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古镇老街的开发建设中,地面铺装往往受到忽视和淡化。建设古镇过程得以验证,铺装艺术必须得到重视。铺装艺术不仅可以强化古镇老街的整体感而且可以提高人们对地域文化的认知、历史变迁的感受、风土人情的感染。研究中国三大区域文化之一徽文化铺地的常用铺地艺术、文化艺术、民宅风水、民间常用图案总结出铺地规律特征,街道的组织排水特征,收水器皿的特征等。就地取材以及材料来源的是铺地效果的直接影响因素,零整铺砌形式和艺术化表达是铺地艺术的合理化、模块化,雕刻艺术和拼砌艺术对铺地艺术的升华起到重要作用。研究的目的在于修复和建设,模仿沿用古代的工艺形式,研究其特征,古为今用。创新修复未留存下来的铺装工艺形式,对不同铺地的区位特征提出不同等级的修复建设方案,到达物料的“各尽其职”。铺地工艺具体至面层、基层、缝隙的处理。古镇老街的古法新作提出了主题鲜明、还原历史、方便现代施工等观点。在建设成本的把控方面提出了石材厚度的优化、穿插老石板的点缀、使用所有物料包括边角碎料的方法,以及荒料的使用等节省成本的控制要点。
关键词:古镇老街,铺装艺术,铺装文化,铺地规律
前言
本文以徽州古镇古村落为例,研究地面铺装艺术,总结出规律特征,着重研究古镇老街建设过程中景观铺地的可行性,以及成本控制。提出地面铺装艺术可供选择的指导方向,对古镇老街的修复和重建有着参考和指导意义。
1研究考证
“聚族而居,宛如城廓”是古徽州村落的建筑规划特色,聚族而居是迁徽的中原大族,为坚持世家大族的宗族制度而采取的一种居住形式,由此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徽州街巷空间,古徽州铺地特色也是取决于当地的文化、环境、材料而形成了独特的特色。
1.1铺地常用的艺术形式
中国传统的地面铺装有着十分丰富的涵义,运用不同的图形方式表达了不同的文化内涵,且传统的铺装施工工艺十分精湛,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铺装文化。
1.1.1文化艺术
中国早期的传统文化图案追溯与巫术礼仪、宗教、部族图腾。随着文明的进步,到明清时期,徽州古村落的文化图案更加贴近于民间生活。其中的内容包括经典故事、祥瑞图案、风水化解等等,且加上徽州独有的“三雕”艺术,共同构成了具有徽州地方特色的铺地文化艺术。
1.1.2风水研究
风水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古人长期生活生活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中国古代风水学择地选址讲究“精气团聚,藏而不散,忌四面来风,有屈曲纾缓的流水”。徽州建筑的选址讲究与“四神”吻合,即左有流水(谓之青龙);右有长道(谓之白虎);前有水池(谓之朱雀);后有丘陵(谓之玄武),为最佳住宅地址。徽州的民居通常在村落外500米左右的溪边都有一片树林,称为“水口”,其左右常有青山夹峙,具有守卫村口的意义,同时在风水上有“保瑞避邪”的作用,即保住村内瑞气不外泄。
1.1.3民间常用的图案
隐喻的手法,常见的动物类的有鹤,鹿,蝙蝠,凤凰,植物有万年青,桃子,牡丹等,通常有“鹤鹿同春”“五福捧寿”、“凤穿牡丹”等组合形式,这些图案都有富贵吉祥、长寿幸福的象征意义。
1.2铺地的规律
通过对各地的古村落铺地的研究考证,发现了一些共同点及区域特点,这些特点都在于当地出产的材料的不同,而形成了不同的特色,如古徽州的铺地材料大多为石材,青瓦,青砖等等,材料的颜色与当地的周边环境和建筑非常协调,形成自成一体,天人合一的整体效果,徽州当地的石材多为深黑,青色,褐色,与水墨一般的建筑立面配合相得益彰,形成衬托,消退的效果,并与建筑形成一虚一实的对比关系。江南处于长江中下游,冲击平原较多,河床有很多小卵石,所以更多地使用了卵石的铺地的图案。
1.2.1就地取材
