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广西边境地区旅游扶贫SWOT分析-以那坡县为例论文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广西边境地区旅游扶贫SWOT分析-以那坡县为例论文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广西边境地区旅游扶贫SWOT分析
——以那坡县为例

刘子霏

(南宁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1)

[摘 要] 在新时期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广西边境地区的脱贫任务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重要战略要求之一。对于广西边境地区的扶贫攻坚任务来说,旅游扶贫作为一个重要渠道,需要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本文以那坡县为例,通过对那坡县旅游扶贫的SWOT分析,指出其发展的内在优势、劣势和外部的机遇、威胁,并提出4条优化措施。

[关键词] 旅游扶贫;乡村振兴战略;SWOT分析;那坡县

1 问题的提出

李克强在2016年3月24日的博鳌亚洲论坛上指出“旅游产业不仅仅是服务业,在新经济的发展过程当中,它已经覆盖一二三产业,本身就是综合性产业。”旅游业与第一产业结合,形成了乡村旅游;与第二产业结合,形成了工业旅游;与文化产业结合,形成了文化民俗旅游。在旅游业由现代服务业发展为综合性产业的当今,在党中央提出要高度重视扶贫攻坚的背景下,旅游扶贫也就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动力。

(1)热分解温度50 ℃,热解时间120 min时,热分解重镁水溶液制备得到表面光滑,平均直径为6.0 μm、平均长度为100 μm的棒状晶须。时间继续延长,逐渐转变为多孔棒状

由于我国民族地区、贫困地区与旅游资源丰富地区具有高度的重叠性,在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为代表的边境地区扶贫任务实施过程中,旅游扶贫也就作为一个重要渠道受到了政府部门的重视和支持,一些学者纷纷就其进行研究。毛峰研究指出旅游扶贫是乡村扶贫的主渠道[1];董法尧等提出民族地区旅游扶贫在完成解决区域大面积贫困问题之后,面临扶贫目标群体转移和扶贫路径转向问题,民族地区旅游扶贫研究应更加关注个体贫困问题[2];邓小海等指出地区的效应综合表现为对当地社会文化、经济和环境等方面的作用和影响,一般包括社会文化效应、经济效应及生态环境效应等[3]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持中央统筹、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强化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责任制,坚持大扶贫格局,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深入实施东西部扶贫协作,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乡村振兴的最终目标,就是要不断提高村民在产业发展中的参与度和受益面,彻底解决农村产业和农民就业问题,确保当地群众长期稳定增收、安居乐业。具体到广西壮族自治区那坡县来说,这也是旅游扶贫所期望达到的最终效果。

为保证碾压的刚性效果,应将初压以强振状态碾压2遍,并把初压区域的长度控制在20m以内。复压应紧跟在初压作业以后,同样以刚性碾振压2遍来保证路面碾压作业效果。终压只需刚性碾静压1遍来消除机械设备运行使用产生的轮迹。

2 区域概况

那坡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南部,地跨东经105°31′~106°5′、北纬22°55′~23°32′,东及东北部与靖西县相连,南及西南部与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高平、河江两省接界,西及西北部与云南省富宁县接壤,下辖9个乡镇,全县面积2231.11 km2

那坡县城所在地城厢镇距百色市254 km,距首府南宁市405 km,距云南省昆明市700 km,平孟口岸距越南高平48 km,距越南首府河内200多km,行政上隶属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管辖。

3 那坡县扶贫旅游的SWOT分析

3.1 优势(Strengths)

3.1.1 旅游资源丰富,资源品类组合良好。那坡县隶属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地处云贵高原余脉,为低纬地区,在北回归线以南,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热量丰富,水分充沛,光照充足,土壤占全县土地面积的66.97%。那坡县代表性的植被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热带雨林,常见的树种有八角科、樟科等。因盛产八角,那坡县也被称为“八角之乡”。这种气候和土壤也使得那坡县适宜发展芒果、火龙果、桑果等热带水果种植业。近年来,那坡县政府在百南乡中越跨国大峡谷河段两岸进行生态农业开发,建立了0.167万hm2的生态观光基地,并利用水田闲置时间在坡荷乡中山村打造千亩油菜花海,还在百都乡坡平屯至那侬屯梯田种植13.333 hm2格桑花。这些观光农业的发展使得那坡县的旅游资源组合变得更加丰富,与以弄平古炮台为代表的具有军事战略意义的历史景区、以吞力寨黑衣壮族风情园为代表的少数民族人文民俗风景区等组合成了一个具有复合型吸引力的旅游胜地。

