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产品供求变化及其价格决定,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价格论文,供求论文,产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市场经济中企业提供产品是最基本的功能,那么学校提供的教育产品具体是什么?笔者认为,学校经营中的产品,即教育产品就是学校提供的教育服务,即教育服务产品就是由一系列教育活动构成的一种过程,这种过程是学校(生产者)和学生(消费者)通过一定的有形资源或无形资源的互动关系而进行[1]。那么,学校经营者在教育服务产品生产销售过程中将会面对教育市场怎样的供求变化?其均衡及价格如何决定?本文试图作一分析。
一、教育供求变化及均衡分析
教育需求是指社会和个人对教育有支付能力的需要,按西方教育经济学的观点分为个人需求和社会需求。教育的个人需求可以划分为四种类型,一是学术需求;二是物质生活需求;三是社会地位需求;四是提高生活质量的需求。教育需求主要由学龄人口规模和学龄人口中个人选择所决定,学龄人口中的个人选择受教育的文化价值、家庭的学费负担能力以及毕业后的工资待遇等因素影响。学龄人口规模对教育需求有直接的影响,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对人口出生的增长控制,一些地区已经开始出现人口下降的趋势,原来拥挤的学校现在有的已门庭冷清,而一些新兴的工业园区随着大量的劳动力的进入不仅带来了学龄人口而且劳动力本身也存在着一定的教育需求。
教育供给是指在某一段时间内,某一国家或地区的教育机构提供给教育需求者的受教育或培训的机会。教育供给主要由政府和私立学校(或教育机构)提供,政府通过对公立学校的设置和对所有学校的监督进行教育供给,政府的供给行为由社会的选择及以此为基础制定的教育政策决定,而教育政策则由该社会的价值观、中高等教育毕业生劳动力市场的变化及政府的教育财政能力决定。私立学校或教育机构的教育供给由学校的新设和废除以及现有学校规模的变化决定,当然还受学校的建校方针和财政状况决定[2]。
学校经营过程中必须考虑教育需求和供给的关系问题,教育市场实际上就是教育需求和供给的地方,从微观方面看,是考生想进入理想的学校而学校想选拔优秀或合适的学生,也就是说为了寻找最合适的配对,供求双方进行的市场活动。但是让考生和招生学校都满意的配对不存在,特别是在高中和大学阶段更明显。因为对双方来说,理想对象由考生的入学考试成绩和招生学校的入学难度这个单一标准打上等级序列记号。在这个意义上,卖出教育服务或提供教育机会时,交换的不仅是学费这个金钱可以衡量的东西,还有学习能力这个个人素质。交换的媒介不仅仅是价格成为教育机会市场的显著特征还有学校品牌、学校招生计划数等。从宏观层面看,市场机能在于需求和供给的量的调节。一般来说,在市场上供给相对不足,引起价格上涨,导致需求减少和供给增加。当需求和供给基本一致时,市场达到均衡状态。
在教育市场上,先假定影响教育供求的其他因素都不变,只有学费变化。那么,教育的需求就是在某一特定时间内,在每一学费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接受教育的学生人数。教育供给就是学校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学费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吸收的学生人数。如果以横轴OQ代表学生数量,纵轴OP代表学费,则表示学费和教育需求量关系的曲线(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教育的需求量随着学费的上升而下降,随着学费的下降而上升。表示学费和教育供给量关系的曲线(供给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教育的供给量随着学费的上升而增加,随着学费的下降而减少。图1表示了教育的需求与供给曲线的走向[3]。
附图
图1 教育的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