铺装材料首选为黄山当地所产的青色岩石,蛇纹石,花岗岩,石灰岩等等,颜色朴实,有天然的色彩变化,在当地环境中浑然天成,由于徽州古村落大多在山谷中,山谷溪水的冲洗,所形成的多为岩石及碎石,所以在徽州古村落中最常用的各种规格的石材有花岗石、青石、洞石等等,再加上当地烧制的青瓦、青砖、徽州独具特色的石雕、共同形成了当地的特色。
1.2.2从整到零
从石材的开采来说,古代没有现代的全机械化工具,主要靠手工开采石材,手工切割。所以石材的分割比现代的石材更大、更厚、更整体。有些石材达到300厚,由于分割的工艺不像现代这样方便快捷,所以一般都运用较大的石材来铺装地面。
根据道路的等级划分依次铺砌最大最整石料,依次类推。石材的应用。人行及马车通过最多的主路地段,用等级最高石料,并按照道路的重要级别,逐渐将所有开采的石材的边角碎料全部应用上,因此在人流较少的小巷中,我们能看到较为碎的石材铺地,形成了更自然,生动的效果。徽州的街巷宽度都比较随机,道路宽度没有严格的等距规划,在铺制大型石料的时候,按模数铺完整体石料的两边或者单侧,用碎石来填充,以达到“化零为整”的目的。通过“零”和“整”的对比,形成了一虚一实的对比效果。
1.2.3画龙点睛
为突出门第的显贵或者地段的重要,以及突出中心的地位,会较为奢侈的使用地雕来强调地段的重要性,有时候会因为风水的原因,设置特殊的图案来达到吉祥或化解不利的作用。
1.3铺地与排水
徽州古村落通常坐落在山水之间,在山谷中的古村落必是山泉流经之地,徽州地区雨水充沛、植物丰茂、地下泉水丰富,古村落的选址首先会考虑自然的山泉水在古村中的利用和导引,以达到村口有水源,村中有塘,村外有湖的流水布局,并通过对山泉及雨水的导引,形成流水门庭,水流穿巷的自然面貌。
1.3.1四水归堂
徽州古村落与其他江南古村落最大的区别是,建筑界面多以山墙为主。由于徽州古村落是合院式布置,内部建筑的屋顶以单面坡向最多,几乎所有建筑屋顶的雨水都流向内院,所以形成“四水归堂”的效果,也呼应了徽州文化的财不外露,聚财敛财的风水格局。由于徽州村落多是经商的富裕家族,非常讲究建筑的私密性,除家族的正门和宗祠门口有正式的屋檐之外,其余的临街界面都是马头墙等不带屋檐的墙面,很好地保证了建筑与主街之间的私密性,使建筑的主要窗户和门都开在合院内部,由此形成了屋檐的雨水多集中在合院内,合院中间有排水高差设计和排水沟设计。外部几乎没有屋檐的排水,在临街界面,一般设置自然泉水的排水沟,而不设置为屋檐考虑的排水高差,于是在徽州古村落的街巷中,很少出现带有高差的路沿。
1.3.2古街排水
古徽州村落中的街巷排水通常是经由明渠的设计,按水流量的大小而预留街巷的宽度,经过有组织的规划排出村外。古街的排水主要是考虑导引自然泉水和雨水流经古街,并将合院内部的雨水通过暗道流向外部,并经过街巷中的明渠排走。主要有宽有窄沿墙根而走的形式,并利用水的汇集形成村落中集中用水。濯洗用水、鱼塘、灌溉等水流的规划形成不同的布置格局。
暗沟排水的设计在古村落中也注重文化内涵,常常以铜钱地漏作为最典型的暗沟雨水口。寓意水为财,以铜钱聚财,来寓意富贵吉祥。
1.3.3收水器皿
收水器皿主要为收集屋檐雨水而形成的独特的收水器皿文化,用于收集雨水,防患火灾储水,饲养观赏鱼,种植观赏睡莲,在风水上也有“聚财”的寓意,常见的有方形石缸,圆形陶土缸等等。庭院外墙是石砖结构,内部是全木结构,内部防火是关键,每家都在天井摆放大水缸,以备走水。这个大水缸和宅子同样的年龄。
2发展应用
在现代,古镇老街成为现代人向往的热门旅游地,人们希望能通过古镇老街的游览体验,感受历史的变迁和地域文化特色。保护利用,修复,重建古镇老街的过程中,需要还原给人们一个原汁原味、充满了文化艺术的古风貌。在铺地艺术这一细节上不仅仅需要模仿留存下来的铺地形式和工艺,更要还原已消失的,假设存在的铺地形式。在制作工艺上需要模仿古老的工艺,才能真正地在细节上还原一个古街古镇的原貌。有经验的沿用,也有想象的创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1模仿