①高分辨率卫星数据具备信息量丰富、清晰度高等优势,能够客观、全面、准确地展示小流域基础信息和治理措施空间布局地表信息状况,为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规划审批提供了技术手段。

3.1.2 壮族少数民族文化吸引力大。2006年国务院发布通知,将那坡县的那坡壮族民歌收入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历史的见证,是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这在那坡县旅游业发展过程中也就成为显著的吸引点。21世纪初,那坡县政府重视到当地少数民族村寨的旅游前景,筹集资金建立了吞力寨黑衣壮民族文化风情园。“黑衣壮”以黑为美,以黑作为穿着和族群的标记,是壮族的一个奇特支系,也是壮族的民族精神传承最完好的族群之一。风情园的建立在弘扬民族传统的同时促进了一定程度的脱贫,项目建成后当地直接受益的人口达8087人,其中贫困户受益达327户、1373人。

3.1.3 政府对扶贫旅游的支持。对于广西、贵州此类地形地貌特殊、旅游资源丰富的经济贫困地区,国家注重以发展旅游业带动脱贫。《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31号)强调要“积极发展休闲度假旅游、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创新文化旅游产品”。2013年12月,那坡县人民政府网第一次发布了有关那坡县旅游的新闻资讯。在之后的县域旅游业发展中,那坡县切实将民俗文化和特色农业优势转化为旅游发展优势,帮助贫困农户增收致富,全面助力全县脱贫攻坚工作。

3.2.2 处于旅游发展初期,旅游资源管理落后。2016年,那坡县地区生产总值246936万元,其中第一产业占28.7%,第二产业占24.9%,第三产业占46.4%;公共预算支出200379万元,占全省的0.7%。由此可见,那坡县总体的发展资金投入较少,专门用于旅游扶贫的款项势必跟不上那坡县旅游发展速度的要求;那坡县旅游业处于发展初期,旅游景区较少,缺乏引进新的旅游项目的资金投入。并且那坡县缺乏一个完善的旅游管理体制。由于景点数量较少,那坡县的旅游多是由各景区自行管理,县旅游局在对各景区的统筹安排和联动合作上都显得较为缺乏。

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对于扶贫任务的重视是那坡县通过旅游扶贫达到全年脱贫结果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据那坡县旅游局统计,仅仅是2018年春节黄金周7天,那坡县各景区共接待游客20.63万人,旅游总收入1.23亿元,同比增长30%以上。

3.3.1 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目前,我国正处于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转型时期,中央提出要坚持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和循环发展。新时期,我国特别强调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这也在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中占重要优势。就那坡县来说,随之而来的就是更大的发展机遇,并以此带动全县各行业的发展,提供更多就业机会,最终实现脱贫目标。

3.2 劣势(Weaknesses)

3.2.1 旅游服务设施发展滞后。那坡县作为百色市下设的边境县城,发展速度较慢,各方面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在交通运输方面,那坡县以公路为主、航空为辅。直至2016年,公路里程共计1209 km,仅占全省公路里程的1.07%。外省游客只能通过搭乘飞机到百色机场或是搭乘铁路到达百色站再转乘客车或是自驾2种方式进入那坡县,限制了一些游客的出行。在医疗卫生方面,那坡县执业医师仅占全省的0.2%,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占全省的0.03%,医疗卫生设施相对缺乏且落后,服务水平相对落后,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游客的应急就医需求。在景区服务方面,由于那坡县的景点规模都是偏中小型,旅游旺季时期游客的大规模涌入会导致景区超负荷运转、服务质量下降,影响游客的旅游体验。

社会是由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要素组成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系统分析方法,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系统,其各个构成要素之间存在相互制约和相互依存的关系,从而是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系统地而不是零散地、普遍联系地而不是孤立地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的分析方法。