从图1中可以看到,教育的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相交于一点E,E点所对应的学费ON是教育的需求学费与供给学费相一致时的学费,叫均衡学费,这时的需求量与供给量也一致,称为均衡数量,用OM表示。假定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分析一个学校的需求与供给达到均衡时的情况,就称为局部均衡分析。如果是分析所有的学校在需求与供给同时达到均衡时,就称为一般均衡。如果学费不变、其他因素变化,这样所引起的需求与供给量的变化可以用需求曲线或供给曲线的平移来表示。
那么怎样才能使教育需求与供给保持平衡呢?其均衡的条件是什么呢?在政府不对学费进行限制的情况下,学校只能根据教育市场供求关系自行决定收取多少学费。在录取分数、地域分布等条件不变情况下,学费高,学生少,学费低,学生多。因此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曲线。这时,学校按既定的标准收取学费,因此,学费就等于平均收益。需求曲线与平均收益曲线重合为一条线,同时也决定了边际收益曲线在需求曲线(平均收益曲线)的下边。如图2所示:
附图
图2 教育的需求曲线与收益曲线
图2中,dd(AR)是需求曲线与平均收益曲线,MR是边际收益曲线,MR是在dd(AR)的下边,平分由纵轴到dd(AR)之间的横轴[3]。
由于学费水平是由教育市场的供求关系决定,这样在短期就存在教育产品供不应求和供过于求两种可能。
在供不应求的情况下,学费上升,需求曲线、平均收益曲线和边际收益曲线会上移,如图3所示:
附图
图3 供不应求时学校收益
在图3中,AC为平均成本曲线,MC为边际成本曲线。dd(AR)为需求曲线和平均收益曲线,MR为边际收益曲线。学校为了实现净收益最大化,须遵循MR=MC的原则。MR与MC交于E,决定了学生数量为OM。将EM延伸与dd(AR)交于G与AC交于F,所以学校总收益为学生数量OM乘平均收益ON,即OMGN;总成本为学生数量OM乘以平均成本OK,即OMFK。OMGN-OMFK=KFGN为超额收益。
在供过于求的情况下,学费降低,需求曲线、平均收益曲线和边际收益曲线下移,如图4所示:
附图
图4 供过于求时学校损益
在图4中,MR与MC交于E,决定了学生数量为OM,ME交AR于G,交AC于F,所以学校总成本为OM×OK=OMFK,总收益为OM×ON=OMGN。因为OMFK>OMGN,所以OMFK-OMGN=NGFK<0,是亏损。
在长期经营过程中,学校是可以调整全部教学要素做到供求平衡。这时,需求曲线、平均收益曲线移动到与平均成本曲线相切的位置,实现了均衡。如图5所示:
附图
图5 教育市场的均衡
在图5中,MR与MC交于E点,dd(AR)与AC相切于F点,这时学校总收益为OMFN,总成本也是OMFN,两者相等,既无超额收益又无亏损,实现了均衡。由此可以知道,教育市场实现均衡的条件就是MR=MC,AR=AC。
二、教育服务产品价格决定
价格和产(销)量是由供求双方相互作用达到的均衡来实现的,因此,价格和产量如何决定的问题实际上就是价格均衡问题,在学校经营中,生产和销售教育服务产品时按照什么样的价格卖掉即实现“市场出清”才是最重要的。当价格为均衡价格时,现有的教育服务产品供给量就会被顺利的分配完,消费者之间不会发生需求矛盾。在需求不变的情况下,如果价格定得高于均衡价格,那么就会有部分教育服务产品卖不掉;如果价格低于均衡价格,那么就会发生排队现象。
一般而言,在市场调查引导下的市场需求定价,完全不同于现在的在政府限价政策下的学校定价。因为从微观经济学和产业经济学的理论中,我们知道基本上任何形式的政府限价都会导致社会效率的损失,但由于教育产品的特殊市场性,考虑到社会效益和公平的原则,政府限价有其合理的一面,尤其是在对现行学校的产权界定还比较模糊的时候[4]。但是,如果市场上存在着垄断的学校教育生产提供商,那么它会选择能使其利润最大化的价格和产量,但如果政府采取限价政策,提供商会选择能使其相对利润最大化的产量应对,从而打击了首先进入市场的提供商的投资积极性,因为首先进入会有高风险,因而也要求高回报。假如不限价的话,先进入者的垄断利润会吸引大量的提供商进入,最终为社会提供最优的价格和最佳的产量。我们知道,政府追求的是理想目标,既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面对着加入世贸组织后全球化的市场,政府的保护政策基本做不到两全其美(既限制价格又限制垄断)时,对教育产品的价格采取市场机制更为合理,政府要做的是制定鼓励企业或个人投资教育的政策,如:免税、免交地租、优惠贷款、挑选赢家等等,并对公立准公共教育产品的价格进行管理,从而通过间接的手段调控市场,或许这将达到更为理想的效果。那么,学校经营中教育产品的价格决定应通过怎样的制度安排以达到有效运行并为学生消费者所接受呢?
