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路径在心脏介入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论文_郭前芳

郭前芳

(重庆市中医院 重庆 400021)

【摘要】目的:探讨对心脏介入手术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8例行心脏介入手术的患者,作为本次的主要研究目标。本文的研究按照随机分配法分为两组,分别是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每组的患者都是29例。对照组采取的是常规护理方式,而观察组采取的临床护理路径护理方式。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0.69%,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45%,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住院时间为(9.21±1.33)d,对照组为(13.58±1.49)d,比较组间有非常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行心脏介入治疗的患者应用临床路径护理,能有效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在减少并发症发生的基础上,充分促进其满意度及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心脏介入治疗;临床护理路径;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31-0269-02

而作为当前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一项常用方法,心脏介入手术凭借对患者的创伤小、不会留下瘢痕等优势,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介入手术或多或少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不利影响,并且还有可能发生恶性心律失常、急性冠状动脉闭塞以及支架内血栓等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在此形势下,为达到巩固介入治疗效果的目的,对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就具有重要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58例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患者29例。其中观察组的男性15例,女性14例,平均(52.48±2.47)岁,平均病程为(6.41±1.22)年。而对照组的男性14例,女性15例,平均(52.73±2.25)岁,平均病程为(6.85±1.04)年。选择的这些患者都经过了临床检查非常符合冠心病诊断标准,不存在恶性肿瘤、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或者是免疫疾病的患者。并且,患者或其家属都签订了知情同意书。两组的患者在年级、性别以及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实时观察对照组的病情,对对照组的患者饮食护理以及用药指导采取常规式的护理方法。观察组是通过临床护理路径,护理人员首先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主要是以心脏介入手术护理为主。之后再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调整饮食以及出院指导等多个方面制定临床护理的路径表。(1)在患者刚入院的时候:护理人员就应当向患者详细讲解医院的规章制度、需要注意的事项以及周边的环境设备等方面。应当逐一介绍护士长、主治医生以及责任护士。向患者以及家属详细说明疾病的发生机制、需要采用的手术方法、相比较传统的手术来说采取心脏介入手术的优势、预后恢复情况、完成手术后可能出现的状况等等。(2)在进行手术之前的一天,来评估患者的心理状况,如果患者有明显的心理焦虑、抑郁等情况,护理人员一定要及时进行疏导,把一些成功的治疗案例详细介绍,加强患者的配合度,提高患者的治疗信心。(3)在手术的当天:应当嘱咐患者不能喝水、饮食,需要进行常规的过敏测试。在进入手术室之前,护士需要为患者打术前针,测量体温、血压、心率等等。在手术的过程中,必须要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变化实时进行观察,发生异常状态的时候必须要第一时间告知主治医生。(4)完成手术之后一到三天的时间:应当定期观察患者的创口,对用药定时更换;了解患者的身体是否有不适的感觉。(5)对患者进行出院指导:必须要指导患者在出院按时用药、合理的饮食、适量的活动等方面,嘱咐患者按时回来检查。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出现的并发症,对住院时间进行记录。对两组患者的住院天数,健康知识掌握程度,护理满意度,以及心律失常、心衰、心源性休克等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统计与分析。其中,采用护理部自制评分表来评价患者健康知识掌握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通过SPSS20.0统计学软件统计分析得出的数据信息。计量资料通过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对比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

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0.69%,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4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所示。

2.2 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

对照组的住院时间是(13.58±1.49)d,而观察组的是(9.21±1.33)d,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70,P<0.05)。

3.讨论

临床护理路径的特点是采用表格化设计对临床护理工作流程进行优化重组,使护理人员能够对护理计划、护理实施方法一目了然。将该护理模式应用于心脏支架介入手术患者中,令护理人员严格按照护理计划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工作,避免了工作的随意性与盲目性。近年来,接受心脏支架介入手术的患者越来越多,而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是该类疾病患者的护理重点。通过多方面对患者实施规范化、标准化的临床护理路径干预,使其掌握相关的疾病知识,并能在术后正确地进行大小便、咳嗽和呼吸,从而有效避免了并发症的发生,缩短其住院时间。通过对行心脏介入治疗的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有效减少了患者花费的治疗费用以及住院时间,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使患者在入院初始就受到了全面的优质护理服务,大大减少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加快其病情的恢复,同时也大大减少患者受到的病痛折磨。同时,在住院治疗期间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能对各个护理人员的职责进行明确指出,降低了护理人员工作的随意性,在减少出现护理失误的同时,有效增加了护理人员工作的效率及质量。此外,在对患者进行临床护理路径的过程中,患者对疾病的预防、自我保健等知识有了充分的掌握,大大提高了患者的自我护理水平。此外,临床护理路径将以患者为核心的护理理念投入到具体的护理操作中,加强了对患者的心理护理,通过与患者主动沟通交流,认真、耐心听取患者的想法,向其介绍介入治疗的具体方法及优势,并给予其心理抚慰,消除其不良情绪,能够积极主动配合治疗。

临床护理路径使患者在整个住院期间得到了非常优质的治疗和护理服务,促进了医患关系的融洽,充分提高了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及生活质量。对患者采取完善的临床护理路径,确保患者了解该疾病的相关知识,防止发生并发症,使治疗效果得到提高,减少住院时间。并且,在住院治疗的过程中采取临床护理路径,可以有效减少护理人员的工作随意性,减少产生的护理纠纷及发生的风险事件,使护理人员工作的效率及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通过本次的研究结果证明,观察组的患者在发生的并发症以及住院时间上,相比较对照组来说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5)。这与既有的文献研究结果一致。综上所述,临床护理路径会按照患者的实际病情状况进行护理,确保了护理服务的规范化,提高了护理效果及质量。

综上所述,通过对行心脏介入治疗的患者应用临床路径护理,能有效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在减少并发症发生的基础上,充分促进其满意度及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于淑萍.临床护理路径在心脏介入治疗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6(9):59-62.

[2]蔡建蓉.临床护理路径在冠心病介人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生,2014(4):82-83.

[3]杨晔红.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2015(22):46-48.

论文作者:郭前芳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4

标签:;  ;  ;  ;  ;  ;  ;  ;  

临床护理路径在心脏介入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论文_郭前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