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土地资源的短缺以及国家对土地使用的要求与新规定,给建筑用地带来很大的挑战,为了既不影响建筑事业发展,又不影响土地利用价值发挥,研究部门以及建筑事业单位针对土地与建筑之间的协调发展进行研究,并决定采取同等面积增加层数的建筑计划,进而高层房屋建筑不断涌出,而在高度增长的要求下,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必要经过科学研究,并加强施工技术的提升,以确保建筑结构性能、质量能够满足建筑物投入使用要求。
关键词:高层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研究
1高层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的基本特点
1.1高空作业量较大。高层建筑施工与普通的房屋建筑工程最明显的不同就是“高度”,高度的增长的同时,施工难度也会加大,高层房屋建筑施工中高空作业量非常大,这使得施工中存有一定的危险性,在施工中就需要对高空作业的安全防护进行全面考虑并做好相应的安全措施,对施工机械以及施工环节中人员技术水平、工序衔接、质量检测都要做到位,同时要保证通讯设备的完善,对已发现的问题及时解决,并最好安全隐患排查工作,以保证安全施工。
1.2建筑地基较深。高层房屋建筑的上部高度增加,对基层的稳定性要求便会非常高,为了保证上部结构的稳定性就要加大地基的深度,以及埋置深度。与普通的房屋建筑工程相比,其地基深度要明显高出很多,普通房屋建筑地基深度通常在地面下5m左右,而高层房屋建筑地基深度可达20m左右,高层房屋建筑地基的深度增加,也使得施工难度增加,对地质结构、支护工程等方面的勘查、研究都要做到精细、准确、有效。
1.3施工周期较长。建筑工程所涉及到的施工内容比较多,前期的设计、中期的施工、后期的验收,并且每个环节中都有很多分享的管理。特别是高层房屋建筑工程中,由于建筑上部结构的高度、下部结构的深度导致施工具有一定的危险性,进而对施工中的每一个细节都要做到稳、准,施工量大,施工周期也就会相对普通房屋建筑施工要长,而要想缩短施工周期,提高建设效率,就要做到科学计划,要建立在质量、安全都得到基本保证的基础上,进行缩短周期研究。
2高层房屋建筑施工技术要点分析
2.1排水和通风施工技术
高层房屋建筑的建设必须以确保人们的基本生活为基础,其中排水与通风工程的施工质量是评估整个高层房屋建筑的重要指标。所以,应结合高层房屋建筑的特点,建设排水与通风工程。首先要考虑高层房屋建筑的特点,设计合理的排水与通风施工方案,提高排水与通风工程的施工质量;其次高层房屋建筑的人口密度较大,需要在各个楼层的恰当位置设置一定数量的通风口。同时,还要设置完善的消防系统,确保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2.2高层房屋建筑防水施工技术。1)地漏和过水孔。在高层房屋建筑的防水施工中,地漏和过水孔通常在两种材料的交界处,由于混凝土与砂浆的缩胀程度有区别,因此很容易导致在地漏以及过水孔的周边区域产生裂缝。而且,这些部分也是容易积水的位置,外加施工区域窄小,施工程序复杂,施工的难度较大。因此,在这些部位的防水技术中,要坚持节点设防的原则,多道设防以及节点密封,通常在水落口和套管的边缘位置留下10mm左右长度,以进行后期的施工。2)屋面天沟、檐口。天沟与檐口的位置容易长期积水,并极其容易发生整体变形,同时干湿交替也对于防水功能造成比较严重的损害。在大部分的工程施工中,防水层的失误通常是沟沿防水层失效,导致墙体渗漏,因此要在天沟、檐口等部分,加强防护。天沟的作业面积比较小,不宜使用卷材,因此在实际中采用涂防水层的方式居多,通常是在天沟或者檐口出进行涂抹涂料,接下来再进行增强胎体,涂抹1~2mm厚的涂层。在檐口位置,由于断面比较复杂,可以采用强化空铺层的处理,亦或采用先喷涂隔离剂或者进行压敏型抗裂胶的涂层后,再进行增强层的施工。3)压顶。压顶是指露天的墙顶上用砖瓦、石料或者混凝土、钢筋混凝土等筑成的覆盖层,最典型的为女儿墙压顶。一般压顶高度一般设置为60mm,宽出女儿墙80mm。宽度同墙厚的均视为圈梁,由于压顶位于建筑的最高处,受自然环境影响较大,并很容易受到墙体温差、结构压力以及混凝土砂浆缩胀变形的负面影响,即使采用配筋混凝土压顶,也不可避免产生裂缝,范围通常为5~9m之内。而不配筋混凝土在1m范围内就会产生一条裂缝。压顶的选材不恰当会导致雅登与女儿墙产生分层,在施工实践中,此处的防水技术通常采用聚合物水泥基涂料和聚合物水泥砂浆,或者是在压顶上涂刷防水层,卷材粘贴。