另外,那坡县与广西壮族自治区其他少数民族风情村寨的开发模式存在严重的同质现象,区域竞争较为激烈。例如,相邻的大新县以其4A级的德天瀑布和拍摄过电视剧“花千骨”的明仕田园而闻名,其景点具有知名度和代表性,对于不太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各市县旅游资源的游客更加有吸引力。而那坡县的景点虽然很丰富全面,但是因为区内地貌、植被、自然风光都较为类似,缺乏自身的特殊点以区别其他县市的景区。并且,由于那坡县政府对于本县旅游资源的宣传力度较小,使得潜在游客大多局限于省内甚至市内,游客数量有限,带动经济发展的程度也有限,更加使得那坡县的旅游资源知名度难以得到提升。

3.3 机遇(Opportunities)

在过去的15年里,他成功地为许多非政府组织、公司、报纸和机构完成了摄影任务。他的照片曾经在亚洲、欧洲和美洲的国际摄影展上展出。曾获得来自不同俱乐部、国家和国际摄影比赛的五十多个摄影奖项。

2018年2月,那坡县政府投资建设第一个全域旅游PPP投资合作项目:“壮族三月三·那坡风流街”文化旅游广场项目,项目建成后将作为那坡县“壮族三月三·那坡风流街”民俗活动的主会场。这个项目的建立是那坡县政府响应国家关于全域旅游的号召,更是那坡县民俗旅游的基础设施支持。此外,那坡县采用社会资金建设的第一个旅游项目:那坡县东山森林公园骑行游道工程项目。这两个项目完工投入使用后,将与感驮岩景区、那坡公园、镇边门等景区组成那坡城区黄金旅游带,有效提升那坡县的整体旅游档次、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

3.3.2 那坡县延边的地理位置为其提供了很大的发展机遇。百色市共有3个口岸,其中一个便是那坡县的平孟口岸。平孟口岸位于那坡县南部,距平孟镇政府所在地不到200 m的中越边界第114号界碑处,与越南高平省河广县朔江口岸相依,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最西面的国家二类陆路边境口岸。平孟镇处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对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陆路交通线上,是通往越南及东盟各国的陆路交通要道,边境线长74 km,有平孟、念井2个边民互市点。自扶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那坡县政府实行“九个一批”边贸扶贫工程,截至2017年11月,通过平孟口岸发展的边境贸易累计总额为39.52亿元,其中边民互市贸易累计总额为122960.16万元,比2016年同期增长69.52%。除边贸合作之外,那坡县还与相邻的越南高平省保乐县对推进老虎跳大峡谷跨国漂流项目进行了合作,共同促进双方旅游业发展。

3.4 威胁(Threats)

3.4.1 旅游接待条件较差,民俗旅游市场竞争激烈。作为中国西南边陲的大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特殊的历史沿袭、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都决定了其在旅游方面的目标人群多为偏好少数民族文化和自然风光的游客。那坡县作为百色市下的一个小县城,首先在经济条件上不占优势,旅游接待条件较差。在网站上可以预定到的酒店大多是民宿、旅馆,星级酒店屈指可数,且网站评分皆低于4分。住宿环境差会直接影响游客的旅游体验和对那坡县的整体印象,使潜在游客流失。

三是以力量融合夯实人才支撑。加快国防动员力量建设改革,适应我国安全环境深刻变化、战争形态深刻演变、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新形势,树立人才制胜理念,全力培养科技创新人才,多方集聚专业技术能手,推进军民融合人才体系建设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积极探索“接力培养”“借池养鱼”新模式,借助和发挥国家教育资源优势,推动军地合力培育军事人才,尤其对后勤、装备等军地通用性强的领域,要逐步将其人才培养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依托社会资源为军队建设培养军民通用人才。优化强军计划培养模式,将培养范围进一步向军队急缺专业、向打仗急需能力聚焦,努力培养一批既懂国防动员、又能指挥打仗的新型军事人才。

3.2.3 旅游扶贫效果较差,受益范围小。旅游扶贫是通过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带动第三产业整体发展,提高就业率和村民生活水平,以达到脱贫目的。但在目前那坡县的旅游扶贫中,直接通过旅游业得到经济收入和通过所在村委会反馈的村民仍是少部分,且大多局限在景点周边和县城内部,有的区域已经达到了“富民”的水平,有些区域还未成功“脱贫”。一些距离较远的村庄并不能成为旅游扶贫的直接受益点。村民的知识水平有限,由于那坡县旅游扶贫的政府主体缺乏对于偏远农民对此的交流和渗透,使得一些农民很难把自身和旅游受众主体联系到一起,缺乏对于旅游相关产业发展的意识和主动性。

