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病人需求的护理模式在门诊伤口护理应用的效果论文_杜乔

(四川省攀枝花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 四川 攀枝花 6170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外伤患者伤口护理中采用基于病人需求的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样本选自本院门诊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80例外伤患者中,按照患者护理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常规门诊外伤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基于病人需求的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心理状态(焦虑评分、疼痛评分)、护理满意率。结果:(1)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焦虑评分、疼痛评分等各项指标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2)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在外伤患者伤口护理中采用基于病人需求的护理模式,可有效提高患者护理满意率,改善患者心理状态。

【关键词】外伤患者;伤口护理;病人需求;护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05-0299-02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会遭受到各种创伤,外伤患者皮肤组织的完整性受到破坏称之为伤口[1]。外伤患者在门诊治疗过程中往往伴随着剧烈的疼痛,易出现恐惧、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因此对于患者心理状态的调整十分重要,基于病人的需求护理模式属于一种以人为本的干预方式。本次研究对本院80例外伤患者护理资料进行分析,探究基于病人需求的护理模式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样本:本院80例外伤患者。研究时间:2016年1月—2017年1月。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经本院临床病理诊断。分组方式:按照患者护理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与观察组(40例),对照组患者常规门诊外伤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基于病人需求的护理模式。基本资料:对照组患者年龄为21~72岁,年龄均值为(51.1±2.3)岁;观察组患者年龄为22~71岁,年龄均值为(58.2±2.1)岁。纳入标准:(1)同意本次研究患者;(2)年龄在18周岁以上患者;(3)未达到手术标准的外伤患者。排除标准:(1)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患者;(2)意识模糊患者;(3)需要手术治疗的外伤患者。两组患者从一般资料方面分析,差异不构成统计学标准(P>0.05)。

1.2 方法

观察组患者采用基于患者需求的护理模式:

(1)了解患者需求:在给患者进行换药护理工作前,根据患者的伤情以及受伤部位进行分析,告知患者换药过程中的体位保持、注意事项等,并且告诉患者换药的重要性与作用,提高患者治疗信心。

(2)心理护理:护理人员需要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在护理过程中操作轻柔,避免碰到患处,当患者疼痛时,需要转移患者注意力,如跟患者聊天,给患者播放电视等。

(3)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及时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其中包括生活习惯、卫生习惯、饮食习惯等,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在患者治疗完成离开门诊时,需要告知患者注意患处保护,避免进水导致伤口发炎、碰撞导致伤口裂开等现象。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包括换药护理、包扎护理等。

1.3 观察标准

(1)心理状态(焦虑评分、疼痛评分);(2)护理满意率(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不满意)。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研究。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以t值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以χ2检验。当P<0.05时,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患者干预后抑郁、疼痛评分

对比两组患者抑郁评分与疼痛评分,组间差异显著(P>0.05),见表1。

3.讨论

患者是一个有情感性、自主性的人[2]。外伤患者在身体受到伤害后,由于疼痛的影响自然而然产生焦虑的情绪,因此对于门诊外伤患者的护理而言需要以患者为中心,根据患者的需求采取护理干预[3]。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消除患者的心理负担,让患者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治疗。另外在换药过程中要掌握操作手法及操作力度,避免给患者带来二次伤害,尽量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基于病人的需求护理模式属于一种以人为本的干预方式,依据患者的自我诉求,从心理与生理两个方面采取护理干预[4]。

在本次研究中,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抑郁、焦虑等评分分别为(13.5±1.4)分、(13.7±2.5)分,对照组患者抑郁、焦虑等评分分别为(23.2±3.3)分、(25.0±3.5)分,组间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非常满意例数为35例、比较满意例数为4例、不满意例数为1例,护理满意率为97.5%;对照组患者非常满意例数为16例、比较满意例数为10例、不满意例数为14例,护理满意率为65.0%,组间差异显著(P>0.05)。

在陈彩霞等研究中,对60例外伤患者采用不同干预方式,其中治疗组患者给予基于患者需求的护理模式,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治疗组患者护理满意率为96.7%,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率为83.3%,组间差异显著(P<0.05),与本次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在门诊外伤患者伤口护理中采用基于病人需求的护理模式,可有效提高患者护理满意率,改善患者心理状态。

【参考文献】

[1]徐晓晰,张敏,方颖等.基于病人需求的护理模式在门诊伤口护理应用的效果评价[J].护理研究,2016,30(9):1108-1110.

[2]徐晓晰,方颖,张敏等.门诊慢性伤口病人健康知识认知及需求调查[J].全科护理,2015,(24):2428-2429.

[3]彭爱萍,包良笑.184例断指再植病人延续护理需求调查[J].护理研究,2017,31(18):2274-2276.

[4]黄素芳,张玉萍,李秀云等.综合医院手术出院病人不同时期的社区护理需求[J].护理研究,2011,25(18):1605-1607.

[5]陈彩霞,胡冬梅.金霉素眼膏在面部裂伤缝合术后换药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1,09(3):277.

论文作者:杜乔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2月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8

标签:;  ;  ;  ;  ;  ;  ;  ;  

基于病人需求的护理模式在门诊伤口护理应用的效果论文_杜乔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