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背景下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精准扶贫背景下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精准扶贫背景下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汪雪梅

(大竹县清水镇社会事务中心,四川 大竹 635101)

[摘 要]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部分偏远农村地区经济基础薄弱,农村经济模式单一,经济结构不合理,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针对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国家出台了精准扶贫政策,对调整农村经济结构、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模式、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大有裨益。目前,我国脱贫攻坚工作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实施过程中还面临着一些问题。本文以精准扶贫为切入点,结合农村经济发展现状,探讨精准扶贫背景下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状况和趋势,以期指导实践。

[关键词] 农村经济;精准扶贫;精准帮扶;精准优化;精准管理

1 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1.1 农民增收问题

我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传统的农业生产结构和生产模式不仅制约着农民增收,而且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1]。农产品的生产质量、销售渠道、市场价格、市场环境等因素,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农民的收入。农民收入始终得不到提高,主要原因如下:农民缺少生产技术、生产资金;市场信息不畅通,大量农产品积压,无法销售,无法变现;农产品本身无地方特色,无产品优势,更无价格优势;劳动者患重大疾病,家庭缺少劳动力;农民大量外出务工,当地农村劳动力减少,部分地区田地荒芜等,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日益扩大趋势。尤其是贫困家庭增收困难,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短板。

1.2 农村基础设施问题

农村基础设施是农村经济发展的物质保障。但是,目前我国许多农村地区基础设施薄弱,硬件落后,承载力差,在农业生产中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农业资源优势难以转化为经济优势[2]。例如,农村道路交通不便,供水供电设施缺乏,现有基础设施设备陈旧、老化,农田水利水渠设施年久失修等。各种农村基础设施的匮乏,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是农村经济发展的硬伤。

1.3 农村集体经济问题

现阶段,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缓慢,部分偏远地区经济发展严重滞后,经济“空壳村”现象普遍。究其原因,主要是农村地理环境的局限,生活圈狭窄,大多数农民受教育程度低,无一技之长,没有其他创收渠道。大多数农民认为集体经济与自己不相干,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意识淡薄,观念弱化。地方政府和村级组织财力薄弱,无经济实力、人力支持产业项目发展[3]。当地农产品无地方特色优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极少。即便有农业合作组织,也无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农村中懂经营、善管理、精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极度缺乏。农业复合型人才不愿意来农村,来了也留不住。现有经管人员多为兼职,没有过硬的农业生产技术和先进丰富的现代化农业管理经验,很难专注于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农村经济发展严重滞后,甚至陷入困境,村民更无法从集体经济中获益。

2 精准扶贫助力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现实意义

2.1 补充和完善了原有的扶贫体制机制

长期以来,我国的扶贫体制机制不完善,做形象工程不能扶真贫,扶贫的“精准度”不高,扶贫工作仍然面临着严峻的局面。精准扶贫理念的提出,强调扶贫必须要有“精准度”[4]。换言之,针对贫困户的实际困难和需求采取相对应的扶贫措施,谁贫困就扶持谁,把扶贫资源精准地用到贫困村和贫困户,体现了从严从实、一对一、一帮一的特点,缺什么补什么,差什么就添什么,较好地补充和完善了原有的扶贫体制机制,大大提高了帮扶力度,增强了扶贫效果。

新闻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具备正在发生、已经发生等即时性特征。观众借助新闻摄影画面,可从多角度了解到新闻事件整体面貌,从而加深对新闻事件的印象,因此,新闻摄影作为新闻中的重要传播手段,更需体现出新闻的特征及立意。[1]

2.2 证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另外,为了增加农民收入,还应降低农民生活生产成本和生存风险,消除农民的后顾之忧。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制、引导就业,提供住房保障、医疗保障、教育保障,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老有所养、老有所依、有事干、有房住和有学上等问题,为农民的生产生活划上一条安全线,增强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2.3 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中国梦”

如何增加农民收入是目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3 精准扶贫背景下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优化策略

为解决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强有力的、可操作性强的经济政策、手段和措施,其中就包括精准扶贫政策。精准扶贫是为了帮助贫困户增加收入,早日脱贫致富。在精准扶贫背景下,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在精准扶贫背景下,采取精准帮扶的形式,拓宽农民增收新渠道,挖掘农民增收新潜力,培育农民增收新动能,无疑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有颇多益处。首先,在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方面,根据扶贫对象的实际需求,加大引导和扶持力度,对有创业意愿的学员提供创业资金扶持和技术扶持。其次,在挖掘农民增收新潜力方面,从单一经营向新产业、新领域创新,促进农民从劳动密集型转向科技型,用科学的、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农民的生产技能[5]。最后,在培育农民增收新动能方面,激发农民内生动力,培养新思维、新思路、新举措,坚持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促增收。

3.1 精准帮扶,促进农民增加收入

中国人口众多,贫困人口相对较多,精准扶贫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中国梦”的重要保障。“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就是为了使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都高度重视精准扶贫工作,坚定走精准扶贫之路,力求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全国人民共同富裕,从而实现“中国梦”。

此种建设模式一般发生在当地存在互联网巨头的区域,政府通过引入当地互联网企业主导智慧城市建设,健壮产业链,创新产业应用,由点带面形成新的产业价值链。在建设过程中往往能创新出智慧化程度较高的应用,但容易导致建设中心过于侧重应用,而忽视整体规划和政府机制体制的创新。

