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武进区嘉泽镇卫生院 江苏常州 213148
摘要:目的:探究心理护理对门诊输液患儿静脉输液效果及一次静脉穿刺成功率的影响。方法:收取本次研究门诊输液患儿80例,时间为2016年4月9至2017年11月16,后对收取对象进行随机分组,即观察组——采取心理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对2组合作情况及一次性静脉穿刺成功率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观察组门诊输液患儿合作率97.50%,显著高于对照组65.00%,P值<0.05。观察组门诊输液患儿一次性穿刺成功率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间相比较,P<0.05。结论:心理护理对门诊输液患儿静脉输液效果及一次静脉穿刺成功率具有重要价值,值得研究。
关键词:心理护理;门诊输液;静脉输液效果;一次静脉穿刺成功率
门诊输液患儿具有发病急、病情进展快等特点,给护理工作增加了难度[1]。由于患儿年龄较小,且加之需承受心理和身体双重痛苦,易导致其在静脉穿刺过程中表现出一系列不良心理状态,如抑郁、紧张、恐惧,甚至拒接接受治疗,对穿刺工作带来不利影响[2]。本院对心理护理对门诊输液患儿静脉输液效果及一次静脉穿刺成功率的影响进行分析,并总结分析结果(2016至2017年),具体情况见下文描述。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本院收取对象为门诊输液患儿,收取时间在2016.4.9-2017.11.16之间,对收取80例门诊输液患儿进行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
纳入标准:①所有患儿家属均同意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②临床资料均完整。③配合度较好。
排除标准:①伴有严重语言、智力障碍,无法进行沟通者。②伴有严重精神疾病、内分泌疾病以及脏器疾病者。③临床资料不完整且依从性较差者。
观察组各项基本资料——性别:男性门诊输液患儿28例、女性门诊输液患儿12例;年龄:年龄上下限值分别为10岁/1个岁,平均年龄(5.21±1.03)岁。
对照组各项基本资料——性别:男性门诊输液患儿29例、女性门诊输液患儿11例;年龄:年龄上下限值分别为10岁/2个月,平均年龄(5.59±1.52)岁。
2组门诊输液患儿在各项临床资料对比中无显著差异,即性别、年龄等,因此,可采用P大于0.05来表示,能进行对比。
1.2方法
观察组-采取心理护理干预,具体措施——①营造温馨的输液环境:给予患者一个舒适、温馨的输液环境,并按时开窗透气,促进空气流通。输液室环境应根据患者年龄特点进行设计,由此消除患者对陌生环境的恐惧感,防止患者出现恐惧、不配合以及逃避的行为。输液室内应在门窗上张贴卡通图片,并在输液室内准备儿童玩具及图书,使其能够尽快熟悉输液环境,提高配合度[3]。②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护理人员应热情迎接患儿及家属,并根据患儿日常行为、生活习惯以及性格特点给予其有效的心理辅导,部分患儿因恐惧而产生哭闹现象,护理人员可指导患儿摆积木、讲故事、看画册等方式使其转移注意力,使静脉穿刺能够顺利实施[4]。③注重患儿家属的心理护理:由于我国多数家庭均为独生子女,孩子作为家庭的中心,一旦发生疾病,易导致家属产生一系列负面情绪,如紧张、焦虑等,进而导致其对护理要求不断提高,而家属所表现出来的负面情绪对患儿可造成直接影响[5]。因此,护理人员应站在患儿家属角度思考问题,并给予其充分的安慰与鼓励,从而获得家属信任,提高护理满意度。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主要内容包括对患者进行日常生活照料以及基本的饮食指导。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且分析两组门诊输液患儿的指标,即合作情况。
对比且分析两组门诊输液患儿的指标,即一次性穿刺成功率。
1.4 统计学处理与判断
采用SPSS20.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后,其中计数资料——(合作情况、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采用“%”来表示,2组门诊输液患儿在研究中对比各项资料具有统计学意义,用P小于0.05来表示本次研究数据能够进行科学的对比。
2 结果
2.1 将2组合作情况进行比较
观察组门诊输液患儿合作率97.50%(其中合作39例、不合作1例),显著高于对照组65.00%,P值<0.05。如表1:
2.2 比较两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
观察组门诊输液患儿一次性穿刺成功率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72.50%,2组间相比较,P<0.05。如表2:
表1 对比2组门诊输液患儿合作情况(%)
3.讨论
儿科疾病均具有病情发展快、病情危急等特点,门诊输液室是反映医院服务质量的重要窗口,而静脉穿刺也是治疗儿科疾病的常用手段[6]。门诊输液室对患儿来说属于陌生的环境,易导致其产生抗拒心理,进而拒接接受治疗。而在此期间,给予其一套有效的心理干预显得尤为重要。
护理人员对患儿进行心理护理时,应对患儿心理状态进行充分的评估,可从语言、行为等方面进行预判,从而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对患儿进行心理沟通时,应尽量保持语气温和、态度和蔼,以此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同时需对儿童的兴趣爱好及喜欢的食物进行充分了解,从而进而投其所好的交流,进而提高配合度[7-8]。此外,在实施护理时,可通过微笑、抚摸、握手等非语言方式给予患儿安慰,使其能够消除对陌生环境以及陌生人的恐惧感,进而增强静脉穿刺的信心。
本次研究数据,观察组门诊输液患儿合作率97.50%,显著高于对照组65.00%,P值<0.05。观察组门诊输液患儿一次性穿刺成功率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2组间相比较,P<0.05。
总而言之,对门诊输液患儿实施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静脉穿刺效果及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值得进一步探究与推广。
参考文献:
[1]柳娜,刘玲,谢永红等.心理护理干预对门诊输液患儿静脉输液效果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5):124-125.
[2]高雯雯,王娟.个体化心理护理干预对门诊输液患儿的影响[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6,10(4):196-197.
[3]卢月彩,陈秀兰,陈建芝等.门诊输液患儿的心理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江苏卫生保健,2015,10(2):51-52.
[4]王蕾.心理护理干预对门诊输液患儿静脉输液效果的影响[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4,25(6):528-529.
[5]夏荷花.心理护理干预对门诊输液患儿静脉输液效果的影响[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4,4(11):529-529,530.
[6]祁桂芝.心理护理干预对门诊输液患儿静脉输液效果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4,10(4):226-226,227.
[7]梁敏.情绪认知理论对儿科门诊输液患儿的情绪分析及心理干预[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4,25(5):610-611.
[8]徐宗丽.个体化心理护理在门诊输液患儿中的应用探讨[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7,1(2):223-225.
论文作者:许秋萍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7
标签:患儿论文; 门诊论文; 静脉论文; 心理论文; 成功率论文; 对照组论文; 效果论文; 《健康世界》2017年2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