新闻的负面性和一致性价值也可以通过使用其他叙事特征来实现。萨默斯和吉布森指出,叙事是按照一定的评判标准构建的。这些标准能够实现并指导有选择地采用一系列事件或元素,而这些事件或元素源自构成该经历的各种开放的和重复出现的事件。(转引自Baker 2006:71)因果情节设置使我们能够权衡和解释事件,并将一系列命题转变为可解读的排序,以便使我们从中提炼出观点。(ibid.:67)

3.4.2 旅游扶贫任务和环境保护的矛盾日益凸显。对于边境贫困地区的旅游扶贫开发,会在解决就业问题的同时产生一些规划不当或是过度开发的现象。由于那坡县没有专业的环保开发人员,一旦旅游开发超过了区域环境最大承载量,就会对当地的自然环境和居民的生活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并且,因游客数量日渐增多、质量参差不齐,会因为乱丢垃圾、破坏树木、破坏水体等影响那坡县景区甚至整个县城的环境。

4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旅游扶贫建议

良好的旅游扶贫效果不仅要体现在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提高就业率上,也应体现在当地自然资源、社会文化资源的整体维护上。

一是政府要把握好外部扶贫和内部脱贫的互动平衡,把旅游扶贫的具体目的落实到帮助那坡县具体的村寨居民脱贫上来,而不是单纯地把县域金融增收的数据放在第一位。在发展旅游扶贫的过程中,要充分深入村民当中,倾听当地各村委会的反馈。政府应向村民明确扶贫的受益人和最大的主体是村民本身,村民自身对于脱贫的强烈愿望和正确的态度才是政府旅游扶贫这个外部动因的根本保障。

二是抓住广西壮族自治区“全域旅游”的机遇,积极运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模式,促进那坡县旅游资源知名度的提升。那坡县旅游局和县政府要充分利用好政府网站和整个网络的平台,可以在携程旅行、大众点评等知名度较高的APP上,发布那坡县及相近县域的“一条龙”旅游攻略,并与相邻相近县域进行旅游业务的合作,提升广西边境地区旅游的整体宣传度和知名度[4]

三是加强环境保护,始终坚持生态旅游扶贫。高质量的生态环境是保障地区旅游扶贫发展的重要基石。那坡县身处滇桂黔石漠化区,生态一旦遭到破坏,便难以恢复。在旅游扶贫的发展中,县政府应按照本区域的具体情况,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引,制定一套具体科学的环境保护规划和环境监测标准,做到旅游扶贫开发和环境保护有机统一[5]

四是把旅游扶贫的受众面辐射到整个那坡县。县政府应积极组织各村委会定期对于扶贫旅游和全域旅游等概念向村民进行传播,向村民说明扶贫旅游的机遇和好处所在,提高各偏远村庄村民的积极性。也可以通过一些村民自发的组织,把较偏远的农村生产的农副产品集中起来,设立特色购物点,向游客开放,以促进游客对于全县的了解,增加偏远村庄居民的工作机会和收入。

参考文献

[1]毛峰.乡村旅游扶贫模式创新与策略深化[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6(2):212-217.

[2]董法尧,陈红玲,李如跃,等.西南民族地区民族村寨旅游扶贫路径转向研究:以贵州西江苗寨为例[J].生态经济,2016(4):139-143.

[3]邓小海,曾亮,罗明义,等.云南乌蒙山区所属县旅游扶贫效应分[J].生态经济,2015(2):134-138.

[4]陈秋华,纪金雄.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实现路径研究[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5):196-200.

[5]杨德进,白长虹.我国旅游扶贫生态效率的提升路径[J].旅游学刊,2016(9):12-14.

[中图分类号] F323.8;F59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7909(2019)30-30-3

作者简介: 刘子霏(1995—),女,硕士在读,研究方向:行政管理。

标签:;  ;  ;  ;  ;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广西边境地区旅游扶贫SWOT分析-以那坡县为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