扶贫是衡量社会公平、民生福祉的“温度计”,精准扶贫要求扶贫措施与贫困识别结果相衔接,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实现了扶持对象查询追踪的“可视化”、具体化,花大力气解决贫困人口增收难、行路难、住房难、饮水难、用电难和上学难等系列民生难题,实现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体现了国家为人民谋福利、让人民当家作主的本质特点。

3.2 精准优化,完善农村基础设施

在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方面,因地制宜地对农村地区进行精准优化。一是加大农村交通网络建设力度,新建和改建农村公路,实现农村公路“村村通”“户户通”。二是对确实无法改变交通不便问题的地区,坚持全力补齐交通基础设施短板不动摇的原则,实行易地搬迁和危房改造政策,改善贫困地区农民的生产生活环境。三是加大供水供电管理力度,加快农村水利建设,修复和完善现有的水利设施设备,加速农村电网改造,保障农民生活生产用水、用电的安全性、普及性、便利性。四是推进农村网络完善工程和“宽带乡村”工程,实现人口相对集中的组通宽带网络,实现农村学校、乡村山区全覆盖,为农村路网工程建设添动力。五是利用互联网信息,保障农业生产和市场环境对接,农产品生产、销售、服务相互衔接,保证市场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6]。六是加快新兴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利用科技服务于农业生产,将科技转化为农业生产力,全面提升农村生产生活质量,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为实现现代化农业标准化管理创造物质条件。

随着引水渠系连续运行时间长,渡槽结构混凝土面将产生不同程度的裂缝。渡槽运行一定时间后,在原裂缝或新裂缝产生基础上,形成新的渗漏。对裂缝的处理,以往解决的方式是人工铲除,费时耗力,损伤混凝土面,不易清除干净。因此对混凝土面进行必要的整体防渗加固[2]。但是,要实施整体防渗补强加固,需要解决渡槽结构承载能力不足的问题。本文在比较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基于碳纤维贴片方式的渡槽加固技术,取得了较好效果。

从现代企业的管理制度来看,有一种非常重要的组织形式,即“公司制”的确立,“公司制”的确立和实施需要代表法人进行综合性管理。比如,针对公司制度的组织管理,虽然代表法人起着决定性的关键作用,但从目前我国公司制度的组织管理情况来看,还需要进行整合优化,让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更加的整体化和严密化。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以及经理层等要和谐共处,共同发展,相互督促,以促进现代化企业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3.3 精准管理,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农村集体经济的组织载体。在精准扶贫背景下,对农村集体经济进行精准管理,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深入实施集体经济薄弱村消除计划,可使农村经济发展取得“质”的飞跃。在具体做法上应把握好4个关键点:一是强化发展农村集体经济观念,提高认识,拓宽思路,多从沿海发达农村地区学习经验,尤其是从城中村、城郊村和经济发达村学习管理经验,了解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对农民增收的重要意义,使村民从集体经济中受益,村民才能发自内心地支持、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二是吸引优秀农民工回乡创业,培养一批现代化农业复合型人才,成立村级集体经济工作小组,设置职业经理人管理农村集体经济,从技术上和管理上确保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助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三是争取国家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扶贫项目或补助资金,深挖具有地方民族特色和传统优势的产品,打造“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的特色产业。四是做大做强农旅融合、文旅结合产业,形成“集体经济+其他”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局面,重点落实资源开发、产业带动、服务创收等强村策略,推进农村经济发展。此外,还可以支持和鼓励村集体盘活利用闲置校舍、老旧活动阵地及景区景点等各类集体资产和自然人文资源,发展农家乐、精品民宿、乡村观光采摘等休闲娱乐旅游产业,助力村集体收益持续增长。

4 结语

农村经济工作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增加了精准扶贫难度。发展我国农村经济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多变性、创新性。发展农村经济,要健全扶贫管理机制,贯彻精准扶贫理念,精准识别贫困户,制定精准帮扶措施和帮扶内容。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扎实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积极探索相关的优化策略,积极主动找差距、找原因,制定解决方案,对症下药,帮助农民脱贫致富,才能不断提高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促使农村经济实现飞跃式发展,从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参考文献

[1]陈江霞.浅谈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突出问题及措施[J].农技服务,2017(24):159-160.

[2]张洪云.精准扶贫背景下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思路浅析[J].科技经济导刊,2017(32):193.

[3]武文汇.我国精准扶贫背景下农村经济转型探析[J].农家参谋,2019(11):22.

[4]李金桥.湖南罗霄山片区精准扶贫的重点、难点及实施途径[J].农村.农业.农民(B版),2019(6):21-22.

[5]王立文.健全农村经济管理体制促进农村经济稳定发展[J].吉林农业,2019(17):50.

[6]樊玉枝.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助推农村精准扶贫:鄂州市农村精准扶贫调研[J].鄂州大学学报,2017(4):41-42,92.

[中图分类号] F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7909(2019)31-14-2

作者简介: 汪雪梅(1973—),女,大专,中级经济师,研究方向:农村经济。

标签:;  ;  ;  ;  ;  ;  

精准扶贫背景下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