2.1.1沿用古代的工艺及形式
模仿是最便捷,最具有说服力的表现,通过研究历史保留下来的铺地形式,适合大面积地使用在古镇老街中,真实地还原历史并不受质疑。模仿古代的工艺及形式,困难点在于工艺上。由于古代石材多为人工开采,人工切割,因此会形成既有计算模数又有误差的情况,石材在拼接的过程中由于不是那么精确,会通过人工进行有机的排列,加上石材表面的处理靠人工凿平,更增加了生动的肌理感,整个地面形成了手工排列的艺术美感。最后加上基础的不均匀沉降,雨水的冲刷,滴落,行人足底的打磨,常见推车形成的辙痕,每一块石头经历岁月洗礼后形成历史的“文玩”。所有的一切,成就了古镇老街铺地艺术所独有的生命力。
2.1.2修复的等级划分
现代修复的古街地面,通常是:形似而神不似,其中最重要的是没有经过时间的打磨,这是模仿的难点。在应用中,需要结合投资预算、定位,量力而行。总结以下几点,按复原的严格程度分级为几种。
一级:修复成经过历史岁月洗礼后的原貌,让人毫不怀疑一切都是当时遗留下来的。严格考证当时的历史,不放过每一个细节,并推断铺地的文化和主题的规律,确定适合的形式。运用遗留下来的铺地“老石板”,石材无论是从肌理,打磨,颜色上,都符合那个时代的历史。在基础垫层上沿用古代的工艺,通常是灰砂路基。粗砂填缝,以适应气候的热胀冷缩。通过手工铺砌和自然沉降形成略有高低不平的效果。
二级:修复或新建成当时刚刚铺好的样子,让人们觉得仿佛穿越到那个年代,一切都是刚刚建成的。运用纯手工凿出石材表面,依据街道等级划分,模仿传统铺装纹样,手工铺砌。在基础上沿用古代的工艺,尽量铺出平整的效果。
三级:模拟当时刚刚铺好的样子,用较低的造价,较快捷的施工工艺完成铺地。运用自然面(或者凿面)的石材,厚度最少可降到50毫米,对石材的边缘进行处理,消除机械切割痕迹,并有意地打磨边角,形成磨损的效果,最后进行水洗做旧处理。在基础上用现代的工艺,铺出平整效果。对地雕的工艺要求高,并进行水洗做旧处理。石材的面材多选择自然面、龙眼面。
2.2创新
由于我们对古街古镇的认识,仅仅停留在遗留下来的铺地形式上,对于未流传下来的部分,无从考证,这就要求我们发散思维,通过对当时的历史文化的了解,去推断铺装艺术的可能性,从而进行有根据的创新,以创造一部分失传的铺装艺术形式。
古镇老街的修复的目的是创造新的商业休闲环境,使之更适应现代人的生活,大胆地创新是很有必要的。因为从古村落的重新开发的业态来说,就是一种现代人的创新,所以创新应该无处不在地出现在古镇老街的设计中,以达到利用古老的传统,激发现代的活力。
由于古徽州村落并不是处于交通方便,热闹的集市,所以建筑的街巷来看,封闭性远远大于开放性。现代人对古街古镇的开发出于商业化的目的,所建设开发的古镇不能一味地模仿古镇的原貌。否则封闭性的建筑界面也难以带来商业化的效应,商业化的空间需要建筑的临街界面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如果建筑界面的规律有所改变,铺地的形式从排水设计上也要考虑,比如屋檐增多的街道,没有路沿台阶的设计,就会形成雨水四溅,屋面雨水不能很好地汇集在街道上的效果,从而影响商业的功能。
现代古镇从外表看是一个老街古镇,却拥有一个现代商业街的所有功能,这是传统的形式和现代功能的结合。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一种创新,在这样的环境下,对于景观铺地的形式,也应该追求“古法新作”的创新。运用传统文化的艺术思想和手法,通过现代的材料和工艺去表达,又不脱离传统的形式,是“古法新作”的核心思想。
大胆创新,可以为古街古镇增加更多的活力,也增加了更多的主题性,使铺地艺术丰富多彩,更加吸引人,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进行更多的应用和实践,以创造出鲜明的主题性,增加商业化和娱乐化的吸引力。
