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西措 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兴海县第二民族中学 813300
【摘要】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 激励性教育理念迅速融入到了课堂教学过程中,实现全面素质教育。本文将针对教育教学中融入激励性教育理念中存在的问题, 从目标激励、语言激励等教育理念出发, 将其融入到我们少数民族地区学校的课堂教学中来, 激发我们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对于学习的积极性, 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打造更高效率的课堂。
【关键词】教育教学 农牧地区学校 激励性 教育理念 融入分析
中图分类号:G62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2-174-01
引言:激励性教育是一种心理教育,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我们在实施激励性教育的同时,要铭记师生之间的关系。 不再是领导与被领导, 而是处在一个相对平等地位。我们必须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吸引学生学习,并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最重要的是通过激励性教育的理念,建立民主、平等和友好的师生关系,这种关系是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形成的基础。所以,在课堂教育教学中, 融入激励性教育理念, 将会对学生的学习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一、在教学中融入激励性教育的重要意义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整体教育方式,发生了极大的转变。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 都需要进行从思维到行动上转变。而激励性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 是教师掌握的主要内容。通过目标激励、语言激励等方式,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方法, 树立学习的自信心。打破学生被动学习的习惯, 能够主动的完成学习任务。与我们教师而言, 在教学中融入激励性教育理念, 可以营造轻松积极的课堂氛围, 能够调动学生的上课积极性, 增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让学生在一种放松的环境下学习, 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激励性教育理念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融入激励性教育理念意识
目前青海,特别是较偏远地区的民族学校,正处于素质教育转型的关键时期, 教师对于激励性教育理念理解不够深刻, 给激励性教育理念融入带来了困难。激励性教育并不等于去纵容学生产生骄傲的心理, 而是根据学生内心的需求进行鼓励, 从而激发学生对于学习的热情, 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因此,作为一名教书育人者,我们必须要转变对激励性教育理念的理解, 增强激励性教育理念意识, 真正的将其落实到我们少数民族地区学校的课堂教学中来。
2、融入方式单一
激励性教育理念不仅仅指的是老师的口头表扬, 而是需要从多角度出发去激励学生。在实际的教育中, 教师单纯的口头表扬只是表面上的作用, 对于学生的学习没有实质帮助, 甚至使学生为追求老师的认可而学习, 缺乏学习的主动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同时, 传统的教育理念没有针对性, 如果激励性教育理念在融入过程中过于单一, 容易与传统教育混为一谈, 激励性教育理念的作用无法发挥出来。
三、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激励性教育理念
1、教师要改变以往教育观念, 树立激励性教育理念
在以往的教育观念中, 通常以批评来使学生能够激发学生的动力, 这样做只适用于小部分学生, 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 反而适得其反, 尤其是我们少数民族地区的中小学学生, 他们正处在青春期, 心思敏感, 过度的批评反而会引起他们的叛逆心理, 最后导致学习成绩下降。而激励性教育理念, 则是以学生的心理状态为中心, 抓住学生对于学习的需求, 寻找适合学生学习的正确方法, 鼓励学生主动学习, 激发学生的自觉性。
2、建立激励性目标, 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到主动理解知识的一个阶段, 在学习目标与方法上处于空白状态, 需要老师进行引导来对学生探索学习方法, 建立完整的学习框架。而激励性目标的设立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身上的潜力, 能使学生主动去探索学习的方法, 并能更好地完成课程的学习。
3、教师要从语言以及行为上贯穿激励性教学理念
要想真正的落实激励性教学理念, 教师需要从言行上进行转变。首先, 从语言上保持积极, 教师抑扬顿挫、节奏明快、富有激励性的语言都能创设出一种催人奋发的情境, 激发学生的兴趣。由于我们少数民族地区学校的学生,大多数都来自农牧地区,在课堂上,他们出于害怕或害羞的心理作用, 往往不敢开口说话, 造成了哑巴课堂。所以在课堂中, 我们教师需要鼓励性的语言来激发这些孩子主动开口提问或回答问题。例如:开展课堂情景剧, 让学生扮演角色, 利用剧词进行对话。开展演讲, 检测学生的表达能力。总而言之, 就是鼓励这些学生多开口说话, 即使语言不标准也要主动去说。这样才可以提升学生的口语水平。同时, 教师的语言具有感染力与鼓励性, 可以激发学生对于学习的潜在兴趣, 课堂上打破传统的枯燥乏味性, 增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 使得课堂变得更加活泼。
此外,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要注意充分发挥学习新知识的魅力来发展学生的兴趣, 把学生对直观辅助手段的兴趣及时引导到教学内容的探索上来, 间接的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激发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理论,激励教育的概念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把激励性教育理念融入到新的课堂教学中,根据不同性格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激励方式,帮助他们探索出一套完整的学习体系,使学生能够主动研究,积极学习。此外,激励性教育理念有助于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从而使学生在完成学习的同时,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所以,激励性教育理念融入到课堂教学,对学生的健全发展,具有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李素芳.初中教学中的激励性教育理念融入分析[J].中华少年,2018(24).
[2]张怀强.刍议如何在英语教学实践中应用激励性教学[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0(23).
[3]徐小艳.浅谈激励性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中外交流,2015(34).
论文作者:扎西措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1月0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3
标签:性教育论文; 学生论文; 理念论文; 激发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语言论文; 课堂教学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1月0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