2.3预应力技术
预应力技术是新兴的施工技术,其特点主要有混凝土在横截面积上较小、刚度和抗裂性较好等。根据施加预应力工艺的先后顺序将其分为:①预应力技术,该技术是在浇注混凝土前对钢筋施加预应力,等到混凝土凝固后放张;②后预应力技术,该技术指的是先在要施加预应力的钢筋外表面放置套管或涂刷润滑剂,之后浇筑混凝土,等到混凝土凝固后施加预应力到钢筋上。现在,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后张无粘结预应力技术更为先进,更为高效地提升了高层建筑的质量。
2.4地基处理要点
由于高层建筑自重较大,且抗震要求较高,普通的地基不能满足承载力的要求,因此在进行设计时即须对地基进行相应处理。进行地基处理时,往往通过使用桩基的方法对地基进行加固处理。桩基具有良好的承载力和便携性,在建筑工程中被广泛使用。使用桩基进行地基处理时,所使用的桩基一般分为两种:预制桩和灌注桩。其中预制桩是指在预制工厂内将桩基进行浇筑、成型、养护,再运送至施工现场,使用特殊的打桩机将预制桩打进指定的标高内;灌注桩是指使用机械或人工开挖的方式在指定位置进行开孔,开孔至一定深度后将提前绑扎好的钢筋笼放入孔内,之后再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待养护至指定时间后再进行承台施工。
2.4.1预制桩的施工要点。通常工程中使用的预制桩主要包括预制高强混凝土管桩和钢桩两种类型。两种桩的使用是通过设计计算和工程场地条件的特点进行分析而得到,在进行沉桩时,可使用的沉桩方式主要有锤击法、水冲桩法和振动沉桩法等。当使用锤击法和振动沉桩法时,需要对场地周围的土体进行相应加固处理,避免因振动较大而使周围土体发生较大变形,从而影响施工质量和产生安全事故;当使用水冲桩法进行沉桩施工时,需在敞口混凝土管桩及钢管桩内进行注水或喷射水进行施工,将桩下部土体冲成泥浆形式,减小阻力,从而将桩沉入指定标高处。而若使用H型钢或实心混凝土桩时,应使用外部注水的方式进行施工。
2.4.2灌注桩的施工要点。在进行灌注桩施工时,根据施工现场的条件及灌注桩的成桩方式进行分析,对场地的土层表面进行平整处理。在开挖灌注桩孔时,若采用人工挖孔桩进行成桩时,需对桩孔壁进行相应处理,确保成孔质量及挖孔人员的人身安全。成孔之后对孔的施工质量等进行检查,确认无误后再进行下一步施工。若采用机械设备进行钻孔时,需提前准备好场地上的排水及泥浆池,确保进行钻孔时水和泥浆不会倒流至孔内,从而影响成孔质量。
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加上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高层建筑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从而有效地促进了城市建筑行业的发展。但是,在发展的同时,我们尤其需要注意高层建筑的施工技术要点,并对其质量进行有效的控制,以便确保高层建筑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参考文献:
[1]倪传辉.对高层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的分析与研究[J].智能城市.2016(07).
[2]伏旭幸.对高层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的分析与思考[J].四川建材.2015(06).
[3]闫汝刚.对高层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的探究[J].甘肃科技纵横.2015(05).
论文作者:田泽辉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7
标签:高层论文; 房屋建筑论文; 地基论文; 混凝土论文; 预应力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檐口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3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