通过对古镇建设过程的经验总结,在实际应用中总结以下几点。
2.2.1铺装设计要富有主题
铺装设计的主题与景观的主题相呼应结合,更好的突出了设计的整体性和连贯性,在确定的主题中,所有的景观设计元素,包括铺装,都紧紧地围绕着这个主题进行下去。
2.2.2假设可能失传的形式
传统祥瑞的图案,可以作为铺地的形式作为创造,在我们今天看到的铺地图案,特别是地雕部分,很多都有可能没有流传到现在,古代人在创造铺地图案的时候,一切吉祥的图案都有可能成为创作的源泉,如果根据这一点推断,在铺地设计中可以拓宽思路,进行广泛的创作,而不受到现有经验的局限。
2.2.3更适合现代人的工艺
抓住古街古镇的特色进行现代创作,开创“古法新作”的新模式。全机械化开采石料,细致的切割,整齐精确机械化的,模板化的铺装工艺,使得石材铺地很难达到随机、生动、手工质朴的艺术感。要用现代工艺,就必须设计出更多的变化,更贴合当地文化的艺术形式。才能呈现更精细的艺术效果。
从石材的表面处理上来说:“自然面”“手工凿面”,比较容易出现生动的效果,在现代的材料中可代替一部分的老石板使用。
由于交通运输的发达,材料上更加地不受限制。可以运用一部分的外来设计手法,比如运用江南的卵石铺地,可以进行更细腻的图案造型,出现两种不同风格的铺装“混搭”的效果。在老街商业街形成“各种文化交融”的艺术碰撞感,并更能让人感觉到因为贸易而带来的多种文化融合的碰撞感,使商业街增加更多的趣味性。
2.2.4运用虚实对比的设计手法
在古街古镇的铺地艺术中,我们认为最具有应用价值的手法是虚实对比的手法,用一种石材或者颜色相接近的石材,进行肌理变化和对比。这种手法可以大量地应用在铺地艺术设计中,形成丰富的变化,也能创造出“粗中有细”,“看似随意,实则考究”“低调奢华”等效果。一般来说有以下几种对比手法:
(1)粗糙的材质表面对比精致的材质表面;
(2)大块整体的石材对比细碎拼接的石材;
(3)较为平整的材料对比细腻琐碎的材料
(4)古代的材料对比现代的材料
2.2.5在造价上能够更加合理
在现代工程中,造价是建设方最关心的问题,古街古镇的开发目的是为了带来商业的效应,降低造价也是为了降低成本以获得更大的收益。如果一味地追求古老的材料和工艺,对于古镇老街整体成本控制产生巨大阻碍,如何降低造价,可以归纳以下方法:
(1)新老材料混合使用
选用本地产量大,价格低的石材,注重肌理与拼接的方法,忽略质地和颜色,不受颜色的限制。
(2)使用更薄的石材
规划好人车动线,控制石材面层厚度。
(3)石料来源
直接从石材矿厂提需供料,运用荒料模拟老街铺地质感。
(4)遵循法则
遵循古人“从整到零”的铺装法则,将边角余料充分地应用到铺地中去。
3结论
古镇老街的建设离不开文化底蕴的铺垫,铺地的设计与物料的选择是文化元素的在现介质。细节的模仿和纹样的创新需符合现代老街建设的需求,合理的规划布局,完整的设计形式,精细的节点把控,巧妙的氛围渲染,正确的物料选择,可以为古镇老街建设提供依据,同时也提出老街的建设需对挖掘区域文化在显历史风貌提出要求。古镇老街是有灵魂和有历史文脉的,老街的铺地艺术需要认真对待和提高重视。
参考文献
[1]徽州古村落的景观特征及机理研究.地理科学2004(12).
[2]浙江古镇、古村落地面铺装艺术研究.浙江工业大学2011(04).
[3]徽州古村落外部空间环境相关问题探讨[J].兰台世界.2016(10).
[4]徽州古村落文化旅游的优化路径研究[J].中国文化产业评论.2012(02).
[6]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弘扬[J].王景慧.城乡建设.2002(08).
论文作者:赵仁伟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7
标签:徽州论文; 老街论文; 铺地论文; 古镇论文; 石材论文; 艺术论文; 形式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