过观察电脑中诸多的对称图形,把自己原本以有的“对称图形”的模糊认识与图片中的对称图形产生联系,发现自己原来理解的对称图形太简单了。再见视了上下相等、左右相等、旋转相等的对称图形后,学生们能较深刻的认识对称图形的特点,从而准确地理解“对称图形”的含义,既可轻而易举地解决教材贫乏的问题,同时也有利于学生收集、处理数学数学信息,从而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提高。
四、信息技术有利于过程和方法的指导
老师给学生一个机会,学生就会给老师一个惊喜;老师给学生一个引导,学生就会走得更远。现代信息技术就为我们实施新课程提供了这样的物质保证。
如学习圆的周长时,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是个难点。可是孩子们通过自己查资料,比较全面的了解了圆周率的历史,认识了我国的数学家祖冲之、刘徽等。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培养了自己探索精神,发挥了学习思考与空间,给了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方法,利于学生掌握知识过程和方法培养。
又如教六年级“利率与利息” 内容时,教师把银行利率牌、各行业职工缴税情况编成网页,供学生查阅。学生们根据自己家庭的实际情况,选择所需的信息,就可以计算出父母缴纳个人所得税的情况。学生对自己得到的材料进行分析,无疑会十分的投入,同时也保障了学生选择学习的权利。通过在网上查阅资料,孩子们还深入了解了国家税收的应用范围,进一步理解“国家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道理。
总之,将多媒体等信息技术合理地应用于小学数学课堂中,可以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能动性,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优化教学中教与学的关系,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效率,是新课程体系下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蒋群群.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学周刊,2014 (35):74.
论文作者:布威则热古丽•喀迪尔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2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4/2
标签:学生论文; 对称论文; 信息技术论文; 图形论文; 能力论文; 数学论文; 自主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8年2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