如前所述,教育服务产品作为一种服务性产品,其价格决定有自己的特殊性。市场竞争状况直接影响学校教育服务产品价格决定,在产品差异性较小、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学校制定的价格差距也应缩小,如同一城市的大学学费价格不能相差太大,否则学生生源会随着价格的变化而选择适合自己消费能力的学校,就会产生某所大学生源爆满而另一些大学相对减少的现象。
事实上,在我国教育服务产品价格决定中除了通常意义上的成本、需求和竞争因素外,还有政府控制价格、市场需求价格和分数价格等,因此笔者认为提供教育服务产品的价格决定可以有三种形式即教育服务产品价格均衡决定、义务教育服务产品价格决定和教育服务产品分数价格决定。
为进一步理解教育服务产品的价格决定,可以用图表示教育服务产品价格均衡决定。
如图所示的是一对既定教育需求曲线D和教育供给曲线S,教育服务产品价格可能在任一水平,例如在P[,1],此时由于价格较低教育服务供给量较少而需求量较多,学生消费者之间发生竞争,其结果推动价格的上升直至均衡位置E点,在价格上升的过程中一方面教育服务供给量会随之增加而需求量会减少即会有更多的学校进入市场出现超额供给S[,1]。如果教育服务价格开始时在P[,2],此时由于价格较高,教育服务供给量大于需求量,学校之间便发生竞争,其结果是推动价格下降直至均衡位置E点。价格在下降过程中一方面教育服务供给量会随之逐渐减少,而需求量会随之逐渐增加即有更多的学校退出市场出现超额需求D[,1],无论初始状态下市场价格如何偏离均衡位置,教育供求双方相互作用的结果终究会使教育服务产品价格趋向均衡价格,即实现市场均衡。
附图
图6 教育服务产品从格均衡决定
这种教育服务产品价格决定是基于完全的竞争教育市场存在,是属于市场价格决定,具有普遍意义。但由于教育服务产品的特殊性,其价格决定会产生非价格竞争。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其价格决定由区域性经济水平和国家教育政策决定,特别是目前中国,为了全面完成“普九”任务,开始在农村地区推行“一费制”即按照地域经济发展状况制定出“封点价格标准”,任何学校都不能超过这个价格上限,这正是政府限价的典型表现。显然,这里不存在价格的均衡决定。图7就是政府控制价格下义务教育价格决定模型。
附图
图7 义务教育中教育服务产品价格决定
因为教育供给受计划限制,价格既定,学生人数增加或减少,价格不变,需求曲线D不移动,所以价格就一直保持在均衡点E。这体现了政府追求教育公平的理想,也表明教育一部分是公共产品的属性。
在非义务教育阶段,特别是非职业培训的大学专门教育,其价格决定也不完全遵循价格均衡规律,本文把它称之为“分数决定”——因为目前中国的“高考”制度首先是以分数决定消费者是否获得进入教育服务消费领域的资格即入场券问题,然后才考虑是否决定接受这种教育服务产品的价格,如果没有一定的分数,用超过其成本价格的费用进行购买也无法获得这种消费,如果具有消费资格而又无法支付费用,他人也不具替代性。图8表示的就是教育服务产品的分数价格决定。
附图
图8 教育服务产品的分数价格决定
图中D表示教育服务产品需求曲线,由于分数决定了消费者能否获得教育服务产品,因此,分数越高越容易获得较高的教育服务产品而其接受价格会越低B,反之,分数越低获得教育服务产品的机会越少,而要获得与高分数消费者同样的教育服务产品,就要支付更高的价格C,如果消费者的分数正好处于学校提供的分数段内,则其价格处于均衡E点。
这种分数价格决定了教育服务产品消费者消费什么、怎样消费和消费多少的问题,在目前出现的大学“二级学院”和“独立学院”体制下,其价格决定直接影响学校教育服务产品的生产与销售,影响学校经营的收益。
当然,教育服务产品的价格决定还存在诸如消费者偏好、消费者购买行为、家庭教育消费状况和国家政治经济稳定等因素影响,但就其本质而言,正如前述。